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俞云

作品数:22 被引量:120H指数:7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动力工程及工...
  • 6篇化学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1篇颗粒物
  • 10篇燃煤
  • 7篇煤燃烧
  • 6篇燃煤过程
  • 6篇燃烧
  • 5篇燃烧过程
  • 5篇可吸入颗粒
  • 4篇可吸入颗粒物
  • 4篇孔隙
  • 3篇中焦
  • 3篇热能动力
  • 3篇热能动力工程
  • 3篇煤焦
  • 3篇孔隙结构
  • 2篇氧化物
  • 2篇涂层
  • 2篇排放特性
  • 2篇污染
  • 2篇粒径
  • 2篇煤燃烧过程

机构

  • 22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22篇俞云
  • 18篇徐明厚
  • 17篇于敦喜
  • 12篇刘小伟
  • 9篇隋建才
  • 6篇曹倩
  • 5篇姚洪
  • 5篇黄建辉
  • 4篇李庚
  • 3篇郝炜
  • 2篇李海燕
  • 2篇刘欢
  • 2篇胡红云
  • 2篇高翔鹏
  • 2篇张秀菊
  • 1篇丘纪华
  • 1篇夏勇俊

传媒

  • 3篇动力工程
  • 3篇中国电机工程...
  • 2篇工程热物理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中国工程热物...
  • 1篇发电设备
  • 1篇煤炭技术
  • 1篇热能动力工程
  • 1篇化工学报
  • 1篇2006中国...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07
  • 4篇2006
  • 9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耐高温腐蚀合金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高温腐蚀合金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合金粉末与强化金属粉末均匀混合得到混合粉末,将该混合粉末造粒后得到喷涂材料;合金粉末为含有Cr,且还含有Fe、Ni中至少一种的合金粉末,强化金属粉末包括Co...
刘欢李海燕陈同舟张秀菊唐文博胡红云俞云姚洪
煤焦破碎成灰模型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本文从颗粒破碎的角度,建立了燃烧过程中单颗煤焦的逾渗破碎及其成灰模型,并深入研究了初始大孔隙率对颗粒破碎程度以及残灰粒径分布的重要影响。模拟结果再现了无大孔存在(φ=0)情况下,单颗煤焦生成单颗残灰的实验事实;研究结果还表明,在所考察的取值范围内,初始大孔隙率φ越大,煤焦颗粒破碎越剧烈,燃烧前期的破碎程度也随之升高,同时,φ越大,燃烧过程中单颗煤焦生成残灰的数目越多,平均粒径越小,而且残灰主要集中在粒径较小的范围内。
于敦喜徐明厚黄建辉李庚刘小伟俞云
关键词:逾渗
燃煤过程中元素Na和Fe在可吸入颗粒物中的形态与分布被引量:6
2005年
通过对平顶山烟煤在沉降炉内的燃烧试验,结合热力学平衡计算分析,研究了两种选定的矿物质成灰元素Na和Fe在可吸入颗粒物中的形态与分布。燃烧试验条件为:煤粉粒径小于63Mm,燃烧温度在1400℃,炉内燃烧气氛为空气气氛。试验采用低压撞击器(LPI)按不同粒径大小从0.03~10μm共分为13级,分别采集燃烧后的可吸入颗粒物。并采用热力学平衡计算分析方法研究了氧化性气氛中元素Na和Fe的化学形态和物理相。试验和计算结果显示:钠元素主要以Na单质的形式气化,大部分以NaO、Na2SO4、NaCl、Na3PO4的形式存在于亚微米颗粒中,极少量以NaAlSi3O8相存在于PM1.0-10中;Fe元素主要以FeO的形式气化,部分以Fe2O3的形式存在于亚微米颗粒中,部分以Fe3O4和Fe2O3的形式存在于PM1.0-10中。
刘小伟徐明厚于敦喜郝炜隋建才俞云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燃煤颗粒物
煤焦破碎成灰模型研究
本文从颗粒破碎的角度,建立了单颗煤焦的逾渗破碎成灰模型,并深入研究了初始大孔隙率与破碎程度以及残灰粒径的关系.模拟结果再现了无大孔存在(φ=0)情况下,单颗煤焦生成单颗残灰的实验事实;研究结果还表明,在所考察的取值范围内...
于敦喜徐明厚黄建辉李庚刘小伟俞云
关键词:颗粒破碎煤焦孔隙率燃煤过程
文献传递
