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凝碧
- 作品数:14 被引量:124H指数:7
- 供职机构: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危害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63
- 1997年
- 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piniperda在云南分布很广,80年代以来,在昆明、红河、楚雄3地、州30个县的云南松人工林内猖獗危害,直接经济损失6000余万元。该虫在云南1a一代,全年危害,无明显的越冬现象。每年5~11月蛀梢,11~翌年5月蛀干,树皮下各虫态种群高峰期出现在2~5月,此时是清理蠹害木的最佳时期。成虫干转梢及由梢转干在林间扬飞期1~14d,集中扬飞3~4d。
- 李丽莎王海林柴秀山王用贤舒凝碧杨道生
- 关键词:纵坑切梢小蠹生物学特性生活史云南松
- 核桃高效嫁接技术被引量:3
- 1995年
- 核桃高效嫁接技术方文亮,董润泉,王定,黄谦,习学良,张学星,罗文义,杨振邦,舒凝碧,王卫斌,张雨,张一林(云南省林科院,昆明,650204)自1977~1994年,陆续在云南省林科院、漾濞研究站、漾濞县瓦厂、昆明市官渡双龙乡等地开展了核桃高效嫁接技术...
- 方文亮董润泉王定黄谦习学良张学星罗文义杨振邦舒凝碧王卫斌张雨张一林
- 关键词:核桃嫁接
- 松文象甲(卵)空间分布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1992年
- 本文通过分布型指数测定,说明松文象甲卵在空间呈聚集型分布。进一步用Taylor的幂法则和Iwao的x~*—(?)直线回归分析法,测定分布型的内在结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群内个体间相互吸引,聚集程度随虫口密度升高而增大。通过种群聚集均数测定,λ>2说明卵聚集的主要原因,是松文象甲生活习性(行为)所引起。利用Iwao的抽样方程计算,N=1/D^2(3.1593/(?)+0.3006),推算出当D=0.1或0.2时的最适抽样数。为林间抽样调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虫梢株率x与虫梢平均值y的相关分析,推算出用虫梢株率x来计算虫梢平均值y的经验式,y=0.2082e^(0.0419x)。应用经验式能减少林间虫梢密度调查的时间和人力。
- 舒凝碧槐可跃杨建平毕加勋李增寿
- 关键词:相关系数
- 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聚集信息素研究被引量:15
- 1997年
- 通过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聚集信息素的研究,证实该虫种的雌雄成虫均能释放聚集同类的信息素。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色谱仪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雌雄成虫后肠和虫粪提取物中分析出聚集信息素的主要成分是氧化单萜烯醇:反式—马鞭草烯醇、桃金娘烯醇、Δ3—蒈烯—10—醇和马鞭草烯酮。另外,在寄主松枝韧皮中分析出对松纵坑切梢小蠹具有强烈吸引力的碳氢单萜烯:α—蒎烯和Δ3—蒈烯。通过对聚集信息素单组分及混合剂进行室内和林间生物活性测定,单组分在室内都具有较高的引诱活性,引诱率达95%以上,但在林间的引诱效果不理想。若将单组分按比例进行混合,引诱力则有较大的提高。在聚集信息素的成分中作用最明显的是反式—马鞭草烯醇和云南松α—蒎烯按1∶2比例的混合物,其引诱率达96.33%。研究还得出林间聚集信息素诱捕成虫的数量变化与实际发生数量具有显著相关性。应用聚集信息素诱捕监测林间小蠹成虫的发生动态,建立林间小蠹成虫发生期的回归预测模型Y梢转干=37.84-0.86X(r>r0.01=0.959)和Y干转梢=1.41X-12.82(r0.05=0.878<r<r0.01);以及建立林间小蠹成虫发生量的回归预测模型Y梢转干=5.06+3.67X(r?
