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信忠

作品数:85 被引量:348H指数:1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重点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23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9篇农业科学
  • 11篇生物学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0篇牡蛎
  • 19篇近江牡蛎
  • 17篇细胞
  • 17篇类立克次体
  • 15篇扇贝
  • 14篇贝类
  • 13篇免疫
  • 11篇蛋白
  • 10篇养殖
  • 10篇栉孔扇贝
  • 9篇病原
  • 8篇珍珠贝
  • 8篇珠母贝
  • 8篇细菌
  • 7篇大珠母贝
  • 7篇热带
  • 7篇热带海洋
  • 7篇立克次氏体
  • 6篇蛋白质
  • 6篇抗体

机构

  • 51篇浙江大学
  • 35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山大学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 4篇钦州学院
  • 3篇滁州学院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天津农学院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宁波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金华职业技术...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北仑出入境检...

作者

  • 84篇吴信忠
  • 14篇潘金培
  • 13篇孙敬锋
  • 10篇李登峰
  • 10篇吴刘记
  • 7篇张维翥
  • 5篇李树华
  • 5篇黄艳青
  • 5篇江静波
  • 4篇王利
  • 4篇姜玉声
  • 4篇许婷
  • 4篇张其中
  • 4篇张扬
  • 4篇杨受保
  • 3篇娄绘芳
  • 3篇孟庆国
  • 3篇朱保建
  • 2篇徐海圣
  • 2篇王崇明

