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旭康
- 作品数:38 被引量:87H指数:5
- 供职机构:武汉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武汉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武汉市卫生局临床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评估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L ASEK)治疗近视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病例 4 1例 (76只眼 ) ,均为角膜厚度较薄、不适合做 L ASIK的中高度近视患者 ,术后随访 3个月以上 ,其中男性 7例 (12只眼 ) ,女性 34例 (6 4只眼 ) ,年龄 19~ 4 0岁 ,平均 (2 5 .2 3± 5 .15 )岁。术前球镜 - 2 .75~ - 18.0 D,平均 (- 9.18± 3.6 3) D;柱镜 0~ - 4 .5 D,平均 (- 1.74± 1.13) D;术前角膜厚度 4 6 3~ 5 6 2μm,平均 (4 98.6 1± 19.4 9)μm。采用 2 0 %酒精溶液浸泡 4 5秒制作角膜上皮瓣 ,激光切削使用“鹰视”准分子激光系统。结果 L ASEK术后上皮愈合平均时间为 (3.5 4± 0 .5 7)天 ,术后第 1天疼痛分级 :0级 15只眼 (19.7% ) , 级 33只眼 (4 3.4 % ) , 级 19只眼 (2 5 .0 % ) , 级 19只眼 (11.8% ) ;术后平均视力 :半月 :0 .86± 0 .2 5 ,1月 :0 .95± 0 .2 3,3月 :0 .94± 0 .2 9;无 1例矫正视力下降。术后平均屈光度 :半月 :(0 .5 5± 0 .6 1) D,1月 :(0 .2 4± 0 .88) D,3月 :(- 0 .35± 0 .36 ) D。术后 3月角膜 haze:0级 5 4只眼 (71% ) ,0 .5级 17只眼 (2 2 % ) , 级 5只眼 (6 .8% )。结论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L ASEK)治疗近视是安全有效的 ,可选择性应用于角膜厚度薄、近?
- 程旭康
-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近视角膜厚度LASEKLASIK屈光度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后眼脉动幅度观察
- 2011年
-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前后的眼压及眼脉动幅度(ocular pulse amplitude,OPA)变化特征。方法:选取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9例19眼,给予10g/L毛果芸香碱点眼,每5min1次,共4次,30min后瞳孔缩小后接受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治疗,术后给予0.25g/L地塞米松点眼3d。用动态轮廓眼压计测量患者用药前、用药30min后、激光治疗后30min及1wk眼压、OPA变化。结果:患者用药前后及激光治疗后30min和1wk的眼压分别为17.61±4.23,17.35±3.52,19.33±4.24,16.08±2·13mmHg;OPA分别为2.69±0.89,2.72±0.93,3.03±0.89,2.51±0.69mmHg。患者用药前后及激光治疗后1wk的眼压及OPA配对t检验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激光治疗前及治疗后30min的眼压及眼脉动幅度显著性升高(P<0.05)。患者的眼压与OPA呈正相关,并有统计学差异(r=0.661,r=0.704,r=0.814,r=0·744,P<0.05)。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后短期内有眼压及眼脉动幅度显著性升高,但1wk后眼压及眼脉动幅度无明显变化。
- 李培凤程旭康金翼陈丹
- 关键词:动态轮廓眼压计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眼压
- 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在LASIK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
- 目的:观察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在LASIK手术围手术期应用的疗效。<br> 方法:行LASIK手术患者140例(280只眼),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70例,140只眼),对照组(70例,140只眼).实验组在对...
