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树枝

作品数:14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拉曼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文学
  • 2篇英语
  • 2篇诗歌
  • 2篇现代主义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英语
  • 1篇大学英语
  • 1篇大学英语教学
  • 1篇代文
  • 1篇杜运燮
  • 1篇信条
  • 1篇叙事
  • 1篇叙事文
  • 1篇叙事文学
  • 1篇宣言
  • 1篇学生英语
  • 1篇学习策略研究
  • 1篇隐喻
  • 1篇英语教学
  • 1篇英语学习

机构

  • 7篇拉曼大学
  • 2篇山西大同大学
  • 1篇雁北师范学院

作者

  • 10篇李树枝
  • 1篇许文荣
  • 1篇项文芳
  • 1篇贾正萍

传媒

  • 2篇华文文学
  • 2篇山西大同大学...
  • 1篇世界华文文学...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雁北师范学院...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第十六届世界...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余光中对马华作家的影响研究
在前言部分,笔者阐述了余光中的文学活动以及文学作品经报章刊物传播管道进入了马华作家的视野。第二节概述了余光中与马华文学的交集处。第三节探讨马华现代主义的中国属性书写。余光中与马华作家以人文中国书写(屈原/山水)来坚固本原...
李树枝
关键词:文学创作现实主义马华作家
文献传递
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大学英语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但大学生学习英语费时低效是因为他们不能正确使用英语学习策略而造成的,只有培养大学生学习策略意识,正确使用学习策略,才能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李树枝
关键词:大学生英语学习
“来回”马来半岛与中国大陆——论杜运燮诗作之马来半岛空间书写与蕴涵被引量:1
2015年
论文以杜运燮诗笔下的马来半岛(含新加坡)之"空间"书写与蕴涵作为论述核心,尝试借鉴杜运燮从马来半岛到中国大陆"来回"繁复的迁徙经验,并融合了场所与文学的"空间诗学"理论,以期对杜运燮的诗作里有关马来半岛之空间书写与其两个深层意涵:政治性意涵和亲性意涵加以挖掘,企图推进杜运燮诗作书写之研究。
李树枝
关键词:杜运燮迁徙蕴涵
女声/身、创伤、种族政治:“五一三事件”的文学叙事及其指涉意涵被引量:1
2021年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民族的国家,1969年5月13日在西马地区爆发的"五一三事件",不仅是马来西亚(华人)政治社会历史进程的转折点,它亦成为了马华文学中重要的伤痕文学的叙事资源。本研究透过女声/身、创伤以及种族政治这四个视角及其方法,以吕育陶、傅承得、叶贝思为个案,探讨他们如何以女性作为声音作为倾述中介、以女性身体为创伤肉身,进行"五一三事件"的文学叙事,从而反映了女声/身作为事件倾述中介以及创伤身体。作为"五一三事件"创伤的文学叙事隐喻,这一文学叙事除了作为个别华人作家/叙事者及华人族群代表之外,更是非个别的马来西亚整体国族/国体甚至还是以它们为双重编码的隐喻。因此,三人的"五一三事件"文学叙事堪为马华(伤痕)文学叙事主题类型的成功范例。
李树枝
关键词:种族政治
论马华后现代文学的文体转向
2011年
当后现代主义铺天盖地席卷全球之际,马华文学在这一波文学风潮的冲击下,与曾经对它具有深远影响的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思潮有着怎样的不同,它又在具体的文本体式上与过去的风格有着怎样的变化,这是所有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者所关注的课题。一方面这样的趋向有着普范的意义,其他地区的华文文学也同样面对;另一方面也可作为一种个案来审视,以掌握当下华文文学的范式转向与思维移势。后现代登陆马华文坛为文学发展带来新的契机,特别是不只吸引了新生代作家,也把资深作家推向台前;明显的它让这些作家具有更大的实验勇气,开拓了不少新型的文体,为文坛拓展了更多元的文风。当然这些后现代作品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如何从失败中去寻求改进,将是考验这股文学风潮能否走得更远的关键。
许文荣李树枝
关键词:马华文学后现代主义文体
论马华新生代微型小说的三项书写技艺
2016年
马华微型小说约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目前其于马华文学之地位与受瞩目的程度与日俱增。职是,拟聚焦陈翠梅、吴鑫霖、刘育龙、周天派以及张依苹等五位马华新生代微型小说文本,尝试论述他们除了继承写实或现实主义主义文学书写技艺之外,也娴熟运用概念/哲学性思考、科幻主题以及后设书写三项技艺。
李树枝
网络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关系略论被引量:1
2002年
网络教育是建立在网络技术平台上的,利用网络环境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它的出现对传统学校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在这一视野下去审视现今的大学英语教学,会使我们产生一些新的认识。
李树枝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网络教育教育方式教学观念自主式学习
现代主义的理论旅行:从叶芝、艾略特、余光中到马华天狼星及神州诗社被引量:2
2010年
余光中对叶芝、艾略特现代主义诗艺及诗学的翻译和吸收,影响了余光中诗歌创作的理式;而马华天狼星、神州诗人群汲取余光中融会古典和现代的书写策略,形成了马华文学独有的中国性现代主义书写。欧美现代主义透过翻译及介译的理论旅行,经港台,抵达马华文坛旅途中,余光中是一位最重要的触媒和发言者。
李树枝
关键词:艾略特现代主义
“独步”台湾现代诗坛的一匹“狼”--纪弦在台湾现代诗“史”中的意义与地位
2013年
纪弦为台湾现代主义现代诗书写史、文学活动史、现代诗诗史及台湾文学史重要作家。纪弦主要是以其"独特"的"俳谐幽默"的书写手法独步台湾现代诗书写史。纪弦于1953年创办的《现代诗》提出了"新诗现代化"的口号;又于1956年撰写的《现代派信条释义》、《战斗的第四年,新诗的再革命》补充信条等内容,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奠定了重大意义,堪为台湾现代诗历史进程的一个重要拐点,开启了之后台湾现代诗"银山拍浪之气象"的"荣景"。本文探讨纪弦的现代诗"书写史"及其在台湾文学活动史/现代诗诗史/文学史之"史"的意义与地位。
李树枝
关键词:纪弦
弗罗斯特诗歌创作主旨解读被引量:1
2012年
作为美国20世纪最伟大、最受大众喜爱的诗人之一,弗罗斯特视隐喻为诗歌创作的灵魂,从而成为成功运用隐喻创作的大师。从隐喻的角度入手解读弗罗斯特的诗歌创作,可发现弗罗斯特对人类冷酷、混乱无序的生存状况的忧虑与悲悯。
项文芳贾正萍李树枝
关键词:罗伯特·弗罗斯特隐喻冷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