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宝林

作品数:11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脑出血
  • 3篇出血
  • 2篇引流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外伤
  • 2篇颅脑
  • 2篇脑外伤
  • 1篇动脉瘤
  • 1篇血浆
  • 1篇血浆肿瘤坏死...
  • 1篇血浆肿瘤坏死...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反应
  • 1篇氧化物歧化酶
  • 1篇腰大池
  • 1篇腰大池持续引...
  • 1篇依达拉奉
  • 1篇淫羊藿
  • 1篇淫羊藿苷

机构

  • 9篇厦门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2篇福建中医药大...

作者

  • 9篇马宝林
  • 7篇房正华
  • 6篇宋湖平
  • 4篇方耀春
  • 4篇林吴用
  • 2篇代景伟
  • 2篇高丽丽
  • 2篇孙晓欧

传媒

  • 2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心血管病防治...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于Notch信号转导通路洋川芎内酯Ⅰ对大鼠颅脑损伤后中枢神经再生修复作用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研究洋川芎内酯Ⅰ(SEⅠ)基于Notch信号转导通路对颅脑损伤大鼠中枢神经再生修复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SEⅠ低(SEⅠ-L,36 mg·kg^(-1))、中(SEⅠ-M,72 mg·kg^(-1))、高(SEⅠ-H,144 mg·kg^(-1))剂量组以及SEⅠ(144 mg·kg^(-1))+γ分泌酶抑制剂DAPT(50μg·kg^(-1))组,每组15只。采用改良Feeney自由落体法制备大鼠颅脑损伤模型,于造模成功后24 h内完成第一次给药,连续给药7 d;假手术组仅开颅不致伤。给药结束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神经生长因子(NGF)含量;HE染色观察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区组织病理变化,q RT-PCR法检测海马组织中Notch1 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中Notch1、Hes1、Hes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海马形态正常,未见损伤;模型组存在明显结构异常,神经元坏死、排列紊乱;SEⅠ3个剂量组随药物剂量升高,神经元排列逐渐整齐有序,坏死情况改善;SEⅠ+DAPT组与SEⅠ-H组相比,神经元改善情况较差。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NSS,外周血清BDNF、NGF含量以及海马组织中Notch1 mRNA和Notch1、Hes1、Hes5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SEⅠ3个剂量组NSS均显著降低,BDNF、NGF含量以及Notch1 mRNA和Notch1、Hes1、Hes5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且存在剂量依赖性(P<0.05);与SEⅠ-H组比较,SEⅠ+DAPT组NSS显著升高,BDNF、NGF含量以及Notch1 mRNA和Notch1、Hes1、Hes5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SEⅠ能够促进颅脑损伤大鼠中枢神经的再生修复,其机制可能与Notch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房正华马宝林宋湖平代景伟孙晓欧李海英
关键词:颅脑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再生
脑室外引流术在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中的应用
方耀春马宝林房正华宋湖平林吴用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96例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时机、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处理和术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10年8月经显微手术治疗的96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6例均经手术夹闭动脉瘤,同时清除颅内血肿12例。术后出现症状性血管痉挛32例,其中24例经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术后病人恢复良好者66例,轻残者18例,重残者8例,死亡4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大面积脑梗死3例)。结论颅内动脉瘤一旦诊断明确,应尽早手术以防其破裂出血。术中充分开放脑池和暴露瘤体、瘤颈,正确夹闭动脉瘤颈,避免动脉瘤破裂以及正确处理术中破裂出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积极预防脑血管痉挛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房正华方耀春马宝林宋湖平
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颅内动脉瘤预后
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进展型硬膜下积液的不同方案治疗及并发症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进展型硬膜下积液的不同方案治疗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进展型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28)与观察组(n=32)。对照组接受钻孔引流术或局部穿刺引流术治疗,术后应用弹力绷带适当加压包扎,观察组接受钻孔引流术或局部穿刺引流术治疗,术后应用弹力绷带适当加压包扎及腰大池持续引流。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头部引流管留置时间(7.51±1.20)d,硬膜下积液基本消失时间(6.68±1.08)d,住院时间(19.44±3.08)d,均优于对照组的(11.52±2.36)、(10.36±2.02)、(23.68±3.6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性治愈率为84.38%,高于对照组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4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GOS评分为(3.90±0.42)、(4.08±0.7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52±0.51)、(3.68±0.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进展型硬膜下积液应用钻孔引流术或局部穿刺引流术后应用弹力绷带适当加压包扎及腰大池持续引流,可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改善疾病预后。
林吴用马宝林房正华宋湖平
关键词:去骨瓣减压术加压包扎腰大池持续引流
磁共振弥散加权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均行T1WI、 T2WI、 FLAIR以及DWI检查诊断,对比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 DWI的检出率显著优于T1WI、 T2WI以及FLAI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 DWI图像比T1WI、 T2WI以及FLAIR图像有更高的特异性以及敏感性,可发现超急性期脑梗死,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宋湖平钟昕方耀春马宝林房正华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加权像急性脑梗死
