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张纲

作品数:225 被引量:4,020H指数:2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7篇麻醉
  • 48篇手术
  • 37篇硬膜
  • 35篇硬膜外
  • 29篇术后
  • 22篇病人
  • 20篇异丙酚
  • 20篇硬膜外阻滞
  • 20篇细胞
  • 20篇丙酚
  • 18篇外科
  • 18篇静脉
  • 17篇全身麻醉
  • 15篇硬膜外麻醉
  • 14篇血液
  • 14篇全麻
  • 13篇异氟醚
  • 10篇血液稀释
  • 9篇再灌注
  • 9篇镇痛

机构

  • 198篇复旦大学
  • 19篇上海医科大学...
  • 10篇北京大学第一...
  • 10篇中华医学会
  • 8篇北京协和医院
  • 7篇苏州大学
  • 7篇中山大学附属...
  • 6篇第二军医大学
  • 6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四川大学华西...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市第一人...
  • 3篇南京军区南京...
  • 3篇台州学院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25篇薛张纲
  • 59篇蒋豪
  • 39篇仓静
  • 31篇缪长虹
  • 21篇葛圣金
  • 18篇朱彪
  • 18篇蒋豪
  • 15篇吴新民
  • 14篇李敏
  • 10篇葛宁花
  • 10篇蒋豪
  • 10篇方浩
  • 9篇于布为
  • 9篇黄文起
  • 9篇金琳
  • 8篇诸杜明
  • 8篇庄小凤
  • 7篇嵇富海
  • 7篇钟鸣
  • 7篇王婷

