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雨霞

作品数:21 被引量:90H指数:5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细胞
  • 9篇化疗
  • 7篇多态
  • 6篇单核
  • 6篇单核苷酸
  • 6篇单核苷酸多态
  • 6篇多态性
  • 6篇药物
  • 6篇细胞肺癌
  • 6篇小细胞
  • 6篇小细胞肺癌
  • 6篇基因
  • 6篇核苷酸
  • 6篇防己
  • 6篇非小细胞
  • 6篇非小细胞肺癌
  • 6篇肺癌
  • 6篇铂类
  • 5篇单核苷酸多态...
  • 5篇增敏

机构

  • 21篇东南大学
  • 5篇江苏省肿瘤医...
  • 4篇江苏省人民医...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作者

  • 21篇邓雨霞
  • 12篇曹远东
  • 12篇孙新臣
  • 10篇成红艳
  • 7篇陈宝安
  • 7篇孙宁
  • 5篇李苏宜
  • 3篇苏翔宇
  • 3篇葛小林
  • 2篇陈燕平
  • 2篇马珺
  • 2篇程璐
  • 1篇胡守友
  • 1篇许文林
  • 1篇高恒东
  • 1篇沈惠玲
  • 1篇王珏琼
  • 1篇刘申香
  • 1篇刘莉洁
  • 1篇戴永援

