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春
- 作品数:40 被引量:148H指数:7
- 供职机构:泉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泉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调查及其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初步确定流行于泉州地区的乙肝病毒的基因型的基本情况,并探讨HBV基因型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与HBVDNA、HBeAg阳性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法收集慢性HBV感染者的血清,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进行DNA定量和基因型测定,并用SPSS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泉州地区的HBV基因型分布分别为B型52.36%,C型46.06%和B/C混合型1.58%。B型患者平均年龄28.99岁、C型慢性乙肝患者平均年龄31.28,C基因型大于B基因型,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构成比中B型男性多于女性,C型女性多于男性,它们的差异都具有显著性。HBeAg阳性者中B和C这2种基因型分别占55.64%和47.86%;HBVDNA高载量中B基因型(48.72%)多于C基因型(23.08%)。结论:泉州地区HBV携带者HBVDNA阳性者中以B、C型为主,B型占优越,存在少量B和C基因型混合感染。
- 陈明春郑有限叶培英刘建忠傅茂生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流行病学
- 泉州市2005—2007年登革热监测结果分析
- 2008年
- [目的]分析泉州市2005—2007年登革热监测数据,提出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病人及人群血清学监测用酶标法(ELISA)检测IgG抗体;伊蚊幼虫监测用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房屋指数;成蚊监测用PCR法检测登革热病毒特异性核酸。[结果]600份人群抗体检测全部阴性;平均布雷图指数24.63,容器指数23.76,房屋指数15.36;494只白纹伊蚊成蚊未检出特异性登革热病毒核酸。[结论]泉州市监测点内登革热传播媒介和易感人群同时存在,只要有传染源(病原)的传入就会引起流行,必须引起警惕。
- 杨德林李锋平陈明春
- 关键词:登革热传播媒介疾病控制
- 泉州市318例HIV抗体筛查阳性的确认结果分析被引量:13
- 2010年
- 目的通过对318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的WB确认结果,分析了解筛查阳性结果与确诊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按《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进行检测及判断,分析HIV抗体筛查试验为阳性而免疫印迹试验(WB)为不同结果的因素以及相关资料。结果318份筛查阳性标本经WB确认后,227份确认为HIV-1抗体阳性(71.4%),48份确认为HIV-1抗体不确定(15.1%),43份确认为HIV-1抗体阴性(13.5%)。阳性标本中ELISA的S/CO值均>6,ELISA和快速试剂复检结果为双阳性的标本,确认试验阳性符合率97.8%(227/232)。在不确定标本中,p24出现的几率最高,为85.4%,其次是gp160,58.3%。结论高S/CO值预示HIV抗体阳性的可能性较大且ELISA结合快速试验有助于提高复检的准确率,不确定标本出现较多,确认方法有待改进。
- 杨育红陈杰毅陈明春刘建忠吴幼玲
- 关键词:抗体检测HIV
- 2015年泉州市1-59岁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掌握泉州市1-59岁人群乙型肝炎(乙肝)血清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二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59岁常住人口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肝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泉州市1-59岁人群HBsAg、HBV表面抗体(HBsAb)、HBV核心抗体(HBcAb)和HBV流行率分别为5.94%、49.55%、29.49%、29.49%。1-14岁、15-24岁、25-59岁年龄组HBsAg流行率分别为0.92%、4.45%、11.4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年龄组、农村地区、未接种乙肝疫苗(Hep B)是HBsAg阳性的危险因素。结论泉州市15岁以下人群HBsAg阳性率已控制在较低水平。需针对大年龄、农村等重点人群开展Hep B接种,继续加强HBV母婴阻断工作。
- 陈雅红洪思让陈明春黄彩虹曾珊珊詹惠春陈文同石神鉴
- 关键词:乙型肝炎影响因素
- 2014—2017年泉州地区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中诺如病毒的病原特征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分析泉州地区2014—2017年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疫情的病原学特征.方法收集泉州地区2014—2017年15起急性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期间的患者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GⅠ/GⅡ型、扎如病毒、星状病毒及轮状病毒,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诺如病毒检测阳性的标本,对其多聚酶和衣壳蛋白基因VP1区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并用DNAstar和MEGA7.0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本研究共采集96份来源于15起急性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患者临床标本,共检出诺如病毒30份,阳性率为31.25%,其中GⅡ型23份、GⅠ型7份;随机选择10份阳性标本进行核酸序列分析,其中9份为GⅡ.P16/GⅡ.2亚型,1份GⅠ.6亚型.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GⅡ.P16/GⅡ.2亚型诺如病毒新重组株与近期国内外暴发流行的GⅡ.P16/GⅡ.2亚型高度同源.结论引起泉州地区2014—2017年急性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主要病原为诺如病毒GⅡ.P16/GⅡ.2亚型和GⅠ.6亚型;其中GⅡ.P16/GⅡ.2亚型在泉州地区首次出现,为近期优势毒株.
