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怀军
- 作品数:16 被引量:127H指数:6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 黄土丘陵区退耕地植被景观时空变异特征
- 2007年
- 对黄土丘陵区退耕地植被特征的时空变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区植被特征之间差异不是很显著,仅延安与安塞在物种丰富度之间和安塞与吴旗在物种多样性之间存在较显著的差异(0.01
- 从怀军张兴昌张周平焦峰温仲明
-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植被指数
- 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速效钾含量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在可利用耕地资源很少的黄土高原地区,查清耕地土壤肥力,指定适合的肥料,增加土地的活力和动力,显得尤为重要。速效钾是植物需要的重要元素,更是一个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试验在黄土高原陕西省长武农业生态试验站模拟弃土场,设3种施肥处理:A施有机肥(羊粪),施肥量为30 000kg/hm^2;B施秸秆,施肥量为9 000kg/hm^2;C不施肥,AO(施有机肥,不种植物)、BO(施秸秆、不种植物)、CK(不施肥、不种植物)作为对照,选取了白三叶、草木樨、紫穗槐、柠条、黑麦草5种植物为试材,探究了在不同土壤速效钾处理下各植物小区0—10,10—20cm土层的养分含量。结果表明:0—10cm,在施肥条件下,(有机肥、秸秆)土壤速效钾含量要高于不施肥土壤含量。在不施肥条件下,所有小区土壤速效钾含量均低于空地(CK)。10—20cm层内,在3种不同施肥条件下,各小区土壤速效钾含量基本持平,变化不大,只有在黑麦草+白三叶小区内施有机肥条件下,土壤有效钾含量较高。在不同施肥条件下,草木樨小区土壤速效钾含量比空地(CK)提高了5.14mg/kg,增幅为3.46%。土壤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有机肥>秸秆>不施肥。在不施肥条件下,同样出现了平均含量低于空地的情况,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初期土壤培肥时需要补充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在长武长期连续定位试验数据基础上,采用实地种植和长期观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定量模拟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速效钾含量,为该地区合理利用土壤速效钾,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土壤资源的持续高效利用和农业生产提供依据。
- 从怀军张展徐斌
- 关键词:水土保持不同施肥条件土壤速效钾黄土高原沟壑区
- 基于属性识别模型的退耕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被引量:12
- 2010年
- 运用基于熵权的属性识别模型,对延河流域不同退耕年限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pH值等7项土壤物理和化学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退耕初期,土壤肥力指标之间权重相差较大,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各土壤肥力指标对土壤肥力的影响逐渐趋于一致;较退耕初期,退耕地1-5年和6-10年时,土壤肥力都有所下降,随着退耕年限的延长,土壤肥力逐渐恢复,但至退耕25-30年时,土壤肥力仍未恢复到退耕初期的水平;总体上延河流域退耕地总体肥力水平较低,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势在必行。属性识别模型评价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主观因素的影响,评价结果直观实用,能为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 焦峰温仲明从怀军安韶山
- 关键词:属性识别模型退耕地熵权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 黄土丘陵区小叶杨生长空间差异性及其土壤环境效应被引量:4
- 2009年
- 采用每木测定的方法,对不同坡位小叶杨林及其林下植被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和计算。研究表明,坡下部小叶杨生长状态良好,其平均地径、胸径、枝下高和冠幅等参数都明显优于坡中部和上部,以沟谷地带的小叶杨的生长为基点,则坡下部、中部和上部的小叶杨的树高和胸径生长潜力分别为沟谷地带小叶杨的77.53%,34.88%,31.88%和75.59%,39.51%,33.36%,坡下部种植小叶杨更有利于其稳定生长;小叶杨(+沙棘)混交林,其林分的平均树高、地径、胸径及冠幅等生长参数都明显高于纯小叶杨林,混交小叶杨林比纯小叶杨林有更好的稳定性保水保土功能。通过对不同坡位小叶杨林地生长环境因子的分析表明,各因子对造成不同坡位小叶杨林空间差异的贡献程度和行为不尽相同,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N和有效N含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土壤速效P和速效K在各土壤剖面的表现基本一致,且坡下>坡中>坡上;而pH与其它因子相比则表现出相反的作用和趋势。通过对营造方式小叶杨林地生长环境因子的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在0-120 cm土层的影响较为显著,但在120 cm土层以下表现完全相反;混交林地的沙棘对大大调节土壤全P、有效N和速效P含量,对小叶杨林生长环境贡献突出;土壤有机质、全N和速效K对小叶杨生长差异性的贡献不甚显著;而pH与其它因子相比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和作用。
