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少春 作品数:65 被引量:177 H指数:6 供职机构: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 江西省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 江西省卫生厅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理学 更多>>
神经内镜治疗梗阻性脑积水常见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第三脑室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常见并发症的成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我科2008年1月~2009年11月采用神经内镜治疗梗阻性脑积水19例。结果:19例中,17例恢复良好,2例症状无改善,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发热6例,头皮下积液2例,颅内积气1例,脑室内出血1例。结论:神经内镜第三脑室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创伤小,效果显著,同时也有一些并发症存在,术者娴熟的内镜技术、技巧以及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刘德华 邹连生 王柏群 杨少春 罗军 张宏 罗穆云 娄建云 刘鹏 周晓忠 邱传珍关键词:神经内镜 第三脑室造瘘术 梗阻性脑积水 并发症 前交通动脉瘤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研究进展 2023年 前交通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瘤中最常见的类型,一旦破裂,往往症状剧烈,预后不良。近年来,随着影像三维重建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流体力学的兴起,前交通动脉瘤起始、发展、破裂过程中相关形态学特征及异常血流动力学变化逐渐被揭示。研究表明,前交通动脉瘤的最大径、纵横比、大小比等特征有助于预测破裂风险,大脑前动脉一侧A1段发育不良以及A1段、A2段夹角与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生发展有关,血流动力学改变在动脉瘤形成和破裂中起重要作用。该文对前交通动脉瘤形态学特征和异常血流动力学变化之间的联系进行综述,探讨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为前交通动脉瘤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据以及新的思路。 汤文翔 赵洋洋 杨少春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 形态学 血流动力学 高分级后交通动脉瘤患者术后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的临床效果 2020年 目的:探讨高分级后交通动脉瘤患者术后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8年8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2例高分级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患者均待病情好转后再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并进行一般常规治疗,26例患者术后行常规腰椎穿刺术引流设为对照组,26例患者术后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后的GOS评分及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流速(Vm)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6.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颅内压下降至正常的时间及认知功能转好时间分别为(13.16±2.86)、(11.75±2.65)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7.48±2.69)、(14.08±2.4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脑积水及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梗死、再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Vm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可更有效缩短恢复时间,改善预后情况,提高治疗效果。 程伟 仲瑶 杨少春 邹连生 娄建云 刘德华 廖伟 傅煌武关键词:后交通动脉瘤 误诊为炎性肉芽肿的原发性颅内淋巴瘤1例 被引量:1 2018年 原发性颅内淋巴瘤(primary lymphoma of the brain,PLB)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系统肿瘤,近十多年来发病率随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有增加的趋势,临床表现主要呈占位性病变体征,无明显特异性,诊断率较低且误诊率较高。现将我科收治的原发性颅内淋巴瘤误诊为炎性肉芽肿1例报道如下。患者,女性,18岁,因“头痛呕吐伴左侧肢体乏力半月余”于2016年8月3日入院。 华顺德 杨少春 丁观福 罗穆云颅内动脉瘤介入术中护理流程改进对术中血栓性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通过改进颅内动脉瘤介入术中的护理流程,降低动脉瘤介入术中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在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16例拟实施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按患者介入治疗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介入护理流程护理,实验组采用改进后介入护理流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栓性事件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血栓性事件7例,发生率为6.5%;实验组发生血栓性事件2例,发生率为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颅内动脉瘤介入术中护理流程能降低动脉瘤介入手术术中血栓性事件的发生率,提高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手术后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黄小玉 杨少春 刘华之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误诊为慢闭的急性右侧颈内动脉闭塞伴同侧大脑中动脉闭塞自发再通引起的思考1例 2020年 慢性脑动脉闭塞(慢闭)一般无或有较轻的临床症状,急性的脑动脉闭塞出现的临床症状多表现为程度较重的脑梗症状,且急性脑动脉闭塞再通的病例少见,现分析误诊为慢闭的急性右侧颈内动脉(ICA)闭塞伴同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自发再通1例,以总结并分享的心得,为临床提供参考。 陈丰文 王祥云 段小燕 欧阳奕安 杨少春关键词:误诊 颈内动脉闭塞 大脑中动脉闭塞 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在深部功能区脑肿瘤切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评价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在深部功能区脑肿瘤切除中的临床效益。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54例经术前诊断且术后病理学确认为脑胶质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神经导航显微手术,根据是否使用术中超声进行辅助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7例。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定位准确率和术后感染差异,并统计手术前后两组患者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29.2±3.2)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4.5±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定位准确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7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感染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可以优化手术方案,病变部位定位准确,提高脑胶质瘤的安全最大化全切率,恢复良好,值得大力推广。 邱传珍 刘鹏 何晓明 陈金明 廖伟 郭邦明 杨少春关键词:神经导航 脑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脑干肿瘤显微外科治疗13例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脑干肿瘤的手术适应征、手术入路选择及显微操作技巧,总结初步经验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自2001年至今显微手术13例脑干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手术方式、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微镜下全切除4例,中脑腹外侧、局限性星形细胞瘤2例,延髓背侧血管母细胞瘤2例。次全切除5例,均为星形胶质细胞瘤Ⅰ~Ⅱ级。部分切除4例,为胶质瘤Ⅱ~Ⅲ级。术后症状明显改善9例,好转2例,加重1例,死亡1例。结论脑干肿瘤位置、性质、生长方式决定手术能否全切,并影响疗效。对外生性的肿瘤,或脑干血管母细胞瘤、局限性呈囊变的低恶性胶质瘤显微外科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 邹连生 王柏群 刘德华 杨少春 娄建云 刘鹏关键词:脑干肿瘤 适应征 手术入路 显微外科 颅骨修补术后眼睑下垂2例 2022年 目的 研究颅骨修补术后少见并发症的发生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左侧颅骨缺损的中老年女性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头颅CT三维重建,个体化定制钛网,行颅骨修补术。结果 2例病人术程顺利,术后复查CT提示钛网贴覆完好,外形对称满意。但出现眼睑下垂症状,1例患者行上眼睑提拉术后恢复,1例患者继续观察随访。结论 颅骨修补术是基层医院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但术后出现眼睑下垂少见。通过对并发症的认识,有利于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陈丰文 杨少春 欧阳奕安 凌峻关键词:颅骨修补术 少见并发症 眼睑下垂 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修补术对颅脑创伤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2020年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对颅脑创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106例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行颅骨修补的患者,分为早期颅骨修补组(去骨瓣减压术后1~3个月,48例)和常规颅骨修补组(去骨瓣减压术后3~6个月,58例),分别于颅骨修补术前和术后6个月采用Glasgow预后分级(GOS)评价预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同时记录术后6个月环锯综合征发生率。结果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GOS评分(P=0.000)和MMSE评分(P=0.000)均高于、mRS评分(P=0.000)和NIHSS评分(P=0.000)均低于术前;术后6个月时,早期颅骨修补组患者GOS评分(P=0.041)和MMSE评分(P=0.040)均高于、mRS评分(P=0.021)和NIHSS评分(P=0.043)均低于常规颅骨修补组,且环锯综合征发生率亦低于常规颅骨修补组[18.75%(9/48)对39.66%(23/58);χ~2=5.446,P=0.020]。结论颅脑创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行颅骨修补术可以有效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减少环锯综合征的发生,改善预后和远期生活质量。 欧阳龙强 夏文燕 汪春晖 杨少春 娄建云 邹连生 刘鹏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