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为庚

作品数:70 被引量:304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三亚市院地科技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9篇农业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1篇对虾
  • 26篇斑节对虾
  • 14篇养殖
  • 9篇方斑东风螺
  • 8篇免疫
  • 7篇消化酶
  • 6篇消化酶活性
  • 6篇免疫酶
  • 5篇性状
  • 5篇幼体
  • 5篇饲料
  • 5篇体质量
  • 5篇通径
  • 5篇通径分析
  • 5篇珠母贝
  • 5篇家系
  • 5篇存活
  • 4篇大珠母贝
  • 4篇营养
  • 4篇亲虾

机构

  • 69篇中国水产科学...
  • 17篇三亚热带水产...
  • 9篇上海海洋大学
  • 7篇天津农学院
  • 3篇海南大学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惠州学院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宁波大学
  • 1篇山东科技职业...
  • 1篇韩山师范学院
  • 1篇海南热带海洋...
  • 1篇海南省海洋与...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作者

  • 69篇温为庚
  • 36篇杨其彬
  • 27篇陈旭
  • 27篇黄建华
  • 25篇赵旺
  • 23篇周发林
  • 21篇江世贵
  • 17篇于刚
  • 14篇邓正华
  • 13篇王雨
  • 12篇陈明强
  • 12篇吴开畅
  • 11篇马振华
  • 10篇林黑着
  • 9篇叶乐
  • 6篇邱丽华
  • 6篇谭春明
  • 5篇孙苗苗
  • 5篇姜松
  • 5篇杨蕊

