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锐

作品数:244 被引量:3,581H指数:35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4篇农业科学
  • 45篇天文地球
  • 29篇经济管理
  • 2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9篇自动化与计算...
  • 17篇水利工程
  • 8篇生物学
  • 2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68篇水土
  • 55篇土壤
  • 45篇水土保持
  • 39篇黄土高原
  • 33篇土壤侵蚀
  • 30篇水土流失
  • 28篇生态
  • 25篇流域
  • 23篇土地利用
  • 20篇生态环境
  • 19篇植被
  • 19篇河流域
  • 17篇退耕
  • 16篇黄土丘陵
  • 16篇GIS
  • 15篇气候
  • 14篇遥感
  • 14篇退耕还林
  • 13篇气候变化
  • 12篇降水

机构

  • 160篇中国科学院
  • 133篇西北农林科技...
  • 18篇西北大学
  • 17篇中国科学院研...
  • 14篇陕西师范大学
  • 8篇中华人民共和...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5篇湖南农业大学
  • 5篇成都信息工程...
  • 4篇华北水利水电...
  • 4篇西安建筑科技...
  • 4篇澳大利亚联邦...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武警工程学院
  • 2篇贵州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长江科学院
  • 2篇陕西理工大学
  • 2篇西安文理学院
  • 2篇西南师范大学

作者

  • 244篇李锐
  • 103篇杨勤科
  • 59篇王飞
  • 41篇穆兴民
  • 40篇张晓萍
  • 24篇温仲明
  • 17篇蒋冲
  • 14篇焦峰
  • 12篇焦菊英
  • 10篇宋桂琴
  • 9篇谢红霞
  • 8篇刘志红
  • 6篇李智广
  • 6篇陈国建
  • 6篇崔琰
  • 6篇刘咏梅
  • 6篇刘国彬
  • 6篇张宏鸣
  • 5篇赵永安
  • 4篇于浩

