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慧灵

作品数:4 被引量:11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乞巧
  • 2篇地方依恋
  • 2篇乞巧节
  • 2篇岭南传统
  • 2篇民俗节庆
  • 2篇节庆
  • 1篇地方感
  • 1篇丝绸之路
  • 1篇文化景观
  • 1篇陆路
  • 1篇陆路交通
  • 1篇经济带
  • 1篇景观
  • 1篇可达性
  • 1篇记忆
  • 1篇非物质文化
  • 1篇非物质文化遗...
  • 1篇村落

机构

  • 3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广东财经大学

作者

  • 4篇陈慧灵
  • 1篇杨文越
  • 1篇梁斐雯
  • 1篇殷江滨
  • 1篇王武林
  • 1篇陶伟
  • 1篇李涛
  • 1篇黄晓燕
  • 1篇曹小曙
  • 1篇王妙妙
  • 1篇刘永伟
  • 1篇蔡水清

传媒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第七届全国地...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陆路交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可达性与城市空间联系被引量:68
2015年
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网络及城市空间联系进行分析是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和推进沿线区域合作共赢的基础工作。本文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栅格可达性空间格局,并依托陆路交通网络进行了城市空间联系状态模拟。结果显示:丝绸之路经济带内城市可达性空间分布呈现出集聚分布的特点,具有明显的"走廊"空间特征。城市节点平均可达性时间为16.25 h,可达性在2 h以内的区域仅占全区总面积的10.60%,可达性最差的区域大都为荒漠地区,最差可达性高达171 h;西安作为门户城市,承担了中国西北五省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关国家、地区和城市之间的联系。中亚国家内部及其与外部国家城市之间的空间联系较为薄弱;丝绸之路经济带正在发育形成4条轴线,在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推进过程中,应实施"点—轴"带动,协同推进重点发展走廊和中心城市培育工作。
曹小曙李涛杨文越黄晓燕殷江滨刘永伟梁斐雯王武林王妙妙陈慧灵张百献
关键词:陆路交通可达性
岭南传统民俗节庆的重构对地方感的影响--以广州珠村乞巧节为例
民俗节庆是地理学研究地方感的一个重要视角。乞巧节是岭南传统民俗节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沉寂淡化半个世纪之久后又重新兴起,节日的内容形式功能已经被重构。国内地方感动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应用研究主要以旅游地和旅游者为研究对象。...
陈慧灵
岭南传统民俗节庆重构对居民地方依恋的影响——以广州珠村乞巧节为例被引量:46
2014年
民俗节庆对居民地方依恋的影响研究为认识居民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国内关于地方依恋的探讨尚处于萌芽阶段,应用研究主要以旅游地和旅游者为对象。乞巧节是岭南传统民俗节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沉寂淡化半个世纪之后又重新兴起,节日的内容形式功能已被重构。本文从新文化地理学的视角,以珠村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并结合因子分析的方法来探究民俗节庆的重构与居民地方依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乞巧节对珠村世居居民、新移居居民、租房于珠村的居民这三种不同身份居民心理形成过程中的情感、认知和意向都产生了重要作用,乞巧节使居民们更好地融合到了珠村社区。②重构后的乞巧节在改善原住居民精神生活、优化珠村村落风貌、提升珠村族群的凝聚力、增强文化自豪感、保护乞巧文化及推动珠村的发展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③重构后的传统民俗节庆生产了新的文化记忆,其如何被居民内化吸收、如何被整合进原生态的乞巧文化中,都有待探索。本研究对丰富地方依恋在微观空间层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陶伟陈慧灵蔡水清
关键词:民俗节庆乞巧节地方依恋
基于记忆与地方视角的乞巧文化景观重构研究:广州珠村为案例
景观是文化的可视载体,由于景观具有空间的相对固定性,因而也是文化地理学研究地方文化的主要观察对象。当传统文化地理学还在执着于景观的外观形态等表象研究时,新文化地理学却已开启了景观“意义之源”的研究。新文化地理学结合社会学...
陈慧灵
关键词:地方依恋非物质文化遗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