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艳

作品数:152 被引量:162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生猪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6篇期刊文章
  • 40篇会议论文
  • 24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2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5篇医药卫生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34篇黑猪
  • 28篇肉质
  • 28篇猪种
  • 21篇发育性
  • 17篇胴体
  • 17篇肌内脂肪
  • 17篇藏猪
  • 16篇繁殖
  • 16篇背最长肌
  • 15篇杂交
  • 15篇肌内脂肪含量
  • 14篇杜洛克
  • 14篇生长发育
  • 14篇肥育
  • 14篇DLY
  • 12篇地方猪
  • 12篇配套系
  • 11篇地方猪种
  • 11篇杜洛克猪
  • 11篇选育

机构

  • 152篇四川省畜牧科...
  • 2篇成都大学
  • 2篇泸县畜牧局
  • 2篇通江县农业局
  • 1篇四川省绿色食...
  • 1篇泸州市畜牧局
  • 1篇四川铁骑力士...
  • 1篇学研究院
  • 1篇巴中市巴山牧...
  • 1篇齐全农牧集团...

作者

  • 152篇梁艳
  • 143篇吕学斌
  • 141篇杨雪梅
  • 128篇陶璇
  • 113篇陈晓晖
  • 108篇顾以韧
  • 85篇曾凯
  • 80篇杨跃奎
  • 61篇何志平
  • 60篇龚建军
  • 40篇刘锐
  • 39篇雷云峰
  • 36篇应三成
  • 23篇龚建军
  • 10篇李正确
  • 7篇陈晓辉
  • 4篇康润敏
  • 3篇陶旋
  • 3篇李智
  • 2篇万昭军

传媒

  • 43篇养猪
  • 9篇黑龙江畜牧兽...
  • 8篇西南农业学报
  • 6篇畜牧与兽医
  • 6篇中国畜牧杂志
  • 4篇四川省畜牧兽...
  • 3篇四川畜牧兽医
  • 3篇中国畜牧兽医...
  • 3篇四川省畜牧兽...
  • 3篇中国畜牧兽医...
  • 3篇第七届中国畜...
  • 2篇畜牧兽医学报
  • 2篇中国畜牧兽医
  • 2篇中国猪业科技...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中国猪业
  • 1篇猪业科学
  • 1篇2013年中...
  • 1篇中国地方猪种...

