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4篇肿瘤标志
  • 4篇肿瘤标志物
  • 4篇标志物
  • 3篇CA153
  • 3篇CEA
  • 2篇血清
  • 2篇肺癌
  • 2篇SCC
  • 1篇胸腔
  • 1篇胸腔积液
  • 1篇血清CA15...
  • 1篇药物
  • 1篇药物评价
  • 1篇隐球菌
  • 1篇隐球菌病
  • 1篇预后
  • 1篇上呼吸道
  • 1篇上呼吸道感染
  • 1篇通气

机构

  • 7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7篇王赟
  • 6篇陈小东
  • 5篇张斯为
  • 5篇张静
  • 2篇邓守真
  • 2篇张光明
  • 1篇朱惠莉
  • 1篇夏敬文
  • 1篇周敏
  • 1篇姜丽敏
  • 1篇戴然然
  • 1篇高泉
  • 1篇沈继敏
  • 1篇万欢英
  • 1篇林建海
  • 1篇林祥通
  • 1篇邓伟吾
  • 1篇鲁慧敏
  • 1篇龙丰
  • 1篇宋承娟

传媒

  • 2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核技术
  • 1篇肿瘤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5
  • 1篇2003
  • 4篇200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32例肺隐球菌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通过分析32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特点,从而提高临床上对本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的水平。方法全面统计及分析我院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住院的32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职业情况、伴随的基础疾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等各方面特点。结果肺隐球菌病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及漏诊。治疗方法及药物少,病程长。结论肺隐球菌病虽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但从病例分析结果来看诊治该病仍有一定规律可循,亟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遇到疑似病例应行血清乳胶凝集试验及肺活检或手术病理予以明确,药物治疗需要足够疗程。
夏敬文陈小东张斯为王赟张静龙丰
关键词:肺隐球菌病肺活检肺组织病理
肿瘤标志物CEA、CA153、SCC、Cy211联合检测对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意义被引量:22
2002年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集有胸腔积液患者的血清及胸水样本各 79例 ,其中恶性胸腔积液患者 35例 ,良性胸腔积液患者 4 4例 ,用免疫放射法检测其血清及胸水CEA、CA15 3、SCC和CY2 11的含量。结果 恶性胸水组血清CEA、CA15 3、SCC和CY2 11的阳性率分别为 5 8.82 %、70 .5 9%、9.0 9%和 5 4 .2 0 % ,胸水CEA、CA15 3、SCC和CY2 11的阳性率分别为 75 .76 %、70 .6 7%、2 5 .93%和 96 .6 7% ,其中 ,肿瘤标志物CEA、CA15 3和CY2 11血清及胸水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 (P <0 .0 2 ) ;两组含量的检测亦得出相似的结果。联合检测血清CA15 3+CY2 11,其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为 94 .2 8% ,特异度为 76 .93%。结论 肿瘤标志物CEA、CA15 3和CY2 11的联合检测 ,对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联合方式以CA15 3+CY2 11为佳。
王赟张斯为高泉陈小东张静
关键词:胸腔积液CEACA153SCC肿瘤标志物良性胸腔积液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6
2002年
为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CY2 1 - 1、CEA、CA1 5 - 3、SCC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对 87例经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证实诊断为肺癌的住院患者入院时血清CY2 1 - 1、CEA、CA1 5 - 3及SCC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 )CY2 1 - 1、CEA、CA1 5 - 3及SCC单项检测对肺癌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 :5 9.8%、3 9.1 %、4 4.8%和 1 8.4 %。 (2 )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敏感度 :Ⅰ组 :CY2 1 - 1 +CEA为 78.2 % ,Ⅱ组 :CY2 1 - 1 +CEA +CA1 5 - 3为 88.5 % ,Ⅲ组 :CY2 1 - 1 +CEA +CA1 5 - 3
张光明邓守真王赟徐莲琴何婉婷高泉林祥通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肺癌血清
