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纯

作品数:10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儿童
  • 3篇哮喘
  • 2篇心病
  • 2篇血液
  • 2篇支气管
  • 2篇流感
  • 2篇患儿
  • 2篇冠心病
  • 2篇过敏
  • 2篇病因
  • 2篇病因学
  • 2篇不耐受
  • 1篇丁胺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心绞痛
  • 1篇型心
  • 1篇型心绞痛
  • 1篇血压
  • 1篇炎性

机构

  • 10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10篇郭纯
  • 6篇易红玲
  • 5篇陈敏
  • 4篇李云
  • 4篇钟礼立
  • 3篇黄寒
  • 2篇李文开
  • 1篇刘丹
  • 1篇梁沫
  • 1篇王娟
  • 1篇王涛
  • 1篇叶义言
  • 1篇刘珊珊
  • 1篇谭超超
  • 1篇方亦兵
  • 1篇陈浩峰
  • 1篇徐瑜
  • 1篇黎燕

传媒

  • 4篇中国当代儿科...
  • 3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过敏性哮喘患儿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分析
李文开钟礼立黄寒梁沫李云郭纯易红玲
支气管可逆性试验对哮喘儿童治疗的指导意义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哮喘治疗期间不同临床症状患儿肺功能的变化,探讨支气管可逆性试验对儿童哮喘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417例哮喘患儿通过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时间3个月以上。复诊时根据患儿症状分为无症状组(n=215)、单咳组(n=89)、阵咳组(n=72)和喘咳组(n=41)。34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沙丁胺醇泵雾化进行支气管可逆性试验,试验前后行肺功能检测。结果各个哮喘组沙丁胺醇雾化后肺功能异常率较雾化前均明显降低,FEV1%/预测值雾化后均较雾化前显著升高(P<0.05)。雾化前单咳组、阵咳组、喘咳组肺功能异常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FEV1%/预测值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雾化前各个不同症状哮喘组间肺功能异常率及FEV1%/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雾化后阵咳组、喘咳组肺功能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雾化后喘咳组FEV1%/预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他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症状的4个哮喘组支气管可逆性试验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各个哮喘组间可逆性试验阳性率比较,除无症状组与单咳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哮喘治疗期间不同症状者肺功能存在差异;支气管可逆性试验结合肺功能检查有利于哮喘控制的评估和治疗指导。
李云刘丹易红玲郭纯陈敏李文开
关键词:哮喘肺功能沙丁胺醇儿童
1301例儿童食物不耐受检测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探讨儿童食物不耐受情况,为寻找病因诊断和指导饮食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对本院儿科门诊及住院1 301例患儿采用ELISA半定量间接法检测其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水平,分析儿童对不同食物类别耐受程度的分布与年龄、性别的关系.结果 儿童中≥1种食物不耐受占91.93%(1196/1301),其中一种、二种、三种及四种食物不耐受者居多,分别占23.67%、29.75%、18.83%、10.53%,而5种以上食物不耐受者比例逐渐减少.食物不耐受阳性率依次为鸡蛋(74.56%)>牛奶(72.64%)>鳕鱼(21.45%)>大豆(17.37%)>大米(15.07%)>西红柿(13.07%)>螃蟹(7.69%)>小麦(3.07%)>玉米(2.92%)>牛肉(2.61%)>虾(2.31%)>蘑菇(1.61%)和鸡肉(1.61%)>猪肉(1.38%);各年龄组食物不耐受阳性率高的分别是牛奶、鸡蛋、鳕鱼、大米、大豆、西红柿、螃蟹,而牛肉、猪肉、大米、小麦的食物不耐受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下降(P<0.05),与儿童年龄呈负相关(r=-0.754,-0.695,-0.736,-0.682,P<0.05),各组其余十种食物不耐受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物不耐受阳性率与性别无关(女54.3% vs男45.7%,P>0.05).结论 儿童食物不耐受发病率高,食物不耐受及不耐受程度变化与年龄有关,但发病率与性别无关.检测儿童14种常见食物特异性IgG水平,能发现食物不耐受的种类及不耐受程度,并及时调整食物有利儿童生长发育。
王娟刘珊珊陈敏易红玲郭纯
关键词:儿童
1,25-二羟维生素D_3水平与慢性高血压不良事件的相关性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分析慢性高血压患者1,25-二羟维生素D水平状态,探讨其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且确诊为高血压患者80例及同期常规健康体检者80例分别纳入研究组和对照组;运用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1,25-二羟维生素D含量和血浆肾素活性(plasma renin activity,PRA),同时检测相关糖脂代谢生化指标,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研究组血浆肾素活性及1,25-二羟维生素D_3显著降低(P〈0.01),Ⅰ级高血压患者肾素和1,25-二羟维生素D_3均显著高于Ⅱ~Ⅲ级患者(t=11.88,P〈0.01 vs t=5.65,P〈0.01);Pearson分析显示:1,25-二羟维生素D3与血浆肾素活性PRA(r=-0.616,P〈0.05)、收缩压(r=-0.419,P〈0.05)、舒张压(r=-0.297,P〈0.05)分别呈负相关;高血压多变量危险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发生危险的统计性意义独立因素分别为D3水平降低和PRA(P〈0.05)。结论:1,25-二羟维生素D_3水平与高血压收缩压及舒张压呈负相关,1,25-二羟维生素D_3水平降低及PRA是高血压发生危险的独立因素。
向羿郭纯
关键词:慢性高血压1,25-二羟维生素D3PRA
荧光免疫层析技术在儿童甲型流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荧光免疫层析技术在快速检测甲型流感病毒中的价值。方法 2015年7~8月累计收集378例有流感样症状患儿的鼻咽拭子样本,采用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鼻咽拭子样本中是否有甲型流感病毒,同时使用胶体金法进行对比检测,所有样本使用RT-PCR验证上述两种检测方法的正确率。结果 378例患儿中,经RT-PCR法检出81例甲型流感病毒阳性,阳性检出率为21.4%;与RT-PCR法相比,荧光免疫层析法与胶体金法的灵敏度分别为90.1%(73/81)、75.3%(61/81),特异性分别为99.3%(295/297)、98.3%(292/297)。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为阳性的样本平均Ct值(30.6)大于胶体金法检测为阳性的样本平均Ct值(28.7)。结论与胶体金法相比,采用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鼻咽拭子样本中的甲型流感病毒具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与RT-PCR法的一致性更好,能够满足临床上对于准确、早期检测甲型流感病毒的需求。
郭纯钟礼立易红玲陈敏
关键词:甲型流感儿童