年份

  • 8篇2023
  • 12篇2022
  • 10篇2021
  • 3篇2020
  • 12篇2019
  • 9篇2018
  • 9篇2017
  • 19篇2016
  • 18篇2015
  • 18篇2014
  • 8篇2013
  • 11篇2012
  • 9篇2010
  • 6篇2009
1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乡黑猪杂交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试验旨在研究父本新品种"川乡黑猪"作为终端父本的杂交效果。以川乡黑猪和杜洛克猪分别作父本,四川省6个地方猪种、巴克夏×地方猪、川藏黑猪父母代和长×大猪分别为母本,设置12个二元杂交组合和16个三元杂交组合,研究比较各杂交组合商品猪性能。结果表明:以巴克夏×地方猪二元杂交母猪做母本,杜洛克做父本的三元杂交猪(杜洛克×巴克夏×地方猪)的杂毛色比例平均为38.68%,而以川乡黑猪作父本的三元杂交猪(川乡黑猪×巴克夏×地方猪)被毛均为黑色;川乡黑猪与杜洛克分别作父本的二元杂交猪、三元杂交猪的肥育、胴体性能差异不显著,肌内脂肪含量更高(P<0.01),肉质更优。川乡黑猪可替代杜洛克猪作为终端父本,解决优质猪生产中毛色分离问题,同时改善商品猪肉质性能。
陶璇梁艳应三成钟志君杨雪梅雷云峰龚建军陈晓晖舒刚吕学斌顾以韧
关键词:杜洛克猪杂交猪肥育性能胴体性能肉质性能
对猪不同脂肪组织中脂肪酸含量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对川藏黑猪和杜长大猪背部脂肪、腹部脂肪、板油3个组织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脂肪组织中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的总含量达到93%以上;两个猪种板油中的棕榈酸+硬脂酸总量极显著高于背部脂肪组织和腹部脂肪组织(P<0.01),油酸+亚油酸总量极显著低于背部脂肪组织和腹部脂肪组织(P<0.01);两个猪种背部脂肪的棕榈酸+硬脂酸总量极显著低于板油(P<0.01),油酸+亚油酸总量极显著高于板油(P<0.01)。杜长大猪中棕榈酸+硬脂酸总量、油酸+亚油酸总量在3种脂肪组织中差异极显著(P<0.01);川藏黑猪腹部脂肪中硬脂酸含量显著低于杜长大猪(P<0.05)。综上表明,脂肪酸含量在不同脂肪组织中存在差异性。
梁艳雷云峰顾以韧陶璇杨雪梅王言杨跃奎钟志君曾凯陈晓晖何志平吕学斌
关键词:脂肪脂肪酸
一种畜牧养殖铲粪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畜牧养殖中的铲粪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畜牧养殖铲粪装置。包括:铲料板、滑块、滑轨以及牵引件;其中,所述滑轨有两条,两条滑轨分别固定在集粪槽出料方向的两侧;其中,所述滑块有两个,且所述滑块设置于所述铲料板的两端...
何志平龚建军顾以韧杨雪梅梁艳王言钟志君张庆胡紫惠杨坤
丫杈猪肥育性能研究
为了探明丫杈猪育肥猪的基本特质,通过对丫杈猪肥育性能、胴体性能、肉质性能以及风味物质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研究,得出丫杈猪生长速度相对更快,胴体性能理想,且肉质性能优良,其滴水损失、pH值、OPTO值、LF值均在优质范围,肌内...
梁艳杨雪梅陶璇刘锐龚建军吕学斌
关键词:肥育
文献传递
四川6个地方猪种的育肥和胴体性能以及肉质和风味物质比较研究被引量:10
2021年
为了研究四川地方猪的种质特性,本试验测定了成华猪、雅南猪、青峪猪、内江猪、丫杈猪和凉山猪6个纯种地方猪的肥育性能、胴体性能、肉质常规理化指标和代谢组(滋味物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相关肉质指标。结果:丫杈猪的日增重、料重比、屠宰率和眼肌面积均显著或极显著地优于成华猪(P<0.01或P<0.05),油酸+亚油酸和己醛+壬醛含量极显著高于成华猪和雅南猪(P<0.01);90 kg体重时的成华猪和雅南猪肌肉中硬脂酸极显著高于其他地方猪种(P<0.01),主要鲜味氨基酸含量则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猪种(P<0.01或P<0.05),且两猪种背膘均随屠宰体重增加明显增厚(P<0.01或P<0.05)。研究结果表明,丫杈猪综合性能最好,而成华猪和雅南猪肉质风味相对较差,且通过提高屠宰体重方式并不能改善肉质。
王言钟志君何志平雷云峰杨雪梅梁艳陶璇杨跃奎曾凯应三成龚建军陈晓晖吕学斌顾以韧
关键词:地方猪肥育性能胴体肉质
脂肪酸合成酶与不同猪种肌内脂肪含量关系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约克夏猪和藏猪血清中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的含量,并分析其与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约克夏猪和藏猪的FAS含量分别为(5.7±0.40)mol/L和(4.6±0.43)mol/L,呈极显著差异(P<0.01);肌内脂肪含量分别为2.50%、5.48%。相关性分析显示,FAS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说明FAS可通过血液负调控肌内脂肪含量,但肌内脂肪含量是FAS和激素敏感脂酶共同作用的过程,对FAS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还将做进一步的研究,为深入研究猪肌内脂肪沉积机理提供基础数据。
杨雪梅李智顾以韧陶璇梁艳杨跃奎钟志君陈晓晖吕学斌
关键词:肌内脂肪含量脂肪酸合成酶
藏猪和杜洛克猪IGF-2基因表达差异及其与肉质性状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为了揭示脂肪型的藏猪和瘦肉型的杜洛克猪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基因的表达差异,采用QRT-PCR方法检测了两猪种背最长肌中IGF-2基因在180日龄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与肌纤维面积、肌内脂肪(IMF)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80日龄藏猪IGF-2 m RNA表达量显著低于杜洛克猪(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GF-2 m RNA表达量与肌纤维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IMF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以上结果初步揭示了两猪种在180日龄IGF-2基因表达的品种差异,为深入研究肌纤维生长及IMF沉积的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陶璇顾以韧梁艳杨雪梅钟志君陈晓晖杨跃奎曾凯吕学斌
关键词: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
不同猪种初乳外核体中免疫相关miRNA的鉴定
2016年
母乳是婴儿最重要的食物来源,对婴儿的健康发育特别是后天免疫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乳质量形成的分子基础已成为当今生物学科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试验采用第2代高通量测序技术(Solexa测序)对大约克夏猪和梅山猪初乳外核体中mi RNA进行了鉴定,结果发现,免疫相关的mi RNA在初乳中呈现富集现象,且梅山猪初乳外核体中的数量极显著高于大约克夏猪(P<0.01),而在大约克夏猪个体间差异不显著,说明梅山猪对疾病的抵抗力高于大约克夏猪。此试验可为深入研究母乳在婴儿免疫系统发育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提供基础数据。
顾以韧李智梁艳杨雪梅陶璇钟志君陈晓晖吕学斌
关键词:初乳MIRNA
猪血清中葡萄糖转运蛋白2发育性变化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了不同体重梯度的川藏黑猪配套系和杜长大猪血清中葡萄糖转运蛋白2的含量变化,并分析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川藏黑猪在90 kg、110 kg和130 kg体重时血清中的葡萄糖转运蛋白2含量分别为56.33、54.51和54.28μg/L,肌内脂肪含量分别为3.72%、4.41%和4.96%;杜长大猪血清中的葡萄糖转运蛋白2含量则分别为47.28、49.11和47.82μg/L,肌内脂肪含量分别为2.00%、2.50%和2.61%,葡萄糖转运蛋白2相同猪种不同体重间和110 kg、130 kg体重不同猪种间差异均不显著,90 kg体重不同猪种间差异显著(0.01
杨雪梅顾以韧曾凯陶璇梁艳杨跃奎钟志君陈晓晖吕学斌
关键词:肌内脂肪含量葡萄糖转运蛋白2
IGF-1和PPARγ在不同猪种皮下脂肪中的差异表达研究
2019年
为了研究mRNA表达量与猪胴体及肉质性状的相关性,试验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检测了引进猪种大约克夏猪和6个四川省地方猪种背部皮下脂肪中IGF-1和PPARγ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大约克夏猪IGF-1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所有地方猪种(P<0.05或P<0.01),地方猪种中藏猪最高,显著高于丫杈猪、内江猪、青峪猪(P<0.05);大约克夏猪PPARγ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青峪猪、藏猪(P<0.01),显著高于雅南猪(P<0.05),地方猪种中成华猪、丫杈猪显著高于青峪猪和藏猪(P<0.05)。相关分析显示,IGF-1、PPARγ分别与体脂率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P<0.01,P<0.05),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此外,IGF-1与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PPARγ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
陶璇顾以韧梁艳杨雪梅钟志君杨跃奎陈晓晖曾凯吕学斌
关键词:IGF-1PPARΓQRT-PCR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