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熠慧

作品数:37 被引量:243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2篇经济管理
  • 24篇社会学
  • 4篇文化科学
  • 3篇政治法律

主题

  • 9篇性别
  • 5篇社会
  • 4篇女性
  • 4篇青年
  • 4篇家政
  • 3篇育儿
  • 3篇售货
  • 3篇售货员
  • 3篇女性主义
  • 3篇气质
  • 3篇男性气质
  • 3篇城市
  • 2篇调查数据
  • 2篇育儿知识
  • 2篇育婴师
  • 2篇社会学
  • 2篇审美
  • 2篇市场化
  • 2篇市场化研究
  • 2篇情绪劳动

机构

  • 31篇上海财经大学
  • 9篇北京大学
  • 3篇上海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语言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湘潭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全国妇联妇女...
  • 1篇英属哥伦比亚...
  • 1篇中华女子学院

作者

  • 36篇苏熠慧
  • 2篇佟新
  • 2篇姚建华
  • 2篇张智慧
  • 1篇张李玺
  • 1篇金一虹
  • 1篇丁瑜
  • 1篇肖瑛
  • 1篇吴小英
  • 1篇黄盈盈
  • 1篇吴越菲
  • 1篇杜洁
  • 1篇马冬玲
  • 1篇吴同
  • 1篇王雅静
  • 1篇仝晓霞
  • 1篇钱岳

