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利萍
- 作品数:124 被引量:555H指数:11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重庆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EB病毒DNA载量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关系
- 目的:探讨EB病毒(EBV)DNA载量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关系及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重症IM)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46例住院IM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EBV DNA载量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吴菲蒋利萍
- 关键词:儿科学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病机制病理诊断
- 小儿卡介苗接种不良反应7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2
- 2012年
- 卡介苗接种计划可减少儿童潜伏结核感染的疾病负担,减少活动性结核。卡介苗是一种减毒的牛结核分枝杆菌,进入机体后复苏增殖,刺激机体产生致敏淋巴细胞,从而形成免疫保护。部分婴儿接种卡介苗后可出现不良反应,但并不常见。据报道,卡介苗总体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1%(1/931)[1]。本研究收集73例卡介苗接种不良反应患儿,分析其易感因素及临床表现,以提高医疗工作者对卡介苗接种不良反应的认识。
- 陈凤蒋利萍朱朝敏
- 关键词:卡介苗接种牛结核分枝杆菌小儿潜伏结核感染致敏淋巴细胞活动性结核
- NF-AT与细胞因子基因转录调控被引量:1
- 1999年
- 活化的 T细胞核因子 (NF-AT)是 T细胞活化后产生细胞因子的重要转录调节因子 ,其活性水平直接影响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 (IL) -2、IL-3。IL-4、肿瘤坏死因子 α、γ干扰素等基因的转录水平和效率 ,不仅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功能调节 ,而且在某些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了解 N F-AT活性与细胞因子基因转录调控规律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寻找相应干预措施 ,将有助于一些免疫性疾病的防治。
- 蒋利萍
- 关键词:NF-AT基因调节转录因子细胞因子免疫性疾病
-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T_H1/T_H2的影响被引量:18
- 2002年
- 目的 研究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IVIG)对川崎病急性期治疗前、后辅助T淋巴细胞 1/辅助T淋巴细胞 2 (TH1/TH2 )功能平衡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法及流式细胞仪技术 (FACS)检测了 15例川崎病患儿急性期IVIG(剂量为 1g/kg,一次输入 )治疗前外周血浆IgE、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培养 72h产生白细胞介素 4(IL 4 )、γ干扰素 (IFN γ)水平及CD4 T细胞膜蛋白CD3 0 的表达率 ,并与IVIG治疗后 (3~ 5d)及对照组的 15例门诊体检正常儿童比较。结果 川崎病患儿急性期IVIG治疗前CD4 T细胞CD3 0 表达率为 (16 9± 7 5 ) %、治疗后为 (3 8± 4 0 ) %;对照组为 (3 0± 1 8) %,IVIG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有显著性 (t =7 0 2 ,P <0 0 1) ,治疗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u =5 38,P <0 0 1) ,治疗后与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 (u =0 4 7,P >0 0 5 )。治疗前PBMC培养上清IL 4水平 [(146± 2 7)ng/L]高于治疗后 [(5 4± 2 5 )ng/L],差异有极显著性 (t=9 6 5 ,P <0 0 1)。对照组 [(6 7± 2 4)ng/L]与治疗前的差异有极显著性 (u =5 2 7,P <0 0 1)、与治疗后差异无显著性 (u =0 72 ,P >0 0 5 )。治疗前IFN γ水平 [(6 6 8± 312 )ng/L]与治疗后 [(72 3± 46 3)ng/L]无显著性差异 (t=0 78,P >0 0 5 ) ,治疗前与对照组 [
- 皮光环杨锡强魏钰书李永柏蒋利萍李秋王莉佳李欣
- 关键词:川崎病免疫球蛋白类TH1/TH2
- 慢性肉芽肿病治疗进展被引量:3
- 2016年
- 慢性肉芽肿病(chronic granulomatous disease,CGD)是一种罕见的X-连锁或常染色体遗传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基因突变引起吞噬细胞还原型辅酶Ⅱ(NAPDH)氧化酶活性缺陷,导致产生活性氧的能力减弱,严重损害了吞噬细胞吞噬微生物的能力。具有反复感染、强烈炎症反应以及肉芽肿形成等表现的患者需高度怀疑本病,使用四唑氮蓝试验(NBT)或二羟罗丹明123(DHR)试验检测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功能可筛查本病,
- 李春震蒋利萍
- 关键词:慢性肉芽肿病细胞吞噬罗丹明肉芽肿形成氧化酶活性
- 儿童特应性皮炎IL-18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检测儿童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DNA中IL-18基因第2外显子上游启动子1第137和第607位点多态性,探讨其与儿童特应性皮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从82例重庆汉族儿童特应性皮炎患者及健康对照组100例的抗凝血中提取DNA,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扩增技术(PCR-SSP)及PCR产物直接测序法鉴定基因类型,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IL-18基因第2外显子的第137位点核苷酸存在G、C二态性,可表现为GG纯合、CC纯合、GC杂合三种基因型;第607位点核苷酸存在C、A二态性,可表现为CC纯合、AA纯合、CA杂合三种基因型。IL-18—137G/C基因型分布在患者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组137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54,P=0.033),137C等位基因在重度组中分布频率显著高于轻度组(χ^2=3.93,P〈0.05);IL-18—607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在轻度、中度、重度组及对照组之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8—137G/C位点C等位基因在病例与对照组比较,优势比OR=1.76,137G/C基因型的优势比OR=2.33。结论儿童IL-18基因第2外显子上游启动子1第137和第607位点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IL-18—137G/C是特应性皮炎患儿的候选易感基因。
