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严晓娣

作品数:16 被引量:97H指数:6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麻醉
  • 3篇手术
  • 3篇气管
  • 3篇气管插管
  • 3篇插管
  • 3篇超声
  • 2篇动脉
  • 2篇心血管反应
  • 2篇心脏
  • 2篇血管反应
  • 2篇置管
  • 2篇神经病
  • 2篇神经病理
  • 2篇神经病理性
  • 2篇术后
  • 2篇疼痛
  • 2篇体外循环
  • 2篇肿瘤
  • 2篇桡动脉
  • 2篇外循环

机构

  • 16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徐州医学院

作者

  • 16篇严晓娣
  • 14篇袁红斌
  • 11篇李永华
  • 9篇石学银
  • 4篇朱秋峰
  • 4篇孙彭龄
  • 3篇何星颖
  • 3篇陈巍
  • 2篇吉玉龙
  • 2篇陈前波
  • 2篇徐海涛
  • 2篇周双琼
  • 2篇傅海龙
  • 2篇胡永初
  • 1篇张红武
  • 1篇王亚华
  • 1篇羊黎晔
  • 1篇王成才
  • 1篇田谋利
  • 1篇李玮伟

传媒

  • 7篇临床军医杂志
  • 2篇上海医学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医学教育...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联合神经阻滞镇痛用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的效果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中优化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的镇痛方案。方法选择择期行髋部骨折手术的患者60例,年龄60~9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Ⅱ或Ⅲ级,随机分入联合神经阻滞镇痛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入院后两组均静脉注射NSAID,联合神经阻滞镇痛组同时行单次股神经阻滞,手术当日于蛛网膜下腔阻滞前30 min行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术后持续镇痛。分别于入院后(T1)、术前做检查时(T2)、麻醉摆体位时(T3)、术后12 h(T4)、术后24 h(T5)和术后48 h(T6)各时间点进行静息和运动疼痛VAS评分,记录T1和T3时间点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 d测定CRP水平,记录补救镇痛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和患者镇痛满意度。结果联合神经阻滞镇痛组T2至T5时间点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在T1、T6时间点,两组的疼痛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联合神经阻滞镇痛组T3时间点的MAP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T1时间点的MAP与对照组同时间点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3时间点,两组心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联合神经阻滞镇痛组术前、术后的血浆CRP水平分别为(39.07±32.55)、(63.74±29.91)mg/L,对照组分别为(26.50±21.79)、(69.16±39.92)mg/L,联合神经阻滞镇痛组患者术后血浆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神经阻滞镇痛组术后发生不良反应5例(头痛1例、穿刺点疼痛1例、恶心呕吐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5/30);对照组术后发生不良反应16例(头痛5例、恶心呕吐8例、谵妄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3%(16/30)。联合神经阻滞镇痛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神经阻滞镇痛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1.47±3.48)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5.10±5.72)d(P<0.05);镇痛满意度评分为(8.15±0.63)分,显著高于�
朱琦蒋鑫严晓娣华通李永华袁红斌
关键词:髋骨折加速康复外科
1ml注射器辅助法在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穿刺法即1 ml注射器辅助法在桡动脉置管的应用,观察其置管成功率与穿刺所需时间。方法选取300例重大手术需动脉穿刺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采用直接穿刺置管法,Ⅱ组采用1 ml注射器辅助穿刺法。结果Ⅰ组穿刺成功123例,Ⅱ组穿刺成功141例,两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前者用时(56±10.4)s,后者(34±9.3)s(P<0.01)。结论1 ml注射器辅助穿刺是简单、快速、安全且损伤较小的动脉穿刺方法。
李永华严晓娣吉玉龙袁红斌石学银
关键词:桡动脉
微课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超声技术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7年
应用超声技术实施麻醉操作和进行即时诊断来实现精准医疗是麻醉科医生必备的临床技能。该技术涉及内容广,学习时间长,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该内容的教学需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具有短小灵活、使用便捷、表现形式多样等特点,完全契合麻醉科住院医师的碎片化学习以及围术期超声技术应用教学的特点,可促进学习自主性,增强教学效果。
李玮伟严晓娣陈巍傅海龙何星颖李永华徐海涛袁红斌
