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继龙

作品数:388 被引量:1,422H指数:18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5篇期刊文章
  • 27篇会议论文
  • 12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5篇医药卫生
  • 10篇生物学
  • 6篇农业科学
  • 5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95篇血吸虫
  • 95篇吸虫
  • 87篇弓形虫
  • 75篇日本血吸虫
  • 66篇虫病
  • 59篇细胞
  • 59篇免疫
  • 56篇基因
  • 48篇蛋白
  • 43篇克隆
  • 41篇血吸虫病
  • 41篇吸虫病
  • 36篇抗原
  • 23篇耐药
  • 21篇抗体
  • 20篇信号
  • 17篇疫苗
  • 17篇日本血吸虫病
  • 14篇毒力
  • 14篇信号转导

机构

  • 346篇安徽医科大学
  • 67篇蚌埠医学院
  • 59篇安徽医科大学...
  • 20篇蚌埠医学院第...
  • 12篇教育部
  • 11篇安徽医科大学...
  • 8篇安徽安科生物...
  • 7篇蚌埠医学院第...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 7篇安徽省五河县...
  • 6篇复旦大学
  • 6篇安徽省泾县医...
  • 5篇皖南医学院
  • 5篇安徽医学高等...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安徽省立医院
  • 4篇中山医科大学
  • 4篇合肥市第一人...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帝京大学

作者

  • 388篇沈继龙
  • 73篇罗庆礼
  • 57篇汪学龙
  • 31篇钟政荣
  • 31篇徐元宏
  • 25篇余莉
  • 19篇徐燕
  • 17篇胡元生
  • 17篇方强
  • 17篇李小月
  • 17篇蒋作君
  • 16篇王增贤
  • 16篇储德勇
  • 16篇江宝玲
  • 14篇王维
  • 14篇夏惠
  • 12篇都建
  • 12篇陈鹤
  • 12篇王志成
  • 10篇束军

