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手术
  • 3篇体外循环
  • 3篇外循环
  • 3篇氨甲环酸
  • 2篇动脉
  • 2篇动脉旁路
  • 2篇动脉旁路移植
  • 2篇动脉旁路移植...
  • 2篇心脏
  • 2篇心脏手术
  • 2篇血栓
  • 2篇移植术
  • 2篇术后
  • 2篇旁路移植
  • 2篇旁路移植术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冠状动脉旁路
  • 2篇冠状动脉旁路...
  • 2篇冠状动脉旁路...

机构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田丽娟
  • 3篇石佳
  • 2篇张昱
  • 2篇李立环
  • 2篇晏馥霞
  • 2篇吕红
  • 1篇纪宏文
  • 1篇高旭蓉
  • 1篇何爱霞
  • 1篇周勇
  • 1篇张茜
  • 1篇陈芳
  • 1篇敖虎山

传媒

  • 2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心血管手术后急性疼痛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1年
背景近年来,随着对疼痛机制研究的深入和疼痛危害性认识的提高,心血管手术术后急性疼痛受到麻醉医生和患者的广泛重视。麻醉技术的发展和镇痛方法的改进,对麻醉医生处理术后急性疼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的为了更好地控制心血管手术术后急性疼痛,提高其疗效。内容现对心血管手术术后急性疼痛的发生机制,影响疼痛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心血管手术术后镇痛方法进行详尽的阐述。趋向心血管术后急性疼痛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仍需进一步探索新型镇痛模式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田丽娟晏馥霞
关键词:心血管手术急性疼痛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磷酸肌酸钠对患者院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使用磷酸肌酸钠对患者院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2年9月在阜外医院进行单纯CABG的手术736例患者病历资料,手术中使用磷酸肌酸钠600例(P组),未使用磷酸肌酸钠136例(C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管活性药的使用情况,术后住院时间,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及住院死亡率等临床数据。结果 P组患者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的比例多于C组(P<0.05)。P组术中硝酸甘油和肾上腺素使用率明显少于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P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使用率,新发房颤、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和脑卒中的发生率及院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使用磷酸肌酸钠可减少CABG患者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对患者康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患者院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没有影响。
田丽娟徐雯敖虎山
关键词:磷酸肌酸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预后死亡率
快速血栓弹力图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严重出血危险因素的评估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后严重出血对患者转归的影响,并评估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6~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择期行CABG患者200例,根据是否出现术后严重出血分为出血组(28例)和对照组(172例)。手术结束时行快速血栓弹力图(rapid thromboelastography,r-TEG)检测,分别记录术后12 h出血量、异体输血情况、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分析术后严重出血对早期预后的影响,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术后严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出血组体外循环使用率高(67.86%比47.09%)、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17 h(15,20)比16 h(13,18)],异体红细胞(28.57%比12.21%)和新鲜冰冻血浆输注率(42.86%比6.98%)明显增多(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YHAⅢ/Ⅳ级(OR=4.094,95%CI:1.445~11.601,P=0.008)、体外循环(OR=3.017,95%CI:1.077~8.452,P=0.036)和术后MA值降低(OR=4.842,95%CI:1.608~14.581,P=0.005)是术后严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CABG术后严重出血可明显增加术后异体输血和机械通气时间。NYHAⅢ/Ⅳ级,使用体外循环和血小板功能低下是患者术后严重出血的危险因素。
田丽娟纪宏文康文英高旭蓉张继雁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血栓弹力图出血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氨甲环酸对血栓素B2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评估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对血栓素B2(TXB2)水平的影响,同时观察TXB2的变化与术后出血和输血情况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双盲观察。入选101例择期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3),观察组(n=48)。氨甲环酸采用麻醉诱导后给予负荷剂量10 mg/kg,20 min完成,随后给予维持量10 mg·kg^-1·h^-1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液输注。对照组和观察组各顺序取20例受试者,在手术开始前、手术结束即刻、术后6 h和术后24 h四个时间点取静脉血3 mL,3 000 r/min持续5 min离心,取血浆-20℃冻存。ELISA法测定TXB2。记录术后TXB2水平、出血量、输血量和相关实验室检查情况,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术前患者一般资料和围术期临床数据,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结束即刻,观察组的TXB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分别为[66.41(40.72,94.93)vs.34.10(21.06,51.82)ng/L,P<0.01]。术后总引流量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分别为[(746.83±274.60)vs.(1 153.62±480.37)mL,P<0.01]。观察组异体红细胞的输注量、血浆和血小板的输注量与输注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血浆TXB2水平在手术后即刻显著降低,氨甲环酸可显著改善术后TXB2降低并显著减少围手术期出血量和异体血制品输注量。本研究未观察到与氨甲环酸相关的不良反应。
吕红张昱赵婉吕焕然周勇田丽娟石佳
关键词:体外循环氨甲环酸心脏手术
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中三种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对术后出血和异体输血的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评估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中应用不同剂量的氨甲环酸对围术期出血和输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入选126例择期行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高剂量组(n=33),中剂量组(n=31),低剂量组(n=31)和空白对照组(n=31)。氨甲环酸采用负荷量加维持量的给药方式。高、中、低三个剂量组负荷量分别为30mg/kg、20mg/kg和10mg/kg麻醉诱导后20分钟输注完成;三个剂量组维持量分别为20 mg/kg/h、15和10 mg/kg/h,持续静脉泵注至手术结束。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输注。记录术后出血量和异体血制品的输注情况,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术前患者一般资料和围术期临床资料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的出血量分别为(514.24±450.09)ml、(615±340.25)ml、(692.74±218.84) ml和(1057.26±437.39) 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体红细胞输注量分别为(2.45±2.7) 1U、(2.65±3.59) U、(2.89±2.59) U和(5.42±5.05)U,血浆输注量依次为(303.33±465.15) ml、(353.55±592.88) ml、(389.68±476.34) ml和(681.94±707.72)ml;异体血输注方面,高,中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围术期的出血量且与氨甲环酸的剂量呈正相关,而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
吕红张茜田丽娟兰俊黄雨佳吕焕然郭镜飞李立环石佳
关键词:瓣膜置换术氨甲环酸体外循环
两种抗纤溶治疗方案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浆纤维连接蛋白水平的影响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评估两种抗纤溶治疗方案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浆纤维连接蛋白水平和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将入组的139例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瓣膜置换术患者采用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低剂量组(n=46)、高剂量组(n=46)和对照组(n=47);低剂量组即氨甲环酸负荷量10 mg/kg,维持量10 mg/(kg·h);高剂量组即氨甲环酸负荷量20 mg/kg,维持量15 mg/(kg·h);对照组即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三组各顺序选择20例患者,分别于手术开始前(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6 h(T3)和术后24 h(T4)时间点取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浆纤维连接蛋白的水平。记录并比较三组术后胸管引流量和异体红细胞(异体RBC)、血小板(PLT)及新鲜冰冻血浆(FFP)的使用情况。结果: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术后血浆纤维连接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比,患者血浆纤维连接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浆纤维连接蛋白水平于T3逐渐升高,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分别于T2逐渐升高,三组患者血浆纤维连接蛋白水平均于T4达到24 h内峰值,均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均<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术后总引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异体RBC、FFP、PLT使用量和使用率均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氨甲环酸可以提高患者术后血浆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同时减少体外循环术后出血和异体输血。
田丽娟张昱陈芳何爱霞晏馥霞李立环石佳
关键词:体外循环氨甲环酸纤维连接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