- 郑友限陈志扬郑丹凤刘江艺吴小凤陈明春
- 关键词:诺如病毒病毒性胃肠炎进化分析
- 泉州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基因特性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了解福建省泉州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A和NA基因特征,探讨该病毒的遗传变异及分子特性。方法采集泉州市甲型H1N1流感患者咽拭子,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病毒核酸及MDCK细胞培养进行病毒分离、鉴定,提取其中2株代表性毒株病毒核糖核酸(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病毒HA和NA基因,纯化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用DNAstar megalign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1020份咽拭子检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200份;季节性流感病毒核酸阳性70份,其中H3N2亚型53份,H1N1亚型14份,B型3份,并分离到29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HA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显示,该毒株与北美流行株高度同源,由HA基因核苷酸序列推导的氨基酸系列与疫苗株A/Brisbane/59/2007比较,有22个位于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但受体结合特异性仍为人样受体,NA基因耐药性位点分析显示,对达菲药物依然敏感。结论 2009年泉州市甲型H1N1流感流行毒株与北美流行株高度同源,相对于疫苗代表株出现了HA蛋白抗原性漂移。
- 郑友限陈明春王耿龚彩婷陈杰毅林锦忠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病毒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 实时荧光PCR筛查、培养法确认方案在副溶血性弧菌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了解与培养法相结合的实时PCR方案在餐桌污染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9~2010年随机从泉州市3个区的超市及农贸市场采集356份海产品标本,分别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联合科玛嘉显色培养法和科玛嘉显色培养法、国标法同时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分别比较2种方法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分析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采用3种方法共检测海产品356份,其中实时荧光PCR方法联合科玛嘉显色培养法检出副溶血性弧菌40份,阳性率为11.24%;科玛嘉显色培养法检出副溶血性弧菌26份,阳性率为7.30%;国标常规培养法检出副溶血性弧菌23份,阳性率为6.46%。联合法同其他2种方法比较灵敏度高,且2种方法间有关联,存在正关联,一致性为优,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食品安全餐桌污染副溶血性弧菌致病菌监测中应用此方案可提高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及检测准确性,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周期短并大大降低工作强度,且为从采样到出报告全过程的实验室间比对提供良好基础,适用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大量餐桌污染标本的致病菌快速检测。
- 陈明春刘建忠郑有限潘新南陈培蓉
- 关键词:实时荧光定量PCR餐桌污染副溶血性弧菌
- 泉州市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分析2010年泉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方法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导出"发病日期"在201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现住址属于泉州市的手足口病个案数据库,用SPSS 15.0软件统计分析;收集泉州市CDC 2010年全部的手足口病检测结果,录入Excel表格后整理分析。结果 2010年全市共报告手足口病16 620例,报告发病率为209.56/10万;中心城区发病率高于沿海县(市、区),沿海县(市、区)发病率高于山区县。0~4岁儿童占总病例数的90.6%,≤3周岁婴幼儿占全部重症病例的89.6%。EV71型肠道病毒株为主要流行株(90.0%)。结论 2010年泉州市手足口病发病强度高,发病高峰形成过程及持续时间均较长,发病以幼儿为主,EV 71型肠道病毒株为主要流行株,应积极采取各种防控措施,保护儿童健康。
- 刘江艺陈明春龚苍涛张庆虎
-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流行病学疾病控制
- 泉州市2015年健康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水平及易感情况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了解泉州市健康人群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体水平及易感情况。方法用分层二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泉州市2015年1~59岁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血液标本,用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并分析数据。结果泉州市1~59岁人群抗-HBs阳性率51.7%(2 830/5 473),易感率36.5%(1 996/5 473)。其中1~4岁组阳性率最高(60.0%,352/587),5~9岁组最低(38.5%,277/720),10~14岁组阳性率43.5%(213/490),15~59岁组50.0%~60.0%;男女抗-HBs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易感率(37.8%,1 042/2 760)高于女性(35.2%,954/2 713);抗-HBs阳性率城市>沿海农村>山区农村;易感率山区农村>沿海农村>城市;2015年1岁、2岁和14岁组抗-HBs阳性率高于2006年同年龄组。结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随年龄增长抗-HBs阳性率下降,而后趋于稳定;非乙肝疫苗免疫规划的25~59岁组人群,估算易感人数占50.1%(111.4万人/222.3万人)。建议积极推动该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尤其是医务人员、家庭有HBsAg阳性者等高危对象。
- 陈雅红洪思让陈秋婷陈明春黄彩虹曾珊珊詹惠春陈文同石神鉴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抗体水平易感性乙肝疫苗
- 一起由非产毒型霍乱弧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的实验室检测及分子分型
- 2024年
- 目的对晋江市一起由非产毒型霍乱弧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进行病原学检测和分子分型,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6月采集患者的肛拭子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和鉴定,并对分离到的4株霍乱弧菌进行血清型和毒力基因鉴定、药敏试验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共分离到4株霍乱弧菌,血清型均为01群小川型,CTXAB产毒基因阴性;PFGE分型显示,2株同源性为100.0%,其余2株与这2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5.0%和92.0%;药敏试验显示,4株霍乱弧菌对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四环素、替加环素、环丙沙星、萘啶酸、阿奇霉素、阿米卡星和链霉素均敏感;对厄他培南、头孢噻肟、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均耐药,对多粘菌素E、美罗培南、头孢他啶、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出现部分耐药。结论该起感染性腹泻事件的病原菌是非产毒性0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提示应加强食品卫生监管,以预防食源性霍乱疫情。
- 吴小凤陈洁许雅辉陈韵妍陈明春林满芳
- 关键词:霍乱弧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