传媒

  • 5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9篇中国水土保持...
  • 28篇水土保持研究
  • 10篇水土保持学报
  • 7篇中国农学通报
  • 6篇人民黄河
  • 5篇泥沙研究
  • 4篇干旱区资源与...
  • 4篇干旱地区农业...
  • 4篇中国科学院院...
  • 3篇水利学报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西北林学院学...
  • 3篇中国水土保持
  • 3篇土壤侵蚀与水...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农业机械学报
  • 2篇土壤学报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2篇2013
  • 17篇2012
  • 11篇2011
  • 14篇2010
  • 15篇2009
  • 19篇2008
  • 16篇2007
  • 19篇2006
  • 18篇2005
  • 14篇2004
  • 9篇2003
  • 9篇2002
2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公路建设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研究被引量:24
2003年
公路建设对环境影响很大。基于 4条公路水土保持方案的分析表明 ,在不同区域修建公路所引起的新增水土流失都远大于沿线的初始侵蚀量 ,弃土弃渣引起的新增水土流失是公路建设新增水土流失的主体。通过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明显减少公路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量。公路建成后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发挥作用后 ,公路沿线的水土流失强度明显降低 ,经过一定时间 ,公路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与公路减少的水土流失达到平衡 ,公路开始发挥水土保持作用。一般来说 ,区域水土流失越严重 ,公路建设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的效益越大 。
王飞李锐杨勤科
关键词:公路建设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弃渣
基于RS和GIS的城市扩展及驱动力研究--以西安市为例被引量:45
2010年
以RS和GIS技术为支撑,基于多时相Landsat遥感数据,采用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和归一化裸露指数(NDBI)等方法提取陕西省西安市城市空间特征信息,结合地学统计方法,定量研究了城市扩张强度、紧凑度等指标。结果表明:西安市城区1988-2002年14 a间面积翻了1.6倍,年平均增长率为8.815%;城区扩展空间主要集中在南北方向;在此基础上,以影响城市扩张视角多元化为出发点,通过分析社会经济因子、人口因子、政策导向性因子和基本建设投资等因子对城区扩张的影响,政策导向性的前提下社会经济(GDP)和人口增长是其核心影响因子。
冯晓刚李锐莫宏伟
关键词:NDBI紧凑度驱动力
秦岭南北地区光合有效辐射时空变化及突变特征被引量:8
2013年
基于秦岭南北地区47个气象站1960-2011年的逐日气象数据,通过Angstrom方程和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各站点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并借助Spline空间插值、Pettitt突变点检验和相关分析等手段对PAR的空间分布、时空演变、突变特征及其可能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秦岭南北地区PAR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明显,在空间上呈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在季节分布上,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依次减小。②52年间,该地区年PAR整体呈显著下降趋势,下降速率由南向北,由东向西递减;时间变化方面,春季PAR呈现不显著的上升趋势,其余季节均呈下降趋势,夏季减小最快,其次为冬季,秋季最小。③该地区89%的站点年PAR存在突变,突变站点中的85%发生于1979-1983年间;夏季89%的站点发生突变,突变站点中的90%发生于1979-1983年间;冬季68%的站点发生突变,但突变时间同步性和一致性较差;春季和秋季突变现象不甚明显。④气候变化(风速下降)、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工业生产导致的气溶胶增多是导致PAR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而火山爆发引发的气溶胶增加则是PAR波动的主要原因。
蒋冲朱枫杨陈王飞穆兴民李锐
基于GIS的安塞县土壤水分制图及其数量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以空间图形和数据库为基础,利用GIS安塞县的土壤水分样点数据与地理数据结合起来,建立不同利用类型-土地类型-坡度分级的浮点型土壤含水率字段,对安塞县域尺度土壤水分制图及其定量化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对安塞县不同土层土壤水分状态和分布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土壤水分结构看,安塞县土壤水分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0~500c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量在含水量为8.6%。10.8%的分布面积占到总土地面积的75.34%,在含水量〈6.4%和6.4%~8.6%的分布面积占到总土地面积的19.36%,其中含水率〈6.4%的土壤干层面积占到总土地面积的9.23%,其在上层分布面积大于下层,分布在一般(≥10.8%)以上水平的面积仅占总土地面积的5.31%。安塞县每^2的土壤水库蓄水量在0~120cm土层仅有0.06~0.07m^3,而其他土层都在0.15m^3以下。说明安塞县土壤水分环境极差,土壤水库的调节作用对于林木生长极其有限,大面积植树造林超越了安塞县土壤水库的供水和调水能力,是不适宜的;因此,在以适地适树原则适应土壤水分环境的同时,应加强土壤水分环境的改善。
焦峰温仲明陈云明杨勤科李锐
关键词:GIS土壤水分土壤水库
退耕还林(草)和降雨变化对延河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被引量:66
2009年
