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进宇

作品数:9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电导
  • 4篇电导率
  • 3篇断层
  • 3篇断裂带
  • 3篇岩石
  • 3篇裂带
  • 3篇龙门山
  • 3篇矿物
  • 3篇花岗质
  • 2篇断层带
  • 2篇岩石化学
  • 2篇岩石物理
  • 2篇岩石物理学
  • 2篇岩相
  • 2篇造山带
  • 2篇软弱
  • 2篇软弱层
  • 2篇山带
  • 2篇水岩
  • 2篇水岩相互作用

机构

  • 9篇中国地震局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9篇陈进宇
  • 6篇杨晓松
  • 3篇陈建业
  • 3篇杨彧
  • 2篇段庆宝
  • 1篇马胜利
  • 1篇姚路

传媒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第七届构造地...
  • 1篇2017中国...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含碳结构和部分熔融对造山带地壳电导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随着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发生俯冲和碰撞作用,促使青藏高原地壳南-北向缩短、增厚与东-西向伸展,在青藏高原东缘地表局部区域形成了龙门山破裂带,而在青藏高原南缘绝大部分区域形成了喜马拉雅造山带。大地电磁探测数据显示以上两个地...
陈进宇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喜马拉雅造山带花岗质熔体部分熔融软弱层
文献传递
地壳岩石矿物电导率实验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矿物和岩石电导率的实验研究一直都是国内外专家学者所关注的重点内容,目前电导率的实验测量主要采用交流阻抗谱的方法.从实验结果来看,地壳矿物和岩石电导率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性质两部分,包括矿物和岩石所受到的温度和压力大小、内部赋存的流体和熔体、岩石颗粒边缘的碳膜、岩石的颗粒大小和面理方向以及矿物晶格赋存的结构水与晶格方向等.结合地球物理探测结果,前人对下地壳高导层成因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同时电导率的实验数据对于解释地下岩层结构、动力学特征也带来了一定的帮助.通过总结可以发现对于断层带的电导率性质目前仍然知之甚少,在今后的实验研究中则需要重点关注.
陈进宇杨晓松
关键词:地壳岩石矿物电导率交流阻抗谱影响因素电性结构
汶川地震破裂带断层岩纵波速度与孔隙度关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分布于地震破裂带上的断层岩具有高孔隙度的特征.该特点造成了其弹性波速度与结晶岩石和沉积岩存在明显的差异.确定断层岩的弹性波速度与孔隙度和矿物组成的关系对于利用地震资料探测深部断层和测井资料的解释至关重要.在10-600 MPa条件下,本文对地震断层岩的纵波波速(V_p)和总孔隙度(φt)进行了测量,并深入分析了Vp与孔隙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0-600 MPa的压力范围内,V_p(p)随着压力的增高呈现对数增加,其增长率随着压力的上升而逐渐减小,遵从φVp(p)/ p=a_v/p的变化规律.断层岩中的孔隙度随着压力的增高呈对数减小.与传统的认识不同,实验发现在压力高达600 MPa以上,大多数断层岩中仍然可以残留可观的孔隙量.分析显示Vp与总孔隙度及总粘土含量呈负线性相关.该发现有助于认识深部流体的活动通道特征,有助于理解断层带中存在大量粘土矿物、断层带内的物质可被大量带出、围陷波的形成等地质和地球物理现象.
杨彧陈进宇杨晓松
关键词:孔隙度汶川地震断裂带
地震断层带流体作用的岩石化学-物理响应--来自矿物学、岩石学化学、岩石物理学启示
杨晓松陈建业段庆宝杨彧陈进宇
关键词:水岩相互作用
含碳结构对龙门山断层带电导率影响的实验探索被引量:3
2017年