传媒

  • 10篇南方水产科学
  • 6篇南方水产
  • 5篇中国渔业质量...
  • 3篇海洋科学
  • 3篇广东农业科学
  • 3篇水产科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中国水产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科学养鱼
  • 2篇渔业现代化
  • 2篇水产科技情报
  • 2篇水产学报
  • 2篇热带海洋学报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海洋渔业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营养学报
  • 1篇海洋水产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7篇2023
  • 9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7篇2008
  • 1篇2007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个大珠母贝养殖群体生物学特征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2024年
【目的】探究不同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养殖群体外部形态特征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差异,为不同地理大珠母贝种质资源的分类管理与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也为野生大珠母贝种质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集广西北海、海南三亚和广东徐闻等地的大珠母贝养殖群体,测量其体质量、壳长、壳宽、壳高及铰合线长,检测大珠母贝肌肉营养成分,并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建议的氨基酸评分标准模式进行品质评价。【结果】北海(BH)群体的壳长、壳宽、壳高和铰合线长均高于三亚(SY)群体和徐闻(XW)群体;SY群体除了体质量和壳宽外,其他形态性状均显著低于BH群体和XW群体(P<0.05,下同)。除了BH群体与XW群体间的壳宽性状差异系数(1.50)大于1.28外,其余性状差异系数均小于1.28,说明3个大珠母贝养殖群体间的形态差异尚未达到亚种分化水平。主成分分析和层级聚类分析结果均显示,3个群体的散布并未完全分离,彼此间均有一定程度的重合。XW群体肌肉鲜样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BH群体和SY群体,但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个群体共检出17种氨基酸,且均以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甘氨酸(Gly)和精氨酸(Arg)含量较高,合计占总氨基酸的41.15%~45.56%;SY群体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3.23%,高于BH群体(64.48%)和XW群体(45.53%)。3个群体共检出9种脂肪酸,SY群体多检测出α-亚麻酸,而BH群体和XW群体多检测出油酸。在3个群体肌肉中未检出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所检出的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也只有3种[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α-亚麻酸],且以SY群体的含量最高(0.0443%)。【结论】大珠母贝氨基酸含量丰富且均匀,属于优质蛋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且SY群体的综合营养价值优于BH群体和XW群体。
张钰伟杨静茹温为庚温为庚赵旺邓正华王雨赵旺于刚
关键词:大珠母贝营养成分脂肪酸
斑节对虾“南海1号”在海南部分地区养殖试验
2016年
2014年,对虾产业三亚综合试验站和三亚海棠区铁炉养殖场、乐东莺歌海镇金大角养殖场合作,引进斑节对虾新品种(新品系)"南海1号",在该虾场试验养殖。本文就这两个养殖场的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探讨斑节对虾新品种"南海1号"在海南的养殖前景。一、池塘准备1.清理池塘铁炉虾场有虾塘12口,总养殖面积约72亩,已有17年的养殖历史,以粗养方式为主。金大角虾场有虾塘6口,面积30亩,
温为庚杨其彬冯锋吉文雄
关键词:斑节对虾虾塘粗养养殖试验养殖历史
斑节对虾亲体卵巢发育的组织生化成分和内分泌激素变化规律
针对全人培育条件下,斑节对虾雌性亲虾怀卵量低,受精卵质量差、孵化率低等问题,开展野生自然环境条件下和池塘养殖条件下斑节对虾亲体性腺发育成熟过程的血液生化成分、激素水平及变化规律研究。
黄建华杨其彬温为庚周发林陈旭苏天凤江世贵
关键词:斑节对虾卵巢生化成分
文献传递
南沙群体大珠母贝表型性状比较及通径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为确定南沙群体野生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外部形态性状对其体质量的影响程度,为人工选育提供参考指标,以南沙群岛自然海域捕捞的1龄野生大珠母贝为研究对象,对其外部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壳宽和绞合线长及其体质量进行测量统计,并进行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大珠母贝的各性状指标变异系数区间为(13.751%,38.947%),并且各性状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剔除差异不显著的形态性状建立最优回归方程,其中R 2=0.933;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南沙群体大珠母贝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的外部形态性状为壳宽(0.439),而壳长通过壳高对体质量的间接作用影响最大(0.384),其中壳宽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为0.193,壳宽通过壳高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最大(0.312)。结果表明,当以南沙群体野生大珠母贝体质量为选育目标时,应注重对壳宽的选择。
张钰伟邓正华黄星美赵旺赵旺王雨温为庚于刚
关键词:通径分析大珠母贝体质量
