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连杰

作品数:27 被引量:391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6篇沙地
  • 16篇科尔沁沙地
  • 9篇土壤
  • 6篇物量
  • 5篇沙丘
  • 3篇生物量
  • 3篇生物量碳
  • 3篇种群
  • 3篇微生物
  • 3篇微生物生物量
  • 3篇微生物生物量...
  • 3篇物种
  • 3篇物种多样性
  • 3篇流动沙丘
  • 2篇有机混合物
  • 2篇玉米
  • 2篇植被
  • 2篇土地利用方式
  • 2篇土壤呼吸
  • 2篇农牧

机构

  • 26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研...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鲁东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兰州交通大学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27篇连杰
  • 19篇赵学勇
  • 10篇王少昆
  • 9篇左小安
  • 8篇黄文达
  • 8篇云建英
  • 8篇李玉强
  • 7篇张铜会
  • 6篇王新源
  • 6篇曲浩
  • 6篇周欣
  • 5篇刘良旭
  • 5篇岳祥飞
  • 5篇陈敏
  • 4篇朱阳春
  • 4篇李玉霖
  • 4篇毛伟
  • 3篇罗永清
  • 3篇刘新平
  • 3篇李衍青

传媒

  • 11篇中国沙漠
  • 2篇草业科学
  • 2篇草业学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中国地理学会...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有机混合物进行沙丘裸露创面快速修复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有机混合物进行沙丘裸露创面快速修复的方法,集成了高效纤维素分解菌群的定向培养技术、有机混合物发酵与制备技术、混合物撒播技术和沙丘裸露创面修复技术。本技术充分利用农牧业生产冗余物,制备成具有一定保水性和粘...
王少昆赵学勇王晓江周欣张铜会李玉霖左小安云建英李玉强刘新平苏娜冯静曲浩毛伟黄文达连杰
文献传递
科尔沁沙地草地植被对围封和放牧的响应被引量:16
2017年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疏林草地、针茅草原和草甸植被盖度、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物种多样性对围封和放牧的响应。结果表明:(1)围封与放牧草地的优势植物不同,围封草地植物群落优势植物为多年生禾本科植物,放牧草地中一年生植物和小半灌木优势明显。(2)围封和放牧草地的植物盖度、凋落物量、地上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存在明显差异(P<0.05);围封显著提高了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由疏林草地、针茅草原到草甸,植物盖度和地上生物量逐渐增加,而3种草地植被凋落物量大小顺序为针茅草原>疏林草地>草甸;放牧条件下植物盖度、凋落物量和物种丰富度差异不显著(P>0.05)。(3)3种草地之间的地下生物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围封与放牧之间、不同土壤层次之间地下生物量存在明显差异(P<0.05);围封显著提高草地的地下生物量(P<0.05);草地地下生物量随着土壤深度表现出下降趋势(P<0.05)。长期放牧增加了草地一年生植物和小半灌木植物的优势,消除了不同草地之间植被盖度和物种丰富度的差异;而围封能提高草地多年生禾本科植物的优势、增加其物种丰富度,对于草地质量和植物多样性的恢复和保育具有积极作用。
张婧左小安吕朋周欣连杰刘良旭岳喜元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物种多样性生物量
河套灌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的差异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分析河套永济灌域土壤有机碳(TOC)的空间分布及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测定了灌区3种主要土地利用方式下0-100 cm土壤剖面TOC的含量,对比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TOC含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土壤TOC含量在0.17%-1.28%,平均为0.66%,在0-100 cm剖面上差异显著,且随土壤深度增加含量降低;在水平方向上,TOC分布差异性较小,总体呈现由南向北微弱递增的趋势;土壤TOC含量的变化因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含量大小顺序为林地〉农田〉荒地;施肥对土壤TOC含量的影响主要发生在0-40及60-80 cm土层中,且施肥土壤TOC含量在垂直剖面含量变化显著。本研究中,灌区土壤TOC含量在垂直分布上差异较为明显,且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相应不同,其中以施肥土壤TOC含量最高。
