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晓萍

作品数:22 被引量:107H指数:5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心动图
  • 5篇心脏
  • 5篇起搏
  • 5篇起搏器
  • 5篇超声心动图
  • 3篇导管
  • 3篇导管消融
  • 3篇电图
  • 3篇心电
  • 3篇心电图
  • 3篇心室
  • 3篇心脏起搏
  • 3篇心脏起搏器
  • 3篇血管
  • 3篇血液
  • 3篇血液透析
  • 3篇双腔
  • 3篇消融
  • 3篇房室
  • 3篇病患

机构

  • 20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新疆伊犁州友...
  • 2篇上海市浦东新...
  • 1篇南京军区福州...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22篇牛晓萍
  • 11篇王小涛
  • 7篇方平
  • 6篇廖德宁
  • 5篇吴宗贵
  • 5篇顾兴建
  • 4篇张家友
  • 4篇戎殳
  • 4篇高文武
  • 3篇赵彩
  • 3篇黄佐
  • 3篇薛迪中
  • 3篇梅长林
  • 3篇叶朝阳
  • 2篇刘新华
  • 2篇徐涛
  • 2篇桂燕萍
  • 2篇赵亮
  • 2篇庄晓华
  • 1篇金修才

传媒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上海医学
  • 2篇中华肾脏病杂...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肿瘤
  • 1篇新疆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实用心电学杂...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 6篇2001
  • 1篇199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眼眶内皮样囊肿超声诊断分析被引量:5
2004年
王小涛刘新华陈晓宇赵彩朱莉牛晓萍
关键词:眼眶超声诊断
双腔起搏器不同房室延迟间期及VVI模式起搏时心功能的变化
2003年
目的 :观察双腔起搏器 (DDD)不同房室延迟间期 (AVD)及 VVI起搏时的血流动力学及左心功能变化。 方法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植入 DDD永久人工起搏器患者 19例 ,男 10例 ,女 9例 ,年龄 (6 6 .79± 15 .5 2 )岁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DDD起搏时不同 AVD及 VVI起搏时二尖瓣前向血流图 (E、A峰 ) ,主动脉前向血流速度 (AFV)及速度时间积分 (AFVTI)、左心室收缩 /舒张末期内径 (L VESd/ L VEDd)、左室射血分数 (L VEF)、每搏输出量 (SV)、心排血量 (CO)等。预设心房起搏频率为 75次/ min,AVD自 90 ms以 30 m s步长依次递增至 2 4 0 ms,最后程控为 VVI模式。结果 :(1) DDD起搏时血流动力学各参数随 AVD变化而变化 ,当 AVD为 (16 3.30± 30 .4 1) ms时 ,E、A峰 ,AFV,AFVTI达最大 ;当 AVD为 2 4 0 ms时 ,部分患者 E、A峰融合呈单峰 ;当以 VVI起搏时 ,E峰高低不等 ,A峰间断、不规则出现 ,AFV、AFVTI较 DDD起搏时明显减小。 (2 ) DDD起搏时心功能各参数随 AVD的递增而改善 ,达峰值后又逐渐下降 ;AVD为 (16 3.30± 30 .4 1) ms时 ,CO达最大 [(6 .5 0± 1.5 4 ) L / m in],较 AVD为 90 ms [(5 . 83± 1. 6 1) L / min ]、 2 4 0 ms [(5 . 85± 1. 2 8) L / min ]时分别增加 11. 5 %、 11. 1% ,较
薛迪中廖德宁王小涛牛晓萍陈金明顾兴建钱建英陈懿吴宗贵
关键词:双腔起搏器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血液透析慢性低血压患者左心室功能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应用彩色超声检查观察血液透析慢性低血压患者的心功能 ,分析其发生左心室肥厚 (LVH)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 5 8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分为慢性低血压 (LBP)、正常血压(NBP)和高血压 (HBP) 3组 ,均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 ,并测定尿素清除指数 (Kt/V)、透析前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 (Alb)、前白蛋白 (pAlb)、血脂、C 反应蛋白 (CRP)及甲状旁腺激素等指标。将LBP组分为LVH组和非LVH组 ,比较两组情况。结果 ①LBP组心输出量显著低于其余两组 ,二尖瓣前向血流E峰与A峰比值 <1。LBP组中存在LVH的患者显著多于NBP组 ,但少于HBP组 ;②LBP组中 ,与非LVH组比较 ,LVH组糖尿病患者、Kt/V <1.2者显著增多 ,Hb、Alb、pAlb及高密度脂蛋白显著降低 ,脂蛋白 (a)及CRP显著升高。结论 血液透析LBP患者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均受损 ,糖尿病、透析不充分、贫血、营养不良。
