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建国

作品数:28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洛阳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领域

  • 2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6篇小麦
  • 5篇基因
  • 5篇不育
  • 4篇等位
  • 4篇选育
  • 4篇普通小麦
  • 4篇染色
  • 4篇染色体
  • 3篇等位变异
  • 3篇育种
  • 3篇杂交
  • 3篇中间偃麦草
  • 3篇染色体标本
  • 3篇偃麦草
  • 3篇小麦根
  • 3篇核不育
  • 3篇PPO活性
  • 3篇标本
  • 2篇冬小麦
  • 2篇多穗

机构

  • 28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洛阳理工学院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宁夏农林科学...

作者

  • 28篇袁建国
  • 20篇董普辉
  • 19篇王黎明
  • 9篇袁爱梅
  • 8篇韩赞平
  • 5篇王春平
  • 4篇袁瑛
  • 3篇李雪英
  • 2篇陈春艳
  • 2篇高双成
  • 2篇李兴锋
  • 2篇王彬
  • 2篇王洪刚
  • 2篇高居荣
  • 1篇张敏
  • 1篇孔祥生
  • 1篇孟超敏
  • 1篇高水平
  • 1篇范丙友
  • 1篇佘奎军

传媒

  • 3篇种子
  • 3篇河南农业科学
  • 2篇作物研究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世界农业
  • 1篇作物杂志
  • 1篇洛阳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现代农业科学
  • 1篇2012作物...
  • 1篇2012遗传...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3
  • 10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3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r^(3+)、Zn^(2+)、Pb^(2+)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影响的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用不同浓度的Cr3+、Zn2+、Pb2+溶液处理小麦,研究Cr3+、Zn2+、Pb2+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于0.10%时,Cr3+对小麦的萌发及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低于0.05%时,Zn2+对小麦的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浓度加大后,对小麦的生长有轻微的抑制作用;小于0.10%时,Pb2+对小麦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随浓度的加大,促进作用转变为抑制作用;幼苗的生长比种子的萌发更能体现Pb2+的影响作用.
姬俊华孟超敏袁建国
关键词:小麦种子萌发
冬小麦区试资料的非参数度量被引量:2
2006年
为了给生产上大面积推广高产稳产的优良小麦新品种提供参考,本文应用非参数统计量时2003~2004年度河南省小麦高肥冬水Ⅰ组(简称高冬Ⅰ组)的区试资料进行了度量。结果表明,在供试的品种(系)中,开麦18、许农5号、郑麦366是高产品种,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丰产性指数P1分别为75%、55.2%、38.5%。各参试品种(系)的稳定性指数之间有差异,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品种(系)优丰2号、Z996、郑麦9728的稳定性较好,其稳定性指数S1分别为3.1786、3.9107、3.9286。对品种差异分辨力较高的试点为济源所、濮阳所、宝丰所和中棉所,其环境鉴别力指数分别为79.5%、67.9%、66.7%和53.8%.说明这些地点适宜作为区试地点。
袁爱梅袁建国韩赞平李雪英
关键词:冬小麦区试资料
用同异分析法评价不同栽培条件下的大豆新品种(系)被引量:8
2003年
应用郭瑞林提出的同异分析法 ,对河南省大面积种植的部分大豆品种及 2个新品系在水、旱地不同栽培条件下的产量及其有关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在旱作条件下 ,豫豆 2 3号、豫豆 2 2号、豫豆 2 1号为优良品种 ,豫豆 1 8号、豫豆 2 5号、洛 961为较好的品种 ,豫豆 1 6号、豫豆 1 9号、972 5为一般品种 (系 ) ,972 2为较差品系 ;在灌溉条件下 ,豫豆 1 8号、豫豆 2 2号、豫豆 2 5号为优良品种 ,豫豆 2 1号、豫豆 2 3号、洛 961为较好品种 ,豫豆 1 9号、豫豆 1 6号为一般品种 ,972 5、972 2为较差品系。