传媒

  • 67篇安徽医科大学...
  • 35篇中国人兽共患...
  • 30篇中国寄生虫学...
  • 24篇中国人兽共患...
  • 24篇热带病与寄生...
  • 22篇蚌埠医学院学...
  • 19篇临床输血与检...
  • 8篇中国血吸虫病...
  • 7篇中国寄生虫病...
  • 6篇口腔医学研究
  • 6篇中华疾病控制...
  • 5篇中国生物制品...
  • 4篇中华预防医学...
  • 4篇安徽医学
  • 4篇牙体牙髓牙周...
  • 4篇国际医学寄生...
  • 4篇中国病原生物...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3篇中国药理学通...
  • 3篇安徽医药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1
  • 5篇2020
  • 8篇2019
  • 7篇2018
  • 5篇2017
  • 9篇2016
  • 23篇2015
  • 18篇2014
  • 17篇2013
  • 18篇2012
  • 22篇2011
  • 23篇2010
  • 21篇2009
  • 26篇2008
  • 21篇2007
  • 18篇2006
  • 25篇2005
  • 30篇2004
3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Sj14-3-3特异性IgY的制备及其诊断日本血吸虫病循环抗原的价值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制备抗重组日本血吸虫信号转导蛋白14-3-3(Sj14-3-3)的鸡卵黄免疫球蛋白(IgY),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诊断体系(IgY-ELISA),探讨用于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Sj14-3-3制备并纯化卵黄抗体IgY和兔多克隆IgG抗体;以IgG为捕获抗体,IgY为检测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诊断方法,检测72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128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132例正常人、42例肺吸虫患者、60例华支睾吸虫患者和46例钩虫感染者血清。探讨基于IgY的循环抗原检测的应用价值。结果成功制备并鉴定了抗Sj14-3-3特异性IgY和IgG抗体,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体系;检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和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的阳性率分别为73.6%和48.4%,正常人血清的阴性率为94.7%;与肺吸虫患者、华支睾吸虫患者、钩虫感染者血清的交叉反应分别为7.1%、6.7%、6.5%。结论建立了基于IgY的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体系,用于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的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日本血吸虫病的辅助诊断。
罗庆礼周银娣沈继龙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循环抗原卵黄抗体
胃癌14-3-3sigma 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胃癌14-3-3sigma mRNA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生物行为学关系。[方法]用半定量RT-PCR检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和远癌组织标本中的14-3-3sigma mRNA。[结果]39.6%(21/54)的胃癌组织中的14-3-3sigma mRNA出现低表达,但14-3-3sigma mRNA的低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胃癌的病理分型、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均无显著性相关。[结论]14-3-3sigmamRNA的低表达与胃癌的发生相关。
王凤超钟政荣姜丛桥胡建国沈继龙
关键词:胃肿瘤SIGMART-PCR
三种重组蛋白混合抗原的间接ELISA法检测人血清弓形虫IgM和IgG抗体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比较弓形虫rSAG1、rHXGPRT和rAK三种重组蛋白作为混合抗原在弓形虫病血清免疫诊断中检测结果与进口试剂盒检测结果的差异,评价三种重组蛋白混合抗原检测在弓形虫病免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美国产Zeus Toxo-ELISA试剂盒筛选的阳性血清136例,阴性血清30例。复苏、诱导、表达含有弓形虫pET-28a/SAG1,pET-28a/HXGPRT和pET-28a/AK表达载体的3个菌株,纯化3种重组蛋白。以3种混合蛋白作为诊断抗原,采用间接ELISA法,以正交叉方法优化检测条件,检测66例弓形虫IgM阳性、70例IgG例阳性血清和30阴性血清,比较混合抗原检测和Zeus Toxo-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的差异;以Zeus Toxo-ELISA弓形虫试剂盒检测结果为标准,评价重组蛋白混合抗原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总符合率以及约登指数。结果 IgM:混合抗原与Zeus Toxo-ELISA试剂检测结果经χ2检验,χ2值为3.12,P>0.05,差异无显著性。混合重组抗原的敏感性为89.4%,特异性为96.7%,总符合率为91.7%,约登指数为0.861。IgG:混合抗原与Zeus Toxo-ELISA试剂检测结果经χ2检验,χ2值为0.25,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采用混合重组抗原的敏感性为97.1%,特异性为93.3%,总符合率为96.0%,约登指数为0.904。结论本研究3种重组抗原(rSAG1+rHXGPRT+rAK)混合的间接ELISA法检测弓形虫IgM和IgG,与进口ELISA试剂检测的总符合率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更经济。
丁邦胜李霞罗庆礼余莉沈继龙
关键词:弓形虫重组抗原免疫诊断间接ELISA
HBV前S1抗原与HBV DNA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HBV pre-Sl)、HBV DNA与HBV表面标志物(HBV-M)的关系。方法从临床乙型肝炎标本中筛出HBsAg阳性病例329例,采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和前S1抗原,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标本HBV DNA。结果血清HBeAg抗原阳性组,HBV DNA和pre-Sl的阳性率分别为97.2%和90.0%,而HBeAg抗原阴性组的HBV DNA与pre-Sl阳性率分别为42.9%和37.0%,HBeAg阳性患者血清的HBV DNA与pre-Sl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患者。结论 HBV pre-Sl和HBV DNA在各组中阳性检出率有较高的一致性,pre-Sl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HBV DNA。pre-Sl与乙肝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能为乙肝患者病毒复制、肝功能损伤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同时有助于慢性乙肝患者疗效考核和预后判断。
李小月张祖平李宗光丁丰郑辉李静徐元宏沈继龙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HBV前S1抗原