胱抑素C在冠心病危险分层的作用临床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与其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9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根据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02例)和对照组(非冠心病组92例),利用乳胶免疫增强比浊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并进行比较。同时将患者按血清CysC水平〈0.67mg/L、≥0.67mg/L、≥0.89mg/L和〉1.00mg/L分为四组,比较各组的临床资料,明确血清CysC水平与冠心病及冠脉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血清Cys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血清CysC水平的升高,冠心病患者病情逐渐加重,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评分增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CysC是CA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与CAD病变程度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取血清CysC水平0.79mg/L为临界值,预测的CAD发生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6.60%和82.60%。结论CysC是预测CAD发生的有价值的临床指标,血清CysC水平与冠心病有密切关系,随着血清CysC水平升高,冠心病患者病情逐渐加重。
郭纯谭超超
关键词:西司他汀类血液冠状动脉疾病血液冠状动脉疾病病因学
流感病毒抗原消失时间探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通过免疫荧光抗原检测技术动态监测流感患儿流感病毒抗原,观察患儿抗原转阴时间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16年3~4月就诊于湖南省人民医院的1 063例疑似流感患儿运用甲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免疫荧光法)行流感病毒抗原检测,阳性者予以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并嘱咐患者起病后5 d内、5~7 d及7 d后3个时间段复查流感病毒抗原。结果 1 063例疑似流感病例中,流感病毒检出560例(52.68%)。对215例流感病毒阳性患儿进行随访,起病5 d内流感病毒抗原转阴率为9.8%(21例),5~7 d内累积转阴率为32.1%(69例),7~10 d累积转阴率为98.1%(211例);起病3 d内临床症状改善率为2.8%(6例),3~5 d临床症状改善累积率为84.7%(182例),5 d后所有患儿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结论流感患儿经治疗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早于抗原消失时间;起病7~10 d后流感病毒抗原近100%转阴,推测患儿在起病7~10 d、临床症状消失后返校是相对安全的。
陈浩峰钟礼立方亦兵陈敏郭纯易红玲陶美婷黎燕戴初凤
关键词:流感症状改善儿童
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哮喘儿童骨龄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9
2012年
目的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是哮喘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国内外对于年幼儿童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安全性仍有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对骨龄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73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给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剂量250μg/d,3个月后减量1/3续用3个月,再减为125μg/d续用6个月,治疗后观察疗效,治疗前后分别测量骨龄、身高、体重。结果入选患儿治疗后身高、体重及RUS骨龄增长与正常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BMI)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C骨龄与年龄差值分别为-0.2(-0.6,0.8)岁、-0.5(-1.0、0.6)岁,治疗后明显比治疗前延迟(P<0.05)。结论哮喘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1年对C骨龄发育有一定抑制作用,对RUS骨龄、身高、体重及BMI无明显影响;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儿应监测生长发育状况。
王涛李云叶义言黄寒易红玲陈敏郭纯
关键词:吸入糖皮质激素骨龄体重体重指数儿童
67例肺部疾病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分析哮喘、慢性咳嗽及婴幼儿喘息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学特点,探讨其对儿科肺部疾病诊治的作用。方法本院的住院和门诊患儿67例,分为哮喘组(24例)、慢性咳嗽(19例)和婴幼儿喘息组(24例),行纤维支气管镜进行肺泡灌洗,并对灌洗液细胞学分析。结果哮喘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嗜酸性粒细胞为2.7%(0.12~7.0)%,上皮细胞为3.0%(0.7~12.0)%,有升高;婴幼儿喘息组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在婴幼喘息组中有特应征患儿BALF嗜酸性粒细胞为2.8%(0.5~5.1)%,上皮细胞为2.8%(1.5~4.2)%与组内无特征患儿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慢性咳嗽患儿中嗜酸性粒细胞为0.2%(0~4.2)%,17例均在1%以下,但有2例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增多,为4%和4.2%。结论哮喘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以嗜酸性粒细胞和上皮细胞明显增多为其特征性改变;婴幼儿喘息者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考虑其大多数为感染诱发,而其中有特应征患儿嗜酸性粒细胞比例高于无特应征者,这部分患儿有转为哮喘的可能,应积极给与干预治疗;有的慢性咳嗽患儿中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增多,应进一步完善过敏原检查,BALF有助于其病因诊断。
郭纯钟礼立李云黄寒
关键词:肺疾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婴幼儿
替罗非班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氧自由基及炎性反应机制研究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氧自由基及炎症机制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7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53例。两组患者均行PCI介入治疗,观察组在PCI介入治疗基础上结合替罗非班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 d。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评分,治疗前后氧自由基指标水平,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评分治疗后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评分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治疗后增加,而血浆丙二醛(MDA)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SOD水平治疗后高于对照组,而MD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治疗后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替罗非班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可促进机体氧自由基清除,减轻微炎症状态,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向羿徐瑜郭纯
关键词:替罗非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氧自由基炎症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