戎殳叶朝阳牛晓萍高文武梅长林
关键词:血液透析低血压左心室肥厚
双腔起搏器不同房室延迟时心功能及QT间期的变化被引量:5
2003年
观察DDD起搏不同房室延迟 (AVD)时心功能与体表心电图QT间期的变化 ,探讨根据心电图QT间期优化AVD的可行性。选择 19例完全性房室阻滞置入DDD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 ,男 10例 ,女 9例 ,年龄 6 6 .79±15 .5 2岁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不同AVD起搏时每搏输出量 (SV)、心排量 (CO)、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舒张末期内径 (LVESd/LVEDd)、左室射血分数 (LVEF)等 ,同时单盲测量不同AVD起搏时 12导联心电图QT间期。心房起搏频率预设为 75次 /分 ,AVD自 90ms起以 30ms步长依次递增至 2 4 0ms。结果 :随着AVD的递增 ,心功能和QT间期随之改善和延长 ,达峰值后又逐渐下降。超声心功能最佳时所对应的AVD与QT间期最长时所对应的AVD无显著差异 (15 8.80± 13.6 4msvs 16 3.30± 30 .4 1ms;P >0 .0 5 ) ;QT间期最长时所对应的心功能各参数与最佳超声心功能各参数相似 (CO :6 .2 9± 1.75L/minvs 6 .5 0± 1.5 4L/min ;SV :87.37± 17.0 9ml/bpmvs91.4 7± 16 .2 5ml/bpm ;LVEF :0 .6 6± 0 .11vs0 .6 7± 0 .11;P均 >0 .0 5 ) ;QT与CO、SV呈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0 .70 ,0 .6 7,P <0 .0 5 ,0 .0 0 1)。结论 :AVD对心功能有明显影响 ;QT间期随不同AVD时心功能变化而发生变化 ;
薛迪中廖德宁王小涛牛晓萍张家友顾兴建吴宗贵
关键词:双腔起搏器房室延迟心功能QT间期心电图
右心室起搏对三尖瓣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1991年
右心室心内膜起搏对三尖瓣功能的影响,尤其是否并发三尖瓣反流(TR),尚无一致看法。本文旨在通过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永久心脏起搏器安置前后三尖瓣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病人35例分2组。
罗在明吴玉祥连斌王小涛方平牛晓萍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超声心动图
门静脉血流搏动比与心力衰竭的关系
2001年
  本文报告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门静脉血流搏动及其比值与严重心衰时肝静脉内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右房室内径的关系,探讨门静脉血流在严重心衰时的变化.1 材料和方法……
王小涛牛晓萍高文武方平
关键词:门静脉
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室性早搏对左室功能及其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室性早搏(室早)对左室功能及其结构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成功行射频消融治疗的频发室早患者56例,同期随访未予射频消融治疗的频发室早患者42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处理前、后的室早数和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等各参数的变化。结果 (1)与非消融组比较,消融组射频消融治疗后室早总数明显减少[(125±113)个/24 h vs(17 813±1 542)个/24 h,P<0.01];超声心动图的各项参数[LVEDD(44.1±4.0)mm vs(48.9±3.8)mm;LVESD(27.0±3.7)mm vs(30.1±4.2)mm;IVSd(7.5±0.8)mm vs(8.5±0.8)mm;LVPWd(7.5±0.8)mm vs(8.5±0.9)mm;LVEF(0.72±0.06)vs(0.64±0.08)]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治疗前比较,射频消融治疗后室早总数减少[(125±113)个/24 h vs(23 662±12 559)个/24 h,P<0.01],患者胸闷、心悸症状缓解,超声心动图参数LVEDD[(44.1±4.0)mm vs(50.6±5.4)mm]、LVESD[(27.0±3.7)mm vs(32.1±5.3)mm]、IVSd[(7.5±0.8)mm vs(8.8±1.1)mm]、LVPWd[(7.5±0.8)mm vs(8.7±1.1)mm]明显减小(P<0.05);LVEF[(0.72±0.06)vs(0.64±0.09)]显著提高(P<0.05)。结论射频消融可有效改善频发室早引起的心脏结构重构和功能减退,缓解患者不适症状。
庄晓华桂燕萍牛晓萍张家友顾兴建赵亮徐涛廖德宁
关键词:射频电流导管消融术