gyrA和parC基因与粪肠球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的关系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粪肠球菌DNA解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基因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和新药的开发提出实验依据。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检测112株粪肠球菌对4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试验,并选择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对其gyrA和parC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域基因进行PCR扩增,然后随机选择5株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经基因同源性分析(BLAST)分析其氨基酸序列。结果 4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粪肠球菌的抑菌效果依次为: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5株菌的gyrA基因有4株第83位氨基酸发生了改变,parC基因均发生了突变。结论粪肠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情况严重,gyrA基因和parC基因的氨基酸突变是引起粪肠球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重要原因。
张侠家沈继龙徐元宏姚杰
关键词:抗药性微生物敏感性试验粪肠球菌
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P30基因的扩增及其克隆载体的构建
1999年
弓形虫是人和几乎所有动物的有核细胞内的专性寄生虫。成人感染后一般为无症状带虫状态,先天性感染能导致流产、畸胎或死胎,恶性肿瘤及艾滋病后继发的弓形虫机会性感染往往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动物弓形虫病也给畜牧业带来很大经济损失。
游东生沈继龙马华戴克胜余龙
关键词:克隆载体主要表面抗原基因水平弓形虫感染先天性感染
GST-颗粒溶解素融合蛋白的纯化及其抗菌活性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纯化大肠埃希菌表达的GST-颗粒溶解素融合蛋白,并分析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将IPTG诱导处理后的细菌破碎,分离含有可溶性GST-颗粒溶解素融合蛋白的细菌裂解液,并通过GSH-琼脂糖珠亲和层析柱纯化。同时采用MTT法分析该纯化蛋白的抗菌活性。结果:GST-颗粒溶解素融合蛋白能以可溶性形式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采用亲和层析法可获得分子量为44kDa的单一蛋白条带。经抗菌活性分析,表明纯化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对伤寒沙门菌和大肠埃希菌BL21的抗菌活性不明显。结论:成功纯化GST-颗粒溶解素融合蛋白,该蛋白对革兰阳性菌具有高效抗菌活性。
闵宏林沈继龙陈勇李柏青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纯化抗菌作用
合肥地区部分儿童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调查合肥地区部分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BV-DNA,PCR结合Taqman荧光探针技术法检测HBV基因型。结果 53例患者中B型27例(50.9%),C型24例(45.3%),BC混合型2例(3.8%)。C型HBV-DNA水平和HBeAg阳性率分别为(7.38±0.74)log值和79.17%,明显高于B型的(5.48±1.63)log值和23.10%(P<0.05);C型ALT、TBIL的水平均高于B型(P<0.05)。结论合肥地区部分儿童HBV基因型以B、C型为主,B型占优势,C型次之,C型病情重于B型。
程邦宁沈继龙
关键词:基因型
芍药苷通过IL-13/STAT6信号转导通路抑制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观察芍药苷通过白细胞介素13(IL-13)信号转导通路调控3T3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激活、增殖和胶原产生。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芍药苷(200、400、600、800和1 000 mg/L)或重组白介素13(rIL-13,6.25、12.5、50、100和200μg/L),在体外刺激经无血清培养基培养12 h的3T3细胞,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培养24 h后,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rIL-13和芍药苷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根据其结果选择1个适宜的rIL-13刺激浓度。用该浓度rIL-13(100μg/L)刺激无血清培养基培养12 h的3T3细胞12 h后,再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芍药苷(200、400、600、800和1 000 mg/L),继续培养24 h,同时设空白对照组。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碱裂解法测定培养上清羟脯氨酸含量。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白介素13受体α1(IL-13Rα1)和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的表达情况。RT-PCR检测细胞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IL-13Rα1和STAT6的mRNA水平。结果芍药苷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3T3细胞增殖(r=-0.980,P<0.01),且各浓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8.599,P<0.01)。rIL-13能明显促进3T3细胞增殖(r=0.538,P<0.05)。芍药苷(200、400、600、800和1 000mg/L)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rIL-13刺激的3T3细胞增殖(1.780±0.177、1.636±0.073、0.965±0.066、0.623±0.037和0.337±0.022,r=-0.971,P<0.01),且各浓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8.537,P<0.01)。芍药苷还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rIL-13刺激的3T3细胞分泌羟脯氨酸(3.030±0.094、2.976±0.047、2.814±0.047、2.652±0.124和2.408±0.124,r=-0.916,P<0.01),且各浓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642,P<0.01)。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芍药苷能抑制rIL-13刺激的3T3细胞α-SMA、IL-13Rα1和STAT6蛋白的表达。RT-PCR结果显示,芍药苷能抑制rIL-13刺激的3T3细胞Col-Ⅰ、Col-Ⅲ、IL-13Rα1和STAT6 mRNA的转录水平。结论芍药苷通过IL-13/STAT6信号转导通路抑制
杜明占沈继龙吴强胡向阳储德勇
关键词:芍药苷成纤维细胞IL-13
芍药苷在日本血吸虫病小鼠杀虫不同时期用药对肝纤维化的影响
<正>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病小鼠在感染及吡喹酮杀虫的不同时期,给予芍药苷对小鼠肝组织虫卵肉芽肿和纤维化是否均有影响。方法实验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三大组:杀虫前给予芍药苷组(Ⅰ)、杀虫同时给予芍药苷组(Ⅱ)及杀虫后给予芍...
闻慧琴沈继龙
文献传递
共3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