- 焦峰温仲明王飞从怀军
-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小叶杨土壤环境效应
- 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恢复措施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量C、N、P的影响被引量:34
- 2010年
- 以黄土丘陵典型地区-宁夏固原不同植被恢复措施:撂荒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和灌木林地(柠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土壤微生物量有显著差异,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磷含量均表现为撂荒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灌木林地,微生物量氮以人工草地略低,撂荒地和柠条林地较大。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与土地利用方式关系密切。柠条林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从怀军成毅安韶山李第红
- 关键词:土壤养分植被恢复措施黄土丘陵区
- 对河南省中部地区退耕还林(草)试点工作的建议——以河南省中牟县为例
- 2004年
- 河南省中部地区退耕还林(草)已经进行了3~4a,但中部由于本身的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社会背景,无法照搬西部地区政策措施和实施办法。以地处黄河故道地区的河南省中牟县为例,通过对退耕还林(草)政策状况的农户调查结果分析,对中部地区退耕还林(草)的提出了5条建议。
- 高照良从怀军
- 关键词: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 陕北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与果树发展被引量:1
- 2004年
- 针对陕北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后果树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果树将是退耕还林后的主导产业。为了确保果树的丰产优质。生产绿色果品。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该区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抓好果树区划,加强科技宣传与推广。抗御自然灾害。组织果农协会等。
- 白岗栓杜社妮王继军彭柯珊侯喜录从怀军
- 关键词:陕北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果树生产区划绿色果品
- 黄土丘陵区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规律与建设模式
- 王继军谢永生白岗栓权松安刘国彬郭满才从怀军彭珂珊李桂丽吕惠明
- 研究黄土丘陵区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规律与建设模式,对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退耕还林工程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以纸坊沟流域近70年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为分析重点,揭示了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演...
- 关键词:
- 关键词:生态经济系统
-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叶杨林生长的空间差异分析——以吴旗县为例被引量:9
- 2005年
- 小叶杨是黄土高原地区栽植较为广泛的树种之一。通过对不同坡位小叶杨纯林和小叶杨+沙棘混交林中的小叶杨的生长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坡下位的小叶杨生长良好,郁闭度为30%,树高可达12.67m,而坡中位和坡上位的小叶杨树高仅为5.70m和5.21m,相差1倍以上。地径、胸径、枝下高和冠幅生长状况表现出同样的趋势;以沟谷地带的小叶杨的生长位为基点,则坡下部、中部和上部的小叶杨的树高和胸径相对生长潜力分别为沟谷小叶杨的77.53%,34.88%,31.88%和75.59%,39.51%,33.36%;但小叶杨与沙棘混交后,生长表现较为良好;混交林的覆盖度最高、并且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较多且分布均匀,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研究表明,小叶杨作为该地区的一个隐域树种,除沟谷等一些水分条件较好的立地外,不宜进行大面积栽植。
- 温仲明从怀军焦峰王飞
- 关键词:小叶杨树高胸径混交林黄土丘陵沟壑区杨林
- 县域尺度土地资源的时空动态监测与评价研究——以安塞县为例
- 本文从社会区域分工的理论出发,考虑区域自然与社会经济和区域水土流失的主要特征,针对安塞县生态环境退化的症结和生态建设的目标,采用遥感与GIS技术,结合地面调查,开展县域尺度土地资源时空动态监测和评价,可为政府的战略决策和...
- 从怀军
- 关键词:动态监测土地面积环境特征林地面积黄土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