基于miR-223-3p研究淫羊藿苷治疗大鼠颅脑外伤后神经损伤的作用机制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基于miR-223-3p探讨淫羊藿苷治疗大鼠颅脑外伤神经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70只大鼠,建立局部脑挫裂伤模型,将建模成功的6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淫羊藿苷(30mg/kg)组、淫羊藿苷(30mg/kg)+阴性对照组和淫羊藿苷(30mg/kg)+miR-223-3pantagomir组,每组15只,另取15只大鼠作为对照组。给予相应药物进行干预,末次干预2 h后,对各组大鼠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 NSS);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和IL-1β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采用TUNEL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神经元凋亡情况;采用q 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miR-223-3p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oligomerizationdomain-likereceptor protein 3,NLRP3)m RNA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 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miR-223-3p对NLRP3的靶向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淫羊藿苷组大鼠m NSS显著降低(P<0.05),脑组织含水量显著降低(P<0.05),脑组织IL-18和IL-1β水平显著降低(P<0.05);脑组织损伤面积和红细胞数减少;神经元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P<0.05);脑组织miR-223-3p mRNA表达水平升高,NLRP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脑组织NLRP3、Caspase-1和Bax蛋白表达水平降低,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淫羊藿苷组比较,淫羊藿苷+miR-223-3pantagomir可显著逆转上述指标(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结果显示,miR-223-3p可靶向调控NLRP3。结论淫羊藿苷对大鼠颅脑外伤神经损伤具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miR-223-3p从而靶向抑制NLRP3表达、抑制炎性反应、减少�
房正华马宝林宋湖平代景伟孙晓欧
关键词:淫羊藿苷颅脑外伤神经损伤NLRP3炎性反应
糖皮质激素对脑外伤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的调控作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对脑外伤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调控作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6年8月入住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的脑外伤患者120例,依随机表对照法随机分为激素组60例和非激素组60例,另外选择60例健康的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激素组给予常规剂量的地塞米松治疗1周。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组患者在治疗后第1、2、7、14天时血浆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结果在第1、2天激素组的血浆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非激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第7、14天明显低于非激素组(P〈0.05),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糖皮质激素对脑外伤患者TNF-α和IL-1β的调控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损伤早期不能及时降低TNF-α和IL-1β的含量,在恢复期又使其降低,削弱了其对神经的保护作用,这可能会加剧患者的病情。
马宝林林吴用高丽丽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脑外伤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后再出血的临床探讨
2015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后再出血的临床情况,旨在找出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再出血发生率。方法选取2014年1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把这些患者随机均匀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主要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手术,观察组患者进行微创清除手术治疗,研究比较两组患者后期再出血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病情观察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再出血发生率为16.0%,在进行临床有效处理之后,患者临床死亡率达到了4.00%,对照组患者后期再出血发生率为32.0%,患者临床死亡率为14.0%。结论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来说,微创手术治疗效果优于开颅手术治疗效果,可以明显降低后期再出血发生率,但也存在一定的临床死亡风险,必须加强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后期再出血的预防,从根本上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临床死亡率。
房正华方耀春马宝林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手术治疗微创治疗再出血干预
依达拉奉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及脑组织氧化损害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清洁的SD大鼠1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治疗组,每组50只,分别于术后0.5、1、2、3、4 d 5个时间点对每组中不同10只进行观察。采用立体定向自体血注入法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检测3组并比较各时间点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变化、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情况。结果假手术组和治疗组术后1~4 d各时间点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术后2d脑水肿达到最高值;假手术组、治疗组术后0.5~4 d各时间点血肿周围脑组织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假手术组、治疗组术后0.5~4 d各时间点血肿周围脑组织SOD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明显改善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减轻脑出血大鼠脑组织氧化损害。
马宝林林吴用高丽丽
关键词:依达拉奉脑出血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