煤焦孔隙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
在沉降炉中进行了六盘水烟煤和小龙潭褐煤的热解试验,利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仪和激光粒度分析仪,对不同温度下形成的煤焦进行了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的分析,重点研究了煤焦的孔隙结构以及煤种、粒径和温度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六盘水烟煤...
曹倩徐明厚姚洪于敦喜俞云
关键词:煤焦孔隙结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
文献传递
燃煤过程中氧含量对可吸入颗粒物形成及排放特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7
2006年
通过对两种烟煤在沉降炉内的燃烧试验,研究了不同氧气量对可吸入颗粒物的生成量、元素成分及形成机理的影响。试验条件为:煤粉粒径包括小于63μm和63~100μm两种,燃烧温度在1250℃,炉内燃烧气氛包括氧含量20%和50%两种。试验采用低压撞击器(LPI)按不同粒径大小从0.03~10μm共分为13级,分别采集燃烧后的可吸入颗粒物。试验结果显示:两种粒径煤粉燃烧后超微米颗粒物(PM1-10)排放量都随氧含量增加而显著增加,小粒径煤粉的增加更多;在亚微米颗粒物(PM1)中,其主要构成元素S随氧含量增加而显著减小,元素Fe、Si和Al随氧含量增加而显著增加,其中Si元素增加幅度最大;而在超微米颗粒(PM1-10)中,元素S随氧含量增加而少量减小,其主要构成元素Fe、Si和Al随氧含量增加而少量增加;相比较而言,氧含量变化对亚微米颗粒物的元素构成影响比超微米颗粒物大。
刘小伟徐明厚于敦喜俞云高翔鹏曹倩
关键词:热能动力工程燃煤颗粒物氧含量
燃烧过程中脱挥发分引起煤颗粒破碎的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从理论上分析了燃烧过程中脱挥发分引起的煤颗粒破碎机理,并通过模型预测了脱挥发分过程中球型颗粒内部的压力和应力分布,研究了颗粒大小、温度等几个因素对脱挥发分引起的破碎的影响.研究表明,煤颗粒的挥发分含量越高、炉膛内的温度越高,颗粒越容易破碎;颗粒越小,发生破碎需要的时间越短,但是极小的颗粒可能不会发生脱挥发分破碎,这和颗粒内部的对流孔径有关;此外,挥发分含量极小的颗粒,可能不会发生脱挥发分破碎.
俞云徐明厚于敦喜黄建辉
关键词:流化床燃烧
燃烧过程中焦炭的膨胀特性及其对颗粒物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5
2005年
该文通过煤粉在沉降炉中的燃烧,研究燃烧过程中煤焦的膨胀特性及其对颗粒物形成的影响。焦炭由煤粉在氮气气氛下脱挥发分而得到,通过分析焦炭颗粒的形态和粒径分布来研究其膨胀特性。文中着重研究了焦炭颗粒形成的超微米细微颗粒物。研究结果表明:初始煤粒粒径对超微米颗粒物的影响最明显,煤颗粒越小,生成的超微米颗粒物越多;温度对超微米颗粒物的影响随反应气氛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气氛对超微米颗粒物的影响也比较显著,氧气浓度的增加会导致更多的超微米颗粒物的形成。
俞云徐明厚于敦喜黄建辉李庚刘小伟隋建才曹倩
关键词:热能动力工程煤燃烧颗粒物焦炭
煤燃烧过程中的热应力破碎的研究被引量:14
2004年
从理论上分析了煤燃烧过程中热应力破碎的特性 .结果表明煤颗粒的抗压强度越小、煤的热传导系数越小、颗粒越大、炉膛内的温度越高、烟气对颗粒的传热性能越好 ,煤颗粒越容易或越早破碎 .对于小颗粒的情况 ,尽管颗粒内部的温度梯度很小 ,但是由于温度的瞬时巨大的变化 ,在极短的时间内颗粒内部还是产生很大的应力 ,使得颗粒可能发生破碎 .
黄建辉徐明厚于敦喜俞云
关键词:煤燃烧颗粒物热应力
燃烧过程中焦炭的孔隙结构演变与颗粒物的形成被引量:11
2007年
通过煤粉在沉降炉中的燃烧,研究了燃烧过程中煤焦的孔隙结构演变及其对颗粒物(PM)形成的影响,分析了煤焦颗粒的比表面和孔径分布。将不同气氛下燃烧生成的颗粒物通过Dekati低压撞击器(DLPI)分级,分级范围从0.03到10μm。研究表明:初始煤粒径的减小会使焦炭孔隙率增大,使焦炭在燃烧中更容易破碎,从而形成更多的超微米颗粒物;温度的升高虽然也会增加焦炭的孔隙率,但是对超微米颗粒物排放浓度的影响随不同的燃烧气氛而不同;氧气浓度的增加则有利于超微米颗粒物的形成。
俞云姚洪于敦喜刘小伟隋建才曹倩徐明厚
关键词:工程热物理煤燃烧颗粒物孔隙结构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