袁爱梅张富厚袁建国李雪英张敏
关键词:大豆同异分析法
小麦连续选择种群与原始种群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
以4个小麦品种的室内保存10年的原始种群(群体A)和田间连续选择种群(群体B)为研究材料,分别就两个群体的株高、生育期、抗病性、产量性状等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小麦品种连年选择与种植推广过程中,...
王黎明董普辉宋德福袁建国
关键词:小麦农艺性状
文献传递
小麦PPO活性基因等位变异的区域分布研究
小麦面粉中的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是影响食品色泽的主要因素。影响小麦籽粒PPO活性的基因主要位于2AL染色体上的Ppo-A1位点和2DL染色体上的Ppo-D1位点。本文利用小麦2AL染...
王黎明董普辉袁国印马飞袁建国
关键词:小麦多酚氧化酶分子检测标记辅助选择
文献传递
矮败小麦2种杂交方式后代群体株高遗传特点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为了在育种过程中有效控制矮败小麦群体的株高,对矮败小麦混合互交轮选群体和控制授粉后代群体的株高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种杂交方式后代群体中可育株和不育株株高差异明显,有利于选择利用。混合互交轮选群体应注意扬花前在一定选择强度下及时淘汰不良高秆可育株,并收获相对较矮的矮秆不育株种子混合成下一轮群体。对轮选群体中分离出的优良矮秆不育株进行控制授粉,也应优先考虑选择株高相对较矮的优良种质做父本。通过以上措施,矮败小麦后代群体在株高性状上容易得到较好的控制,从而提高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可育株的出现频率。
董普辉袁建国冯昞瑶王黎明韩赞平高双成袁爱梅
关键词:矮败小麦轮回选择控制授粉株高
一种普通小麦光温敏不育系的发现及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291S是笔者在普通小麦品系西农291中发现的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材料,对其育性转换特性、雄性败育特点及不育性的遗传规律进行初步研究,为应用于两系法杂交小麦育种实践提供依据。对291S进行分期播种试验,观察花药发育状况及花粉粒I2-KI染色反应,并对育性进行提纯;对291S与普通小麦的杂交F1、回交及F2群体的育性表现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291S是一光温敏雄性不育系,表现为秋播短日低温条件下部分可育,春播长日高温条件下高度不育;291S在一定的光温诱导下会出现雄蕊心皮化现象,其在不育阶段的花粉败育类型以圆败为主;291S群体内个体间育性存在一定幅度的变异,其可繁性和不育性经选择可以得到有效改良;291S/291的F1代育性完全恢复,推测291S为隐性核不育类型;回交和F2群体的育性分析表明,其不育性由一对主效基因控制,还受到微效基因的修饰作用。291S育性转换明显,不育性的遗传行为比较简单,在两系法杂交小麦育种上有着一定的应用前景。
董普辉何蓓如王宏娟袁建国王彬陈春艳袁爱梅
关键词: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
小偃麦异代换系中外源染色体的微分离方法
小偃麦异代换系中外源染色体的微分离方法,包括1)小麦根尖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2)花粉母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3)小麦根尖细胞染色体的显微分离、4)花粉母细胞染色体的显微切割、5)对切割后的小麦根尖细胞染色体和花粉母细胞...
王黎明王春平董普辉袁建国袁瑛
文献传递
高产早熟小麦新品种河科大9612的选育与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河科大9612是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小麦育种组以太谷核不育(Tal)小麦材料为遗传改良的技术平台,通过轮回选择和穿梭育种育成的一个高产早熟小麦新品种,2008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审麦2008015)。河科大9612属弱春性多穗型品种,适宜在河南省中南部中晚茬高水肥地块及相应生态类型区推广种植。
董普辉袁建国韩赞平王黎明袁爱梅
关键词:高产早熟选育太谷核不育多穗型品种
小麦籽粒PPO活性基因的等位变异分布与优异种质的筛选
利用位于2A染色体上PPO等位基因的共显性功能标记PP018对近年来我国选育的141份小麦品种PPO活性基因的遗传变异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P018能在供试材料中稳定扩增出876bp、685bp、(876+685)...
王黎明董普辉马飞袁建国
关键词:普通小麦PPO活性等位基因种质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