关键词:麻醉学超声技术教学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肠肿瘤开放术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在肠肿瘤开放术术后切口镇痛方面的有效性。方法全身麻醉下行腹直肌旁正中切口的肠肿瘤患者80例,ASA分级Ⅰ~Ⅲ级,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APB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0例。常规麻醉诱导后,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BIS值维持在40~60;T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单侧TAPB,C组患者切皮前及关腹前各给予10μg舒芬太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PACU及术后2、6、12、24h静息及咳嗽状态时切口痛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镇痛泵累积按压次数、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T组患者术后切口痛出现时间及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评分。结果T组患者静息NRS评分在术后PACU[0分比(2.9±1.1)分]、术后2h[0分比(3.1±0.7)分]、术后6h[(1.2±0.5)分比(3.7±0.9)分]低于C组(P<0.05);T组患者镇痛泵累积按压次数在术后PACU[0次比(1.1±0.7)次]、术后2h[(0.5±0.9)次比(2.0±1.2)次]、术后6h[(1.7±1.1)次比(4.5±2.3)次]、术后12h[(4.5±2.2)次比(8.5±3.3)次]、术后24h[(8.1±3.3)次比(12.8±3.1)次]少于C组(P<0.05);T组患者PONV评分在术后PACU[0分比(2.1±0.9)分]、术后2h[0分比(1.7±0.8)分]、术后6h[0分比(2.2±0.6)分]、术后12h[(0.9±0.6)分比(2.2±0.7)分]、术后24h[0分比(2.1±0.9)分]低于C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APB能提供良好的术后切口镇痛,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应用,降低PONV评分。
李永华羊黎晔陈巍严晓娣袁红斌
关键词:腹横肌平面阻滞肠肿瘤切口痛
赛机宁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在"快通道"心脏手术麻醉中,肌松剂的选择对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至关重要。许多研究表明,大剂量长效肌松剂的使用与术后残留肌松、延迟拔管密切相关。新型肌松剂顺苯磺阿曲库胺(赛机宁)临床使用剂量对心率没有明显影响、8×ED...
何星颖石学银袁红斌朱秋峰王成才严晓娣
关键词:肌松剂体外循环
文献传递
鞘内注射p38 MAPK抑制剂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对坐骨神经压缩性损伤(CCI)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效果及脊髓背角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探讨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对照组(CCI组)、SB203580组(CCI术前30min及术后第1~3天鞘内注射SB203580,剂量为0.1ml/kg)。于CCI术前2h以及术后第4~14天测定大鼠右足机械痛阈值;术后第14天取损伤侧腰段脊髓,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脊髓背角p38MAPK及BDNF的表达。结果与术前相比,假手术组术后机械痛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SB203580组在CCI术后机械痛阈值明显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CCI术后,对照组、SB203580组机械痛阈值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CCI术后第4~14天SB203580组机械痛阈值明显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SB203580组脊髓背角p38MAPK表达及BDNF释放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SB203580组损伤侧脊髓背角p38MAPK表达及BDNF释放明显降低(P<0.05)。结论鞘内注射p38MAPK抑制剂可能通过降低损伤侧脊髓背角p38MAPK表达,抑制BDNF释放,从而缓解CCI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严晓娣陈前波周双琼袁红斌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SB203580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丁卡因表麻对全麻诱导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丁卡因气管黏膜表麻对全麻插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ASAⅠ~Ⅱ级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试验组:1%丁卡因5 ml采用气管内喷入;对照组:无表面麻醉。诱导方法: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3μg/kg、丙泊酚2 mg/kg、赛机宁0.3 mg/kg。观察指标:记录平均动脉压、心率在插管前、插管时、插管后1、3 min的变化。结果试验组在不同时点与对照组比较都有不同程度减少循环波动的保护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诱导时丁卡因表麻可减轻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
严晓娣李永华吉玉龙袁红斌
关键词:丁卡因心血管反应气管插管
氟比洛芬酯在肝移植围术期应用的效果
