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贺鹏飞

作品数:179 被引量:654H指数:14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理学建筑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5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17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2篇一般工业技术
  • 49篇理学
  • 16篇化学工程
  • 16篇建筑科学
  • 1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0篇电子电信
  • 9篇动力工程及工...
  • 7篇机械工程
  • 5篇电气工程
  • 5篇航空宇航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冶金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1篇复合材料
  • 31篇复合材
  • 22篇有限元
  • 21篇动力学
  • 19篇分子
  • 19篇分子动力学
  • 12篇力学性能
  • 12篇力学性
  • 11篇数值模拟
  • 11篇值模拟
  • 9篇热冲击
  • 8篇应力
  • 8篇石墨
  • 8篇石墨烯
  • 8篇陶瓷
  • 8篇纳米
  • 7篇动力学模拟
  • 7篇压痕
  • 7篇纳米压痕
  • 6篇拉伸力学性能

机构

  • 155篇同济大学
  • 28篇上海交通大学
  • 11篇福建工程学院
  • 8篇西北工业大学
  • 6篇江苏大学
  • 5篇贝尔法斯特女...
  • 4篇复旦大学
  • 4篇武汉理工大学
  • 3篇福州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宁夏师范学院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南阳理工学院
  • 1篇江南大学
  • 1篇聊城大学
  • 1篇太原重型机械...
  • 1篇太原科技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79篇贺鹏飞
  • 76篇郑百林
  • 27篇戴瑛
  • 23篇张士元
  • 12篇武秀根
  • 11篇嵇醒
  • 11篇吴艾辉
  • 10篇李文晓
  • 8篇张晓青
  • 8篇韩同伟
  • 7篇凌云
  • 7篇王东方
  • 6篇岳珠峰
  • 6篇李铁
  • 6篇杨彪
  • 6篇刘镇清
  • 6篇张小卿
  • 5篇杨青
  • 5篇他得安
  • 5篇吴人洁

传媒

  • 2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6篇力学季刊
  • 15篇计算机辅助工...
  • 9篇复合材料学报
  • 5篇物理学报
  • 5篇玻璃钢/复合...
  • 5篇应用力学学报
  • 4篇光学精密工程
  • 4篇材料工程
  • 4篇上海力学
  • 3篇福建工程学院...
  • 2篇工程塑料应用
  • 2篇固体力学学报
  • 2篇机械工程材料
  • 2篇工程力学
  • 2篇钢铁钒钛
  • 1篇新型炭材料
  • 1篇力学与实践
  • 1篇声学学报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年份