- 周楠李丽莎蒋昭龙刘宏屏槐可跃舒凝碧
- 关键词:纵坑切梢小蠹聚集信息素生物测定云南松
- 纵坑切梢小蠹综合防治研究被引量:21
- 1997年
- 本文是纵坑切梢小蠹系统研究论文中的综合防治部分。文章根据多年的试验研究成果,首先提出了划分云南松林分蠹害程度及蠹害木的分级标准,针对林分的危害情况,采取相应的蠹害治理综合措施。蠹害治理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1.蠹害木清理技术;2.化学农药防治技术;3.生物防治技术;4.小蠹聚集信息素引诱技术等内容。对小蠹提出了以营林技术措施为基础,清理蠹害木为主,合理施用化学农药。
- 李丽莎王海林柴秀山王用贤舒凝碧
- 关键词:纵坑切梢小蠹云南松
- 松纵坑切梢小蠹和横坑切梢小蠹在云南松蠹害木上的分布被引量:3
- 1991年
- 经对36株蠹害木作解析,发现纵坑、横坑切梢小蠹虫在云南松蠹害木上的虫种分布、虫口密度,因危害程度——枯萎木、濒死木和树木部位不同而异。林内衰弱的松树先受纵坑切梢小蠹的侵害,导致松树成片枯死主要是后来侵害的横坑切梢小蠹虫。
- 舒凝碧朱翔蒋昭龙
- 关键词:云南松松纵坑切梢小蠹松横坑切梢小蠹
- 松文象甲防治指标的初步研究
- 1993年
- 本文在松文象甲(Involvulus sp.)生物学特性研究的基础上,从象甲虫口密度的增大与思茅松生长量受损失的角度出发,用人工摘除松梢模拟象甲不同程度危害,测定思茅松生长量下降的临界值,经两年试验分析得出,影响松树生长量的虫梢数是占全株总枝梢数的40%。18~21年生的松林,林木胸径为2.5~5.0cm时,防治指标为5头/株,胸径5.1~15cm时,防治指标为14头/株。
- 舒凝碧槐可跃杨建平覃钟义李增寿
- 核桃蓄热保湿嫁接方法的研究被引量:7
- 1994年
- 针对核桃嫁接成活率低的问题,于1977─1993年开展了核桃蓄热保湿嫁接方法的研究与示范推广。经采用四种蓄热保湿嫁接方法的重复试验,探索出提高核桃嫁接成活率最佳的嫁接方法。采用蓄热保湿嫁接方法,明显地提高了经济效益,与此同时社会、生态效益亦获得了提高。
- 方文亮王定黄谦杨振邦张学星舒凝碧
- 关键词:核桃成活率
- 环境因子与松文象甲危害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1992年
- 本文用数量化方法,将定性因子如林分组成、坡向,按数量化(Ⅰ)的数学模型转化为定量因子。根据各项目得分范围和各类目的得分值,预测在该受害林区,影响松文象甲种群数量消长的主导因子是林分组成。今后重点防治应是阳坡思茅松纯林,其次是阴坡思茅松纯林和阳坡思茅松云南松混交林。
- 舒凝碧槐可跃杨建平毕加勋李增寿
- 关键词:环境因子
- 几种化合物对松纵坑切梢小蠹的引诱试验被引量:14
- 1993年
- 云南松Pinus yunnanesis Franch是云南省的主要乡土造林及用材树种。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和经营管理不善,使部分松林遭到破坏,林木长势极度衰弱,导致松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L.)猖獗危害。1988年全省受害面积达80万亩。使用聚集信息素来检疫、监测虫情和野外诱捕,以及同各种有引诱性的诱饵相配合使用来降低虫口密度,是目前国内外害虫综合防治的新技术。傅辉恩等用外激素粗提物对光臀八齿小蠹Ips nitidusEggers、云杉大小蠹Dendroctonus micansKug等进行了引诱试验,取得较好效果。
- 李丽莎舒凝碧槐可跃朱翔金昊
- 关键词:松树纵坑切梢小蠹聚集信息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