芽孢杆菌对斑节对虾饲料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被引量:10
2007年
研究了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芽孢杆菌制剂(Bacillus sp.,109 CFU/g)对饲料干物质、粗蛋白、脂肪、磷、氨基酸和脂肪酸的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饲料1(对照组)、饲料2、饲料3、饲料4、饲料5和饲料6中芽孢杆菌制剂的添加量分别为0、1.0 g/kg、2.0 g/kg、3.0 g/kg、4.0 g/kg和5.0 g/kg饲料.养殖实验在室外水泥池进行,每池养虾40尾,每组实验设3个重复.以Y2O3为指示剂,添加量为0.01%,连续收集粪便20 d.6个实验组中,对饲料中各营养素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干物质,74.35%~77.89%;粗蛋白,87.29%~89.01%;脂肪,86.46%~89.67%;磷,35.83%~44.17%;必需氨基酸,93.01%~94.04%;非必需氨基酸,91.05%~92.42%;饱和脂肪酸,86.88%~89.95%;单不饱和脂肪酸,90.39%~93.40%;多不饱和脂肪酸+高不饱和脂肪酸,87.97%~91.32%.对照组的脂肪表观消化率高于饲料2、饲料5和饲料6组,但低于饲料3和饲料4组.饲料3组的脂肪和部分脂肪酸的表观消化率最高.对照组的干物质、粗蛋白、氨基酸和磷的表观消化率最低,芽孢杆菌添加量在1.0~3.0 g/kg饲料范围内,随着芽孢杆菌添加量的增加,表观消化率逐渐上升,饲料4组的表观消化率最高,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添加量超过3.0 g/kg的各组,随着芽孢杆菌添加量的增加,表观消化率又逐渐下降.实验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芽孢杆菌可以显著的提高干物质、粗蛋白、氨基酸和磷的表观消化率.
於叶兵江世贵林黑着黄建华温为庚周发林
关键词:芽孢杆菌斑节对虾营养素表观消化率
斑节对虾4个不同群体建立家系的生长及成活被引量:16
2010年
以泰国(T)、非洲(A)和三亚(S)野生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群体,以及人工养殖斑节对虾群体(F)为父、母本建立家系。选择9个发育时间相近和较有代表性的家系,对其生长和饲料利用进行了为期30d的养殖试验。结果发现,大体上母本含三亚斑节对虾基因的家系成活率较高,其余较低,差异显著(P<0.05);母本含三亚斑节对虾基因的家系生长较差,其余较好(除T×T外)且差异极显著(P<0.01),A×A家系增重率是S×S的2倍;饵料系数没有显示明显的规律性。
杨其彬温为庚黄建华陈旭周发林
关键词:斑节对虾家系成活
一种陆海接力贝苗运输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陆海接力贝苗运输方法,涉及贝苗运输领域,包括:在运输架的运输网袋中装入贝苗,并将运输架置于苗池中培育;筛选出达到运输要求的贝苗;向陆运容器中加入海水,将携带有符合运输要求贝苗的运输架转移至陆运装置内部;向...
赵旺于刚马振华温为庚孟祥君
文献传递
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减菌处理及其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摄食率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为了探讨不同灭菌方法对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减菌处理效果及其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摄食率的影响,本研究通过H_(2)O_(2)溶液处理、酒精处理、臭氧处理及紫外线处理等4种灭菌方法对鸢乌贼进行减菌处理,并将预处理后的鸢乌贼作为食物投喂体质量为(0.53±0.14)g的方斑东风螺稚螺5 d。结果显示,不同灭菌方法处理后的样品,其异养细菌和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数量显著减少(P<0.05);通过H_(2)O_(2)溶液和酒精处理后的鸢乌贼对方斑东风螺摄食率的影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经过紫外线处理和臭氧处理后,其摄食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在实际生产作业中,使用臭氧处理方法对鸢乌贼进行20 min减菌化处理为最优方案,不仅可以除去鸢乌贼中大量有害细菌,而且不会影响方斑东风螺的摄食率。
方伟赵旺邓正华陈明强黄星美温为庚
关键词:鸢乌贼摄食率
斑节对虾遗传育种研究及新品种推广应用
江世贵黄建华周发林邱丽华杨其彬杨丽诗温为庚张殿昌孙苗苗傅明骏陈旭林黑着李涛冯天乔叶振彪
系统地开展了斑节对虾遗传基础研究,为斑节对虾种质利用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分析了不同来源的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形态特征差异,测试了不同种质材料在生长性状、抗氨氮性状、营养利用等性状等的差别。批量发掘了微卫星序列、功能基因...
关键词:
关键词:斑节对虾遗传育种养殖技术
氨氮胁迫对方斑东风螺溶菌酶及3种常见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被引量:10
2019年
为揭示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应对氨氮(NH4-N)急性胁迫时的生理变化,分别于不同NH4-N浓度和时间下测定其体内溶菌酶及3种消化酶的活力。结果表明,实验剂量和实验时间均显著影响这4种酶的活力(P<0.05)。与对照组比较,方斑东风螺经NH4-N胁迫后:1)溶菌酶活力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总体呈现"抑制–诱导"趋势;2)低质量浓度NH4-N (22 mg·L^–1)对胃蛋白酶活力随时间的延长表现出"诱导–抑制"趋势,而其他质量浓度总体表现为"抑制–诱导"趋势;3)脂肪酶活力随着NH4-N处理时间的延长,总体上呈现抑制作用或与对照组呈相似水平;4) NH4-N处理时间显著影响方斑东风螺淀粉酶的活力,但各处理组的淀粉酶活力相比对照组在处理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并无太大的诱导或抑制作用。综上,水体中的NH4-N会影响方斑东风螺这4种消化酶的活力。
谭春明赵旺赵旺吴开畅于刚温为庚吴开畅张玥
关键词:方斑东风螺氨氮胁迫消化酶酶活力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