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娜

作品数:18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对乙酰氨基酚
  • 6篇血清
  • 6篇乙酰氨基酚
  • 6篇肝损伤
  • 5篇血清生物标志...
  • 5篇生物标志
  • 5篇生物标志物
  • 5篇小鼠
  • 5篇标志物
  • 3篇急性肝
  • 2篇肉芽
  • 2篇肉芽肿
  • 2篇肉芽肿性
  • 2篇肉芽肿性乳腺...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炎
  • 2篇鼠肝
  • 2篇中性粒细胞
  • 2篇中性粒细胞性
  • 2篇细胞

机构

  • 13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军事医学科学...
  • 3篇济南市明水眼...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开滦总医院

作者

  • 16篇刘晓娜
  • 7篇刘密凤
  • 6篇贾栗
  • 3篇彭双清
  • 2篇储开昀
  • 1篇王玉明
  • 1篇桂红
  • 1篇王莒生
  • 1篇葛金玲
  • 1篇古颖
  • 1篇朱旭斌
  • 1篇郭宏林
  • 1篇韩晓禹
  • 1篇高翔
  • 1篇吴寿岭
  • 1篇巩雷
  • 1篇荣蓉
  • 1篇周振兴
  • 1篇刘清泉
  • 1篇李琦

传媒

  • 3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眼科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毒理学杂志
  • 1篇北京中医药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 1篇2014线粒...
  • 1篇第四届药物毒...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生培养的初步探讨被引量:7
2016年
临床检验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下属的重要二级学科,包括临床微生物学、临床血液学、临床检验基础、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分子生物学、临床免疫学等多个三级学科,多学科、多技术相交叉,发展迅速,以临床应用为目的[1]。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办检验专业本、专科教育,促进了我国检验医学的发展,提高并壮大了检验专业队伍。本文从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入手,对如何培养其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进行探索。
刘密凤王莒生刘晓娜刘清泉
关键词:临床检验诊断学临床检验基础临床生物化学导师队伍三级学科临床血液学
五酯滴丸保肝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以金属硫蛋白-Ⅰ/Ⅱ基因敲除的MT^((-/-))小鼠和同源野生型MT^((+/+))小鼠为研究对象,建立APAP肝损伤模型,从氧化损伤方面研究五酯滴丸的保肝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MT^((+/+))小鼠和MT^((-/-))小鼠分别给予五酯滴丸(20mg/kg)灌胃,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7天。末次给药后24 h给予500 mg/kg APAP处理,观察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和苹果酸脱氢酶(MDH)的表达水平;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以及肝组织病理学;Western Blot法观察五酯滴丸对MT的调节作用。结果五酯滴丸预处理可有效改善APAP造成的脂肪变性和坏死等病理学改变,有效降低血清ALT、AST、LDH、PNP和MDH表达,与APAP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五酯滴丸能够降低MDA含量,增高GPx和SOD水平,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损伤作用,且对MT^((+/+))小鼠作用更明显。五酯滴丸预处理能够诱导MT^((+/+))小鼠中MT的表达,减轻肝损伤。五酯滴丸预处理对MT^((-/-))小鼠肝损伤无明显保护作用。结论五酯滴丸预处理能够提高MT表达,对APAP诱发的MT^((+/+))小鼠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提示MT的高表达是五酯滴丸肝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之一。
刘密凤刘晓娜彭双清
关键词: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金属硫蛋白
药源性肝损伤潜在血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4年
近年来,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已成为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发展最快的领域。在药物的使用过程中,机体受药物或其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或过敏反应而引发肝损伤。传统的肝损伤诊断指标主要依靠血清肝功能检测(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等),但这些传统指标在特异性和敏感性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几年,对肝损伤相关的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如微小RNA-122、α-谷胱甘肽-S转移酶、对氧磷酶、嘌呤核苷磷酸化酶、苹果酸脱氢酶、T-激肽原等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对近期国内外较新的药源性肝损伤的血清生物标志物进行简述。
刘晓娜刘密凤贾栗彭双清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肝损伤药源性
成年人淋球菌性尿道炎合并结膜炎一例
2018年
女性,21岁。主诉右眼红肿、伴有大量黄绿色脓性分泌物3天,首诊于济南市明水眼科医院。近期有非婚性生活史,尿道口出现少量脓性分泌物10天左右。平时有不洗手即佩戴隐形眼镜的习惯。查体:全身系统检查无异常,妇科检查见革兰阴性双球菌。眼科查体:裂隙灯检查见右眼结膜充血、水肿伴黄绿色脓性分泌物,其中右眼眼睑红肿,球结膜充血及水肿严重,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图1),左眼有少量脓性分泌物,双眼角膜透明,视力无影响。
