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国兴

作品数:61 被引量:129H指数:6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篇文学
  • 14篇艺术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1篇文学
  • 13篇代文
  • 13篇现代文
  • 13篇现代文学
  • 12篇小说
  • 9篇中国现代文学
  • 7篇戏曲
  • 6篇话剧
  • 5篇学史
  • 5篇清末
  • 5篇清末民初
  • 5篇文化
  • 5篇文学史
  • 5篇民初
  • 4篇戏剧
  • 3篇演剧
  • 3篇艺术
  • 3篇体式
  • 3篇文本
  • 3篇文明戏

机构

  • 57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日本中央大学

作者

  • 58篇袁国兴
  • 1篇邹元江
  • 1篇康保成
  • 1篇黄爱华
  • 1篇朱栋霖

传媒

  • 7篇戏剧艺术
  • 6篇广东社会科学
  • 6篇中国现代文学...
  • 4篇文学评论
  • 3篇北方论丛
  • 3篇首都师范大学...
  • 3篇福建论坛(人...
  • 3篇中国现代文学...
  • 2篇学习与探索
  • 2篇戏剧(中央戏...
  • 2篇学术研究
  • 1篇小说评论
  • 1篇文艺争鸣
  • 1篇学术交流
  • 1篇江海学刊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北京社会科学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10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现代文学教学中的“认知”和“能力”问题被引量:12
2007年
袁国兴
关键词:现代文学教学教学领域教学问题聚焦点高校
清末民初新潮演剧中的“跨界现象”被引量:4
2014年
清末民初新潮演剧对古今中外不同文化、文学、戏剧现象的"误读"和错位性理解,曾大面积发生,此即在文章中所述的"跨界现象"。跨界性思维虽然给当时戏剧类型意识造成了一些迷茫,但也给新潮演剧带来了少有的生机和活力,是中国现代戏剧文化转型的一种特有方式。
袁国兴
关键词:清末民初
艺文理性及其文化意识表达——从春柳社演艺倾向谈起被引量:3
2019年
春柳社提出的"研究学理,练习技能"主张,与"大史提倡之,士夫维持之"的一般戏曲改良意愿相比,对戏剧体式特殊性理解更深入,对变革中国戏剧价值指向更清楚,更倾向于从文艺本体出发去研究艺术问题,有一种艺文理性的自觉。鲁迅早期想要提倡的"文艺运动",新文化变革中张厚载的戏曲意识,以及学衡派、国剧运动等,都在某些方面"背时",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艺文理性倾向。艺文理性在中国现代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这与中国现代文化发展基因有关。深切剖析和反省这一问题,是中国当代文化建构的迫切需要。
袁国兴
关键词:春柳社
沈从文视阈中的“好人困境”和“类宗教意识”被引量:2
2012年
沈从文最具代表性作品的关注视阈是"好人困境"。当把美好的人性推到极至,常常会面临悲剧性的考验。关注好人和思考好人,使沈从文的代表性作品具有一种悲悯感,情感境界与《红楼梦》相通。沈从文关注的问题倾向于宗教,但努力方向和企图逃出困境的方式却远离宗教。"类宗教意识"是沈从文发现了好人的生存困境,并能把它倾情描画出来的不可或缺的情感意识储备。
袁国兴
学术资料的考辨——从近代中国戏剧受外来影响的一则传闻谈起被引量:1
2004年
文献资料的搜集与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工作之一 ,在此坚实基础上产生的成果更有可能是较为科学的。发生于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中国现代文学是一个“年青”的学科 ,资料年代近 ,易得 ,天然地造成忽视资料的毛病 ;而且许多研究材料在不同场合下被不断地重复使用着 ,新颖性和学术价值在降低 ;与此同时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版本较多、繁富迷乱 ,又使文献的搜集与研究相对地困难 ;加之现代文学是个政治性较强的学科 ,其传播、研究受到政治的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的干扰。这些就给我们的研究设置了一个课题 ,必须先做资料的辨伪、辨证工作。基于此 ,本栏六位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学术资料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史料建设的重要意义 ,认为必须重视史实 (即“根据”)的析理 ,重视资料的辨伪、辨证工作 ;研究和考证是一体两面的学术行为 ,考证的过程就是研究深入的过程 ;文学资料特别重视前伸 ,因此要下些由当代到历史的功夫 ,强调翻检资料时 ,既要有历史感 ,又需要当下的立场 ;为了提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水平 ,讲求科学性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在解放思想、努力创新的同时 ,还应注意反思 ,保持问题意识。
袁国兴
关键词:现代文学研究学术资料史料建设
“音节”和诗艺的探究——对1920年代中期开始的一种新诗发展动向的考察被引量:2
2009年
192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新诗创作出现了注重音节和诗艺探究的倾向。言语声调的注意、句法句式的旋律感发现、情景思维方式的运用等,新诗在对上述问题的探索中凸显了自己的形制规范。从理论上对其进行探究和考察,对于认识新诗传统和当代诗歌的发展趋向具有重要意义。
袁国兴
乡愁小说的“做旧故乡”和“城里想象”被引量:4
2010年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文坛产生了一批字里行间"隐现着乡愁"的小说。"做旧故乡"和"城里想象"透露了乡愁小说的主要创作倾向。对过去、对故乡,既义无反顾地质疑,又充满了深情的眷恋;对现在、对都市,既倾情向往,又倍感疏离和不能遽然接近。它们就像一架竖琴的两端,支撑起了人们的心弦,鸣奏出了颤抖的节律和如泣如诉的歌。乡愁小说在过去与现在、乡村和都市的艰难剥离中,提供了中国现代文化转型的情感写真。
袁国兴
鲁迅小说的“死亡”意蕴探询被引量:2
2006年
鲁迅小说偏重于“死亡”的情节布置。它不是推动情节发展的手段,而是作品意蕴寄托的手段。紧紧围绕着死亡的预感和既成事实编制叙事线索,淡化人物的具体死因而突出与之相关联的意义探询,鲁迅小说中的死亡情节大都承载了对某种人生境遇的社会剖析责任。
袁国兴
关键词:鲁迅小说人生境遇
清末民初的新潮演剧(笔谈)被引量:9
2010年
2009年底,由中国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日本早稻田大学演剧博物馆联合主办的"清末民初新潮演剧"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州成功举行。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的四十多位学者围绕清末民初的"文明新戏"、"改良戏曲"、"学生演剧"等种种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关于"清末民初新潮演剧"的概念为学界首次提出,并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我刊认为有进一步界定、探讨的价值,故请袁国兴等六位学者就此概念撰文笔谈,同时刊发两篇会议论文,以飨读者。
袁国兴饭塚容黄爱华康保成邹元江朱栋霖
关键词:清末民初演剧改良戏曲
现代文学视野中京剧文学研究的相关理论问题被引量:2
2005年
京剧在鼎盛时期属于通俗文艺,当代通俗文艺和通俗文学还没有为自己争得充分的言说根据和牢固的话语平台,京剧文学研究呼唤着通俗文学研究合法性的确立。
袁国兴
关键词:通俗文学戏曲文学文学史文学研究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