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旺

作品数:79 被引量:279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8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养殖
  • 22篇方斑东风螺
  • 16篇性状
  • 14篇通径
  • 14篇通径分析
  • 12篇形态性状
  • 11篇体质量
  • 8篇幼鱼
  • 8篇珠母贝
  • 7篇珍珠贝
  • 6篇月龄
  • 6篇工厂化
  • 5篇盐度
  • 5篇摄食
  • 5篇消化酶
  • 4篇大珠母贝
  • 4篇幼虫
  • 4篇陆基
  • 4篇免疫
  • 4篇免疫酶

机构

  • 77篇中国水产科学...
  • 28篇三亚热带水产...
  • 7篇海南大学
  • 7篇天津农学院
  • 7篇三沙美济渔业...
  • 5篇上海海洋大学
  • 5篇北海金不换水...
  • 3篇湖南农业大学
  • 3篇海南热带海洋...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江西财经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惠州学院
  • 1篇山东科技职业...
  • 1篇韩山师范学院
  • 1篇海南省海洋与...

作者

  • 78篇赵旺
  • 35篇于刚
  • 27篇吴开畅
  • 25篇温为庚
  • 21篇马振华
  • 19篇陈明强
  • 19篇邓正华
  • 19篇杨蕊
  • 17篇王雨
  • 13篇王江勇
  • 10篇陈旭
  • 10篇叶乐
  • 9篇胡静
  • 7篇李有宁
  • 7篇王瑞旋
  • 7篇谭春明
  • 6篇姜敬哲
  • 4篇杨其彬
  • 4篇严俊贤
  • 3篇苏友禄

