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登峰

作品数:11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扇贝
  • 10篇栉孔扇贝
  • 5篇病原
  • 4篇细菌
  • 4篇细菌分类
  • 4篇细菌分类学
  • 4篇立克次氏体
  • 4篇类立克次氏体
  • 4篇类立克次体
  • 4篇分类学
  • 2篇养殖
  • 2篇试剂
  • 2篇试剂盒
  • 2篇细胞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流行病学调查
  • 2篇流行病学调查...
  • 2篇免疫
  • 2篇法检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
  • 7篇浙江大学
  • 2篇滁州学院

作者

  • 11篇李登峰
  • 10篇吴信忠
  • 5篇孙敬锋
  • 4篇张维翥
  • 1篇张扬
  • 1篇杨霞

传媒

  • 4篇海洋学报
  • 1篇Curren...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年份

  • 2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栉孔扇贝血液细胞的免疫功能被引量:34
2005年
利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对栉孔扇贝(Chlamysferreri)血细胞与细胞免疫功能相关的几个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对血细胞的数量和不同功能细胞的比例研究结果表明,健康血淋巴中血细胞的平均密度为3.03±0.11×107cell/ml,其中颗粒细胞占42.6%,透明细胞占57.4%;病贝血淋巴中血细胞的平均密度为2.78±0.34×107cell/ml,其中颗粒细胞占40.2%,透明细胞占59.8%。扫描电镜观察表明,血细胞的表面结构主要有表面光滑型,表面松果型和表面褶皱阿米巴型3类。透射电镜观察表明,颗粒细胞吞噬外源性颗粒(Ⅰ型颗粒)通过溶酶体(Ⅱ型颗粒)进行降解。并观察到同心片层结构出现在吞噬泡的降解过程中。利用APIZYM试剂盒对栉孔扇贝血细胞及血清中的19种酶进行检测,结果在血清中检测到了13种酶,在血细胞中检测到10种酶,健康血淋巴中酶的含量高于病贝。对血细胞吞噬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血细胞对大肠杆菌和对类立克次体(RLO)的吞噬率分别为25.4%和21.7%。颗粒细胞的吞噬活性(30%-40%)远远大于透明细胞(4.8%-14%)。环境胁迫对血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感染和温度、盐度等环境胁迫因素对血细胞的吞噬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高温因素影响较大。
张维翥吴信忠李登峰孙敬锋
关键词:栉孔扇贝吞噬活性细胞免疫功能血液细胞扫描电镜观察颗粒细胞
栉孔扇贝病原类立克次氏体的原位杂交检测方法及其试剂盒
本发明涉及一种栉孔扇贝病原类立克次氏体的原位杂交检测方法及用于该法的试剂盒。该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栉孔扇贝类立克次氏体在细菌分类学上具有保守功能的16S rDNA序列中的三段特有的DNA序列设计合成了地高辛标记的三条寡核...
李登峰吴信忠
文献传递
栉孔扇贝血细胞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被引量:3
2007年
通过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征,对其分类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细胞的大小、形态和结构特征可将血细胞分成5种类型:Ⅰ型小透明细胞,大小约2.44±0.11μm,约占45%—50%;Ⅱ型大透明细胞,大小约4.83±0.28μm,约占15%—20%;Ⅲ型小颗粒细胞,大小约4.07±0.15μm,约占15%—20%;Ⅳ型中颗粒细胞,大小约7.20±0.26μm,约占20%—25%和Ⅴ型大颗粒细胞,大小约13.87±0.73μm,约占3%—5%。血细胞在血淋巴中的平均密度为(3.03±0.11)×107cell.ml—1,其中颗粒细胞占42.6%,透明细胞占57.4%。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颗粒细胞的细胞质颗粒可区分成3种类型:Ⅰ型高电子密度颗粒,Ⅱ型低电子密度颗粒和Ⅲ型中等电子密度颗粒。
张维翥吴信忠孙敬锋李登峰
关键词:FARRERI血细胞
栉孔扇贝病原类立克次氏体的原位杂交检测方法及其试剂盒
本发明涉及一种栉孔扇贝病原类立克次氏体的原位杂交检测方法及用于该法的试剂盒。该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栉孔扇贝类立克次氏体在细菌分类学上具有保守功能的16S rDNA序列中的三段特有的DNA序列设计合成了地高辛标记的三条寡核...
李登峰吴信忠
文献传递
套式PCR法检测栉孔扇贝病原类立克次氏体
套式PCR法检测栉孔扇贝病原类立克次氏体,主要解决能早期、快速、灵敏和特异性强的检测引起栉孔扇贝发病死亡的类立克次氏体。其检测方法,首先从扇贝组织中纯化出类立克次氏体;然后根据我们已完成的栉孔扇贝类立克次氏体在细菌分类学...
吴信忠李登峰
文献传递
扇贝病原生物学、病原分子生物学及宿主免疫相关功能基因研究
李登峰
关键词:贝类养殖扇贝养殖病原生物学栉孔扇贝
套式PCR法检测栉孔扇贝病原类立克次氏体
套式PCR法检测栉孔扇贝病原类立克次氏体,主要解决能早期、快速、灵敏和特异性强的检测引起栉孔扇贝发病死亡的类立克次氏体。其检测方法,首先从扇贝组织中纯化出类立克次氏体;然后根据我们已完成的栉孔扇贝类立克次氏体在细菌分类学...
吴信忠李登峰
文献传递
栉孔扇贝体内寄生的病毒的分离纯化及其形态学观察被引量:6
2002年
李登峰孙敬锋吴信忠
关键词:形态学栉孔扇贝病毒粒子类立克次体
海湾扇贝养殖过程中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2001~2002年,对莱州湾养殖海湾扇贝进行了较系统地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以海湾扇贝养殖集中海区莱州市金城镇扇贝养殖场为定点调查和样品采集点.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海湾扇贝各养殖期的死亡率和可疑病原生物检测,同时对pH,溶解氧,温度,盐度等理化环境因子进行连续监测.调查结果显示:海湾扇贝在0.5~1.3cm的幼贝阶段死亡率较高,达50%;随后死亡率降低,1.3~2.2cm的幼贝阶段死亡率约为20%,以后各阶段死亡率平稳,均在7%以下,累积死亡率约为60%.对环境理化因子的调查显示,pH,溶解氧、盐度的变化幅度不大,与扇贝死亡率无明显相关性;温度变化与死亡率有一定的相关性,即低温(20℃以下)可能是养殖海湾扇贝幼贝重要的环境胁迫因子,而高温(27℃左右)对海湾扇贝成贝生长无不良影响.通过对可疑致病性生物因子的调查研究及病理学观察表明,海湾扇贝在养殖过程中可感染多种微生物,其中原核微生物类立克次体(RLO)在养殖过程各生长阶段均可检出,即0.5,1.5,3.0,3.6和5.0cm的海湾扇贝RLO的感染率分别为15%,35%,80%,50%和20%;RLO的感染强度分别为1.0,1.5,16.0,11.5和5.0.在病原生物检查过程中,除RLO以外还发现有类支原体原核生物(MLO)寄生.结合感染强度和组织病理学的相关性分析,初步认为类立克次体(RLO)可能是海湾扇贝在海上吊养的幼贝阶段发病死亡的致病因子.
张维翥吴信忠李登峰孙敬锋张扬杨霞
关键词:海湾扇贝流行病学调查死亡率类立克次体
栉孔扇贝体内类支原体样生物的分离纯化被引量:3
2002年
李登峰吴信忠
关键词:栉孔扇贝纯化类立克次体病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