2016年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应用于肝移植围术期辅助镇痛的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上海长征医院2006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55例因肝脏恶性肿瘤行原位肝移植手术且术前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异常的患者围术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有无使用氟比洛芬酯,将患者分为氟比洛芬酯组(20例)和对照组(35例)。在术后12、24、72h,记录并比较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和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术后72h时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Cr)、血红蛋白(Hb)水平;记录术后24、48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比较术后腹腔出血和移植物排异发生率。采用多因素方法分析药物对术后肝、肾功能和凝血机制的影响。结果氟比洛芬酯组术后12和24h的PT均显著长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1、0.05),IN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两组间术后72h的PT和IN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术后12、24、72h的血小板小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术后72h的TB、ALT、Cr、Hb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氟比洛芬酯组术后24h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间术后48h的疼痛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腹腔内出血、术后第1周内排异和术后第2周内排异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药物对术后肝、肾功能和凝血机制影响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氟比洛芬酯的使用是术后12、24h的PT延长和INR升高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均<0.01)。结论肝移植围术期短期使用氟比洛芬酯可达到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氟比洛芬酯对术后早期凝血机制有一定影响,但不影响术后肝功能的恢复。
傅海龙严晓娣李永华胡永初朱秋峰袁红斌徐海涛石学银
关键词:氟比洛芬肝移植环氧合酶抑制剂肝功能
芬太尼复合艾司洛尔或利多卡因对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影响的比较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比较芬太尼复合艾司洛尔或利多卡因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上腹部手术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年龄40-65岁,体重48-78kg,ASAI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n=20):芬太尼3μg/kg组(Ⅰ组)、芬太尼3μg/kg+艾司洛尔1mg/kg组(Ⅱ组)和芬太尼3μg/kg+利多卡因1mg/kg组(Ⅲ组)。3组均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丙泊酚1.5mg/kg和罗库溴铵0.8mg/kg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1min(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管插管后1min(T3)、3min(T4)及10min(T5)记录心率(HR)、收缩压(SP)、舒张压(DP),并于T0、T1、T3时采集桡动脉血7ml,测定肾上腺素(Ad)和去甲肾上腺素(NA)的浓度。结果与T0比较,Ⅰ组在T2、T3时的HR、SP、DP明显升高(P〈0.05);而Ⅱ组、Ⅲ组在T2、T3时的HR、SP、DP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Ⅲ组的HR、SP、DP在T1-T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T3时血浆Ad和NA的浓度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Ⅱ、Ⅲ组血浆中Ad、NA浓度低于Ⅰ组(P〈0.05)。结论芬太尼3μg/kg复合艾司洛尔1mg/kg或利多卡因1mg/kg均可减轻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宁慧杰严晓娣田谋利李永华王亚华朱秋峰石学银
关键词:芬太尼艾司洛尔利多卡因气管插管
喉罩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被引量:18
2008年
目的探讨喉罩与气管导管在小儿麻醉中的使用方法及利弊。方法选择40例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喉罩组(LMA组,20例)和气管插管组(TT组,20例),全麻诱导给予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2.0ug/kg,丙泊酚1.0mg/kg,司可林1.0mg/kg,在药物完全起效后行LMA和TT置入。分别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LMA(TT)置入前、置入后以及术后拔除LMA(TT)后的MAP、HR、SpO2的数值,并对置入LMA和TT的一次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及LMA(TT)置入前的MAP、HR、SpO2值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置入后和术后拔除LMA(TT)时LMA组的MAP、HR显著低于TT组(P<0.05)。结论喉罩通气装置使用简单、无创伤,对大多数成人和小儿都适用。若掌握好喉罩使用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值得推广。
孙彭龄严晓娣刘虎袁红斌
关键词:喉罩小儿麻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