传媒

  • 11篇妇女研究论丛
  • 2篇中国青年研究
  • 2篇社会学研究
  • 2篇中国图书评论
  • 2篇山东女子学院...
  • 2篇青年学报
  • 2篇中国研究
  • 1篇社会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中国工人
  • 1篇社会科学
  • 1篇思想战线
  • 1篇国际社会科学...
  • 1篇北京大学研究...
  • 1篇甘肃行政学院...
  • 1篇社会学家茶座
  • 1篇教育科学文摘
  • 1篇社会发展研究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清华社会学评...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年售货员性别意识构成及影响因素分析——以百货业调查数据为例
2016年
以上海、北京的百货业售货员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因子分析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探究青年售货员的性别意识构成及其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婚姻状况、户籍、文化程度、社会网络对社会性别意识有显著影响,不同的社会网络对性别意识有不同影响。研究还发现,参加化妆培训和礼仪培训能促进性别意识现代化;销售技巧培训会削弱性别意识。
苏熠慧仝晓霞
关键词:百货业性别意识
服务业转型中售货员多维身份认同的变迁——以L市为例被引量:5
2016年
文章通过"交叉"(intersectionality)理论,考察女性售货员在服务业转型过程中多维身份认同的变迁,探讨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国营百货A与市场经济时期的私营百货B的女性售货员在公民、性别和阶层三重身份上的差异。研究发现,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安排的性别分工下形成的公民身份逐渐由于市场进入而消逝,建立在"姐妹情感"上的性别认同也逐渐出现分化,性别分化与阶层分化互相加强。
苏熠慧
关键词:阶层公民身份性别身份身份认同
打工者婚恋观的性别差异研究——以北京市东城区为例被引量:1
2015年
通过对北京东城区的打工者进行调查发现,不同性别的外出打工者在婚恋状况上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在择偶途径上,男性主要通过自己认识,女性主要通过老乡介绍;择偶标准上,男性更注重健康和外貌,女性更注重收入和工作稳定性;在择偶上的家庭影响方面,女性受到家庭的影响较大,而男性受到父母干涉的程度较小。研究还发现,外出打工的女性在婚姻观上存在代际差异,年轻女性的观念更为开放,对婚前性行为更能接受。城市经历对打工者婚恋观影响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使用互联网的状况对打工者的性观念有显著影响。
苏熠慧佟新吴越菲吴同
关键词:打工者婚恋观性别差异
双重商品化与学生工的抗争——以F厂为例被引量:3
2015年
本文旨在分析双重商品化——劳动力商品化与教育商品化——的机制及其对学生工的影响和学生工的回应。通过追溯职业技术教育的历史,本文强调制度因素在推动双重商品化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改革开放后的各种政策,劳动力商品化逐渐影响教育领域,并将教育卷入商品化进程。通过"工学结合",也就是"实习",双重商品化相互作用,带来了学生工的去技术、异化、生活碎片化以及工伤,导致学校的"道德合法性危机",并引发学生工的抗争。本文认为,在职业技术学校发生"道德危机"的条件下,学生工通过使用道德话语来合法化自身的斗争,并运用媒体资源进行广泛动员和争取更多的支持。
苏熠慧
关键词:抗争
“不稳定无产者”研究谱系及其当代意义被引量:24
2019年
斯坦丁新著《不稳定无产者:新危险阶级》中使用了一个重要的学术概念“不稳定无产者”,来描述全球化经济下新的劳动形式和劳动者的新状态。学者们对斯坦丁“不稳定无产者”概念存在批评,却认为“不稳定性”研究本身对于中国劳动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中国劳动政治研究中,引入“不稳定性”的视角,可以带来两个新的发现:一是国家和制度因素在中国劳动者“不稳定性”的非线性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二是中国劳动政治向社会再生产领域转移的新趋势。
苏熠慧姚建华
关键词:社会再生产
底层群体的失语与发声
2011年
一曲《春天里》将“农民工”组合“旭日阳刚”捧红了大江南北。从2010年9月开始,他们在网络上的视频被疯狂转载,许多网友都纷纷加入“钢铺”的行列,成为他们的忠实粉丝。仅一个月后,他们便登上了浙江卫视的舞台,并在11月6日的央视三套《星光大道》上获得了周冠军,更在网友的支持下参加了春节联欢晚会的表演。虽然,他们的“农民工”身份曾遭到一些媒体的质疑,
苏熠慧
关键词:发声失语《星光大道》春节联欢晚会
男性养老护理员的情绪劳动与性别气质展演——以上海“长期护理保险”的社区居家照护为例被引量:9
2022年
本文将情绪劳动理论框架与男性气质研究视角相结合,从“情绪劳动的形式”和“客户歧视情况”两个维度考察上海“长期护理保险”社区居家照护项目中男性养老护理员在不同情境中所进行的男性气质展演。研究发现,“长期护理保险”社区居家照护项目的养老护理工作同时包含情感和非情感(技术)面向,而男性从事该工作时往往遭遇两种歧视。第一种歧视是人们基于性别刻板印象对男性养老护理员从事该工作的歧视。这种歧视导致男性养老护理员遭遇性别身份与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冲突,从而形成两种回应方式:一是消极回应,表现为掩饰或退出;二是积极回应,表现为探寻养老护理的社会意义,再造养老护理与男性气质的关系。第二种歧视是男性养老护理员在护理的劳动过程中所遭受的城乡、阶层和性别相互交织的歧视。面对这种歧视,他们会通过“浅层表演”展演“技术专家”型男性气质,或通过“深层表演”展演“大丈夫”型男性气质。而没有遭遇歧视时,他们也会通过“浅层表演”激发自己对老人的“孝”,展演“孝子”型男性气质,或通过“深层表演”激发“大爱”,展演“仁人”型男性气质。
张智慧苏熠慧
关键词:情绪劳动
规训与反叛:新生代男性农民工的性别实践与空间建构被引量:7
2020年
本文通过分析一家大型电子工厂的空间安排,从性别视角分析了新生代男性农民工的空间体验和性别实践。本文指出,资方通过碎片化的空间安排、严苛的空间管理制度和等级化的空间论述对工人进行控制,其目标是塑造原子化、驯服的、"去性别化"的工人主体。这一空间规训体制压抑了工人男性气质的表达和建构。在此背景下,新生代男性农民工通过将生产空间"阳刚化"挑战了资方的空间规训体系,建构出活泼有趣的、反叛的、抗争性的男性气质。本文有助于我们从性别维度理解当下中国工厂空间和工人男性气质建构的复杂性。
邓韵雪苏熠慧
创新发展 服务社会——记全国金融系统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银行大连开发区分行行长刘军被引量:1
2014年
中国银行大连开发区分行行长刘军生于1977年,是目前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系统内最年轻的行长。2000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银行工作,至今已14年,先后从事过基层储蓄所柜员、支行信贷员、省分行稽核员、支行行长等工作,是一名从基层逐渐成长起来的年轻干部。2012年10月,刘军调任中国银行大连开发区分行担任行长。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84年,至今已有30年历史,区内成规模的生产制造企业超过3000家,其中世界五百强企业达120余家,
苏熠慧
关键词:中国银行分行行长金融系统五一劳动奖章服务社会
“90后”新手妈妈的数字科学育儿实践——以小红书睡眠训练A社群为例
2023年
本文以小红书睡眠训练A社群为例,探讨了“90后”新手妈妈的数字育儿实践。小红书作为人人都能生产内容的女性化“超级应用”,通过算法将处于相似生命历程的女性联结在了一起,给予“90后”新手妈妈以“准专家”身份再造科学育儿知识的空间。在小红书平台算法技术的影响下,“90后”新手妈妈们通过共同参与的方式集体生产了一种介于具体个人经验和抽象医学知识之间的“实用性育儿知识”,并在平台内部进行去中心化传播。这种知识的生产过程也是她们建立情感的过程,数字育儿实践具有知识和情感二重性。此外,“90后”新手妈妈们生成实用性育儿知识的实践也是一个生产新型育儿规范的过程,这一过程使她们内化了育儿规范,形成了科学育儿凝视下的自我规训和自我约束。
苏熠慧管泽旭颜小林
关键词:数字技术科学育儿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