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霞

作品数:51 被引量:182H指数:7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泸州市科技局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7篇细胞
  • 9篇凋亡
  • 7篇糖尿
  • 7篇糖尿病
  • 6篇增殖
  • 6篇细胞凋亡
  • 5篇平滑肌
  • 5篇胃轻瘫
  • 5篇酒精
  • 5篇酒精性
  • 5篇肝炎
  • 4篇星状细胞
  • 4篇脂肪
  • 4篇脂肪肝
  • 4篇舒肝
  • 4篇舒肝颗粒
  • 4篇糖尿病胃轻瘫
  • 4篇酒精性脂肪肝
  • 4篇肝病
  • 4篇肝颗粒

机构

  • 42篇泸州医学院附...
  • 23篇泸州医学院
  • 3篇四川医科大学
  • 2篇遂宁市人民医...
  • 2篇遂宁市中心医...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南充市中心医...
  • 1篇日照市中医医...

作者

  • 49篇陈霞
  • 25篇李昌平
  • 19篇赵宏贤
  • 13篇王忠琼
  • 9篇郭勇
  • 6篇钟晓琳
  • 5篇余鸿
  • 5篇邓明明
  • 4篇徐建玉
  • 4篇石蕾
  • 3篇朱本贵
  • 3篇杜光红
  • 3篇陈枫
  • 3篇邹义君
  • 2篇张巍
  • 2篇杨燕
  • 2篇刘婷
  • 2篇徐富翠
  • 2篇杨晓红
  • 2篇梅欣明