  • 7篇2023
  • 2篇2022
  • 7篇2021
  • 8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8篇2014
  • 9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10篇2010
  • 8篇2009
  • 12篇2008
  • 15篇2007
  • 9篇2006
  • 6篇2005
  • 7篇2004
1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合材料结构的内部分层及其扩展
1996年
本文用接触观点分析了复合材料壳体结构的内部分层问题,建立了求解摩擦接触问题的有限元迭代格式,并采用能量释放率判据分析分层裂纹的扩展。分层裂纹前缘采用轴对称奇异单元,并考虑了结构的大变形特性。计算表明,层间裂纹呈Ⅱ型扩展趋势。本文同时还分析了层间摩擦系数的影响,并指出,分层将导致壳体结构承载能力显著下降。
潘燕环嵇醒王远功贺鹏飞陈汝训
关键词:复合材料有限元
以能量密度为参量的管中导波无损检测参数选择被引量:4
2003年
一般情况下 ,检测管状结构时采用位移分布或应力分布来选择超声无损检测的导波模式及其频厚积 ,这在有些情况下是不合适的。本文用总能量密度来选择检测管状结构的最佳导波模式及其频厚积 ,并用位移分布进行了比较 ,最后用混合边界元法进行了数值模拟 ,对其结果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 。
他得安刘镇清贺鹏飞
关键词:无损检测超声检测
驻极体静电能量采集器的结构优化
2020年
设计了基于高弹驻极体膜的可变电容静电能量采集器,通过有限元仿真模型研究了器件结构参数对输出功率的影响。制备并表征了优化结构的器件,实验和数值计算结果吻合。通过调节驻极体膜的预拉伸状态和振子的质量能够改变结构刚度和谐振频率,进而影响能量采集器的输出功率。结果表明:由大小和面电荷密度分别为30 mm×10 mm和0.6 mC·m^-2的高弹氟化乙丙烯(FEP)驻极体膜、深度为4.0 mm的V型感应电极,以及质量为0.06 g振子构成的能量采集器,在1g(g为重力加速度)正弦加速度激励和20 Hz谐振频率下的输出功率高达870μW。
贺鹏飞杨晓雅马星晨张晓青戴瑛
关键词:结构优化
基于纯声子散射模型的梯度阻热涂层热力分析
2015年
梯度阻热涂层(由不同混合比的阻热涂层和底层材料组成)可以降低阻热涂层(陶瓷)材料和底层(金属)材料之间因热失配而产生的热应力.结合纯声子散射模型(用于梯度阻热涂层)与傅里叶热传导模型(用于底层),用数值方法求解梯度阻热涂层的温度场和应力场,研究了阻热涂层参数(松弛时间、声子速度)梯度分布对温度场的影响以及阻热涂层力学性能(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梯度分布对热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阻热涂层参数梯度分布能明显减小梯度阻热涂层的温度梯度;阻热涂层力学性能梯度分布能降低梯度阻热涂层的热应力,其中热膨胀系数梯度分布的影响明显大于弹性模量梯度分布的影响.
张士元郑百林贺鹏飞
关键词:温度梯度热应力热力学参数
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分析的随机双尺度模型被引量:3
2013年
短纤维增强混凝土作为一种复合材料,其力学性能不但与基体的性能有关,还与材料的细观特征有关.为了将细观结构与宏观力学性能相结合,以双尺度方法为理论基础,根据短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材料特点通过引入随机参数,在单胞中生成满足均匀分布概率模型的圆柱体来模拟乱向随机分布的短纤维,进而定义了一种新的单胞模型,建立了随机双尺度模型,并结合有限元方法进行计算;接着将随机双尺度模型与试验以及其他经典方法进行对比,验证了其在分析短纤维增强混凝土力学性能方面的有效性;最后利用此模型研究分析了纤维种类和体积分数对短纤维增强混凝土弹性常数的影响.
贺鹏飞刘书柳献袁勇
关键词:纤维种类体积分数
埋入式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封装结构对测量应变的影响被引量:33
2014年
考虑在实际应变测量中传感器封装形式会影响光纤Bragg光栅测得的应变响应,本文研究了测量应变与实际应变之间的关系。针对埋入式光纤Bragg光栅传感器,建立了应变传递函数,并对传递函数的正确性和各个参数对测量应变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埋入式光纤Bragg光栅传感器的受力特点,提出了多项式形式的剪应力分布,进一步建立了应变传递函数。然后,利用数值方法和实验对该应变传递函数进行验证。最后,分析了传感器长度、胶结层弹性模量、胶结层厚度对测量应变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该应变传递函数正确;胶结层厚度越薄,弹性模量越大,越有利于应变传递。该应变传递函数计算误差控制在5%以内,完全满足埋入式光纤Bragg光栅测量精度要求,对其实际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吴入军郑百林贺鹏飞谭跃刚
关键词:光纤布拉格光栅光纤传感器剪应力
卫星微型雷达中刚柔耦合运动分析
2009年
利用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对某卫星微型雷达进行了运动学仿真,将影响卫星雷达精度的关键部件设为柔性体,以研究它们的弹性振动对雷达精度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柔性体的弹性振动存在,雷达镜面在原有刚性运动的基础上,会产生一定幅值的振动(X方向的影响最大,其振幅达到0.759mm),因此须提高主要支承框的刚度或改进运动副的参数。
王小贞张士元郑百林贺鹏飞
关键词:柔性体
粘弹性双材料界面裂缝的缝端位移场及动态断裂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本文研究的是经常在实际工程中遇到的粘弹性双材料界面裂缝的动断裂问题。由于粘弹性自身的复杂性,使得粘弹性双材料界面裂缝缝端应力的奇异性较弹性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形式,从而使动断裂问题的分析变得更为困难。根据此情况,本文采用复阻尼理论反映粘弹性体的运动规律,用复势理论和平面问题复变函数解答的科洛索夫公式推导了粘弹性双材料界面裂缝缝端位移场及动态应力强度因子的求解公式,利用特解边界元进行了粘弹性双域耦合动力响应计算,按求得的公式用位移外推法计算了单边裂纹板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分析了粘性,弹模比和缝长对动态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梁岗贺鹏飞
关键词:应力强度因子
从微孔洞起始的热冲击裂纹的数值研究——Ⅰ:热应力分析被引量:5
2002年
陶瓷材料在热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典型破坏模式是裂纹的起始和扩展。当高温的材料或构件突然处于低温环境时 ,裂纹将由材料或构件的表面开始产生和发展。因此 ,材料表面及其表面附近的材料微结构对裂纹的起始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实验表明 :某些具有微孔洞结构的陶瓷材料比相应的密实材料的抗热冲击性能有所提高 ,但相关的机制目前还没有得到定量的解释。本文作者利用商业有限元软件 ABAQUS,分析了受热冲击表面上的开口微孔洞、处于表面附近的闭口微孔洞周围的热应力场 ,以及微孔洞的大小、微孔洞与表面的距离对热应力场的影响 ,其目的是为进一步分析裂纹的起始和扩展做准备。数值结果表明 :一般情况下 ,闭口微孔洞引起的应力集中比开口微孔洞引起的应力集中更为严重 ,特别当闭口微孔洞与表面之间的距离很小时 ,和没有微孔洞情况相比 ,闭口微孔洞引起的最大的应力集中系数超过
贺鹏飞李京剑Yuan CStern RClegg W J
关键词:陶瓷热应力
从微孔洞起始的热冲击裂纹的数值研究——Ⅱ:能量释放率分析被引量:2
2002年
利用商业的有限元软件 ABAQU S,分析了具有微孔洞结构氧化铝陶瓷材料在受到热冲击作用下 ,从处于材料表面上的开口微孔洞以及临近材料表面的闭口微孔洞的底部起始的裂纹扩展。结果表明 :对于从开口微孔洞和闭口微孔洞底部起始的裂纹 ,其能量释放率随冷却时间的变化规律类似 ,即随冷却时间 t由零开始增加 ,能量释放率也由零开始快速增大 ,在冷却时间大约为 t=0 .1s时 ,达到其最大值 ,随后开始降低。另外对于从开口微孔洞底部起始的裂纹 ,结果发现裂纹的能量释放率随裂纹长度的增加、微孔洞半径的增加而增加 ,而对于从闭口微孔洞底部起始的裂纹 ,其能量释放率随裂纹长度的增加、微孔洞半径的增加、以及微孔洞与材料受热冲击面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以开口微孔洞底部起始的裂纹为例 ,研究了裂纹与临近微孔洞之间的作用 ,发现临近微孔洞的存在可以明显减小裂纹的能量释放率。
贺鹏飞李京剑Yuan CStern RClegg W J
关键词:热冲击能量释放率陶瓷氮化铝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