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彦哲 作品数:7 被引量:25 H指数:5 供职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 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更多>>
亚洲黑熊四川亚种(Ursus thibetanus mupinensis)线粒体ATP合酶和亚基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6 2008年 根据已报道的部分哺乳动物线粒体ATP合酶F0亚基的相关信息设计引物,运用PCR技术,首次从亚洲黑熊四川亚种(Ursus thibetanus mupinensis)的肌肉组织总DNA中成功克隆了线粒体ATP合酶F0亚基8(ATP8)和亚基6(ATP6)的序列,并对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PCR扩增产物的总长度为942 bp,其中842 bp为四川黑熊ATP8和ATP6基因的编码区。ATP8和ATP6基因存在一段长43 bp的重叠区域。ATP8基因长204 bp,编码67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其蛋白分子质量为7.9 KD,等电点为10.35;ATP6基因长682 bp,编码226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其蛋白分子质量为24.8 KD,等电点为10.63。四川黑熊线粒体ATP合酶F0亚基8和亚基6与其他已报道的部分哺乳动物具有很高的同源性。以基因序列为数据构建的进化树表明四川黑熊和美洲黑熊的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为在分子水平上探究黑熊线粒体基因组的遗传特点,探究物种进化关系和物种多样性提供了科学参考。 郝彦哲 杜玉杰 吴夏 张田 侯万儒关键词:线粒体 ATP合酶 亚基 基因克隆 大熊猫核糖体蛋白S12亚基基因(rpS12)的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5 2009年 根据已报道的部分哺乳动物核糖体蛋白S12亚基基因(rpS12)的相关信息设计引物,运用RT-PCR技术,从大熊猫的肌肉组织总RNA中成功克隆了核糖体蛋白S12亚基基因的表达序列,对其进行了克隆、测序及分析.结果表明:大熊猫核糖体蛋白S12亚基基因的表达序列全长为422bp,开放阅读框(ORF)为399bp,编码13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该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5×104,PI为6.81,含有1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3个N-豆蔻酰化位点和一个核糖体蛋白S12 signature位点.该基因的表达序列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部分哺乳动物有很高的相似性. 张田 郝彦哲 侯万儒关键词:大熊猫 RT-PCR 克隆 大熊猫核糖体蛋白亚基RPS7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了解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核糖体蛋白亚基RPS7基因的结构及其与已报道的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核糖体蛋白亚基RPS7基因的同源性。方法运用RT-PCR技术,从大熊猫的肌肉组织总RNA中对核糖体蛋白亚基RPS7基因的表达序列进行克隆、测序;采用Gnescan软件,对所克隆的基因序列进行氨基酸序列推定;采用ORF finder软件进行DNA序列的开放阅读框(ORF)查找;采用DNAMAN Version6,对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采用Ex2PASy Proteomics Server软件进行蛋白质功能位点和生化特性预测分析。结果大熊猫RPS7基因的表达序列全长为589bp,ORF为585bp,编码194个氨基酸,该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12685×103,等电点为10.09,含有1个N-糖基化位点,2个依赖于cAMP和cGMP的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4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1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2个十四(烷)酰化位点,2个酰胺化位点及1个RPS7蛋白signature位点。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大熊猫RPS7基因的表达序列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部分哺乳动物具有很高的相似性。结论运用分子生物学原理与相应的技术手段,成功地扩增出大熊猫RPS7基因的表达序列,并对其编码的蛋白进行了初步分析,丰富和完善了哺乳动物RPS7基因资料库。 侯怡铃 伍春莲 侯万儒 郝彦哲 张田关键词:大熊猫 克隆 大熊猫LSM3c DNA序列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5 2009年 运用RT-PCR技术首次从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肌肉组织总RNA中成功克隆了LSM3的表达序列,并对其进行了测序及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大熊猫LSM3基因的表达序列含有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306bp,编码10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分子量为11.845kDa,pI为4.58,含有1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4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1个酪氨酸激酶磷酸化位点和1个细胞附着序列。进一步分析发现,大熊猫LSM3基因的表达序列与已报道的部分哺乳动物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哺乳动物完全一致。 郝彦哲 侯万儒 杜玉杰 张田关键词:大熊猫 RT-PCR 克隆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RPS24基因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3 2009年 本研究运用RT-PCR技术,首次从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肌肉组织总RNA中成功克隆了RPS24(Ribosomal Protein S24)基因的表达序列,并对其进行了测序及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大熊猫RPS24基因的表达序列全长为431bp,开放阅读框(ORF)为399bp,编码13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该蛋白的分子量为15.3251kD,pI为10.92,含有7种类型共14个功能位点:即1个N-糖基化位点、2个cAMP和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6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1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3个N-酰基化位点、1个酰胺化位点及1个RPS24e sig-nature.进一步分析发现,大熊猫RPS24基因与已报道的人、牛、苏门答腊猩猩、褐家鼠和小家鼠5个哺乳动物物种的表达序列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很高的相似性:编码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4.1%、92.4%、94.7%、89.9%和90.4%;与人RPS24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48%,其余均为99.24%. 杜玉杰 侯怡铃 郝彦哲 张田 侯万儒关键词:大熊猫 克隆 子陵栉鰕虎鱼繁殖特性、胚胎及仔鱼的发育 被引量:6 2008年 子陵栉鰕虎鱼(Ctenogobius giurinus)在嘉陵江中游南充段繁殖期在4~6月,产卵时间持续2~3h,每间隔1~2min交尾一次,每次交尾产卵30~50枚,累计产卵可达1000~1600枚。多数时间由雄性亲鱼负责孵卵,当雄性亲鱼出巢摄食时,由雌性亲鱼替代孵卵。成熟卵产出时为球形,卵径0.453~0.644mm,具黏性,呈淡黄色,半透明,油球1~30个,其中大油球1~4个。受精4min后吸水膨胀成椭圆形。根据其胚胎发育过程的形态特征,胚胎发育全程可划分为7个阶段:受精卵胚盘形成阶段、卵裂阶段、囊胚阶段、原肠胚阶段、神经胚形成阶段、器官形成阶段和孵化出膜阶段。在水温22.3~25.7℃的条件下,胚胎发育共需109h52min。出膜前的器官分化程度高,胸鳍原基、鳃板、半规管、鳔、下颌及颌齿在出膜前均已存在,初孵仔鱼全长2.485~2.640mm,体高0.350~0.460mm,初孵仔鱼至卵黄囊消失需要4d,至油球消失约6d。 戚文华 郭延蜀 李雪芝 郝彦哲关键词:繁殖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