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鸿健

作品数:12 被引量:102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手足
  • 4篇手足口
  • 4篇手足口病
  • 4篇细胞
  • 4篇儿童
  • 3篇病因
  • 2篇中性粒细胞
  • 2篇中性粒细胞减...
  • 2篇中性粒细胞减...
  • 2篇重症手足口病
  • 2篇细胞减少
  • 2篇小儿
  • 2篇粒细胞
  • 2篇粒细胞减少
  • 2篇粒细胞减少症
  • 2篇病毒
  • 1篇低血压
  • 1篇休克
  • 1篇休克综合征
  • 1篇血清TNF-...

机构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高淳县人民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陈鸿健
  • 4篇周凯
  • 3篇单鸣凤
  • 3篇梅小丽
  • 3篇田野
  • 3篇胡静
  • 2篇于毅
  • 2篇游贤慧
  • 2篇邱卫娟
  • 2篇蒋龙凤
  • 2篇刘浩
  • 2篇叶宁
  • 1篇李立群
  • 1篇田野
  • 1篇邢益平
  • 1篇郭君
  • 1篇徐酉华
  • 1篇胡静
  • 1篇吴鹏
  • 1篇叶宁

传媒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医学信息(下...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18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92例儿童沙门菌肠炎病原学及临床特征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了解儿童沙门菌肠炎的临床特点和病原情况,为早期合理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入院的92例粪便细菌培养沙门菌阳性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沙门菌的血清型分为两组:鼠伤寒沙门菌组(简称:鼠伤寒组)25例,其他血清型沙门菌组(简称:其他组)67例。收集两组患儿临床资料,相关实验室检测及病原菌培养、血清型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鼠伤寒组的沙门菌来源以家庭饮食为主,且多数患儿来自城市,两组患儿病菌来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鼠伤寒组高热患儿多于其他组(P<0.05),大便培养转阴超过1个月者多于其他组(P<0.05);所有患儿大便常规中均可见脓细胞,鼠伤寒组与其他组相比脓细胞的量更多(P<0.05)。沙门菌感染好发于夏秋季(65例,70.65%),且以鼠伤寒沙门菌(25例,27.17%)最多见。对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抗菌药物耐药率相对较低;尚未出现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结论 5岁以内(尤其小于2岁)儿童夏秋季易感染沙门菌,常见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以发热、腹泻为主要特点。合理选用敏感抗菌药物后预后均良好,可出现长期带菌现象。切断传播途径是重要的预防手段。
单鸣凤崔荣星周凯陈鸿健
关键词:儿童耐药性病原学
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I)辅助治疗重症手足口病95例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I)辅助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5例根据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常规治疗,治疗组9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I) (马鞍山丰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结果:治疗组口腔疱疹消失时间、皮肤疱疹干燥结痂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退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组中未见1例院内感染,而对照组有3例出现院内感染.结论: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I) (马鞍山丰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辅助治疗重症手足口病能迅速缓解口腔疱疹,加快皮肤疱疹干燥结痂时间,缩短住院时间而且能够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胡静田野陈鸿健邱卫娟游贤慧李立群于毅叶宁
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儿童严重脓毒症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脓毒症与严重脓毒症患儿的生化和细胞免疫指标,探索严重脓毒症的危险因素,为治疗严重脓毒症提供经验。方法: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严重脓毒症患儿60例(观察组)和脓毒症患儿110例(对照组),分析严重脓毒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和细胞免疫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P=0. 00)、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P=0. 001)、谷氨酰转移酶(P=0. 00)、乳酸脱氢酶(P=0. 00)、肌酸酶同工酶(P=0. 009)、三酰甘油(P=0. 018)、肌酐(P=0. 00)升高,血钙(P=0. 0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 00)降低,T淋巴细胞减少(P=0. 002),B淋巴细胞增多(P=0. 003),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B=0. 016,P=0. 001)、三酰甘油升高(B=0. 944,P=0. 003)、低血钙(B=-7. 324,P=0. 001)、血肌酐升高(B=0. 024,P=0. 031)、T淋巴细胞减少(B=-0. 051,P=0. 039)是严重脓毒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三酰甘油升高、低血钙、血肌酐升高、T淋巴细胞减少是严重脓毒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陈鸿健周凯梅小丽
关键词:脓毒症细胞免疫肝功能
热毒宁注射液佐治儿童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佐治儿童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78例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口服奥司他韦,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以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热毒宁注射液(0.5mL/kg,每日1次,疗程7d)。结果治疗组在退热时间、咳喘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X线胸片吸收时间、住院天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对照组为8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可明显提高常规治疗儿童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的疗效。
胡静于毅叶宁李立群邱卫娟游贤慧田野陈鸿健
关键词:儿童甲型H1N1流感肺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TNF-α与IL-6的影响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5月住院重症手足口病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静滴,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静滴、安宫牛黄丸口服;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疗效及TNF-α、IL-6水平。结果试验组患儿痊愈6例,显效8例,有效15例,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48);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TNF-α、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清TNF-α、IL-6水平均下降(P<0.001),且试验组患儿TNF-α、IL-6分别为(221.69±7.19)pg/ml、(17.93±1.25)pg/ml,低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患儿症状体征均消失时间为(6.52±1.57)天短于对照组(7.13±0.94)天(P<0.001)。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均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可有效降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单鸣凤周凯胡静田野石小华陈鸿健梅小丽
