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晶晶

作品数:23 被引量:191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流行病
  • 5篇流行病学
  • 5篇传染
  • 5篇传染病
  • 4篇染病
  • 4篇流感
  • 4篇发病
  • 3篇突发公共
  • 3篇突发公共卫生
  • 3篇公共卫生
  • 3篇发病率
  • 3篇病毒
  • 2篇疫情
  • 2篇疫情分析
  • 2篇突发公共卫生...
  • 2篇卫生事件
  • 2篇流行病学特征
  • 2篇公共卫生事件
  • 1篇毒性肝炎
  • 1篇性别

机构

  • 19篇南京市疾病预...
  • 3篇东南大学
  • 1篇江苏省疾病预...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南京市江宁医...

作者

  • 19篇苏晶晶
  • 12篇吴小清
  • 9篇徐庆
  • 6篇洪镭
  • 5篇丰罗菊
  • 4篇许阳婷
  • 4篇马涛
  • 4篇李伟
  • 3篇朱正平
  • 2篇张钟
  • 2篇李建平
  • 1篇何伊莎
  • 1篇张敏
  • 1篇黄艳
  • 1篇陈旭鹏
  • 1篇邓斐
  • 1篇刘沛
  • 1篇徐斐
  • 1篇杨华凤
  • 1篇殷晓梅

传媒

  • 5篇职业与健康
  • 2篇中华卫生应急...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江苏预防医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医学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华地方病学...
  • 1篇预防医学