【目的】通过定量评估退耕还林(草)和降雨变化对延河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为延河流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流失治理和环境建设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利用延河流域日降雨、数字高程模型、土壤类型图、土地利用图和植被覆盖图,运用RUSLE模型,在ArcGIS平台的支持下计算流域1997年和2000年土壤侵蚀量,并分别模拟了退耕还林(草)和气候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由于降雨的变化,研究区年降雨侵蚀力均值由1997年的775.32MJ·mm·hm-2·h-1·a-1增加到了2000年的1292.07MJ·mm·hm-2·h-1·a-1,降雨大大加剧了流域土壤侵蚀;由于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坡耕地面积大大减少,林草面积增加,植被覆盖和管理因子值显著减少,由退耕还林(草)前的0.1714下降到了退耕还林(草)后0.1592,减小了流域土壤侵蚀;由于退耕还林(草)的实施、气候变化以及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变化共同影响,单位面积平均土壤侵蚀量由退耕还林(草)前的3012t·km-2·a-1增加到了退耕还林(草)后4671t·km-2·a-1,年土壤侵蚀总量2314×104t增加到了3589×104t。【结论】降雨变化使得研究区土壤侵蚀量增加了71.28%,退耕还林(草)约减少研究区土壤侵蚀量7.84%,二者共同作用使得研究区土壤侵蚀量增加了59.26%,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对减少区域土壤侵蚀的作用是显著的。
谢红霞李锐杨勤科李静梁伟
关键词:土壤侵蚀退耕还林(草)延河流域
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在中国水土保持中的应用被引量:46
1998年
70年代以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主要应用于土壤侵蚀遥感调查,基于GIS的土壤侵蚀评价与制图研究,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信息系统建立等方面。今后一个时期内,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在中国水土保持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1)实施国家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动态监测;(2)中国水土流失定量评价模型系统;(3)定期快速清查区域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状况;(4)建立国家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
李锐杨勤科赵永安张晓萍李智广
关键词:遥感GIS水土保持空间信息技术
中国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定量研究进展被引量:136
1998年
近代中国土壤流失定量评价始于本世纪50年代,80年代初开始土壤评价统计模型的研究开发,80年代末开展了土壤侵蚀预报物理模型的探索,同时还在较大区域(如黄图高原)乃至全国尺度上进行了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的评价研究。中国土壤流失与水土保持定量评价研究可概括为3个层次:地块—小流域—区域(或国家),2种类型:统计模型;物理模型。进一步的研究应致力于国外模型的引进,解决模型的统一和通用性问题,加强遥感与GIS技术的应用,并建立完整的中国水土流失评价模型系统。
杨勤科李锐
关键词:水土流失土壤侵蚀
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风蚀影响的室内风洞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保护性耕作能够有效减少农田土壤风蚀。通过室内风洞实验,定量分析不同作物留茬、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安塞黄绵土风蚀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麦留茬、玉米留茬以及秸秆覆盖都可以有效的减少风蚀。小麦秸秆覆盖量为4 210kg/hm2时土壤抗风蚀效率最高,达到95.9%;(2)风蚀量与风速成正相关关系,风蚀量随风速的变化均存在突然增大的转折点且30cm小麦留茬的转折点会明显滞后于30cm玉米留茬和裸土,30cm小麦留茬的抗风蚀效率要好于30cm玉米留茬;小麦秸秆覆盖量越大,抗风蚀效率越好;(3)随着高度的增加风蚀量逐渐减小,超过90%的风蚀量都集中在0~36cm高度范围内。随着风速的增大,0~10cm风蚀量所占比例会逐渐增加。
赵云穆兴民王飞蒋冲刘振东李锐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土壤风蚀
水保措施减沙水代价分异与渭河减沙增流模拟被引量:1
2005年
近年来渭河流域水沙问题突出,明显表现在径流量和泥沙量减少,下游河道泥沙淤积严重,河势恶化,同流量水位抬高,洪灾频发等,已经成为目前环境和灾害等研究的热点问题。渭河流域水沙问题的产生受降雨量减少、流域水土保持、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三门峡水库的修建和运行等自然和人类活动等多因素影响。水土保持作为解决水沙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减少泥沙的同时也会减少径流量,对流域水资源、水环境的影响已经引起了广泛讨论,而且已有学者明确提出在黄土高原地区需要提倡节水型水土保持。
王飞李锐穆兴民焦菊英杨勤科
关键词:渭河流域水保措施减沙水资源开发利用分异黄土高原地区
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草)农户认知调查——以安塞县为例被引量:33
2003年
以安塞县退耕还林(草)试点工作为对象,以参与性农村评估(ParticipatoryRuralAppraisal,PRA)为调查方法,就农户对退耕还林(草)的认识、接受、期望以及退耕对农户家庭的影响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政策宣传不足、补助力度不大、政策灵活性低、技术指导乏力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其中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和对退耕还林(草)的技术指导对退耕还林(草)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温仲明王飞李锐
关键词: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农户认知黄土丘陵区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