朱阳春赵学勇连杰周欣陈敏刘良旭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河套灌区施肥
科尔沁地区不同类型沙地土壤水分变化分析被引量:12
2010年
于2005—2008年5—9月,利用中子水分仪对科尔沁沙地的流动沙丘、固定沙丘和沙质草地的不同深度(0—160cm)的土壤水分进行了为期4a的定期观测。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等方法,并采用变异系数对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可将土壤水分剖面的变化划分为3层:土壤水分剧变层(0—40cm),稳定层(41—130cm),活跃层(131—160cm)。在0—40cm土壤层,3种类型沙地土壤水分表现为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在41—130cm土壤层则随深度增加而减小,而在131—160cm土壤层流动沙丘表现为继续减小,但其它两种沙地的土壤水分则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同时土壤水分变异系数表现为:流动沙丘>固定沙丘>沙质草地。土壤水分在不同月份的变化表现为:7月>8月>6月>9月>5月,各月之间总体上差异性显著;各类型沙地土壤水分的年变化为:固定沙丘总体表现出逐年减小的趋势,沙质草地有变化但差异不大,而流动沙丘则随降雨的变化而变化。
李衍青张铜会刘新平童勋章唐霞连杰
关键词:沙地土壤水分科尔沁沙地
科尔沁沙地风蚀作用对土壤碳、氮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5
2013年
对位于科尔沁沙地奈曼旗中部的沙漠化区域(S区)和舍力虎湖盆(潜在沙漠化区域,P区)表层土壤理化性质、0~100cm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土壤各级颗粒密度进行了对比分析;S区内设对照点MS、风蚀发生地TS和颗粒沉降地LS,P区内相应位置设为MC、NC和SC。结果表明:自西北向东南由以中粗沙组分为主的土壤向以粘粉粒和极细沙组分为主的土壤过渡;粘粉粒密度每减少1kg·m-2,SOC和TN密度分别下降10和1.1g·m-2;0~20cm土壤容重平均值在1.322~1.651g·cm-3变化,表现为TS>MS>LS>NC>SC>MC,粘粉粒含量表现出完全相反的趋势,pH表现为NC>SC>MC>S区;相对各区域的对照点,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的TS和SC处SOC和TN含量及密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样以土壤可蚀性颗粒的沉降堆积作用为主,LS的SOC和TN含量及密度较TS和MS有明显的增加,而NC较SC和MC均大幅减少。S区土壤粘粉粒中的SOC和TN含量远高于P区,但风蚀引起的粘粉粒吹蚀和沙沉积对P区土壤质量的影响程度显著大于S区。区域自然条件下,特定的土地利用方式增大了潜在沙漠化土壤的风蚀风险,风蚀作用的持续效应导致了不同的土壤碳、氮储量变化。
连杰赵学勇王少昆王新源岳祥飞韩娟娟云建英黄文达
关键词:风蚀碳密度科尔沁沙地
乌拉特荒漠草原小针茅(Stipa klemenzii)群落土壤细菌多样性及垂直分布特征被引量:20
2016年
测定了乌拉特荒漠草原典型植被类型——小针茅(Stipa klemenzii)群落土壤细菌多样性及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乌拉特荒漠草原小针茅群落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垂直分布表现出0-5cm〉10-20cm〉5-10cm,其中表层(0-5cm)土壤细菌多样性显著高于下层(5-10cm和10-20cm),5-10cm和10-20cm层之间差异不显著。土壤细菌在不同深度之间的群落相似度60%-70%。小针茅群落中土壤细菌分别归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酸杆菌门(Proteobacteria)。其中,Halospirulinasp.、Bacillus circulans和Lactobacillus pentosus是优势细菌(占总细菌的44.05%)。在荒漠草原小针茅群落中,土壤养分、机械组成和酸碱度共同影响着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分布格局,其中土壤pH值、全氮和黏粉粒含量(贡献率分别是24.28%、15.81%和10.60%)是影响细菌群落垂直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王少昆赵学勇贾昆峰高宝兰曲浩毛伟连杰陈敏朱阳春
关键词:荒漠草原土壤细菌多样性
奈曼旗几种主要土地类型土壤碳氮特征被引量:6
2014年