传媒

  • 71篇中华麻醉学杂...
  • 38篇中国临床医学
  • 30篇临床麻醉学杂...
  • 20篇上海医学
  • 16篇复旦学报(医...
  • 4篇国外医学(麻...
  • 4篇国际麻醉学与...
  • 3篇中华胃肠外科...
  • 3篇麻醉与监护论...
  • 3篇中国麻醉与镇...
  • 3篇中国现代医生
  • 2篇外科理论与实...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老年医学与保...
  • 2篇江苏省第十三...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13篇2013
  • 15篇2012
  • 10篇2011
  • 15篇2010
  • 11篇2009
  • 19篇2008
  • 10篇2007
  • 18篇2006
  • 20篇2005
  • 14篇2004
  • 17篇2003
  • 14篇2002
  • 10篇2001
  • 8篇2000
2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流产术中不同镇痛药物复合靶控输注异丙酚麻醉的效果——多中心研究被引量:23
2007年
目的比较人工流产术患者瑞芬太尼、芬太尼及舒芬太尼复合靶控输注异丙酚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开放、随机分组、对照研究的方法。4个研究中心共选择390例行人工流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芬太尼单次静脉注射组(F组,n=134)、瑞芬太尼血浆靶控输注组(R组,n=120)和舒芬太尼单次静脉注射组(S组,n=136),分别复合异丙酚血浆靶控输注行全身麻醉,记录起效时间、恢复时间、准确定向时间、术中体动(程度和次数)、镇痛效果、呼吸抑制评分和HR、MAP、SpO2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3组间麻醉起效时间和准确定向力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麻醉恢复时间长于F组和S组(P<0.01),R组异丙酚总用量、术中最低SpO2、术中体动次数及术后恶心呕吐、嗜睡的例数均低于F组和S组(P<0.05或0.01),R组呼吸抑制评分高于F组和S组(P<0.01)。结论与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相比,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镇痛效果更好,但其呼吸抑制作用较明显。
刘秀芬吴新民安立新王保国李敏薛张纲李青徐建国
关键词:哌啶类舒芬太尼芬太尼二异丙酚药物释放系统
气流法在左侧双腔支气管定位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05年
朱彪缪长虹薛张纲蒋豪
关键词:气流法麻醉
静脉麻醉药对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研究常用静脉麻醉药物对离体鼠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SD大鼠16只,取抗凝血制备成所需浓度的红细胞悬液,与等体积的临床血药浓度、2倍、4倍及9倍临床血药浓度的各研究麻醉药物孵育后,加入补体致敏酵母菌或用自身血浆作为补体来源致敏的肿瘤细胞,测定红细胞-酵母菌花环率(RYRR)和肿瘤细胞-红细胞花环率(TRRR)。结果:临床血药浓度及以上浓度的硫喷妥钠及2倍以上临床血药浓度的氯胺酮对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P<0.01),异丙酚、咪唑安定及依托咪酯对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部分静脉麻醉药可通过多种途径干扰红细胞细胞结构和代谢,对鼠离体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起明显抑制作用。
唐建国薛张纲缪长虹
关键词:静脉麻醉药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红细胞悬液血药浓度
等容量血液稀释对犬异丙酚药代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观察等容量血液稀释对犬异丙酚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3只雄性犬随机分为对照组(n=7)与等容量血液稀释组(n=6)。静脉注射地西泮0.5 mg/kg、氯胺酮5mg/kg麻醉后, 股静脉与股动脉穿刺,乳酸钠林格氏液5—7 ml·kg-1·h-1持续静脉滴注。麻醉后0.5 h等容量血液稀释组由股动脉放血,同时经股静脉1:1快速输入6%羟乙基淀粉,直至红细胞压积达25%。两组持续恒速静脉输注异丙酚10mg·kg-1·h-130 min,分别于输注2、5、10、15、20、30、31、32、35、40、50、70、90、120、150、180、240、300min采动脉血,测定异丙酚血浆浓度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一周后两组均根据各自药代动力学参数靶控输注异丙酚60 min,分别于靶控输注5、15、30、45、60 min测定两组异丙酚血浆浓度、游离浓度、脑脊液浓度及脑组织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恒速给药时等容量血液稀释组异丙酚血浆浓度降低,中央室分布容积、稳态分布容积与全身清除率均升高(P<0.05或0.01);靶控输注时两组异丙酚血浆浓度与血浆靶浓度一致,但等容量血液稀释组异丙酚游离药物浓度、脑脊液浓度、脑组织含量及脑/血浆分配系数升高(P<0.05),脑/血浆分配系数与游离药物百分比[异丙酚游离浓度/(异丙酚游离浓度+异丙酚血浆浓度)]呈正相关(r=0.87,P<0.05)。结论等容血液稀释提高了异丙酚中央室分布容积、稳态分布容积和全身清除率,降低了分布项系数和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中枢药物浓度升高,可能导致药效增强。
曹晖蒋豪缪长虹张鸿薛张纲
关键词:血液稀释药代动力学等容量血液稀释药代动力学参数异丙酚血浆浓度乳酸钠林格氏液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意见(2012)被引量:283
2012年
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不良影响及发生率 PONV的不良影响1.PONV可以导致病人程度不等的不适,使口服药物、食物或液体不能进行,严重者可致伤口裂开,切口疝形成,误吸性肺炎,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是延长日间手术病人住院时间的第二大因素(影响因素依次为术后困倦31%,PONV25%,心血管不良事件24%,剧烈疼痛22%)。
吴新民罗爱伦田玉科薛张纲黄宇光王国林俞卫锋王英伟徐建国
关键词:术后恶心呕吐酸碱平衡紊乱PONV口服药物
下肢手术患者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效果的比较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研究被引量:23
2008年