射频消融并植入心脏起搏器对房颤患者生活质量及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阻断房室传导同时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对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生活质量及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2月,7例老年房颤患者在长征医院接受射频消融阻断房室传导同时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前及术后随访平均(7.7±4.9)月时进行生活质量问卷调查及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患者术后心悸、气短、头晕、胸痛评分较术前显著增加,分别提高120%、104%、94%和25%(P均<0.01);总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改善(P<0.01)。与术前相比,7例患者术后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d)[(11.6±2.3)mm∶(9.1±1.4)mm]、室间隔收缩末期厚度(IVSTs)[(17.1±5.1)mm∶(11.8±1.2)mm]、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d)[(11.0±2.1)mm∶(9.1±1.4)mm]、左心室后壁收缩末期厚度(LVPWTs)[(16.3±1.9)mm∶(12.2±0.8)mm]显著减小(P均<0.05)。3例植入房室全能型起搏器(DDD)的患者,术前后左室射血分无明显变化。心室按需型起搏器。6名患者术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较术前显著增大[(30.0±6.4)mm∶(34.0±6.4)mm,P=0.01]。无起搏失灵、起搏电极脱位、囊袋感染及起搏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对于症状严重、药物疗效差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阻断房室传导同时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能显著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曲志刚廖德宁牛晓萍姜洪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
根据QT间期优化双腔心脏起搏器房室延迟的探讨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观察双腔心脏起搏器 (DDD)不同房室延迟 (AVD)时心功能与体表心电图QT间期的变化 ,探讨根据体表心电图QT间期优化AVD的可行性。方法  19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植入DDD起搏器患者 ,男10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为 (6 6 .79± 15 .5 2 )岁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不同AVD起搏时心排量 (CO)、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 /舒张末期内径 (LVESd/LVEDd)、左室射血分数 (LVEF)等 ,同时单盲测量不同AVD起搏时 12导联心电图的QT间期。心房起搏频率预设为 75次 /min ,AVD自 90ms起以 30ms步长依次递增至 2 40ms。结果 随着AVD的递增 ,心功能和QT间期随之改善和延长 ,达峰值后又逐渐下降。超声心功能最佳时所对应的AVD与QT间期最大时所对应的AVD的差异无显著性 [分别为 (15 8.80± 13.6 4)ms和 (16 3.30± 30 .41)ms,P >0 .0 5 ];QT间期最大时所对应的心功能各参数与最佳超声心功能各参数相似 [CO分别为(6 .2 9± 1.75 )L/min和 (6 .5 0± 1.5 4)L/min ;LVEF分别为 (6 5 .89± 10 .80 ) %和 (6 7.0 4± 11.19) %;P值均 >0 .0 5 ];QT间期值与CO呈显著正相关性 (r =0 .70 ,P <0 .0 5 )。结论 QT间期随不同AVD时的心功能变化而变化 ,通过测量体表心电图QT间期可进行AVD优化。
廖德宁薛迪中牛晓萍王小涛张家友顾兴建杜荣增黄佐黄高忠吴宗贵
关键词:QT间期双腔心脏起搏器房室延迟心功能体表心电图
起搏器依赖的冠心病患者运动超声心动图检查
2001年
目的 探讨起搏器依赖的冠心病患者是否适合运动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  46例安置VVI起搏器并依赖者 ,1年内行冠脉造影和运动超声心动图检查。按Bruce修订方案对运动分级。结果  46例中 34例完成运动试验。对冠心病运动超声心动图诊断的敏感性为 75 % ;对冠脉狭窄为 5 0 %~ 70 %的冠心病患者 ,其敏感性为 70 % ;狭窄 >70 %者敏感性为 82 % ,特异性为 83 % ,准确性为 76 %。结论 对变时作用消失的冠心病患者 ,运动超声心动图可通过变力性作用诱发缺血 ,导致室壁运动异常 ,为该类患者提供一种无创性诊断方法。
方平王小涛牛晓萍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描记术冠心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