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央迪
- 作品数:42 被引量:397H指数:10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医药卫生更多>>
- 超越统合救助模型:城市低保制度改革中的分类救助问题研究
- 发达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演变,经历了由剩余型福利模式向制度型福利模式再向混合型福利模式转变的过程。在剩余型福利模式下,贫困被认为是由于个人道德原因所致,接受救助或福利是耻辱的象征。在这一理念下,国家所施行的社会救助标准...
- 李迎生韩央迪肖一帆张宁
- 关键词:社会福利城市低保
-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查研究——基于北京市三个涉农区县的抽样调查被引量:4
- 2009年
- 北京市农村社会保障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现正经历着更深刻的制度转型。受历史和现实因素的交织影响,北京市农村社会保障仍面临着巨大的困境,突出表现在项目保障水平有限、统筹层次低、再分配效应扭曲、农民参保意识低、农民的缴费能力弱且分化鲜明、政府职能的部分缺位,以及对"嵌入性"制度环境缺乏具体的对策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限制了农村社会保障的制度功能和政策效力,亟需在立法、财政投入、制度衔接方面进行突破。
- 韩央迪
-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助残社会组织韧性生成研究——以S市15家助残社会组织为例
- 2024年
- 韧性研究已成为新时代观察助残社会组织作用转型的重要视角。以S市15家助残社会组织实证研究为例,将其在新冠疫情期间何以生成韧性的实践进路置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考量,为构建我国助残社会组织韧性治理体系提供经验。研究发现,其韧性生成由“潜在基因-显性响应”组成,潜在韧性基因表现在关系、战略、文化、社会、专业、资源、结构等方面,显性响应过程经由“韧性触发-韧性反弹-韧性反超”三个阶段,从“资源整合”到“资源探寻”再到“使命实践”统筹发展与安全,并呈现适应性、变革性和成长性的助残社会组织韧性生成规律。为实现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相适应的助残社会组织作用转型与高质量发展,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能力建设为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构建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风险治理机制成为助残社会组织韧性建设的路径所在。
- 陈蓉蓉韩央迪
- 关键词:资源依赖理论
- 社会排斥理论的路径超越被引量:1
- 2008年
- "社会排斥"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西方社会政策的研究焦点,到目前"反社会排斥"已成为世界各国社会政策研究的共同话题。依循其兴起背景及概念演进,社会排斥理论在贫困、剥夺理路基础上释放出巨大的政策内涵,它与社会政策的内在契合性使之成为了这一语境中的核心议题。
- 韩央迪
- 关键词:社会排斥贫困剥夺社会政策
- 超越统合救助模型:城市低保制度改革中的分类救助问题研究被引量:27
- 2007年
- 城市低保制度深化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分类救助模型相对于过去的统合救助模型而言是一个重大的进展与超越,是我国低保制度走向完善的重要标志之一。与统合救助模型对贫困群体采取整齐划一的救助办法不同,分类救助模型基于贫困人群内部的需求差异,通过制定合理、科学的救助标准体系,对不同需求人群实施有差别的救助,提高了救助的精确度、公平性与效率。由于这一模型出台的时间还不长,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与问题,诸如分类标准的制定比较粗疏、对特殊困难低保对象救助的力度不足、与再就业机制缺乏有效衔接、贫困边缘人群难以被现行制度覆盖、资金筹集及管理工作难以适应实际需要等等,影响、制约了新模型功能的充分发挥。本文对进一步完善分类救助模型的政策选择进行了全面、深入、针对性的分析探讨。
- 李迎生韩央迪肖一帆张宁
- 关键词:城市低保制度
- 休闲与成功老龄化-北京市X社区老年人休闲生活的初步研究
- 韩央迪
- 关键词:老年人休闲休闲生活
- 照料孙子女的经历对农村老年人生理健康的影响被引量:50
- 2016年
- 本文利用"安徽省老年人生活状况"纵贯数据进行路径分析,研究照料孙子女的经历对农村老年人生理健康的影响,并且讨论了成年子女提供的代际支持在其影响路径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相比于未曾照料过孙子女的农村老年人,提供持续性隔代照料的农村老年人的自陈健康状况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更好,而曾经提供过隔代照料的农村老年人也有更好的自陈健康状况。同时,对于提供持续性隔代照料的农村老年人而言,情感支持在照料经历对其自陈健康状况的影响路径中发挥了一定的中介作用,即能否从其成年子女处获得情感支持影响了他们的自陈健康状况。
- 周晶韩央迪Weiyu MaoYura LeeIris Chi
- 关键词:农村老年人生理健康代际支持
- 何以践行社会工作的“社会性”?——一项针对成年精障人士“老养残”家庭照料者的项目实践被引量:8
- 2017年
- 受"去机构化"运动和精神健康"消费者运动"之影响,精障人士的照料责任越来越多地从机构转移到家庭,家庭进一步成为精障人士日常生活、康复融合之路上的核心支持。针对成年精障人士家庭照料者的需求评估发现,这些照料者的需求突出表现在自身的疾病管理、喘息服务、经济补贴、精障成员的未来养护、政策指导与咨询服务、家长互助与支持、法律支持等方面。而其中,精障人士的未来养护是照料者的最大忧思。本项目从服务使用者的需求出发,结合自我照料理论、积极心理学和影像发声法的理论与实务,设计了成年精障人士家庭照料者的社会工作综合干预项目。在传统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基础上,注重回应社会工作的社会本质及具象目标,着力促进家庭照料者、服务提供者、研究者、决策者、社区他者等利益相关者对残障议题的平等对话,进而促进社会工作的反思性实践。基于对项目过程与结果的具象呈现,本项目的实践亦对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实践与研究的整合提供了启发。
- 韩央迪张丽珍赖晓苗郑思佳高瑞鑫
- 关键词:家庭照料者
- 走向治理:社会福利的理论与实践--第八届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研究专委会年会综述被引量:1
- 2017年
-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当下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社会面临的核心议题。当前,中国政府日益倡导创新、开放、共享的理念,不断加快推进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建立,这股自上而下的势能要求现有的社会福利体系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积极的回应。为此,第八届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研究专业委员会以"走向治理:社会福利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邀请中日韩社会福利学者、决策者及广大实务工作者共同探讨新形势下我国社会福利治理的理念、进展和发展方向,这对推动我国的社会福利治理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
- 王雅男韩央迪隋欣潼彭华民
- 关键词:社会福利社会治理
- 社会组织何以介入社区福利治理?——社区福利的治理变革及对中国的启示被引量:3
- 2016年
- 社区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基础平台,也是现代社会福利治理的重要场域。但在对"社区"的本体讨论中,有关社区与社会的谱系关系以及社区存续与否还存在着分歧,即"社区—社会—社区"的认识变化以及对社区本体的"消失论"、"存续论"和"发展论"之观点交锋。这些基本认识的澄清不仅奠定了社区福利治理的本体论,更藉由西方社区福利治理的变革历程表明,社会组织介入社区福利治理是对现代社会中利益主体多元化、诉求属性多样化的现实回应。这对厘清中国城市社区福利治理的实践路径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 周晶韩央迪郝华卿
- 关键词:社区福利社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