传媒

  • 4篇江苏医药
  • 3篇医学研究生学...
  • 2篇临床肿瘤学杂...
  • 2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肿瘤基础与临...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 7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汉防己甲素增敏放射线治疗肿瘤作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孙新臣成红艳邵荣光曹远东邓雨霞邓文英葛小林
该研究首先探讨了汉防己甲素对放射线的体外增敏作用。采用克隆形成测定法、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ting与分裂指数法,检测汉防己甲素在体外培养的实体瘤细胞株对X射线的增敏作用与机理研究,结果证实汉防己甲素是一种...
关键词:
关键词:汉防己甲素肿瘤放射增敏剂
皮肤防护剂联合前列地尔在放射性皮肤损害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皮肤防护剂联合前列地尔脂微球制剂对皮肤黏膜急性放射性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对50例首程放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研究观察。对照组25例:单用皮肤防护剂;观察组25例:采用皮肤防护剂联合前列地尔脂微球制剂。结果观察组中发生严重皮肤黏膜放射性损伤的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皮肤损伤出现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推迟,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皮肤防护剂联合前列地尔脂微球制剂对急性皮肤黏膜放射性损伤有明显的防护作用。
刘文杰倪海云苏翔宇殷海涛邓雨霞
关键词:医用射线防护喷剂前列地尔脂微球
回生口服液对宫颈癌患者放疗后凝血功能、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回生口服液对宫颈癌患者放疗后凝血功能、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接受放疗的宫颈癌患者51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6例患者给予放疗和回生口服液,而对照组25例患者仅给予放疗。放疗过程中评价毒副反应,结束后2周评价客观疗效。所有患者放疗前及放疗结束后2周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Fib)。结果放疗后试验组患者D-二聚体、Fib水平分别为(502±296)μg.L-1、(3.95±1.15)g.L-1,而对照组分别为(706±332)μg.L-1、(4.60±1.67)g.L-1(P均<0.05)。总有效率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2.3%(24/26)和92.0%(23/25)(P>0.05)。2组主要毒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皮肤反应、直肠刺激反应、膀胱刺激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回生口服液联合放疗可改善宫颈癌患者高凝状态,预防血栓形成,对放疗疗效及毒副反应均无明显影响。
陈燕平邓雨霞苏翔宇
关键词:宫颈癌放疗回生口服液凝血功能深静脉血栓
粉防己碱对人鼻咽癌细胞株CNE增殖抑制和凋亡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9
2007年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Tet)对人鼻咽癌细胞株CNE增殖抑制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人鼻咽癌细胞株CNE分为不同浓度Tet处理组,并设立对照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Tet对人鼻咽癌细胞株CNE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透射电镜、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流式细胞术Annenxin V/PI EGFP观察Tet对人鼻咽癌细胞株CNE凋亡的影响;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RT-PCR)观察Tet对人鼻咽癌细胞株CNE凋亡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Tet呈浓度依赖性抑制癌细胞体外生长(P<0.05)。Tet处理细胞72 h后,电镜下可见细胞缩小,核裂解,凋亡小体形成;随着Tet浓度的提高,各Tet处理组DNA凝胶电泳梯形条带和细胞凋亡率渐趋明显。与对照组相比较,Bcl-2 mRNA的表达渐减弱,Bax基因mRNA表达渐增强(P<0.05)。结论:Tet可抑制癌细胞生长,促进癌细胞凋亡,其抗癌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基因表达和上调Bax基因表达有密切联系。
邓雨霞孙新臣
关键词:粉防己碱细胞凋亡基因调控
hMLH1、hMSH2单核苷酸多态性与NSCLC铂类药物化疗后生存期的关系
2011年
目的探讨hMLH1、hMSH2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铂类为主的方案化疗后生存期的关系。方法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NSCLC患者120例,采用铂类为主的两药联合化疗方案,化疗前采集患者的外周血。根据cDNA芯片原理制作目的基因芯片,利用双色荧光探针杂交进行多态性的基因分型,并随机抽取10%的样本进行测序来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比较不同基因型与铂类药物化疗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成功进行基因分型,野生型、杂合型和突变型的叠加荧光分别显示为绿色、黄色和红色,与基因测序结果完全吻合。中位随访11个月。携带hMLH1 T/T和T/A+A/A基因型患者铂类化疗后中位生存期(MST)为11.2个月和14.2个月,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40.5%、11.9%、7.1%和63.6%、9.1%、4.5%(P>0.05);携带hMSH2 T/T和T/C+C/C基因型患者MST、1年生存率分别为13.4个月、57.7%和10.7个月、33.3%(P<0.05),2年及3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MLH1、hMSH2基因多态性与N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后的生存期无显著相关性。
成红艳陈宝安孙新臣孙宁邓雨霞曹远东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非小细胞肺癌
低剂量多西紫杉醇对中晚期食管癌放疗增敏作用的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8
2008年
目的观察低剂量多西紫杉醇联合放疗对中晚期食管癌的放射增敏作用及毒副反应。方法48例不能手术或拒绝手术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增敏组和单放组,每组24例,增敏组在放疗的同时给予多西紫杉醇15mg/(m2·周),连用6周。两组放疗方法相同,均采用直线加速器6MVX线,2Gy/次,5次/每周。照射剂量66~70Gy,采用X线和CT检查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并且比较两组间毒副反应的差别。结果增敏组近期有效率(CR+PR)83.33%,单放组为54.17%(P<0.05)。增敏组Ⅰ、Ⅱ度骨髓抑制毒副反应较单放组大,但经处理后均能顺利完成治疗。结论低剂量多西紫杉醇联合放疗可增加食管癌放疗的放射敏感性,能提高食管癌的近期有效率,毒副反应患者均能耐受。
葛小林孙新臣李苏宜曹远东邓雨霞马珺
关键词:多西紫杉醇食管癌放射增敏剂
