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海蓉

作品数:45 被引量:64H指数:3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电子电信
  • 4篇理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电气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发光
  • 9篇电致发光
  • 9篇发光器件
  • 8篇电致发光器件
  • 6篇有机电致发光
  • 5篇有机电致发光...
  • 5篇感器
  • 5篇传感
  • 5篇传感器
  • 4篇电化学
  • 4篇气体传感
  • 4篇气体传感器
  • 4篇静电感应器件
  • 4篇发光层
  • 3篇电化学沉积
  • 3篇电压
  • 3篇有机发光
  • 3篇喹啉
  • 3篇羟基
  • 3篇羟基喹啉

机构

  • 45篇兰州大学
  • 4篇兰州交通大学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绍兴文理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近...
  • 1篇甘肃省科学院

作者

  • 45篇李海蓉
  • 11篇刘肃
  • 9篇张福甲
  • 8篇王鹏
  • 7篇李思渊
  • 6篇向东旭
  • 5篇王旭东
  • 4篇王永顺
  • 4篇杨建红
  • 4篇张勇
  • 4篇王永昌
  • 4篇王芳
  • 4篇孙永哲
  • 3篇李海霞
  • 3篇土克旭
  • 3篇吴有余
  • 3篇唐莹
  • 3篇蒲年年
  • 3篇郑代顺
  • 3篇张春林