传媒

  • 8篇泸州医学院学...
  • 3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四川医学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山东医药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华西医学
  • 2篇四川解剖学杂...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四川中医
  • 1篇天津医药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7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在留学生内科学教学中运用PBL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2015年
近年我国医学留学生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给祖国医学国际化带来了良好的契机。国内多所医学院校已不断完善留学生的教育培养体系。笔者作为泸州医学院内科学教研室的一位专职留学生教师,就从事留学生内科学工作以来,总结运用PBL模式的经验,探讨目前留学生内科学教学中的现状和该模式的应用,以探索更符合我校医学留学生的教育方式。
李洁张巍陈霞石蕾
关键词:医学留学生内科学PBL
医学生恋爱的主观幸福感比较分析
目的: 了解医学生不同恋爱状态的主观幸福感状况.  方法: 应用幸福感指数量表和恋爱状况调查表对泸州医学院06——08 级的临床、中西医、非医专业的455 名学生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研究.  结果: ①医学生总体的幸福感...
张介平刘婷陈霞郭航雨叶怀祥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医学生
舒肝颗粒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及其机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舒肝颗粒对酒精性脂肪肝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乙醇灌胃的方法制备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乙醇组、舒肝颗粒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乙醇组于实验12周末再分成2组。测定生化和病理指标。结果乙醇组ALT、AST第4周升高,舒肝颗粒组到第12周时才轻微增高。乙醇组丙二醛在12周升高,与正常组和舒肝颗粒组比较差异显著(P均<0.01)。12周末舒肝颗粒组与乙醇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比较差异显著(P<0.05)。12周末乙醇组肝组织脂肪变加重;舒肝颗粒组仅出现轻微脂肪变。治疗A组于实验16周末生化病理指标均正常,而治疗B组病理改变仍未恢复。结论舒肝颗粒具有良好的防治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脂质过氧化、减轻坏死炎症反应有关。
朱本贵李昌平单连云陈霞
关键词:舒肝颗粒酒精性脂肪肝
Ⅰ型糖尿病胃轻瘫大鼠动物模型建立与优化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I型糖尿病胃轻瘫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为糖尿病胃肠动力障碍研究提供合理的平台。方法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方法建立I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观察大鼠一般状况、血糖、胃排空、小肠传输速率。结果①模型组大鼠于造模后均出现糖尿病症状;平均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平均血糖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模型组大鼠胃内色素残留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小肠传输速率显著慢于对照组(P<0.01)。结论链脲佐菌素一次性腹腔内注射10周后能成功诱导出糖尿病胃轻瘫大鼠模型。
陈霞赵宏贤徐富翠梅欣明郭勇
关键词:糖尿病胃轻瘫
音猬因子信号通路在小鼠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观察音猬因子(Shh)信号通路在小鼠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方法 雨蛙素腹腔注射诱导急性胰腺炎模型后,引入Hedgehog信号的拮抗剂环杷明(Cyclopamine),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hh在胰腺组织的表达,同时检测了胰腺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雨蛙素注射1h后,Shh表达逐渐升高,在24h到达最高.与对照组比较[(231.13 ±10.03) U/mg],MPO活性逐渐升高,6h到达高峰[(1 255.56±126.68) U/mg],24h恢复正常[(230.48±17.69) U/mg].当Cyelopamine抑制Hedgehog信号后,胰腺炎症明显加重.结论 在急性胰腺炎性过程中,Shh起重要的保护作用.
杨辉施森郑英强陈霞周翔宇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误诊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征及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个月收治的2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调查其家族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角膜色素环等。结果1例患者有明确家族史,2例患者均以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其中1例患者有低钙血症;2例患者进行铜蓝蛋白检测均为阳性;1例患者发现角膜色素环。结论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容易被误诊,青少年不明原因的肝病要注意本病的可能性,此外还应对确诊患者的一级亲属进行筛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王忠琼邓明明李晓云钟晓琳陈霞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误诊
粉防己碱调控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细胞周期途径
目的:从细胞周期角度探讨粉防己碱抑制肝星状细胞 (HSC)增殖的具体机制。方法:(1)大鼠 HSC 株用含10%小牛血清的 RPMI1640培养基在37℃,5%CO孵箱中培养,传代,另部分细胞冻存备用。(2)实验分为5组...
赵宏贤陈霞郭勇李昌平余鸿
文献传递
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平滑肌细胞凋亡的线粒体信号转导通路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揭示糖尿病胃轻瘫发病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造模10周后,模型检测;流式细胞术测细胞凋亡与线粒体膜电位(△φm);荧光定量RT-PCR测腺苷酸转移载体(ANT)mRN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造模后均出现多尿、多饮及多食症状,体重减轻;血糖浓度显著增高(P<0.01);胃内色素残留率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胃平滑肌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0.01);△φm显著降低(P<0.01);ANT mRNA是对照组的2倍;胞质细胞色素C显著增加(P<0.05)。结论线粒体信号转导通路可能介导了糖尿病大鼠胃平滑肌细胞凋亡,后者在糖尿病胃轻瘫发病机制中扮演了一定角色。
陈霞赵宏贤杨燕郭勇
关键词:糖尿病胃轻瘫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细胞色素C
DNA去甲基化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端粒酶反转录酶的调节
2011年
背景:DNA去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对肿瘤细胞的端粒酶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而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端粒酶活性有何影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DNA去甲基化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端粒酶反转录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按照下列分组加入5-杂氮胞苷,使各组5-杂氮胞苷终浓度分别为0,3,6,12,24μmol/L。加入5-杂氮胞苷后第1,2,3,5,7天进行指标检测。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5-杂氮胞苷干预24h,各浓度组均显著促进细胞增殖活性(P<0.05);干预48h,6,12,24μmol/L组显著促进细胞增殖活性(P<0.05);干预72h,12,24μmol/L组显著抑制细胞增殖活性(P<0.05);干预120,168h,对照组与各浓度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5-杂氮胞苷干预48h,6,12,24μmol/L组端粒酶反转录酶蛋白IA值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提示在一定浓度范围及一定作用时间内,5-杂氮胞苷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端粒酶反转录酶蛋白的表达。
赵宏贤路伟郭勇陈霞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
粉防己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素D1,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调控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Tet)对肝星状细胞(HSC)增殖的调控机制。方法培养大鼠HSC,MTT法测Tet对HSC增殖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法测Tet对HSC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表达的影响。结果Tet在0.5-1mg/L的范围内显著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增殖(P〈0.05)。0.5,1mg/L Tet浓度组PCNA阳性表达细胞数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浓度组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Tet 0.5,1mg/L浓度组CyclinD1阳性表达细胞数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浓度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Tet通过抑制细胞周期素Cy-clinD1,PCNA表达,使细胞周期停滞于G0/G1期,从而发挥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的作用。
赵宏贤陈霞郭勇李昌平陈庄余鸿
关键词:粉防己碱细胞周期素D1免疫细胞化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