目的比较单侧下肢手术患者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效果。方法本试验为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的临床研究。拟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218例,ASAⅠ或Ⅱ级,年龄18—64岁,体重指数18—24kg/m^2,性别不限。随机分为2组,R组(n=110)蛛网膜下腔注射5mg/ml罗哌卡因3.5ml;B组(n=108)蛛网膜下腔注射5mg/ml布比卡因2.5ml。采用改良的Bromage评分法评估非术侧下肢的运动阻滞效果,记录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采用针刺法评估感觉阻滞效果,记录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评估术中麻醉质量与肌松效果;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R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延长,运动阻滞和感觉阻滞维持时间缩短(P〈0.05或0.01),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运动阻滞和感觉阻滞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质量和肌松效果均较好,麻醉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肌松效果优于B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手术患者采用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时,术中麻醉质量及肌松效果良好,且其运动阻滞维持时间较布比卡因短,有利于术后的恢复,其临床效果更具优越性。
叶铁虎王俊科王祥瑞薛张纲熊利泽佘守章易杰薛杨江伟王昆鹏何振洲金琳路志红刘继云崔德荣张晖
关键词:酰胺类布比卡因
布比卡因对大鼠炎性疼痛模型中脊髓胶质细胞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对甲醛炎性疼痛模型中脊髓胶质细胞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00~220 g,随机分为4组(n=15),假手术组:不给任何处理;炎性痛组:右足底掌部皮下注射2.5%甲醛试剂0.1 mL,建立甲醛炎性痛模型;布比卡因组:经蛛网膜下腔注射0.125%布比卡因40μL后同炎性痛组建立炎性疼痛模型;生理盐水组:经蛛网膜下腔注射40μL生理盐水后同炎性痛组建立炎性疼痛模型。于建立右足底掌部炎性疼痛模型的术前,术后1、3和5 d分别观察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及累积疼痛评分,并于术后行为学实验结束后取L4~6脊髓进行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脊髓小胶质细胞标记物OX42和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的蛋白表达水平及测定IL-1β、IL-6和TNF-α的分泌水平。结果术后1 d,与炎性痛组和生理盐水组比较,假手术组及布比卡因组大鼠MWT升高,累积疼痛评分下降(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炎性痛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脊髓OX42和GFAP的表达增加(P<0.05);与炎性痛组和生理盐水组比较,布比卡因组大鼠脊髓OX42和GFAP的表达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炎性痛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脊髓IL-1β、IL-6和TNF-αmRNA表达上调;与炎性痛组和生理盐水组比较,布比卡因组大鼠脊髓IL-1β、TNF-αmRNA表达下调(P<0.05),而IL-6表达水平在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炎性疼痛模型中,布比卡因可抑制脊髓胶质细胞OX42和GFAP的表达及炎性因子IL-1β、TNF-α的释放。
廖庆武肖凡罗振中朱晓红卢忆梅薛张纲朱彪
关键词:布比卡因炎性疼痛星形胶质细胞
褪黑素对肺不张时多形核白细胞肺内聚集的抑制作用
2012年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肺不张时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s,PMNs)肺内聚集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4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C组)、褪黑素对照组(M组)、肺不张组(AC组)和褪黑素肺不张组(AC+M组)。所有大鼠右侧卧位切开胸腔,AC组和AC+M组游离左主支气管并用丝线结扎造成肺不张。手术结束后各组分别给予乙醇或褪黑素,24h后取大鼠左侧肺组织标本检测。结果:AC组与AC+M组相比,PaCO2较高[(50±4.24)mmHg比(30±8.9)mmHg,P<0.01],PaO2较低[(45.9±13.1)mmHg比(83.3±10.8)mmHg,P<0.01]。AC+M组肺组织IL-8浓度显著低于AC组[(53.58±18.1)pg/mL比(87.33±29.1)pg/mL,P<0.01],HE染色肺组织计数10个视野的PMNs总数AC+M组显著低于AC组[(216.3±27.14)比(452.1±75.31),P<0.01]。结论:褪黑素能够抑制肺不张时期PMNs在肺组织内的聚集。
钟鸣诸杜明薛张纲
关键词:褪黑素肺不张多形核白细胞
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下腹腔镜胆囊手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被引量:23
2012年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18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I-II级,入室后即行外周动脉心排量监测,以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芬太尼诱导并维持麻醉至手术结束。分别记录手术期间10个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外周动脉心功能指数(APCI)。结果:气腹建立后即刻HR增快,DBP升高,APCI明显下降(P<0.05),5min后,DBP进一步升高(P<0.05),SBP、MAP及APCI逐步恢复至气腹前水平且保持相对稳定。气腹解除后即刻HR减慢、DBP降低和APCI升高(P<0.05);5min后MAP、DBP下降(P<0.05),但仍较气腹前高,而HR及APCI恢复气腹前水平。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除气腹建立及解除短时间内血流动力学变化较明显外,术中整体血流动力学维持平稳。
李懿黄凝薛张纲
关键词: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血流动力学
麻黄碱预防硬膜外加异丙酚全麻诱导时血流动力学变化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观察预注麻黄碱是否可以消除或缓解异丙酚加硬膜外阻滞时的低血压。方法 :6 0例ASA 1~ 2级的肝脏手术病人分成 3组 ,组 1为对照组 ,组 2和组 3在异丙酚全麻诱导前分别静脉注射麻黄碱 0 .1和 0 .2mg/kg ,观察静脉注射异丙酚后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全麻诱导前预注麻黄碱可明显减轻血压下降的程度 ,且麻黄碱 0 .2mg/kg比0 .1mg/kg效果更佳。但并不能完全避免异丙酚诱导时的血压下降。结论 :联合麻醉诱导前 ,可以常规静脉注射麻黄碱 0 .1~ 0 .
庄小凤薛张纲蒋豪
关键词:异丙酚麻黄素全麻诱导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