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绪录

作品数:29 被引量:138H指数:10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908专项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沿岸
  • 7篇珠江口
  • 6篇水域
  • 4篇有机物
  • 4篇水团
  • 4篇邻近水域
  • 4篇南海中部
  • 4篇沉积物
  • 3篇生物利用率
  • 3篇热带
  • 3篇热带西太平洋
  • 3篇西太平洋
  • 3篇颗粒有机物
  • 3篇厄尔尼诺
  • 3篇
  • 3篇
  • 3篇表层沉积物
  • 2篇断面
  • 2篇沿岸水域
  • 2篇叶绿素A

机构

  • 24篇国家海洋局
  • 9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国家海洋局南...
  • 2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29篇李绪录
  • 10篇夏华永
  • 9篇周毅频
  • 8篇张军晓
  • 6篇史华明
  • 5篇林梵
  • 4篇许春玲
  • 3篇肖志建
  • 3篇梁佩喜
  • 3篇彭鹏飞
  • 2篇韩康
  • 2篇詹进源
  • 1篇彭昆仑
  • 1篇石晓勇
  • 1篇蔡钰灿
  • 1篇杨琴
  • 1篇杨琴

传媒

  • 7篇中国环境科学
  • 4篇生态环境学报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海洋与湖沼
  • 2篇海洋学报
  • 2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海洋通报
  • 1篇台湾海峡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监测管理...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3篇1993
  • 2篇1991
  • 1篇1989
  • 1篇1988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深圳湾及邻近水域中的溶解有机氮——其时空分布、来源和生物利用率被引量:4
2016年
依据2000~2014年每月的监测资料,分析了深圳湾及邻近沿岸水域中溶解有机氮(DON)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并结合盐度、5d生物需氧量和颗粒有机物实测数据探讨DON的来源和生物利用率.结果表明,深圳湾中DON质量浓度为(0.45±0.45)mg/L,夏、冬季较高,春、秋季较低,在2000~2004年呈上升趋势,而在2005~2014年呈下降趋势;珠江口东南沿岸中DON质量浓度为(0.16±0.08)mg/L,季节变化小,研究期间总体上略呈上升趋势.深圳湾和珠江口东南沿岸中DON均呈现出保守并具有同源性.依二元混合质量平衡模式估算的深圳湾中DON陆源质量分数约为80%,而珠江口东南沿岸中约为38%,显示深圳湾DON主要来自陆源,而珠江口东南沿岸主要来自海源.依实测数据和回归分析结果估算的深圳湾中平均DON生物利用率为14.8%,而珠江口东南沿岸中为15.5%,与珠江口下段高盐区中实测溶解有机碳生物利用率相近.
李绪录许春玲林梵史华明张军晓
关键词:DON生物利用率珠江口
大鹏湾环境容量研究Ⅰ:自净能力模拟分析被引量:19
2011年
在估算大鹏湾污染源强及统计海水污染物浓度的基础上,采用三维水动力模型及污染物扩散模型,模拟了大鹏湾的海水交换及污染物扩散过程,分析了大鹏湾海水交换与生化降解对自净能力的贡献.结果表明,大鹏湾潮差小,约为1m,潮流弱,污染物难于向湾外扩散,其物理自净能力差,湾内海水自净主要取决于生化降解.在吐露港海区与沙头角海区,污染排放较大,水深较小,海水难于交换,容易受到污染.
夏华永李绪录韩康
关键词:自净能力生化降解
大鹏湾环境容量研究Ⅱ:环境容量规划被引量:10
2011年
采用基于响应场的线性规划方法,考虑非点源与湾外污染物输入形成的本底值,结合深圳沿岸排污口的分布计算了大鹏湾的环境容量,并给出了总量分配方案.结果表明,大鹏湾物理自净能力差,但水体容量大,具有较大的稀释容量,加上污染物的生化降解,大鹏湾具有较大的环境容量.BOD5、总氮、总磷的最大允许排放总量分别为79.0,11.418,0.86t/d,BOD5、总氮、总磷的剩余环境容量分别为61.34,9.318,0.43t/d.
夏华永李绪录韩康
关键词:环境容量线性规划
2000~2010年大鹏湾溶解有机氮的时空分布被引量:14
2013年
