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雪

作品数:45 被引量:286H指数:12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8篇文化科学
  • 3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0篇中药
  • 18篇分子
  • 16篇超分子
  • 7篇教学
  • 7篇超分子化学
  • 6篇总量统计
  • 6篇总量统计矩
  • 5篇中医
  • 5篇中医药
  • 4篇药学
  • 4篇色谱
  • 4篇名方
  • 4篇经典名方
  • 4篇挥发油
  • 4篇补阳还五
  • 4篇补阳还五汤
  • 3篇单味
  • 3篇动力学
  • 3篇毒性
  • 3篇药效

机构

  • 45篇湖南中医药大...
  • 9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国防科学技术...

作者

  • 45篇潘雪
  • 35篇贺福元
  • 18篇肖美凤
  • 11篇周逸群
  • 9篇邓凯文
  • 8篇刘文龙
  • 7篇周晋
  • 6篇杨岩涛
  • 6篇唐昱
  • 4篇张晓青
  • 4篇唐宇
  • 4篇刘惠
  • 3篇陈伶利
  • 3篇雷志丹
  • 3篇黄莺
  • 3篇刘润南
  • 2篇石继连
  • 2篇王国佐
  • 2篇孟蕾
  • 2篇张喜利

传媒

  • 18篇中草药
  • 2篇广东化工
  • 2篇中国中医药现...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湖南中医药大...
  • 2篇中国科教创新...
  • 2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教育技术...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科学大众(智...
  • 1篇科技传播
  • 1篇高教学刊
  • 1篇Digita...