关键词:手足口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212例少年脊柱关节病骶髂关节损害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少年脊柱关节病(juvenile-onset spondyloarthropathy,JSpA)患者出现骶髂关节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212例JSpA患者的人口学因素、遗传学因素、受累部位、各个实验室指标等进行分析。将患者按照年龄段(≤11岁及12~16岁)分为两组。分别采用Logistic回归的方法进行分析,筛选出JSpA出现骶髂关节损害的相关发病因素。结果:本组212例患者中有骶髂关节损害者124例,占58.5%。单因素分析显示多个因素在骶髂关节损害中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病程、起病时外周关节炎尤其是下肢大关节、持续肌腱端炎、HLA-B27阳性、家族史是JSpA并发骶髂关节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JSpA患者出现骶髂关节损害的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当患者出现这些危险因素时,应早期积极干预治疗,定期检查骶髂关节MRI,减轻或延缓病情的进展。
单鸣凤郭君陈鸿健
关键词:脊柱关节病少年
儿童川崎病休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被引量:21
2018年
目的了解川崎病休克综合征(KDSS)的临床特征,比较KDSS患儿与无休克川崎病(KD)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72例KD患儿,其中并发休克KD患儿11例(KDSS组),无休克KD患儿61例(无休克KD组)。比较2组患儿人口学资料、临床和实验室数据之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筛选出KDSS的相关因素。结果在72例KD患儿中,男童多见[占77.8%(56/72例)],其中11例(15.3%,11/72例)符合KDSS的定义,患儿均接受了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2例(18.2%,2/11例)出现丙种球蛋白抵抗。入院时,KDSS组中不完全KD 2例(18.2%,2/11例);在无休克KD组中,不完全KD的相对频率为16.4%(10/61例)。KDSS患儿中有90.9% (10/11例)出现超声心动图异常(以冠状动脉扩张及二尖瓣反流多见),而无休克KD患儿中18.0%(11/61例)出现超声心动图异常,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KDSS患儿急性期胃肠道出血占18.2%(2/11例),无休克KD患儿占0(0/61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KDSS组呕吐患儿明显多于无休克KD组[54.5%(6/11例)比16.4%(10/6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KDSS组患儿血钠浓度[(131.91±3.86) mmol/L]低于无休克KD组[(136.02±4.23)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KDSS组患儿B型钠尿肽水平[(834.91±1 411.48) ng/L]高于无休克KD组[(128.28±98.92)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KDSS组患儿肌钙蛋白I水平[(0.72±2.19) μg/L]高于无休克KD组[(0.00±0.01)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KDSS组患儿降钙素原(PCT)水平[(25.44±34.06) μg/L]高于无休克KD组[(1.18±1.97)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KDSS组患儿CD3+T淋巴细胞[(44.39±11.86)%]低于无休克KD组[(59.69±10.8
单呜凤梅小丽周凯胡静田野吴鹏石小华陈鸿健
关键词:川崎病休克低血压儿童
手足口病2393例的病因和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病因、临床特点和疗效,为手足口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393例手足口病患儿的病例资料,总结分析其主要的临床表现、病毒学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结果本组2393例手足口病患儿中,男女比例1.7∶1;≤3岁占56.6%;城乡比例2.37∶1;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夏季为主,占48.2%;首发症状主要为发热,占84.4%(2020/2393),高热占47.4%(957/2020)。患儿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的感染阳性率为89.3%(2137/2393),EV71感染占60.1%(1438/2393),2种病毒感染占12.4%(297/2393),CA16感染占29.2%(996/2393)。常规治疗和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患者发热缓解时间及临床痊愈时间均较常规治疗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以乡村多发,夏季为高发季节,≤3岁为高发年龄段;EV71感染是手足口病的重要病因;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口腔溃疡;多为良性过程,一般抗病毒治疗有效,无需使用丙种球蛋白,但重症手足口病使用丙种球蛋白可缩短患儿高热持续时间和病程。
陈鸿健蒋龙凤刘浩
关键词:手足口病病因
393例感染相关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病因和治疗的临床研究——附393例报告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疗效,并分析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病毒感染的相关性,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诊疗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393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病例资料,总结其主要临床表现、...
陈鸿健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病毒感染病因
文献传递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在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预防与治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3
2014年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在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预防和治疗的临床效果,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6-9月在医院住院治疗的100例支气管炎和肺炎患儿随机分为预防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50例,预防组患儿自开始使用抗菌药物起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剂,对照组只使用抗菌药物,出现腹泻后均加用蒙脱石散剂和补液治疗;再将B组随机分为B1组(11例)和B2组(12例),B1组仅加用蒙脱石散剂,B2组蒙脱石散剂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比较两组患儿腹泻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腹泻持续时间。结果 A组继发AAD11例,发生率为22.0%,B组继发AAD 23例,发生率为46.0%;A组腹泻持续时间(2.73±1.27)d明显短于B组的(4.08±1.70)d(P=0.025);在AAD的治疗过程中腹泻持续时间B2组少于B1组(P=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刘浩陈鸿健邢益平蒋龙凤叶宁
关键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儿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