在野外采样和试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奈曼旗几种主要土地类型(农田、杨树林地、草地、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土壤的容重、粒级组成、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及其储量。结果表明:这几种土地类型土壤容重、粒级组成、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及其储量存在明显差异,但其显著程度不尽相同。这几种土地类型土壤100cm深有机碳储量依次为:农田(7701.6g·m-2)>杨树林地(3726.2g·m-2)>草地(2306.0g·m-2)>固定沙丘(1014.3g·m-2)>半固定沙丘(724.7g·m-2)>流动沙丘(613.8g·m-2),全氮储量依次为:农田(785.4g·m-2)>林地(416.3g·m-2)>草地(265.8g·m-2)>固定沙丘(111.2g·m-2)>半固定沙丘(96.2g·m-2)>流动沙丘(73.9g·m-2)。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土地类型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及其垂直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
韩娟娟李玉强王少昆罗永清连杰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土壤质量
造林对沙地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生物量碳及酶活性的影响
对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中林龄为20年左右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和小叶杨(Populus simonii)人工林表层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和酶活性进行了研究,流动沙...
王少昆赵学勇张铜会李玉强连杰黄文达云建英
关键词:流动沙丘小叶杨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碳科尔沁沙地
文献传递
科尔沁沙地和浑善达克沙地流动沙丘中土壤微生物学特征比较被引量:11
2010年
通过对科尔沁沙地和浑善达克沙地流动沙丘中0~10 cm和>10~20 cm层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碳的比较表明:土壤微生物三大类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均表现为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其中两大沙地真菌数量差异显著,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差异不显著,微生物生物量碳差异显著;两大沙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碳在不同土壤层次均表现为>10~20 cm层高于0~10 cm层,其中微生物三大类群数量差异均不显著,微生物生物量碳差异显著.土壤性质的差异导致两大沙地流动沙丘中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碳略有不同.细菌和真菌数量与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氮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水分含量和pH呈显著负相关,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氮呈显著正相关.两大沙地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养分的层化比率均小于1,科尔沁沙地中微生物数量、生物量碳和土壤养分的层化比率均大于浑善达克沙地,可以推断两大沙地的流动沙丘处于退化状态,而且浑善达克沙地退化速度更快.
王少昆赵学勇曲浩井向辉连杰云建英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流动沙丘土壤微生物微生物生物量碳
科尔沁沙地黄柳灌丛降雨截留与再分配特征被引量:16
2013年
2012年5-9月,通过对科尔沁沙地典型沙生灌木——黄柳灌丛对降雨再分配过程的野外观测,确定了穿透雨量(TF)、树干茎流量(SF)和冠层截留量(I)在降雨过程中的分配比例,并分析了降雨量(P)和降雨强度(RI)对冠层截留过程和降雨再分配的影响。试验期间,完整观测到穿透雨和树干茎流的降雨共20次,降雨量共为135.32mm,其中TF、SF和I分别为(112.01±5.77)mm,(2.96±0.03)mm和(20.35±5.74)mm,占总降雨量的百分比分别为82.78%,2.19%和15.03%。回归分析表明,分别用二次函数、幂函数和"S"型曲线拟合TF、SF和I与P的关系较好(P<0.001),TF、SF和I均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I存在1个上限(1.40mm),I随降雨量的增加无限趋近于1.40mm;TF%、SF%和I%与P的关系分别可以用对数函数、幂函数和指数函数拟合(P<0.001),TF%和SF%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I%反之;I%随RI的增大呈逐渐减小的趋势,SF%随RI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5-9月灌丛截留率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连续性降雨减小冠层的截留率,更利于树干茎流的形成。
岳祥飞崔建垣张铜会王少昆连杰王新源云建英
关键词:黄柳穿透雨树干茎流冠层截留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