普通病房与ICU病房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比较被引量:1
2003年
张静陈小东张斯为王赟
关键词:普通病房ICU病房机械通气并发症预后
美敏伪麻溶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咳嗽133例的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评价美敏伪麻溶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咳嗽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6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人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33例,男性61例,女性72例,年龄(44±s 13)a,予美敏伪麻溶液10 mL,po,tid;对照组129例,男性54例,女性75例,年龄(46±14)a,予复方磷酸可待因溶液10 mL,po,tid;疗程均为3~5 d,治疗结束后根据咳嗽的频率和程度综合评价疗效,同时根据病人的记录评价安全性.结果:根据符合方案(PP)分析,治疗d 3综合临床有效率试验组为41.2%,对照组为39.1%,2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59);治疗d 5试验组和对照组综合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7.8%和79.7%,2组有显著差异(P=0.01).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2%,对照组为16.7%,2组间无显著差异(P=0.91).结论:用药3 d后美敏伪麻溶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咳嗽的疗效与复方磷酸可待因溶液相当,d 5优于复方磷酸可待因溶液,其不良反应轻,安全性良好.
周敏戴然然沈继敏万欢英邓伟吾宋承娟周新鲁慧敏林建海王赟陈小东李向阳朱惠莉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咳嗽呼吸系统药多中心研究药物评价美敏伪麻溶液
肿瘤标志物CEA、CA153、SCC、CY211联合检测肺癌被引量:20
2002年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集 14 4例有肺部疾病入院患者的血清样本 ,其中肺癌患者 94例 ,肺部良性病变患者 (BLD) 5 0例 ,用免疫放射法检测其血清CEA、CA15 3、SCC和CY2 11的含量。结果 :肿瘤患者血清CEA、CA15 3、SCC、CY2 11的阳性率分别为 38.2 0 %、5 9.30 %、2 0 .4 8%和 5 4 .95 % ,明显高于BLD组 (P <0 .0 0 1) ;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鳞癌以CY2 11阳性率最高 ,达 88.4 6 % ,腺癌为CA15 3(73.91% ) ,小细胞肺癌 (SCLC)为CY2 11(5 2 .94 % ) ;四项标志物联合检测可将阳性率提高到 89.36 % ,特异度为 80 % ;血清CA15 3+CY2 11联合检测敏感度为84 .94 % ,特异度为 84 % ;对于不同分期 ,血清CEA、CA15 3和CY2 11含量随期别的升高而升高 ;标志物联合检测早期肿瘤诊断敏感度为 75 %。结论 :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5 3、SCC和CY2 11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度及早期诊断阳性率 ,建议联合检测方式以CA15 3和CY2 11为佳。
王赟陈小东张静张斯为姜丽敏
关键词:肺癌CEACA153SCC肿瘤标志物
血清CA153在肺部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16
2002年
目的 :探讨血清CA15 3作为肿瘤标志物在肺部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以及在肺癌病情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有肺部疾病入院患者的血清样本共 12 4份 ,其中肺癌 74份 ,肺部良性疾病(BLD) 5 0份 ,用免疫放射法检测其血清CA15 3、CEA的含量。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CA15 3总阳性率 6 2 .6 8%,其中鳞癌 5 0 %,腺癌 75 %,小细胞肺癌 5 0 %,明显高于BLD组的 12 %(P <0 .0 0 1) ;血清CA15 3诊断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6 2 .6 8%和 88%,血清CE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45 .0 7%和 98%,血清CA15 3敏感度明显优于血清CEA(P <0 .0 5 ) ,而特异度差别无显著性 (P >0 .9) ;对于不同的细胞亚型 ,肺腺癌患者血清CA15 3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肺癌组 (P <0 .0 5 ) ;血清CA15 3的含量和阳性率与肺癌临床分期有关 ,期别越高其含量和阳性率越高 (P <0 .0 5 ) ,其早期诊断阳性率为 5 0 %;随访化疗患者 ,血清CA15 3的含量与疗效呈负相关。结论 :血清CA15 3对肺癌的诊断及病情预后判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可以取代血清CEA作为检测肺癌 ,尤其是肺腺癌新的血清肿瘤标志物。
王赟陈小东张光明邓守真张静张斯为
关键词:CA153CEA肿瘤标志物恶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