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孝
- 作品数:6 被引量:3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低渗透储层流体识别技术被引量:6
- 2016年
-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储层为典型的特低渗透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油水分异差,流体识别难度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基于补偿中子、补偿密度和声波时差3种孔隙度曲线的重合程度,通过构建孔隙度曲线指数来指示岩性的纯度;结合反映流体性质的深感应电阻率和刻画储层物性的声波时差曲线,构建流体识别指数识别储层的含油性;在此基础上,依据产水率与含水饱和度关系进一步识别油水同层和水层。综合流体识别指数和产水率,建立油水层识别图版。通过对研究区的58口井测井综合解释,并与试油数据进行对比,该方法识别油水层的准确率为91.4%,提高了储层流体识别的精度。
- 何永宏杨孝王秀娟钟张起侯读杰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储层储层评价流体识别测井曲线特征
- CT技术在致密砂岩微观孔隙结构研究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为例被引量:10
- 2016年
- 为揭示致密砂岩复杂的孔隙结构特征,应用高分辨率CT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致密砂岩样品开展了定量研究。利用CT阈值差异识别样品中的孔隙和喉道,从而获得致密砂岩高精度二维及三维孔喉图像;应用数字岩心方法建立致密砂岩孔隙网络模型,并根据模型中的定量参数分析,获得孔隙及喉道的半径分布及其对储集空间的贡献率、孔喉连通性等特征,实现了长7段致密砂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定量表征:长7段致密砂岩微米级孔喉连续分布;半径大于2μm的孔隙是长7段致密砂岩的主要储集空间;孔隙、喉道间具有一定的连通性,配位数主要为1~3.应用高分辨率CT技术可定量表征致密砂岩孔隙结构特征。
- 尤源牛小兵李廷艳杨孝淡卫东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砂岩孔隙CT技术
-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成藏主控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油藏总体大规模发育,但油藏特征复杂、区块差异大、单个油藏内部变化大,为此重点研究了砂体结构、储层物性及其非均质性对油藏的影响:姬塬地区长6成藏受多因素控制,烃源岩分布范围、输导体系的配置和成藏动力控制了油藏平面上区域性的宏观分布,而砂体结构、储层物性及非均质性则控制了大型复合岩性油藏内油藏分布的不均匀性。姬塬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油气成藏以近源充注、隐形输导、快速聚集的成藏模式为主。与优质储集空间等时发育的生烃高强度区、异常高压带及微裂缝发育带的叠置区域,应该是姬塬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岩性油藏富集和勘探部署的有利区带,而在有利区带,储层物性、平面及垂向的非均质性又在微观上控制了油藏的分布范围。
- 马艳丽李成淡卫东张三杨孝任瑞清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长6油藏主控因素成藏模式
-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水平井体积压裂试验区开发特征
- 2017年
-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西233及庄183两个致密油水平井体积压裂试验区20口水平井,利用油藏工程理论、数值模拟方法及矿场开发生产状况等,开展了试验区开发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区水平井产量递减模式分为调和递减、指数递减和未递减3种类型;致密油水平井开发生产特征分为长期稳产型、初期相对稳产型、缓慢递减型3类:工艺改造、驱动能量及流体性质的差异是影响水平井产量变化的3个关键因素。保持合理的水平井初期产量。避免溶解气驱过早出现,可使水平井保持稳产、提高累计产量,确定了分阶段控制生产流压及初期产量的合理生产参数。
- 郝炳英杨孝梁晓伟牛小兵冯胜斌尤源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 鄂尔多斯盆地演武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成藏特征
- 2018年
- 为查清演武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油藏在地质历史时期是否存在二次运移成藏,以及延安组油藏的主要成藏期次,通过颗粒荧光定量、流体包襄体等测试手段,对该区油藏成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延安组油藏存在古油水界面上升和油气逸散的地质事件,揭示出部分油藏在地质历史时期遭受过破坏或发生了油气二次运移。该区延安组油藏主要存在两期成藏:早期为早白垩世末期充注成藏,晚期为晚白垩世以来构造抬升油气二次运移成藏。晚期成藏范围相比早期更加远离长7生烃中心,两期成藏形成了现今演武地区延安组油藏分布的格局。
- 叶博杨孝宋娟宋娟郝炳英梁晓伟王炯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流体包裹体二次运移成藏期次
-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致密油储层应力敏感性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5
- 2017年
- 致密油采用准自然能量开发方式下,对储层的应力敏感性及其控制因素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地层压力条件下的应力敏感性实验,明确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致密油储层主要表现为渗透率的应力敏感性,应力敏感性属弱到中等强度。利用铸体薄片、恒压和恒速压汞、场发射扫描电镜、微米CT成像等测试手段,对长7段不同应力敏感性类型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微观孔隙结构进行系统分析和对比研究,揭示塑性组分含量、填隙物类型及其含量、孔喉尺度是长7段致密油储层应力敏感性不同的主要控制因素。基于长7段致密油开发先导试验区生产实践和储层特征的综合分析,认为在长7段致密油水平井压裂裂缝改造区域,地层压力的快速下降致使应力敏感性对水平井的石油产量和递减率产生显著的影响;同时,在长7段致密油开发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物源体系、不同成因类型、不同物性的储层制定不同的开发技术方案,以降低应力敏感性对致密油产能的影响程度。
- 杨孝冯胜斌王炯王炯牛小兵尤源梁晓伟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应力敏感性岩石学孔隙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