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荣
- 作品数:16 被引量:97H指数:6
- 供职机构:淮安市淮阴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标准外伤大骨瓣切口、逐步性清除颅内血肿并天幕切开在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脑疝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3
- 2012年
- 目的:标准外伤大骨瓣切口、逐步性清除颅内血肿并天幕切开在救治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颞叶沟回疝时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科救治的39例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颞叶沟回疝继发脑干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切口、逐步性清除颅内血肿并去骨瓣减压+天幕裂孔切开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GCS昏迷评分,术前3~5分17例,6~8分22例。经标准外伤大骨瓣切口、逐步性清除颅内血肿并天幕切开术后有效率为82.0%。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切口暴露范围广,有利于彻底清除血肿、天幕裂孔切开、静脉窦修补,有利于颅内外减压及颞叶沟回疝复位,逐步性清除颅内血肿,大大缩短脑干受压时间,有利于降低术中急性脑膨出概率,改善继发性脑干伤预后,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 杨春红张松彭长平刘春荣陈勇杨丰忠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脑干伤颅内血肿天幕切开
- 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4例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杨春红杨丰忠刘春荣陈勇张松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
- 天幕切开在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急诊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天幕裂孔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的临床影响. 方法:总结77例进行该手术的病例,探讨其适应证、手术入路、操作方法、术后治疗与预后关系. 结果:根据GOS评分:恢复良好41例,中残15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8例,死亡6例. 结论:该手术是一种直视下简单、快捷、有效、辅助性的手术方法.
- 张松杨丰忠陈勇杨春红刘春荣王宇宋建明
- 关键词:大骨瓣减压术天幕裂孔切开术
- 改良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观察改良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CSDH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给予改良钻孔引流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钻孔引流术治疗。术后比较2组症状、头颅CT复查情况、引流液、引流管通畅情况及随访复发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第3天观察组头痛头晕好转、记忆力改善、肢体乏力好转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颅内积气>20ml、颅内有新出血及硬膜下血肿残留>10ml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第2天观察组引流液较淡、引流管通畅所占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钻孔引流术治疗CSDH可有效缓解患者头痛头晕等症状,术中冲洗彻底,术后引流充分,复发率低,患者恢复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杨春红张松刘春荣杨丰忠
- “S”形切口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体会
- 2007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经皮肤"S"形切口小骨窗开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3例应用此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效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S"形切口小骨窗开颅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便于血肿清除,且利于彻底止血。结论"S"形切口小骨窗开颅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相当有效的方法之一。
- 杨丰忠杨春红刘春荣陈勇
- 关键词:脑出血小骨窗开颅手术
- 超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脑出血患者血肿及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超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血肿变化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98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均行降低颅内压、卧床、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等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同时行超早期(发病4h内)强化降压治疗,对照组行普通降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h和24h的收缩压情况,治疗前、治疗后24h、5d的血肿量、水肿量以及治疗后24h、5d的血肿扩大率,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和改良的Rankin量表(mRS)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1h和24h观察组平均收缩压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h、5d两组血肿量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24h、5d的血肿扩大率分别为6.12%、8.16%,低于对照组的22.45%、30.61%(P<0.05)。治疗后24h、5d两组水肿量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5d的水肿量高于治疗后24h,观察组治疗后5d的水肿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4d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治疗后24h,观察组治疗后14d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90d的mR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强化降压治疗能明显减少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血肿扩大,减轻脑水肿,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 杨春红刘春荣张松杨丰忠
- 关键词:强化降压脑出血血肿扩大神经功能
- 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通过探究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的具体过程,了解其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方便选择在2006年2月—2015年12月进入医院进行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120例,将其平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对比组患者使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实施治疗,研究组则使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的方法实施治疗,通过了解两者的区别,选出最佳的治疗方法。结果研究组的术后情况明显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后满意程度评分明显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显著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之后,使得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同时由于术后并发症较少,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满意程度,因此值得临床上提高推广使用。
- 杨春红刘春荣张松杨丰忠
-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临床疗效
- 超早期“S”形切口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超早期"S"形切口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8月至2012年1月24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超早期采用"S"形切口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24 h内复查头颅CT血肿完全清除21例,清除80%以上2例,清除60%~<80%1例,无再出血者;术后24 h意识状况:神志清楚16例,较术前明显好转5例,较术前无明显改善3例,无再次手术者;术后3 d复查头颅CT出现脑梗死1例;术后随访3~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GOS)评分:恢复良好13例,中残6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死于肺部感染)。有效率(恢复良好、中残、重残归为有效)为91.7%(22/24),病死率为4.2%(1/24)。结论超早期"S"形切口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创伤小,清除血肿彻底,并发症和致残率低,值得推广应用。但需把握其适应证,不适用于脑疝及大量血肿者。
- 杨春红杨丰忠刘春荣陈勇张松宋建明
- 关键词:颅骨切开术小骨窗开颅侧裂-岛叶入路
- 软通道微创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观察软通道微创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47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在CT平面导向下,根据血肿形态、大小,患者年龄,病情轻重,选择适宜的穿刺点、穿刺方向及深度,进行软通道下抽吸液化引流,清除血肿。结果穿刺过程中和术后无再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术后14 d,1例高龄患者死于肺部感染,其余病例随诊6个月~2 a,转归良好10例,轻度残疾27例,重度残疾8例,植物状态1例。结论应用软通道液化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能最大限度地清除血肿,避免或减少并发症,且操作简单、省时。
- 杨丰忠王军杨春红宋建明陈勇刘春荣张松王建国
- 关键词: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穿刺引流
- 左额颞叶基底节区原始神经外胚瘤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1年
- 1 病例
患者,男,36 岁,因"左额颞叶基底节占位γ-刀治疗后1年,头痛、呕吐、右侧肢体乏力10 余天"入院.一年前因头痛于当地头颅CT 示左侧额颞叶及基底节区占位,考虑胶质瘤予伽马刀治疗.术后6 个月复查MRI 示肿瘤稍缩小,而予继续观察.本次入院前10 余天出现头痛、呕吐及右侧肢体乏力.头颅增强CT 示左额颞叶及基底节区囊实性占位,中线明显右移.
- 杨丰忠杨春红刘春荣张松
- 关键词:基底节区原始神经外胚瘤额颞叶文献复习Γ-刀治疗肢体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