碳是影响岩石电导率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是造成龙门山断层带电导率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研究不同的碳含量、矿物颗粒粒径与碳晶体结构对断层带电导率的影响,在干燥、常温、0.2~300 MPa的压力条件下实验研究了人工模拟断层泥样品(石英粉末与含碳粉末混合的样品,简称模拟样品)和采自映秀-北川断层八角庙剖面的天然断层岩样品(简称天然样品)的电导率.实验结果显示,当模拟样品中的含碳粉末连通时,电导率与碳体积率的关系符合逾渗理论模型;而含碳粉末未连通时,电导率随总孔隙度降低而指数性升高.同时模拟样品的电导率也随石英颗粒粒径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相比于模拟样品中的含碳粉末主要分布于石英颗粒支撑的孔隙中,天然样品中的碳则主要以碳膜的形式赋存在颗粒边缘,导致碳体积率相同的条件下,模拟样品的电导率小于天然样品.此外,天然样品的电导率(<9×10^(-4)S·m^(-1))也要小于野外大地电磁探测的结果(0.03~0.1 S·m^(-1)).在今后的实验中还需要考虑在动态摩擦条件下对含有完整含碳结构的天然样品进行电导率的实验研究.
陈进宇杨晓松陈建业
基于中速-高速摩擦实验研究含碳断层带的电导率特征被引量:1
2019年
野外地质调查结果显示,断层带常富集碳质.断层带中碳的分布结构是影响断层带电导率特征的一种重要参数.本文在室温、室内湿度和2MPa正应力条件下,对不同石墨含量(3,5,6和7wt%)的石英-石墨混合断层泥模拟样品开展了滑动速率介于500μm·s-1~1m·s-1的摩擦实验及相应的电导率测量,以期研究断层运动对碳分布结构的影响以及断层带电性特征对碳含量及分布的响应情况.结果显示,摩擦滑动能够显著地改变样品的电性特征(电导率大小及其各向异性).在平行滑动面方向(径向),样品电导率随着滑动位移的增加快速增加,在滑动约数十厘米之后,其电导率基本达到稳定状态;在垂直滑动面方向(轴向),样品电导率基本不随摩擦滑动速率和滑动距离而变化.SEM显微结构观测显示,摩擦滑动所引起的电导率各向异性直接反映了石墨分布结构的变化.该研究结果深化了对地震断裂带浅部电性特征的认识,为野外断层带大地电磁测深资料的解释提供了约束,同时对于了解含碳断层的力学性质和弱矿物相在剪切变形中的分布特征及其演化过程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韩明明杨晓松姚路陈进宇马胜利
关键词:石墨
含水花岗质岩浆电导率实验结果对高喜马拉雅动力学模型的启示
<正>喜马拉雅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南部,长约2000 km,由北向南划分为四条近于平行的构造单元:特提斯喜马拉雅序列(THS)、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HHC)、低喜马拉雅序列(LHS)和次喜马拉雅序列(SHS)(Yin,20...
陈进宇Fabrice GaillardArnaud Villaros杨晓松Mickael LaumonierLaurent JolivetMartyn UnsworthLe?la HashimGuillaume Richard
文献传递
地震断层带流体作用的岩石化学-物理响应--来自矿物学、岩石化学、岩石物理学的启示被引量:6
2014年
地震断层带是壳内深部流体的通道。流体与地震破裂带内的岩石相互作用导致其具有与地壳完整岩石完全不同的特性,包括其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粒度分布、孔隙度、渗透性和弹性等方面,这些特征可以视为流体与地震断层带相互作用的响应。深入研究断层岩的岩石化学和岩石物理性质将有助于准确和精细地了解地震断层岩的形成过程,分析地震能量分配,认识物质迁移的方式,解释或约束地震断层带深部探测结果等。文中以汶川地震破裂带内的断层岩为例,研究并总结了地震断层岩的渗透率、孔隙度、纵波速度、粒度分布和矿物组成等特征。结果显示,地震破裂带上的断层岩形成与地震破裂作用有关,但表现出的性质更大程度上烙有间震期流体与断层岩相互作用的印记。汶川地震破裂带上的断层岩本身并不是汶川地震破裂的直接产物,而是多次地震破裂和间震期流体与断层带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此外,还探讨了地震破裂能、地震破裂扩展、围陷波形成及解释的问题。
杨晓松陈建业段庆宝杨彧陈进宇
关键词:水岩相互作用热压作用
含碳结构和部分熔融对造山带地壳电导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9年
随着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发生俯冲和碰撞作用,促使青藏高原地壳南—北向缩短、增厚与东—西向伸展,在青藏高原东缘地表局部区域形成了龙门山破裂带,而在青藏高原南缘绝大部分区域形成了喜马拉雅造山带。大地电磁探测数据显示以上两个地区上地壳深度范围内均存在着高导层,推测其成因机制可能分别是由含碳结构和部分熔融所致。
陈进宇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喜马拉雅造山带花岗质熔体部分熔融软弱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