- 罗艳程旭康王凤娣林晗
- 关键词: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双氯芬酸钠围手术期安全性评价
- 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白内障合并中高度角膜散光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回顾分析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合并中高度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10例(11眼)合并中高度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6个月,分析不同时间点(术后1周、1个月、6个月)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人工晶状体旋转稳定性,观察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的疗效及有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为0.58±0.29,最佳矫正视力0.65±0.30。裸眼视力≥0.5者6眼(54.5%),裸眼视力≥0.4者8眼(72.7%)。全眼总散光得到明显改善,从术前的(4.06±1.63)D降低到术后的(0.51±0.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全眼总合散光与术前预计残余散光值(0.42±0.33)D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0)。术后6个月,人工晶状体旋转度为(3.60±1.26)°。至末次随访时,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的11眼中旋转度均小于5°。所有患者均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合并中高度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经过严格的术前筛选,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能够安全、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散光,提高术后视觉质量,可预测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 鲁铭程旭康罗艳朱晶
- 关键词:散光白内障手术
- 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特殊角膜散光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回顾分析Toric(环曲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合并特殊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10例12眼合并特殊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眼为翼状胬肉切除术后,3眼为外伤后角膜散光,5眼为角膜云翳或斑翳患者。术后随访6mo,分析不同时间点裸眼视力、术后残余散光、并发症等,观察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的疗效,旋转稳定性。结果:术后随访观察6mo,术后裸眼视力平均0.62±0.31,最佳矫正视力0.70±0.35。裸眼视力≥0.8者2眼,占17%。裸眼视力≥0.5者9眼,占75%。术后残余散光0.51±0.36D。术后角膜源性散光未见明显改变,全眼总合散光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全眼总合散光与术前预计残余散光值接近,无显著性差异。术后6mo旋转度为(3.80±1.46)°。末次随访时间点,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的12眼中,旋转度小于5°的11眼,占92%。仅1例术后旋转度为6°。结论:对于某些特殊原因导致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经过严格的手术前筛选,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能够安全、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散光,提高术后视觉质量,预测性好。
- 罗艳程旭康鲁铭冯劼
- 关键词:白内障散光晶状体
-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LASEK术后角膜上皮愈合不良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观察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LASEK)术后角膜上皮愈合不良的效果。方法将42例(60只眼)LASEK术后角膜上皮愈合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玻璃酸钠滴眼液、氟米龙滴眼液滴眼,qid),治疗组18例30只眼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滴眼,qid。随访观察两组视力、眼部刺激症状、角膜上皮愈合时间、Haze程度,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末次随访,治疗组与对照组裸眼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治疗组用药后第9,11天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11.23±2.08)d]短于对照组[(13.58±3.56)d],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LASEK术后早期角膜上皮愈合不良患者加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可有效减少眼部刺激症状,促进角膜上皮愈合。
- 程旭康罗艳张佑慧王凤娣
- 关键词:LASEK手术
- Torsional超声乳化模式治疗硬核白内障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Torsional超声乳化模式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将220例(285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硬核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普通超声乳化模式组与Torsional超声乳化模式组,比较术中晶状体核乳化时间和灌注液用量,术后检查记录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最佳矫正视力。结果普通模式组术中晶状体核乳化时间平均164s,Torsional模式组平均117s;灌注液用量普通模式组为93mL,Torsional模式组为41mL;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Torsional模式组为11.8%,普通模式组为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和第30天Torsional模式组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0.4和0.6,普通模式组为0.1和0.4。结论Torsional超声乳化模式治疗硬核白内障与普通超声乳化模式相比,可以减少超声乳化时间、灌注液用量,从而降低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率,提高术后视力效果。
- 张祺程旭康王晋瑛
- 关键词:硬核白内障
- 氩激光治疗翼状胬肉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观察氩激光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氩离子激光对早期及术后复发翼状胬肉的新生血管进行光凝治疗,术后随访观察血管及结膜情况。结果:术后结膜无充血,多数细小新生血管消失,少数血管再通。翼状胬肉停止生长或缓慢生长。结论:氩激光治疗翼状胬肉,痛苦小,疗效好,操作简单,对抑制胬肉生长、防止胬肉复发起到较满意的效果。
- 罗艳王晋瑛程旭康
- 关键词:氩激光翼状胬肉疗效分析
- 糖尿病患者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
- 1999年
- 程旭康戴永霞
- 关键词:糖尿病人工晶体植入术前血糖控制
- 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辅助下的改良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评价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辅助下的改良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行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21例(21眼)。术前行UBM检查,了解睫状沟位置结构,选择睫状沟固定位点。在固定位点旁制作口袋样板层巩膜隧道。行晶状体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悬吊术,结扎缝线关闭巩膜隧道,同时将线结埋藏于隧道内。观察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12个月的裸眼视力,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通过Pentacam检查及Image Pro Plus软件分析人工晶状体的位置。结果患者术后裸眼视力除2眼外(1眼为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1眼为老年性黄斑变性)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术中及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线结埋藏切口闭合满意。术后1 d人工晶状体偏心量为(0.61±0.26) mm,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偏心量无明显差异,术后12个月偏心量增大,为(0.64±0.27) mm,与其他时间点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术后1 d倾斜度为5. 71°±2. 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12个月倾斜度明显减小,与术后1 d时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UBM术前检查能够提高手术安全性,能够辅助选择合适的缝合位点从而提高术后视觉质量。改良的口袋样板层巩膜隧道埋线法,关闭切口及埋线同时完成,操作简便,并发症少。
- 罗艳程旭康杨慧金翼冯劼
- 关键词:超声生物显微镜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白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