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谷娜

作品数:40 被引量:128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北科技大学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医药卫生
  • 7篇化学工程
  • 5篇理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农业科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6篇铜绿微囊藻
  • 6篇微囊藻
  • 5篇蒙脱土
  • 4篇杀菌
  • 4篇数学模型
  • 4篇光催化
  • 4篇二氧化氯
  • 4篇废水
  • 4篇催化
  • 3篇亚氯酸钠
  • 3篇杀菌效果
  • 3篇水处理
  • 3篇水处理技术
  • 3篇泡腾片
  • 3篇中医
  • 3篇氯酸
  • 3篇氯酸钠
  • 3篇金属
  • 3篇降解
  • 3篇归经

机构

  • 40篇河北科技大学
  • 6篇第二军医大学
  • 6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中医学院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河北化工医药...

作者

  • 40篇谷娜
  • 23篇高金龙
  • 20篇王奎涛
  • 6篇李渡斌
  • 6篇李渡华
  • 6篇刘龙
  • 6篇袁同山
  • 6篇支政
  • 4篇张聪婧
  • 4篇翟朋达
  • 4篇吴海霞
  • 4篇顾作林
  • 4篇于丽
  • 4篇马玉琳
  • 4篇李芳
  • 3篇陈韶蕊
  • 3篇马丽锋
  • 3篇张炳烛
  • 3篇马吉海
  • 3篇牛佳静