年份

  • 10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10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鱼腥草挥发性成分“物质单元”划分及其“量-构-效”关系的研究
目的:本文基于中药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对鱼腥草挥发油“印迹模板”经时经地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鱼腥草超分子成分群的“物质单元”划分方法及印迹动力学与热力学平衡原理及数学模型,以此解析鱼腥草成分群“物质...
潘雪
关键词:鱼腥草挥发油分子连接性指数总量统计矩
基于药物动力学的中药成药性研究策略被引量:6
2019年
药物成药性在药物研发中至关重要,是药物研发的源头。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与产生药效作用和毒性密切相关,是用以评价候选药物成药可能性的重要标准。然而中药为多成分体系,怎样在单成分研究基础上整合形成多成分的药物动力学定量数学表征体系是进行中药成药性研究的关键。文章主要针对中药多成分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和毒代动力学为主线的研究体系,提出研究中药成药性的一些观点和思路。
周晋刘惠刘惠樊启猛潘雪邓凯文杨岩涛潘雪
关键词: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毒代动力学
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整合分析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被引量:14
2019年
"十八反"是传统中药配伍禁忌的重要内容,涉及中药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基础问题。在前期提出的中医药超分子"印迹模板"自主作用规律的基础上,以中药"十八反"反药对为对象,对其当前研究基础进行整合分析。首先分析总结了中药"十八反"的历史沿革,再运用超分子"印迹模板"解析中药配伍:中药配伍是将2种或2种以上中药有效成分群(客体分子)之间以非共价键进行结合,形成新的超分子体系,再与人体(主体分子)发生印迹作用,按"印迹模板"产生药效与毒效,宏观上表现出中药的配伍规律。基于此,再从超分子化学角度分别对"十八反"各组药对进行整合分析,最后提出了"十八反"的化学动力学、网络动力学、谱毒效动力学逐层推进的超分子毒与效整合研究方法,以期为"十八反"配伍禁忌机制研究提供思考和借鉴,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樊启猛贺鹏李海英贺玉婷刘润南王韧李文姣陈思阳刘惠刘惠潘雪
关键词:中药配伍十八反超分子化学毒性机制
化工原理教学应注意的基本概念被引量:1
2014年
化工原理是化工及相关专业一门专业主干课。课程涉及的基本概念较多,在课堂教学中,应对一些基本概念加以注意。
刘恒坤黄莉潘雪
关键词:化工原理课堂教学
一种中药宏观质量的评价控制新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宏观质量的评价控制新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两组需要鉴定相似度的指纹图谱的色谱峰通过保留时间对齐,没有的用零代替,所有数据重新对齐排列;步骤二、将出峰的顺序作为横坐标,峰面积作为纵坐标;步...
刘文龙张喜利唐宇肖美凤周逸群杨岩涛潘雪唐昱王国佐 朱俊平贺福元刘志军 刘玄彦
文献传递
补阳还五汤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预测被引量:6
2024年
补阳还五汤(Buyang Huanwu Decoction,BHD)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效和抗血栓、抗神经损伤、抑制细胞凋亡等药理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通过对BHD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系统总结与梳理,依照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理念,从传递与溯源、特有、有效、复方配伍、可测和超分子“印迹性”6个方面对BHD的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提示黄芪甲苷、黄芪皂苷I、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芒柄花苷、阿魏酸、川芎嗪、藁本内酯、芍药苷、苦杏仁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可作为该复方的Q-Marker,后续可选择这些Q-Marker为指标,根据药材、饮片、制剂的量值传递规律建立并控制BHD全过程质量可溯源体系。
李海英贺鹏李文姣杨磊杨磊唐林邓凯文邓凯文贺福元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藁本内酯苦杏仁苷
一种利用“印迹模板”成分簇动力学与热力学平衡原理确定、表征与评价药效物质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中药“印迹模板”成分簇印迹动力学与热力学平衡原理确定、表征和评价药效物质的方法,属于中医药、分析化学和药理学及超分子化学结合的交叉技术领域;本发明在“印迹模板”成分簇的指纹图谱“物质单元”划分方法基础...
贺福元潘雪贺琪珺邓凯文
补阳还五汤抗脑卒中网络动力学研究被引量:7
2024年
目的基于补阳还五汤抗缺血性脑卒中的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中的物质流量平衡原理,建立网络动力学平衡常数模型,阐明补阳还五汤复方抗脑缺血成分-成分作用关系,为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复杂作用体系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UPLC-MS/MS测定补阳还五汤血药成分及其浓度,研究稳态血药浓度内再次给药对体系的扰动,以网络动力学数学模型为媒介,选取20个有效成分作为模型中的节点,计算补阳还五汤网络动力学平衡常数参数,从而以平衡常数矩阵的方式揭示补阳还五汤成分群在体内的作用关系。结果在构建的平衡常数拓扑网络中,补阳还五汤中10种入血成分对网络有正向调控作用,按作用大小排序为异黄芪皂苷Ⅰ>琥珀酸>刺芒柄花苷>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Ⅰ>香草醛>丁烯苯酞>苦杏仁苷>氧化芍药苷>3-羟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另10种成分网络有负向调控作用,按作用大小排序为黄芪皂苷Ⅰ>洋川芎内酯C>阿魏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藁本内酯>胡萝卜苷>洋川芎内酯A>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异黄芪皂苷Ⅰ、黄芪皂苷Ⅰ等成分的作用平衡常数较大。结论在构建的成分-成分间的平衡常数拓扑网络中,异黄芪皂苷Ⅰ、黄芪皂苷Ⅰ等对成分群间的网络影响较大,可能为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印迹模板”。
谯茹樊启猛贺鹏李海英张伟龙李文娇潘雪贺福元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缺血性脑卒中
鱼腥草挥发油体外代谢通用客体“印迹模板”研究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基于体外代谢模型对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挥发油代谢产物通用客体"印迹模板"进行研究。方法自制鱼腥草注射液(Houttuyniae Injection,HI),将其在大鼠肝微粒(RLM)中进行孵育,于不同时间点采集样本,进行GC-MS测定;计算所有代谢产物的分子连接性指数(MCI),并从中筛选出代谢产物的共有成分和非共有成分,总结其结构特点,运用夹角余弦法计算相似度;将所有代谢成分进行归类。结果共得到鱼腥草挥发油代谢产物62个,其中共有成分6个,分别是十四烷、植烷、正癸酸、己酸、乙酸异龙脑酯和正己醇,除乙酸异龙脑酯外,MCI与总体代谢产物相似度较高(0.914~0.964)。将非共有成分归类得到6个成分群,其平均MCI与总代谢产物MCI的相似度均较高(0.939~0.999),然而各个成分群之间的平均MCI相似度差异显著。结论以超分子"印迹模板"为理论指导,为鱼腥草挥发油代谢产物进行了归类。采用分子连接性指数和夹角余弦法,表征了鱼腥草挥发油代谢通用客体"印迹模板"。
周燕子王敏存贺玉婷李海英陈定芳潘雪周逸群周逸群
关键词:鱼腥草挥发油分子连接性指数体外代谢鱼腥草注射液
药学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教育质量分析探讨被引量:1
2023年
此文在比较2018年与2013年药学类专业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就教育体系的模式、结构及特点和具体的课程设置对新版药学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后学生的培养情况做了问卷调查,并做了教育质量对比分析。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发现,中医药院校如何在现有教学大纲基础上将药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与中医药现代化更好地融合、如何全面提高药学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等问题急需解决。根据问卷调查中所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只有通过继续深化教学模式改革、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关注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竞争的创新人才。
肖美凤潘雪周晋贺福元
关键词:药学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药学教育教学质量教学大纲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