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钦彦

作品数:100 被引量:1,871H指数:24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局重点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5篇农业科学
  • 16篇生物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17篇物量
  • 15篇生物量
  • 13篇植物
  • 10篇油松
  • 9篇人工林
  • 8篇区系
  • 7篇松林
  • 7篇种群
  • 7篇落叶松
  • 6篇华北落叶
  • 6篇华北落叶松
  • 5篇植被
  • 5篇植物区
  • 5篇植物区系
  • 5篇生产力
  • 5篇生物学
  • 5篇辽东栎
  • 5篇海拔
  • 5篇产力
  • 4篇生态学

机构

  • 100篇北京林业大学
  • 27篇四川省林业科...
  • 14篇中国林业科学...
  • 6篇四川林业持续...
  • 6篇四川省林业厅
  • 5篇四川省林业干...
  • 5篇太岳山森林经...
  • 4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西南林学院
  • 3篇中南林学院
  • 3篇上海农林职业...
  • 3篇桂林旅游学院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北京交通大学
  • 2篇中国计量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国家花卉工程...
  • 2篇中国人民武装...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作者

  • 100篇马钦彦
  • 26篇刘兴良
  • 18篇康峰峰
  • 18篇何飞
  • 13篇韩海荣
  • 12篇刘世荣
  • 11篇冯仲科
  • 8篇杨玉坡
  • 7篇刘志刚
  • 7篇杨冬生
  • 6篇程堂仁
  • 6篇蔡小虎
  • 6篇宿以明
  • 5篇曹文强
  • 5篇何亚平
  • 5篇陈遐林
  • 5篇罗旭
  • 5篇陈俊华
  • 5篇陈圆
  • 4篇邓向瑞

传媒

  • 3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5篇四川林业科技
  • 9篇生态学报
  • 5篇林业科学
  • 5篇生态学杂志
  • 3篇江西农业大学...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林业科技
  • 2篇世界林业研究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河北林果研究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浙江林业科技
  • 1篇成都大学学报...
  • 1篇山西林业科技