年份

  • 2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京市某小学一起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调查分析南京市某小学一起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原因,为胃肠炎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传播方式及原因。采集病例及未发病学生肛拭子样本和学校外环境涂抹样样本,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诺如病毒。结果本次疫情共搜索到疑似病例62例。临床症状以呕吐为主(占91.94%),其次是恶心(占35.48%)和腹痛(占25.81%)。病例性别分布中,男生罹患率(6.26%)高于女生(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楼层分布中,2楼罹患率最高(12.66%),各楼层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肛拭子样本11例,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10例;未发病学生肛拭子样本10例,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0例;外环境涂抹样样本2例,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1例。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GⅡ型诺如病毒引起的学校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由首发病例经密切接触和气溶胶吸入传播。经综合分析,首发和续发病例未及时停课隔离,呕吐物处置不规范和外环境消毒不彻底是本次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
苏晶晶江根徐庆吴小清
关键词:诺如病毒暴发疫情急性胃肠炎消毒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响应期间南京市传染病发病情况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了解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期间,南京市其他法定传染病及监测传染病(水痘)的发病情况。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和自回归移动平均法,对南京市2015—2020年1~30周其他法定和监测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期间,乙类(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外)、丙类传染病分别较2019年同期下降38.54%和60.94%,二级响应期间分别较2019年同期下降33.29%和90.45%。除登革热与2019年同期持平,其余均较2019年同期下降。2020年前30周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水痘比预期分别下降85.36%、52.98%29.73%和31.78%。结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期间,由于限制了人员的流动,加强了个人的防护,提高了个人卫生意识,传染病的传播力受到限制,为以后阻断传染病的防控工作积累了经验。
苏晶晶王炜翔徐庆吴小清许阳婷
关键词:应急响应传染病
南京市无偿献血人群知识、态度、行为调查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了解南京市无偿献血人群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为无偿献血员的招募及无偿献工作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专门设计调查表,对随机选择自愿参加个人无偿献血人员共698人进行调查。结果698人中,54.2%的人为首次献血,学生群体多次献血比例明显低于非学生群体;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平均知晓率为54.6%;献血意向方面,92.1%的人愿意献血,61.6%愿意成为应急献血员,愿意捐献骨髓的人占30.3%。结论提高人群的无偿献血率,应有针对性地加大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宣传力度并正确引导,以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殷晓梅吴小清朱正平苏晶晶
关键词:无偿献血
南京市2006年~201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被引量:19
2011年
目的:了解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南京市2006年~2010年网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南京市2006年~2010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4起。事件类型主要是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类传染病,分别在冬、春季节呈现两个高峰。82.43%的事件发生在学校。事件平均报告时间12.9d,平均持续时间29d。结论: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呼吸道类传染病为主,报告时间迟、持续时间长,防控难度大。应采取以加强学校卫生工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为重点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朱正平洪镭苏晶晶李建平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
1989—2020年南京市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分析被引量:14
2021年
目的分析1989—2019年南京市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并预测2020年发病情况,为南京市病毒性肝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档案和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1989—2019年南京市病毒性肝炎发病资料,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变化趋势,采用季节指数分析不同型别病毒性肝炎发病的季节性;采用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预测2020年南京市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结果1989—2019年南京市病毒性肝炎年均发病率为62.00/10万,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P<0.05),AAPC为-8.42%。1998—2019年甲、乙、丙、戊型病毒性肝炎年发病率分别为1.98/10万、14.31/10万、2.30/10万和2.60/10万;甲、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P<0.05),AAPC分别为-11.81%和-6.02%;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戊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0.05),AAPC为4.82%。2015—2019年第三、四季度为甲、乙、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季节,第一、二季度为戊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季节。ARIMA模型预测2020年1—12月南京市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为1.26/10万~3.69/10万;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为1.21/10万~2.58/10万,丙型病毒性肝炎为0.20/10万~0.48/10万,戊型病毒性肝炎为0.09/10万~0.25/10万。结论1989—2019年南京市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较高,各型病毒性肝炎发病均具有季节性;预测2020年1—12月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为1.26/10万~3.69/10万。
吴小清许阳婷苏晶晶徐庆王炜翔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发病率
南京市2006-2015年流感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分析2006-2015年南京市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病学特征,为流感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系统下载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监测、流感暴发疫情监测和病原学监测资料,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06-2015年ILI数和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平均分别为5 823例和5.0%,ILI 5岁以下组所占比例最高(64.8%),60岁及以上年龄组所占比例最低(2.1%);2006-2015年南京市共分离检测流ILI标本31 644例,阳性病例4 762例,阳性率15.0%,不同年份、不同年龄段之间核酸检测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阳性标本中季节性H3N2 1 944例(40.8%),其次是B型流感1 374例(28.9%),甲型H1N1次之1 243例(26.1%),季节性H1N1最少201例(4.2%);不同年龄段人群流感分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7.19,P<0.001)。结论 ILI主要分布在5岁以下儿童,2006-2015年流感各亚型交替成为优势毒株,不同年龄段感染主要亚型不同。
王炜翔洪镭丰罗菊苏晶晶李伟刘沛
关键词:流行病学
2006—2012年南京市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对2006—2012年南京市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进行分析,以提高网络直报质量,为以后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传染病网络数据进行质量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 2006—2012年南京市共报告传染病报告卡22 321张,其中86.87%的传染病报告卡来自医院;网络直报用户报告率由81.29%上升至100%;南京市医疗机构及时报告率从95.87%上升到100%,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平均及时审核率由99.55%提高至100%,重卡率由0.013%降至零,县(区)零缺报率为零。结论 2006—2012年南京市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逐年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报告及时性和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及时审核、查重在高效、稳定、持续中发展。
许阳婷苏晶晶洪镭丰罗菊
关键词:传染病网络直报
南京地区肺结核发病率的 时空分布特征及与性别、年龄变化情况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 调查并分析南京地区肺结核发病率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性别、年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6—2020年在南京市定点医院登记的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发病率的年变化趋势通过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stimated annual percent change,EAPC)进行评估。地区报告发病率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南京市人口年龄进行标化。结果 2016—2020年南京市肺结核患者总计11406例,其中病原学阳性患者5023(44.04%)例,阴性患者5812(50.96%)例,利福平耐药患者285(2.50%)例,无病原学结果患者285(2.50%)例。肺结核发病率EAPC=-2.08%,即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各年份的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份患者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年份按患者年龄分层后发现<15岁的患者发病率最低(0.07/10万~0.19/10万),25~34岁患者发病率最高(5.14/10万~5.71/10万)。标化后的各地区结核病发病率为18.80/10万~39.30/10万之间。居前3位的地区分别是高淳区(39.30/10万)、江宁区(35.50/10万)和江北新区(33.10/10万)。标化发病率较低的地区为秦淮区(18.80/10万)、鼓楼区(19.80/10万)、玄武区(19.80/10万);2016—2020年南京市各年度Moran指数I值分别为0.256、0.370、0.370、0.352和0.305,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16—2020年分别有2、1、1、3、1个区(县)处于“高-高”(HH)区域。溧水区连续5年处于HH区域。浦口区分别在2016、2019年处于HH区域,建邺区、秦淮区在2017—2019年均处于“低-低”(LL)区域,栖霞区在2019年处于HH区域,鼓楼区在2019年处于LL区域。结论 2016—2020年间,南京市肺结核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呈显著的聚集性分布,在不同时空和年龄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我们应结合其流行病学特点,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张浩王炜翔苏晶晶黄艳
关键词:肺结核发病率性别年龄
2016年南京市乙型流感流行病学及病毒NA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2016年南京市乙型流感流行病学特征及病毒NA基因分子进化特征。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导出2016年南京市流感监测数据,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016年南京市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共检测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样本5 626份,检测阳性病例771例,占13.70%。乙型流感282例,占流感病毒分离总数的36.58%。乙型流感病毒感染中,主要以Victoria谱系为主(93.62%);发病年龄以≤15岁人群居多,占58.87%(166/282);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4月,占71.63%(202/282);9株南京株NA全部分布进化树的Group2分支的两个小分支A/B,同B/Brisbane/60/08NA相比,共发生45I→T、73L→I、120I→V等10处氨基酸位点的替换,重要的酶活性位点及耐药位点均未发生变化。结论乙型流感为南京市2016年流感流行主要的优势毒株之一,春季为高发季节,NA氨基酸位点无特异性位点突变。
王炜翔吴小清苏晶晶李伟邓斐
关键词:乙型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分子特征基因进化
2006—2010市南京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了解南京市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为制定南京市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0年南京市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8 036例,发病率分别为29.15/10万、22.02/10万、36.65/10万、27.40/10万、10.85/10万;以4—7月份发病为主;其中6~14岁年龄组发病较高,占2006—2010年报告病例数的66.80%。结论 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与儿童腮腺炎疫苗免疫接种率低、易感人群大量增多有关,应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和传染源的管理工作,提高疫苗的接种覆盖率。
苏晶晶洪镭朱正平李建平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