依据2000~2010年每月一次的调查资料,简要描述和讨论了大鹏湾中溶解有机氮(DON)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并结合现场盐度、5d生化需氧量(BOD5)、总溶解氮(TDN)和叶绿素a(Chl a)实测数据探讨DON的组成、来源和滞留时间(TDON).结果表明,大鹏湾的水动力条件对DON的分布变化影响不大.DON质量浓度为(0.15±0.08)mg/L,与大亚湾的相近,但比珠江口的低,而比南海北部沿岸的高.由二元混合质量平衡模式结合周边小河溪(向海排放淡水)中TDN的DON质量分数估算的大鹏湾中陆源DON质量分数约为19%,远小于海源的,暗示大鹏湾中的DON以自生来源为主.由平均不稳定DON(LDON):BOD5比率估算的LDON质量分数约为41%.由表层平均浮游植物DON(PDON):Chl a比率估算的PDON质量分数约为17%,而由此结合累计DON估算的大鹏湾中的TDON约为15d.11a研究期间,LDON的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而DON和难降解DON(RDON)的年际变化略呈上升趋势,表明RDON在大鹏湾中逐渐缓慢积累.
李绪录张军晓周毅频夏华永梁佩喜
关键词:DONBOD5叶绿素A
深圳湾及邻近水域总溶解磷的来源和时空分布被引量:7
2015年
依据2000∽2012年每月一次的调查资料,简要描述和讨论了深圳湾及邻近沿岸水域中总溶解磷(TDP)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并结合现场盐度和溶解无机磷(DIP)实测数据探讨TDP的组成和来源以及DIP和溶解有机磷(DOP)之间的转化.结果表明,深圳湾和珠江口东南部沿岸TDP质量浓度分别为(0.26±0.22)和(0.05±0.02)mg/L.研究期间,珠江口东南部沿岸TDP质量浓度的年内和年际变化不大,趋势平稳.在深圳湾,由于受到周边陆源排放的影响,TDP质量浓度在丰水期较低,枯水期较高,且在2000∽2004年呈上升趋势,从0.24mg/L上升至0.33mg/L,而在2005∽2012年则呈下降趋势,从0.33mg/L下降至0.16mg/L.研究海区中的TDP具有"保守性",主要来自陆源排放.依二元混合质量平衡模式估算的珠江口东南部沿岸TDP的陆源质量分数约为53.9%,而深圳湾的均大于80%.TDP的赋存形态从河口的以DIP为主逐渐转变至近外海的以DOP为主,可能暗示磷从河口向海迁移期间,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使DIP转化为DOP的速率大于DOP转化为DIP的速率.
张军晓李绪录肖志建
关键词:珠江口
深圳湾及邻近沿岸沉积物中碳、氮和磷的分布被引量:9
2017年
依据1998~2014年每年2个航次取得的资料,分析和研究了深圳湾和珠江口东南沿岸表层沉积物中生物地球化学要素[包括总碳(TC)、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的时空分布,并依据C:N原子比探讨沉积物中有机质的来源.结果表明,TC、TOC、TN和TP含量在深圳湾中分别为(13200±3600)、(12200±3200)、(910±352)和(594±288)mg/kg,而在珠江口东南沿岸中分别为(12000±3900)、(8700±2300)、(601±259)和(334±119)mg/kg.1998~2014年研究海区沉积物中TC和TN含量的年际变化均呈上升趋势,而TOC含量则呈下降趋势.研究期间TP含量在深圳湾中呈下降趋势,而在珠江口东南沿岸中呈上升趋势.深圳湾和珠江口东南沿岸中TOC:TN原子比分别约为17.7和19.5,研究期间均呈下降趋势.研究海区中表层沉积有机质(SOM)是陆生和水生2种来源的混合输入,在深圳湾中以水生源为主,而在珠江口东南沿岸中以陆生源为主.1998~2014年研究海区中表层SOM从以陆生源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水生源为主.
许春玲李绪录林梵
关键词:珠江口表层沉积物
2000~2010年大鹏湾颗粒有机物的年变化和年际变化被引量:10
2013年
依据2000~2010年每月一次的调查资料,简要描述和讨论了大鹏湾中颗粒有机物(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POM)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并结合叶绿素a(chlorophyll a,Chl-a)实测数据探讨POM的组成和滞留时间.结果表明,大鹏湾的水动力条件对POM的分布变化影响不大,POM质量浓度为(1.1±0.8)mg·L-1,与珠江口伶仃洋和大亚湾的差别不大,但比南海北部的高.在表层,POM与Chl-a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浮游植物有机物(phytoplankton POM,PPOM)∶Chl-a比率为70 g·g-1左右,由此估算的大鹏湾PPOM质量浓度为(0.31±0.39)mg·L-1,约占POM的28%.由初级生产力(primary productivity,PP)和累计POM(integrated POM,IPOM)估算的大鹏湾中POM的滞留时间约为6.5 d,与东海南部沿岸陆架区POC的相近.11 a调查期间,PP的年际变化略呈下降趋势,而POM和IPOM的年际变化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暗示难降解的碎屑POM在大鹏湾中逐渐积累.