ERCC1、X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铂类药物化疗预后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基因1(ERCC1)、人类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1(X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铂类药物化疗后的预后关系。方法: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NSCLC患者120例,采用铂类为主的两药联合化疗方案,化疗前采集患者的外周血。采用基因芯片法检测ERCC1(118)、XRCC1(399)的SNP,并随机抽取10%的样本进行基因测序来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比较不同基因型与铂类药物化疗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成功进行基因分型,野生型、杂合型和突变型的叠加荧光分别显示为绿色、黄色和红色,与基因测序结果完全吻合。中位随访时间11个月(6~49个月)。携带ERCC1(118)C/C、C/T+T/T基因型患者铂类化疗后中位生存时间(MST)、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10.9个月、35.9%、6.3%、1.6%和13.5个月、59.5%、19.0%、14.3%,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XRCC1(399)G/G基因型、G/A+A/A基因型MST、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15.2个月、59.1%、15.9%、6.8%和11.1个月、35.5%、8.1%、6.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C1、XRCC1基因多态性与N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后的生存期有显著相关性,有可能成为铂类药物化疗后生存期的预测指标。
成红艳陈宝安孙新臣邓雨霞孙宁曹远东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非小细胞肺癌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DNA修复基因E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铂类药物化疗预后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E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铂类药物化疗后的预后关系。方法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NSCLC患者120例,采用铂类为主的两药联合化疗方案,化疗前采集患者外周血。采用基因芯片法检测ERCC1(118)、(504)的SNP,并随机抽取10%的样本进行基因测序来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比较不同基因型与铂类药物化疗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成功进行基因分型,野生型、杂合型和突变型的叠加荧光分别显示为绿色、黄色和红色,与基冈测序结果完全吻合。中位随访时间11个月。携带ERCCl(118)C/C、C/T+rr/T基凶型患者铂类药物化疗后中位牛存期(MSq、),1年、2年及3年牛存率分别为10.9个月、35.9%、6.3%、1.6%和13.5个月、59.5%、19.0%、14.3%,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携带ERCC1(504)C/C基因型、C/A+,A/A基因型1年生仔率、2年牛存率分别为66.7%、16.8%和31.3%、7.8%,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MST和3年生存率2组间差异尤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芯片检测方法准确,高通量,价卡2}低廉,适用于大规模样本SNP检测,ERCC1(118)基因多态性与NSCLC患者铂类约物化疗后的生存期有关,有可能作为铂类约物化疗后生存期的预测指标。
成红艳陈宝安孙新臣邓雨霞孙宁曹远东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化学疗法生存期单核苷酸多态性
XPA单核苷酸多态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对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DNA修复能力与肿瘤细胞对铂类药物的敏感性密切相关。该研究利用一种新型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检测方法,探讨DNA修复基因XPA的SNP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对顺铂(ciaplatin)或卡铂(carboplatin)为主的化疗方案敏感性的关系。方法: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NSCLC患者96例,采用顺铂或卡铂为主的方案化疗,2~3个周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根据cDNA芯片原理制作一种目的基因芯片,利用双色荧光探针杂交进行咒蹦的A23G多态的基因分型,比较不同基因型对化疗敏感性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由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结果:成功进行基因分型,野生型、杂合型和突变型的叠加荧光分别显示为绿色、黄色和红色。携带咒蹦23A/A、A/G和G/G基因型的患者,化疗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分别为35.7%、46.9%和16.7%,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G/G基因型患者的化疗失败风险是携带至少1个A等位基因(A/G和A/A基因型)个体的3.57倍;但G等位基因携带者的疗效与A等位基因携带者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9% vs 41.7%,P=0.2045)。结论:该芯片检测方法准确、高通量且价格低廉,适用于大规模样本SNP调查;XPA基因多态与NSCLC患者对铂类药物化疗的敏感性相关。
孙新臣孙宁成红艳程璐邓雨霞曹远东葛小林
关键词:基因芯片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敏感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NSCLC铂类化疗敏感性的关系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ERCC1(C118T)、XRCC1(G399A)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对铂类为主化疗方案敏感性的关系。方法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NSCLC患者120例,采用铂类为主的两药联合化疗方案,2~3个周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根据cDNA芯片原理制作目的基因芯片,利用双色荧光探针杂交进行ERCC1、XRCC1的多态性的基因分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ERCC1(C118T)至少携带1个T等位基因型的患者化疗有效率为44.7%,显著高于C/C基因型的19.2%(P<0.05);携带XRCC1(G399A)G/G基因型者化疗有效率为43.8%,高于至少携带1个A等位基因的19.4%(P<0.05)。结论 ERCC1、XRCC1基因多态性与NSCLC患者对铂类药物化疗的敏感性相关。
成红艳陈宝安孙新臣孙宁邓雨霞曹远东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ERCC1基因XRCC1基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