传媒

  • 6篇发光学报
  • 5篇半导体技术
  • 3篇Journa...
  • 3篇功能材料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光电子.激光
  • 1篇甘肃教育学院...
  • 1篇物理学报
  • 1篇电力电子技术
  • 1篇物理与工程
  • 1篇电子器件
  • 1篇第11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8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台面刻蚀深度对埋栅SITH栅阴击穿的影响
2009年
针对台面刻蚀深度对埋栅型静电感应晶闸管(SITH)栅阴击穿特性的影响做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台面刻蚀深度的增大,器件栅阴击穿由原来的软击穿变为硬击穿,同时击穿电压升高,SITH设计了独立的台面槽,并研究了台面刻蚀深度与栅阴击穿电压和栅阴击穿特性间的关系,指出台面刻蚀深度的增加可以有效减弱表面电荷和表面缺陷对器件的影响,改善栅阴击穿曲线,提高栅阴击穿电压。同时,还简要描述了这种器件的制造工艺。
岳红菊刘肃王永顺李海蓉
关键词:静电感应晶闸管台面刻蚀
半导体p-n结理论创新
p-n结理论是半导体物理最重要的基本理论之一.传统的p-n结理论最初由W.Shockley于1949年提出1后一直沿用至今,被国内外教科书广泛采用并用于指导半导体器件的科研和生产实践.然而,作者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实践中发...
杨建红刘贵鹏李海蓉王妍蓉
关键词:半导体物理P-N结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8-羟基喹啉铝的结构表征被引量:31
2003年
叙述了制备高纯度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8 羟基喹啉铝 (Alq3 )的方法 ;通过X射线衍射谱、核磁共振谱、红外吸收光谱、质谱、X射线光电子发射谱及荧光光谱测试分析 ,对Alq3 的结构和特性进行了表征。标定了Alq3中喹啉环的存在 ;分析了Alq3 中各个H原子的归属、Alq3 分子内部金属离子和配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该螯合物的分子构型。进一步证实Alq3 分子中Al—O键为共价键而非离子键。通过X射线衍射谱分析了样品的化学成分 ;由X射线光电子发射谱分析了Alq3 分子中的电子状态和晶体特性。得到了Alq3 的荷质比为45 9 1以及由于金属Al本身的特性 ,使得在Alq3 中Alq+ 2 继续裂解为Alq+ 的几率很小。证实了Alq3 的荧光发射光谱位于 5 10nm处 (绿光范围 ) ,光激发位于喹啉环上而不是金属铝离子。与镓、铟螯合物相比 ,Alq3 中铝离子成键共价性弱 ,极化力较强。
李海蓉张福甲郑代顺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8-羟基喹啉铝ALQ3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10A-20A 600V功率JBS肖特基整流管的研制
刘肃李海蓉安彪蒲耀川王武汉张晓情淮永进唐晓琦陈菩祥高桦柴彦科
项目完成考核指标: 该项目研制和开发的10A-20A 600 JBS肖特基整流管(采用TO-220塑封),在正向电流10A时,正向压降不大于1.15V;正向电流20A,正向压降不大于1.3V;反向击穿电压在反向漏电流不大...
关键词:
关键词:二极管封装技术
一种多槽结构静电感应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为一种多槽结构静电感应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半导体领域。现有技术中存在栅-源(阴)极电压(V<Sub>GS(K)</Sub>)和伏-安特性(I-V特性)的统一问题,即V<Sub>GS(K)</Sub>过高,I-V特...
李海蓉李思渊刘肃唐莹李海霞
文献传递
以Liq∶Rubrene为发光层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制被引量:2
2007年
以蓝色发光材料Liq为主体,以一定的比例掺入黄光染料Rubrene,研制了新型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调节Rubrene的掺杂比为1.1%时得到近白光器件,色坐标为(0.308,0.347),器件的启亮电压为8V,当外加电压达到25V时,器件发光亮度达3120cd/m2.
吴有余土克旭李海蓉欧谷平张福甲杨爱国
关键词: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色坐标亮度
用电化学方法制备具有玫瑰花状形貌特征的NiO纳米颗粒
本发明公开了用电化学方法制备具有玫瑰花状形貌特征的NiO纳米颗粒,属于半导体光电子材料及其应用领域。本发明是通过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在NiSO<Sub>4</Sub>·6H<Sub>2</Sub>O水溶液中,用高纯度Ni板...
李海蓉谢龙珍张勇张春林王鹏向东旭
文献传递
Mechanism of Reverse Snapback on I-V Characteristics of Power SITHs with Buried Gate Structure被引量:1
2008年
The reverse snapback phenomena (RSP) on I-V characteristics of static induction thyristors (SITH) are physically researched. The I-V curves of the power SITH exhibit reverse snapback phenomena, and even turn to the conducting-state,when the anode voltage in the forward blocking-state is increased to a critical value. The RSP I-V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wer SITH are analyzed in terms of operating mechanism, double carrier injection effect, space charge effect, electron-hole plasma in the channel, and the variation in carrier lifetime. The reverse snapback mechanism is theoretically pro- posed and the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to calculate the voltage and current values at the snapback point are presented. The computing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 values.
王永顺李海蓉吴蓉李思渊
关键词:LIFETIME
蓝色有机电致发光材料8-羟基喹啉硼化锂结构表征及其对荧光性质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介绍了8-羟基喹啉硼化锂(LiBq4)的制备步骤及其提纯方法.通过X射线衍射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荧光光谱、紫外和可见光区域的吸收光谱测试分析,定性说明了物质结构形式;给出了中心原子B和配位体中的N,O原子之间的作用情况,指出B只与O形成共价键,而和N不形成共价键.给出了各种光现象发生所在的能级;指出了LiBq4是属于受B离子微扰的有机配位体(喹啉环)发光;实验结果还表明,除N和B间零共价作用外,B-O间的强共价键实际上是导致LiBq4荧光光谱发生蓝移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光谱分析基础上,对影响LiBq4荧光峰值波长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研究.
陈金伙欧谷平张福甲李海蓉
关键词:蓝移
半导体物理课程的基本理论创新与教学实践被引量:3
2018年
在应用物理类专业和电子信息类专业所用的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物理等教科书中,W.Shockley于1949年提出的p-n结理论一直被作为最重要的基本理论之一广泛沿用至今且广为人们熟知和接受。本文对传统p-n结理论的完备性提出了质疑,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重要缺陷和对课程教学带来的困惑,尝试利用创新p-n结理论分析或消除课程教学乃至科研实践中的诸多误解。本文提出的质疑和所做的创新是作者教学和科研相互融合的结果,限于篇幅本文只给出了创新理论的概要和主要观点(详情请参阅作者已发表的论文:Europhysics Letters,2017,120(2)28004),并着重阐明创新理论与课程教学的融合及其在课程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杨建红刘贵鹏李海蓉王妍蓉
关键词:基础课程教学半导体物理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