李绪录周毅频夏华永
关键词:POM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
2000—2015年大鹏湾中5日生化需氧量的时空分布被引量:2
2017年
生物可利用有机物影响着全球海洋和沿岸水域中浮游生物的群体组成、种类分布、生产力及生态系统结构。依据2000—2015年每月1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大鹏湾中5日生化需氧量(5-day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_5)的时空分布,并结合叶绿素a(Chlorophyll a,Chl a)、颗粒有机物(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POM)和溶解有机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实测数据,应用回归分析法分析了BOD_5与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各形态有机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可利用性。研究期间,大鹏湾中ρ(BOD_5)为(1.1±0.8)mg·L^(-1),表层高于底层,春、夏季高于秋、冬季,年际变化略呈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1.2 mg·L^(-1)下降至2015年的1.0 mg·L^(-1)。由于受到香港和深圳人为排放的影响,吐露港内和沙头角附近水域的ρ(BOD_5)明显高于大鹏湾主区。3—4月和7—8月表层ρ(BOD_5)上升幅度较大,表明这些时期不稳定有机物(Labile organic matter,LOM)在表层水中积累。研究海区中表层ρ(Chl a)与ρ(BOD_5)之间关系密切,初级生产过程中LOM释放率约为134 g·g^(-1)(LOM/Chl a),而LOM滞留时间约为4.2 d。ρ(BOD_5)分别与ρ(POM)、ρ(DON)之间均存在着密切的线性正相关,显示POM和DON被微生物降解的速率分别与ρ(POM)和ρ(DON)呈正比。大鹏湾水体中溶解有机物比POM更最稳定,POM和DON的生物利用率分别约为24.6%和28.5%,与珠江口中盐度(S为20~30)混合区中实测溶解有机碳生物利用率相近。研究表明,吐露港内和沙头角附近水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分别受到香港和深圳人为排放的影响比较严重。
林梵李绪录许春玲史华明
南海中部夏季碱氯比率及其密度三次样条函数的参照方程
1991年
依据1983年9月和1984年7—8月42个测站两个夏季航次的调查资料,求出南海中部海区中碱氯比率S.A.=A_T/Cl,并对其分布特征进行了简要的描述和讨论。整个调查海区中S.A.的垂直分布趋势相当一致,很多测站大约在90—200m深处出现S.A.极小值。这些结果与西北太平洋中的很相近,为南海中部的水团源于西北太平洋这一结论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同时还应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法由这些数据导出调查海区中S.A.的密度(σ_t)三次样条函数的参照方程。该参照方程能够相当好地拟合分析数据。S.A.的相对拟合方差约为±1.3%,与应用pH电测法测定海水总碱度的相对精密度一致。
李绪录
关键词:夏季样条函数
南海中部深水中溶解氧和总无机碳的垂直分布模式及其相互关系被引量:3
1991年
根据1983年9月至1984年12月4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应用非线性最小二乘迭代拟合法,得出南海中部深水中溶解氧和总无机碳的垂直分布模式——稳定态非守恒组分的一维垂直扩散-对流方程KC″-ωC′+J=0;溶解氧和总无机碳的平均拟合方差分别为±0.03ml/kg和±0.02mmol/kg。与它们相应的测量精密度很相近。同时也简要地讨论了调查海区深水中溶解氧和总无机碳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南海中部深水中的平均氧消耗与总无机碳的再生量基本相同。
李绪录周毅频
关键词:深水无机碳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