- 罗晓燕蒋利萍刘玮王华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8
- Wiskott-Aldrich综合征10例临床特点与实验室诊断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10例Wiskott-Aldrich综合征(WAS)患儿的临床及分子特点。方法总结10例拟诊WAS患儿临床资料,包括血常规、免疫功能、骨髓常规和扫描电镜检查及临床表型评分。流式细胞术(FCM)检测10例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WAS蛋白(WASP)表达。PCR扩增WASP基因序列并直接双向测序分析9例患儿及其亲属突变情况。结果本组均男性,多以自幼大便带血丝及皮肤瘀点瘀斑起病。均有血小板减少伴小血小板,湿疹和免疫缺陷表现。临床表型评分3例评5分,3例评4分,4例评3分。具有阳性家族史患儿临床诊断年龄明显早于无家族史者。多数患儿IgA(8/9)、IgE(8/9)和IgG(7/9)升高,除6例CD4^+T比例下降(6/9),其余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分类正常。1例淋巴细胞增殖功能降低(1/3)。骨髓常规缺乏特征性改变。5例患儿淋巴细胞扫描电镜(SEM)均可见典型微绒毛异常。10例患儿WASP均为阴性,9例行WASP基因分析发现7种不同突变,3例为新型突变(168 C>A,T45 K;747-748 del T,I 238 Fs X260;253 Ins A,C73X)。8例位于编码区,1例位于内含子。4例突变位于EVH1区,2例BR区,1例VCA区,1例GBD区。突变类型包括无义突变4例(2例155 C>T,R 41 X;2例665 C>T,R 211 X),错义突变2例(168 C>A,T45 K~*;1487G>A,D485N/5'剪切),缺失突变1例(747-748 del T,I 238 Fs X260~*),拼接位点突变1例(Ivs9+2 T>C),插入突变1例(253 Ins A,C73X~*)。8例患儿母亲为突变携带者。除预防性抗生素及静注丙球(IVIG),3例接受干细胞移植,移植后2例正常表达WASP,1例死于巨细胞病毒(CMV)所致的肺间质性病变。结论早发持续血小板减少伴血小板体积减少的男性患儿应怀疑WAS及相关疾病、WAS蛋白检测和基因分析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手段。基因分析还有利于发现携带者和进行遗传咨询。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根治WAS,尤其是重症患儿最有效的方法。
- 肖慧勤张志勇蒋利萍于洁杨锡强赵晓东
- 关键词:WISKOTT-ALDRICH综合征临床表型分子诊断
- P53基因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观察恢复K5 6 2细胞的p5 3蛋白功能后该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改变 ,探索用野生型p5 3基因治疗白血病的可能性。方法 以K5 6 2细胞为研究对象 ,电穿孔法转导野生型p5 3基因 ,RT 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p5 3基因的表达 ,3H TdR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 ,用流式细胞仪分别以TUNEL、annexin V、细胞周期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和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结果 转染p5 3基因的K5 6 2细胞 ,出现明显细胞周期G1 期停滞 ,增殖抑制率为 2 4 .17% ,但用TUNEL、annexin V和亚二倍体峰检测未发现与未转染p5 3基因组有凋亡细胞比例差异。结论 P5 3基因对K5 6 2细胞有一定的治疗效应 。
- 王靖雪蒋利萍杨锡强王莉佳
- 关键词:P53K562细胞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11例临床分析
- 目的:总结我院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诊治经验教训,提高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7年间收治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收治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共11例,X 连锁无丙球血症2例,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
- 王敏赵晓东蒋利萍唐雪梅王晓刚杨锡强
- 文献传递
- 脐血单个核细胞IL-12和IFN-γ表达的观察
- 1998年
- 本文探讨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白细胞介素12(IL-12)和γ-干扰素(IFN-γ)基因表达水平;观察重组IL-12(rIL-12)对CBMCIFN-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8例新生儿CBMCIL-12p_(40)mRNA和IFN-ymRNA表达,用ELISA法测新生儿CBMC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浓度。结果显示:新生儿CBMC在体外受刺激后表达的IL-12p_(40)mRNA、IFN-γmRNA均较成人PBMC低下;新生儿CBMC培养上清液中IFN-γ水平明显低于成人,rIL-12能增强PMA和抗CD_3单克隆抗体(McAb)刺激的新生儿CBMC产生IFN-γ,使其达到成人水平。提示:缺乏IL-12调节作用可能是新生儿CBMCIFN-γ基因表达水平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 蒋利萍杨锡强李成荣吴仕孝王莉佳
- 关键词:脐血单个核细胞IL-12IFN-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