年份

  • 3篇2011
  • 7篇2010
  • 10篇2009
  • 13篇2008
  • 12篇2007
  • 11篇2006
  • 13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 4篇2000
  • 2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 2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8
  • 1篇1987
1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成像系统的树冠生物量研究被引量:40
2007年
林业中对树冠进行准确量测一直都难以实现,对树冠体积、表面积的估测也多是将树冠近似为规则几何体,所得到的数据偏差较大,使与树冠相关的一些研究受到限制.该文将三维激光扫描成像系统运用于立木测量,建立立木三维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量测获取包括树冠体积、表面积等各种测树因子.以此为基础,运用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树冠体积、表面积回归方程,相关系数都在0.95左右.利用树冠体积、表面积回归模型,可以用传统林业调查数据推算树冠的体积表面积,可以使与树冠相关的估测、研究得到较好的结果.同时该文将树冠因子引入生物量模型,建立包含树冠体积、表面积的生物量模型,获得了较传统CAR模型更好的效果,可作为生物量估测的基本模型.
冯仲科罗旭马钦彦郝星耀陈晓雪赵利果
关键词:树冠生物量
山西太岳山油松林木边材心材导水功能研究被引量:10
2005年
实测太岳山36株油松边材和心材面积,建立计算林木边材和心材直径回归方程,使用TDP80探针采用热平衡技术测定山西太岳山地区油松林木夏季边材和心材中液流速度,对比分析夏季不同天气条件下树干边材和心材的导水效率.结果显示油松林木树干液流夜间流速约为白天流速的5%(60年生林木)~15%(30年生林木);30年生林木白天平均流量(11.7 dm3/d)占全天平均流量(13.9 dm3/d)的84.33%,60年生林木白天平均流量(67.5 dm3/d)占全天流量(69.9 dm3/d)的96.56%.油松林木日间蒸腾耗水占全天耗水量的85%~95%.研究表明30~60年生油松林木液流日总量中边材液流量只占61%~72%,心材液流量可占到28%~39%.油松林木心材的导水功能不宜忽略.
马钦彦马剑芳康峰峰冯仲科盖强王治中郭伟
关键词:油松蒸腾速率
山西太岳山油松林木夏季树干液流速率的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2005年6—8月在山西太岳山32年生油松林内,用TDP探针,采用热平衡技术,测定油松林木树干液流速度.研究结果表明:晴天液流速度曲线略呈现双峰形状,为11:00和13:00时(0.002 97,0.002 94 cm/s),12:00流速略有下降(0.002 73 cm/s),反映出林木蒸腾轻度午休现象.树干液流速度晴天大于阴天,雨天液流速度很低.相同天气条件下树干液流速度存在随林木胸径增大而上升的趋势,树干液流速度主要受太阳辐射强度、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影响.夏季林木日平均液流量与树干胸高横断面积呈正比.试验林夏季日平均单株液流量为白天8.666 3 dm3/d,日总量10.373 3 dm3/d,30年生油松林分夏季日平均蒸腾速率为12 843 dm3/(hm2.d),其中白天蒸腾10 730 dm3/(hm2.d),占日蒸腾总量的83.55%.
马剑芳马钦彦康峰峰冯仲科王治中盖强郭伟尚红喜刘萍
关键词:油松
中国硬叶常绿高山栎类植物的起源与演化被引量:9
2007年
硬叶常绿高山栎类植物是指壳斗科栎亚属中的高山栎组(Quercus subgenus Quercus sect. B rachylepides)的8种植物和1个存疑种植物,以及巴东栎组(Quercus subgenus Quercus sect. Engleriana)的7种植物。本文依据已有的文献,综述了中国硬叶常绿高山栎类植物系统演化、化石历史和现代分布等,讨论了中国硬叶常绿高山栎类植物的起源、演化和扩展途径,为进一步系统研究和解释这类植物对高山环境的适应机制提供基础资料。
刘兴良杨冬生刘世荣杨玉坡马钦彦
关键词:壳斗科
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研究被引量:31
2002年
为深入研究云南东南部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和多样性 ,对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作了系统调查 .保护区有药用植物资源 2 0 5科、792属、16 0 7种 ,分别占大围山植物资源科、属、种数的 86 1% ,6 7 0 %和4 1 3% .药用植物资源中 ,有 2 6种是国家级的稀有濒危保护植物 ,占国家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种数的 15 4 % ;云南省级重点保护的药用植物 9种 .全株和根及根状茎的药用植物最多 ,占 75 5 % ,提醒我们采挖时必须兼顾到资源的更新 ,保护好资源的再生性 。
王娟杜凡马钦彦陈遐林
关键词:药用植物资源生物多样性
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的基本途径及其生态对策被引量:12
2005年
本文综合分析了长江上游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自然灾害、水资源、土地沙化以及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现状及其变化,论证了构建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因地制宜、乡土树种筛选、人工林纯林化、现有林保护及造林规划等方面充分论述了现实存在的问题及误区。最后,提出了建设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的生态对策和基本途径,即(1)对长江上游地区进行科学合理的生态功能划分,初步划分为6个生态功能区;(2)保护现有林,建立健全森林资源管理、监测和保护体系;(3)加强造林困难地带植被的保护,促进森林植被的恢复;(4)构建以生态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为辅的生态公益防护骨架体系,以提高植被覆盖率为最终目标;(5)增加现有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6)应着重对干热干旱河谷、高海拔生态脆弱区等困难地带植被恢复与重建树种选择与培育以及乡土树种和资源植物的选择与栽培等技术进行研究。
刘兴良杨冬生杨冬生刘世荣杨玉坡
关键词:环境现状生物多样性植被覆盖率生态功能区
卧龙巴郎山川滇高山栎灌丛地上生物量及其模型被引量:25
2006年
川滇高山栎广泛分布于横断山地区,属于亚高山硬叶栎林,是中国植被非常特殊的类型。采用标准地法和样方收获法,对卧龙自然保护区5个海拔梯度的川滇高山栎灌丛生物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用地径(D)、树高(H)估测单株林木器官生物量的适合模型均为指数模型和幂函数模型,且以指数模型为最佳,相关系数为0.941~0.988;而用D2H估测单株林木器官生物量的适合模型均为直线和指数模型,以直线模型为最佳,相关系数为0.982~0.996;川滇高山栎灌丛总生物量为3.3891×104kg.hm-2,各层生物量排序为川滇高山栎层>枯枝落叶层>伴生灌木层>苔藓层>草本层,其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百分率分别为77.92%、17.64%、2.14%、1.23%和1.07%;川滇高山栎种群平均总生物量为2.6408×104kg.hm-2,各器官生物量大小排序为根>干>枝>叶>皮,其生物量占种群总生物量的百分率分别为31.03%、29.85%、18.54%、18.54%和6.91%。
刘兴良郝晓东杨冬生刘世荣宿以明蔡小虎何飞马钦彦
关键词:川滇高山栎生物量海拔梯度卧龙自然保护区
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叶生长过程被引量:7
1994年
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叶生长过程从每年4月下旬起至6月上旬完成。在叶生长过程中,叶长、叶面积和叶干重的增长曲线呈S型,其动态可用Logistic生长函数描述,叶宽的增长过程可用Michaelis-Menten方程描述。
刘志刚马钦彦
关键词:华北落叶松人工林
遥感技术在森林病虫害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8年
总结了近50年来遥感技术在森林病虫害监测领域的研究进展。将近年来遥感监测病虫害的主要方法归纳为影像分类法和影像差技术法,遥感监测森林病虫害的模型概括为3种主要应用模式:1)各类植被指数形式模型;2)采用所用通道的其他组合形式模型;3)各通道与生态因子的混合形式模型。根据分析研究提出了今后遥感监测森林病虫害研究的4个主要方向:1)热红外波段监测森林病虫害的应用研究;2)森林病虫害遥感监测物理模型的研究;3)森林病虫害遥感监测的基础理论研究;4)高光谱、高空间和高时间分辨率遥感数据的应用研究。
王蕾骆有庆张晓丽马钦彦Kari Heliovaara贾林强
关键词:遥感森林病虫害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季内的林冠结构和光分布被引量:19
2000年
根据 1 991~ 1 992年生长季中 2 9d的观测资料和 32株伐倒木分层测定数据 ,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林冠结构、光合有效辐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华北落叶松林木一级侧枝倾角随枝龄增长而增大 ,随着枝高度增加而减小 ;枝长随着枝高度降低而增大 .林分叶面积指数约 3/ 5分布在冠深 2 .5~ 4.5m (高密林分 )和 3.5~ 5 .5m (低密林分 )的空间内 .叶面积指数、枝表面积指数随冠深的累积分布曲线均呈S型 .生长季林冠对光合有效辐射的日平均透过率和反射率均为 7月 <8月 <6月 <9月 ,吸收率则为 9月 <6月 <8月
马钦彦刘志刚潘向丽韩海荣张戎
关键词:华北落叶松林冠结构光分布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