传媒

  • 13篇南方水产科学
  • 6篇水产科学
  • 6篇南方农业学报
  • 5篇中国渔业质量...
  • 4篇海洋科学
  • 4篇广东农业科学
  • 3篇水产科技情报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渔业现代化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中国饲料
  • 1篇生态科学
  • 1篇河北渔业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琼州学院学报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8篇2023
  • 15篇2022
  • 5篇2021
  • 7篇2020
  • 11篇2019
  • 4篇2018
  • 13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沙群体大珠母贝表型性状比较及通径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为确定南沙群体野生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外部形态性状对其体质量的影响程度,为人工选育提供参考指标,以南沙群岛自然海域捕捞的1龄野生大珠母贝为研究对象,对其外部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壳宽和绞合线长及其体质量进行测量统计,并进行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大珠母贝的各性状指标变异系数区间为(13.751%,38.947%),并且各性状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剔除差异不显著的形态性状建立最优回归方程,其中R 2=0.933;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南沙群体大珠母贝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的外部形态性状为壳宽(0.439),而壳长通过壳高对体质量的间接作用影响最大(0.384),其中壳宽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为0.193,壳宽通过壳高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最大(0.312)。结果表明,当以南沙群体野生大珠母贝体质量为选育目标时,应注重对壳宽的选择。
张钰伟邓正华黄星美赵旺赵旺王雨温为庚于刚
关键词:通径分析大珠母贝体质量
杂色鲍幼体附着基藻际细菌群落的PCR-DGGE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附着基是苗期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生活的主要场所,其表面藻际细菌对幼体的生长有重要的影响,然而对附着基藻际细菌多样性的研究较为少见。本研究在杂色鲍育苗期间定期采集附着基样品,再利用PCR.DGGE技术对藻际细菌群落进行多样性及变化规律分析。相似性和UPGMA聚类结果表明,藻际细菌群落结构随时间变迁呈现出连续性变化,相邻两天细菌群落的戴斯相似性系数G高达80.9%~96.1%,但育苗前期与育苗后期的藻际细菌群落组成差异较大。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育苗前期藻际细菌多样性随时间变化趋于丰富,之后多样性稍有下降但仍维持较高水平。受附着基上藻类生长状况及鲍摄食活动等因素的影响,细菌多样性指数出现一定波动。本研究旨为鲍的科学育苗与健康养殖提供理论参考,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环境变化与鲍苗期细菌性病害的关系打下良好基础。
赵旺姜敬哲王江勇陈韬刘广锋王瑞旋杨蕊
关键词:DGGE细菌多样性杂色鲍附着基
3月龄斜带石斑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为明确斜带石斑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互关系,对3月龄斜带石斑鱼体质量、头长、躯干长、体长、全长、体高、体宽、眼间距、眼径、吻长、尾柄高、尾柄长等12个性状的测量数据进行多元分析。结果显示,斜带石斑鱼各形态性状间的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体长、体高、体宽和眼间距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体长的直接作用最大,体高、体宽和眼间距主要通过体长间接影响体质量,这4个性状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之和为0.954。可见,体长、体高、体宽和眼间距是影响3月龄斜带石斑鱼体质量的主要性状。
赵旺严俊贤马振华于刚杨蕊王理
关键词:斜带石斑鱼形态性状体质量
红腹海参消化道指标、组织学和酶活性的季节变化被引量:2
2022年
为揭示热带海参环境适应调节机制,为其人工增养殖提供科学依据,探究了红腹海参(Holothuria edulis)摄食和生理状况随时间的变化,对不同季节海参的消化道指标、组织学和酶活性变化进行了跟踪监测。结果表明,春、夏季红腹海参的摄食比较旺盛,冬季出现了与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夏眠相似的特性——体质量下降,消化道组织萎缩、细胞凋亡而出现大量空腔,横行皱襞厚度降低、肠壁结构中的柱状上皮密集程度下降。消化道的消化酶和免疫酶分别在3和6月活性最高,而在12月各项酶(除调节代谢的碱性磷酸酶外)活性则均处于低值,因此判断红腹海参具有冬眠现象。
谭春明赵旺赵旺于刚
关键词:休眠组织学消化酶免疫酶
一种远海岛礁珍珠贝增养殖防污损生物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远海岛礁珍珠贝增养殖防污损生物装置,涉及人工养殖技术领域,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浮性单元、阻尼单元、防污损外套框和重力单元,养殖单元位于所述防污损外套框中,所述养殖单元的上端与所述阻尼单元连接,清洗单元穿...
赵旺于刚马振华孟祥君郭建明
丁香酚对花鲈幼鱼的麻醉效果被引量:2
2020年
为研究丁香酚对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的麻醉效果。采用静水方法在水温(27±1)℃下研究不同质量浓度丁香酚(20、25、30、40、50、60、80 mg/L和100 mg/L)对规格为(21.6±2.75)cm长和(110.3±30.67)g重的花鲈麻醉效果和呼吸频率的影响。25~100 mg/L质量浓度的丁香酚均能使花鲈进入深度麻醉期,且麻醉浓度与平均入麻时间呈负相关,与平均复苏时间成正相关;丁香酚质量浓度为50 mg/L时,麻醉效果较好。低浓度丁香酚20 mg/L对花鲈呼吸频率影响不明显。在质量浓度达到40~100 mg/L时,鱼体由麻醉期(A3)进入深度麻醉期(A4),呼吸频率迅速降低。以50 mg/L丁香酚将花鲈麻醉后再在空气中进行暴露,暴露时间与复苏时间呈正相关。暴露时间在2~30 min范围内的复苏率为100%。当时间增加至35、40和45 min时,复苏率降低至66%,33%和0。且暴露时间大于20 min花鲈只能进入恢复期3期(R3)。因此,50 mg/L的丁香酚麻醉液是花鲈幼鱼的理想麻醉浓度。
虞为吴进喜林黑着林黑着曹煜成文国樑黄忠曹煜成李涛黄小林
关键词:丁香酚幼鱼麻醉
一种陆海接力贝苗运输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陆海接力贝苗运输方法,涉及贝苗运输领域,包括:在运输架的运输网袋中装入贝苗,并将运输架置于苗池中培育;筛选出达到运输要求的贝苗;向陆运容器中加入海水,将携带有符合运输要求贝苗的运输架转移至陆运装置内部;向...
赵旺于刚马振华温为庚孟祥君
文献传递
一种方斑东风螺与玉足海参、江蓠工厂化混养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方斑东风螺与玉足海参、江蓠工厂化混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养殖前养殖用水与底沙活化;(2)方斑东风螺苗种放养与投喂;(3)环境控制。该方法为生态养殖方法,其在陆基工厂化养殖条件下以东风螺养殖为主,混...
赵旺吴开畅于刚王江勇叶乐杨蕊
文献传递
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减菌处理及其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摄食率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为了探讨不同灭菌方法对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减菌处理效果及其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摄食率的影响,本研究通过H_(2)O_(2)溶液处理、酒精处理、臭氧处理及紫外线处理等4种灭菌方法对鸢乌贼进行减菌处理,并将预处理后的鸢乌贼作为食物投喂体质量为(0.53±0.14)g的方斑东风螺稚螺5 d。结果显示,不同灭菌方法处理后的样品,其异养细菌和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数量显著减少(P<0.05);通过H_(2)O_(2)溶液和酒精处理后的鸢乌贼对方斑东风螺摄食率的影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经过紫外线处理和臭氧处理后,其摄食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在实际生产作业中,使用臭氧处理方法对鸢乌贼进行20 min减菌化处理为最优方案,不仅可以除去鸢乌贼中大量有害细菌,而且不会影响方斑东风螺的摄食率。
方伟赵旺邓正华陈明强黄星美温为庚
关键词:鸢乌贼摄食率
饥饿胁迫对猛虾蛄溶菌酶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为探究饥饿胁迫对猛虾蛄(Harpiosquilla harpax)各组织酶活性的影响,选择规格和体质量基本一致的120尾健康猛虾蛄进行试验。将试验虾随机分成4个平行组,分别于饥饿胁迫0、5、10和20 d采集样品,测定溶菌酶、胃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结果显示:饥饿胁迫时长对溶菌酶和各消化酶的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猛虾蛄血液、肠道、肝胰腺和肌肉组织中溶菌酶的活性均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饥饿胁迫后,猛虾蛄肝胰腺中胃蛋白酶活性的变化较小,而肠道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在饥饿胁迫5 d后不断升高,并在20 d时达到3.34 U/mg;肠道和肝胰腺中脂肪酶的活性发生了显著变化(P<0.05),肠道中脂肪酶的活性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肝胰腺中脂肪酶的活性在饥饿胁迫的前10 d变化幅度较小,10 d后出现大幅度上升;肝胰腺淀粉酶的活性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肠道内淀粉酶的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试验结果表明,在饥饿胁迫期间,猛虾蛄可通过改变机体溶菌酶及消化酶的活性来维持生长和代谢。
赵旺温为庚温为庚黄星美谭春明陈明强杨其彬杨蕊
关键词:饥饿胁迫溶菌酶消化酶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