传媒

  • 10篇海洋学报
  • 7篇Curren...
  • 5篇水产科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高技术通讯
  • 3篇海洋通报
  • 3篇国际学术动态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鱼类病害研究
  • 2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中国动物保健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中国兽医杂志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水利渔业
  • 1篇水产学报
  • 1篇生态科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农学院学...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5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8篇2008
  • 5篇2007
  • 11篇2006
  • 10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5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4篇1999
  • 2篇1998
  • 4篇1997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贝类病害学研究进展——Ⅰ.贝类微生物病学研究被引量:14
1995年
概述了贝类各种微生物病的病原生物学、致病机制、组织病理学、细胞病理学和流行病学等方面的进展,提出了目前国内外贝类病害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吴信忠江静波潘金培
关键词:贝类微生物病病害
热带海洋珍珠贝类立克次体病研究──大珠母贝病原类立克次体包涵体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研究被引量:19
1999年
于1993年11月和1994年11月在海南省临高县新盈珍珠贝养殖场采集患病或濒死的大珠母贝幼贝,采用组织切片和扫描电镜技术对其病原类立克次体(Rickettsia-likeorganism,RLO)的包涵体进行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研究,以期找出RLO包涵体在宿主细胞内形态发生的内在规律。结果表明,RLO包涵体寄生在宿主多处内脏组织,但RLO具有明显的嗜细胞特异性,感染的靶细胞为上皮(或表皮)、结缔组织和血管内皮细胞;包涵体存在不同的发育时期,可分为颗粒前期和颗粒期,后者又可分为颗粒Ⅰ—Ⅲ期;包涵体是由两种颗粒外包一界膜而形成,其中小而纤细的颗粒可能为游离的RLO,大而圆形的颗粒可能是吞噬溶酶体内RLO繁殖形成的微克隆。
吴信忠潘金培
关键词:大珠母贝包涵体珍珠贝组织学
栉孔扇贝球形病毒的超微结构及细胞病理学观察被引量:4
2002年
对扇贝大规模死亡病因调查时,在栉孔扇贝体内发现一种球形病毒,大小为130—150nm,核心区电子密度较高,具双层囊膜,囊膜外具放射状纤突。病毒存在于消化腺、外套膜、肾脏、肠及鳃等组织的细胞质中。细胞超微病理变化表现为细胞核内染色质变性,凝聚于核膜内侧,线粒体外膜膨胀,内嵴溶解、消失。内质网膨胀,核糖体脱落。
刘英杰吴信忠朱壮王崇明张其中潘金培
关键词:细胞病理学栉孔扇贝球形病毒超微结构核糖体
HMGB蛋白及抗体在制备近江牡蛎抗感染免疫制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旨在提供HMGB蛋白及抗体在制备近江牡蛎抗感染免疫制剂中的应用。该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 所示;该基因的编码框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蛋白质在制备近江牡蛎抗...
许婷吴信忠
文献传递
近江牡蛎体内类立克次体16SrDNA核酸序列及其PCR检测方法
用于PCR检测近江牡蛎病原微生物的特异引物。它是用于应用PCR技术检测寄生于近江牡蛎体内的类立克次体这种病原微生物。本发明从近江牡蛎类立克次体16SrDNA的核酸序列中筛选出一对特异性引物,其序列为AGTCTGTGAAT...
吴信忠张扬
文献传递
间接ELISA技术检测近江牡蛎病原—类立克次体被引量:2
2009年
以近江牡蛎病原—类立克次体为抗原,制备鼠抗血清,利用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羊抗鼠血清(HRP-IgG)为酶标二抗,建立了检测近江牡蛎类立克次体的间接ELISA快速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应用间接ELISA技术检测近江牡蛎类立克次体有较高的灵敏度,最低的检测量为50 ng的全菌抗原蛋白量。同时交叉反应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利用建立的间接ELISA技术,对50份自然患病的近江牡蛎鳃组织进行类立克次体检测,阳性率为89%。
孙敬锋毕相东吴信忠
关键词:ELISA技术近江牡蛎类立克次体
我国斯氏并殖和两型卫氏并殖三种同工酶的板状电泳比较被引量:5
1990年
本文采用板状电泳(Vertical PAGE)对我国斯氏并殖与两型(2n和3n)卫氏并殖的LDH、MDH、EST同工酶进行了研究,酶谱相似系数分析后显示斯氏并殖与卫氏并殖间三种酶的同工酶有明显差异,实验结果进一步支持斯氏并殖为一独立虫种。而卫氏并殖两型间同工酶谱虽存在一定的差异。
吴信忠李树华
关键词:并殖吸虫同功酶电泳
杂色鲍裂壳病球状病毒的初步观察被引量:43
2000年
1999年以来 ,广东汕尾地区养殖杂色鲍Haliotisdiversicolor出现了“裂壳病” ,经电镜观察 ,发现感染了一种球状病毒 ,大小为 1 5 0— 2 2 0nm ,皆存在于细胞的细胞质中 ,细胞核内没有发现病毒。主要侵染鲍的腹足、外套膜、性腺、肝、鳃等部位。病鲍表现为头端壳缘外翻 ,呼吸孔融合成一条线 ,活力减弱 ,身体消瘦 ,逐渐死亡。
王江勇陈毕生冯娟余勉余吴信忠
关键词:杂色鲍球状病毒
热带海洋珍珠贝类立克次体(RLO)病研究 Ⅶ 大珠母贝育苗期幼虫群体RLO病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6
2002年
对流行病学分析显示大珠母贝幼虫群体的死亡是以暴发性方式发生,从胚胎发育前期至变态期,幼虫存在两个死亡高峰,分别位于壳顶期之前或壳顶期和壳顶后期.大珠母贝幼虫群体的死亡率与RLO感染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RLO感染的高峰之后均相应伴随幼虫群体死亡率的高峰,随着RLO感染率和感染强度的降低,幼虫群体死亡率也明显降低.在TEM下未发现未受精卵母细胞、受精卵和胚胎早期幼虫感染RLO,最先出现RLO包涵体阳性感染的时期为24h尚未摄食的D形期幼虫,故认为RLO可能不是通过垂直传播,而是通过外界接触感染的方式感染宿主,贝体感染至发病死亡存在潜伏期.
吴信忠潘金培江静波
关键词:大珠母贝育苗期幼虫
鲍鱼HINT基因、蛋白质及其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旨在提供鲍鱼体内的鲍鱼HINT基因、蛋白质及其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该鲍鱼HINT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具有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编码前述蛋白质的基因具有SEQ ID NO:1所示...
吴信忠吴刘记
文献传递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