传媒

  • 4篇现代化工
  • 3篇环境工程学报
  • 2篇应用化工
  • 2篇中医杂志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2篇数学的实践与...
  • 2篇中国消毒学杂...
  • 1篇分子科学学报
  • 1篇卫生研究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电镀与精饰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合成化学
  • 1篇工业水处理
  • 1篇化工进展
  • 1篇精细化工
  • 1篇河北中医药学...
  • 1篇天津药学
  • 1篇复合材料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元固体二氧化氯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元固体泡腾片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泡腾片剂的物料体系由亚氯酸盐、固体酸源、游离卤素源、活化促进剂、干燥剂、粘合剂、脱模剂、泡腾剂、表面活性剂组成,制备工艺采用亚氯酸盐颗粒覆膜处理后,再与其他原料按特定的比例...
王奎涛张炳烛高金龙曹春峰谷娜张林霞李菁
文献传递
活性氯改性锆基MOF复合材料用于高效抑菌
2023年
近年来,工业化污染严重导致各类细菌滋生,致病性细菌感染可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快速传播,存在很大的感染风险。因此,开发高性能的抑菌材料并研究其抑菌机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设计通过亚氯酸钠溶液改性锆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UiO-66-NH_(2),制备了一种新型纳米复合抑菌材料UiO-66-NHCl,采用XRD、FTIR、SEM、TEM、EDS和XPS等对金属-有机骨架(MOF)复合材料结构和化学组成进行表征,同时探索不同负载工艺对氯负载量的影响,并对UiO-66-NHCl复合材料的抑菌性能及皮肤刺激性实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浸渍键合的方法在UiO-66-NH_(2)上引入了活性氯,改变UiO-66-NH_(2)在NaClO_(2)溶液中的氯负载比例(质量比m(UiO-66-NH_(2))∶m(NaClO_(2)))和氯化时间可以提高氯负载量,当氯负载比例为1∶5、氯化时间为4 h时,氯负载量最高;在高温、高湿和强光等条件下,仍能保持其原始氯负载量的80%,有较好的稳定性。抑菌活性表明,相比于原始UiO-66-NH_(2)材料,UiO-66-NHCl复合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氯含量较高的样品显示出较高的抑菌效果,且无刺激性。
谷娜王田田李红任伟杰董倩茹高金龙
关键词:金属-有机骨架亚氯酸钠改性抑菌
插层蒙脱土去除铜绿微囊藻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烷基糖苷季铵盐插层蒙脱土(简称插层蒙脱土)材料,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热/热重联用热分析(DSC/TG)仪和X射线衍射(XRD)仪对其进行表征,并使用插层蒙脱土去除水中铜绿微囊藻,最后通过对藻絮体形态的表征分析了插层蒙脱土的除藻机制。XRD测试结果表明,烷基糖苷季铵盐可以插入蒙脱土的层间,使蒙脱土001晶面的层间距增大;DSC/TG测试结果表明,当烷基糖苷季铵盐用量为一倍蒙脱土离子交换容量时,其插入到蒙脱土的量为13.07%(质量分数);当铜绿微囊藻为2.81×108个/L,插层蒙脱土投加量为0.040g/L,藻液初始pH为8时,叶绿素a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93.02%和90.1%;插层蒙脱土可以通过网捕絮凝作用去除铜绿微囊藻,当它与藻细胞接触时,其层间插入的烷基糖苷季铵盐可以缓慢释放,抑制絮体中藻细胞的活性,并且不会发生藻絮体反漂现象。
谷娜高金龙董文翠张聪婧王奎涛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
从药厂废液中提取2-萘酚的研究
2006年
采用中和萃取法从药厂废液中提取2-萘酚。废液经过中和、蒂取、蒸馏等提取2-萘酚,对提取条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佳工艺路线和方法为:取100ml.废液,用盐酸涮PH至1~2,用二氯甲烷萃取,干燥、旋蒸得粗品,重结品得纯品,回收率达95%以上。
陈韶蕊马吉海王京黎飞谷娜马丽锋
关键词:2-萘酚萃取废液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固定生物大分子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7年
金属有机骨架(MOFs)具有超高的比表面积、可调的孔径、多样的结构组成、开放的金属位点和化学可修饰等性能。近年来,MOFs材料作为稳定的、高效的、可重复使用的和廉价的生物大分子固定化载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生物大分子-MOFs体系在改进生物催化剂的效率及可回收性、分子传感、药物输送和基因治疗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讨论了生物大分子在MOFs载体材料上固定的方法和方式,生物大分子可以通过物理吸附或共价键作用固定在MOFs表面,或通过与配位基团发生亲水或疏水作用扩散进入MOFs孔道,或通过共价键或配位键包埋在其晶体结构中,介绍了相关研究进展及应用。设计具有大孔径的高介孔MOFs材料、设计不同的功能化MOFs材料及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合成所需的生物大分子-MOFs体系等,可进一步扩大MOFs材料在生物大分子固定领域的应用范围。
谷娜李恒赵远
关键词:核酸生物大分子固定化
Gemini插层蒙脱土抑杀铜绿微囊藻的研究
2015年
本文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Gemini季铵盐插层蒙脱土,并使用XRD、IR、DSC-TGA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Gemini季铵盐插层蒙脱土去除铜绿微囊藻的效果。结果表明:Gemini季铵盐可以插入蒙脱土层间,在实验条件下,其插入量为17.4wt%。当铜绿微囊藻初始浓度为2.67×108cell/L,Gemini季铵盐插层蒙脱土加入量为0.09 g/L,作用12 h后,叶绿素a去除率达到了88%左右。插层物Gemini季铵盐可以缓慢释放,可以长期抑制藻细胞絮体中藻活性来防止藻絮体的重新悬浮。
高金龙董文翠谷娜马玉琳王奎涛
关键词:GEMINI铜绿微囊藻
经方量化归经研究中的向量矩阵应用被引量:1
2017年
在经方量化归经研究中发现,药物组成的归经量化问题,若以五维向量表示更能体现其药物的归经方向和归经比例.利用向量矩阵分析方法给出了方剂归经量化的一种全新的量化模型体系,并以此研究方剂归经的量化规律及其应用特点.
李芳顾作林刘东艳袁同山李渡斌谷娜刘龙支政韩云鹏李渡华
关键词:向量矩阵数学模型
经方量化归经计算机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被引量:4
2015年
为建立中医经方量化归经计算机分析系统,用数学方法、计算机方法,以方剂归经权重与强度模型为基础,展现研制经方分析系统的切入点与目标、原理与内涵、结构与流程及其数据输出与功能。通过对《伤寒论》常用方归经序列数据的计算实现对其归经的量化分析,逐步实现经方归经量化的系统研究。
李芳顾作林袁同山刘东艳李渡斌谷娜刘龙支政韩云鹏李渡华
关键词:伤寒论经方数学模型计算机方法
中医方药归经量化研究中“归经系数”经典数学模型和应用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以中药"相对药量"为基础,初步探讨中医方药归经量化研究中"归经系数"经典数学模型和应用。方法:根据中医方药归经理论,运用经典数学,对中医方药归经进行量化。结果:从药物的归经量化问题出发,研究方剂归经量化,首次提出两种中医方药归经量化中"归经系数"经典数学模型。结论:较准确的确定方剂归经量化值,对中药方剂归经的量化研究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李芳顾作林袁同山于丽李渡斌谷娜刘龙支政杨旭杰李渡华
关键词:经典数学方剂应用
中药归经规律及其量化思想研究被引量:13
2012年
归经规律的现代研究应以形成规律为先导,应用规律为主体,本质规律为方向,才能解决在信息时代多态文化中归经学说自主应用和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归经形成规律以辨经论药为基础,经证关系为核心,重在认识归经作用定位与疾病定位的内在统一;归经应用规律以原理方法为基础、经药关系为核心,重在认识归经原理方法与经药关系的内在统一;归经本质规律以辨量论效为基础、量经关系为核心,重在认识归经量效关系与量经关系的内在统一。
于丽李渡斌董尚朴支政袁同山谷娜刘龙张弘贾云芳李渡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