刘晓娜李琦吴峰巩雷
关键词:淋球菌性尿道炎结膜炎成年人脓性分泌物革兰阴性双球菌眼睑红肿
清热养阴除湿丸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清热养阴除湿丸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IA大鼠模型,灌胃给予高、中、低剂量的清热养阴除湿丸,并以布洛芬作为对照药物。观察造模前、后及给药后不同时间大鼠体质量、四肢关节病变程度及关节炎指数的变化。给药21d后测定大鼠血清C反应蛋白(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IL)-1、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连续给药21d后,各给药组大鼠体质量、关节炎指数、足肿胀度均有所下降(P<0.01);清热养阴除湿丸能够降低CIA大鼠血清TNF-α、IL-6、IL-1、CRP及MDA水平,提高IL-10水平和SOD活性,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布洛芬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养阴除湿丸在缓解关节炎症方面具有一定疗效,该作用可能与其对炎症介质的调节,增强体内抗氧化能力并减轻细胞过氧化损伤有关。
刘密凤姜楠王玉明刘晓娜王北
关键词:中成药炎症介导素类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
对乙酰氨基酚致小鼠肝损伤早期血清苹果酸脱氢酶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的变化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清苹果酸脱氢酶(MDH)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对肝损伤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对乙酰氨基酚(APAP)200、350和500 mg/kg,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3、6、12和24 h)采集血清,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的水平,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清MDH的水平,ELISA测定血清PNP的水平。解剖后取肝脏计算肝指数,并进行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同时间点相比,给APAP后3 h,各剂量组MDH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PNP在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ALT则无明显变化;给APAP后6 h,各剂量组ALT、MDH和PNP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给APAP后12 h,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ALT和MDH显著升高(P<0.01),PNP在各剂量组均显著升高(P<0.01);给APAP后24 h,各指标水平均有所下降,和对照组同时间点相比,ALT、MDH和PNP仅在高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高剂量组肝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显微镜下肝组织病理切片可见明显的肝细胞脂肪变性,高剂量组出现水肿。结论 MDH和PNP在肝损伤早期ALT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时就显著升高,具有较好的灵敏性,且变化趋势与ALT相同,与病理结果一致,可以作为APAP致肝损伤早期的生物学标志。
刘晓娜彭双清贾栗刘密凤
关键词:对乙酰氨基酚肝损伤生物学标志
对乙酰氨基酚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潜在的血清生物标志物探讨
【目的】临床上药物引起的肝损伤是诱发肝脏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药物研发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传统的肝损伤诊断指标在特异性和敏感性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就需要特异性好、敏感性高的肝毒性血清生物标志物来预测肝损伤。本研...
贾栗刘晓娜彭双清
关键词:对乙酰氨基酚肝损伤生物标志物
文献传递
对乙酰氨基酚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潜在的血清生物标志物探讨
贾栗刘晓娜彭双清
关键词:对乙酰氨基酚肝损伤生物标志物
累积高敏C反应蛋白暴露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
2024年
目的 探讨累积高敏C反应蛋白(cumulative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cum CRP)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CIMT)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对连续参加了2006—2007年、2008—2009年、2010—2011年、2012—2013年4次健康体检并完成颈动脉超声的开滦职工4 701例进行横断面分析。观察对象年龄(50.9±10.9)岁,其中男性2 510例(53.39%)。根据暴露剂量与暴露时间乘积之和计算出4次健康体检的cum CRP并根据其三分位数将观察对象分为Q1、Q2、Q3三组,分析cum CRP对CIMT的影响。结果 随着cum CRP增加,CIMT逐渐增厚(P<0.000 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以Q1组作对照,Q2、Q3组的OR值分别为1.36 (95%CI:1.01~1.82)、1.49 (95%CI:1.07~2.07)。结论 cum CRP是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性别及年龄均要重视cum CRP。
王雅婷刘晓娜吴寿岭刘雪梅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其他生化指标间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其他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12例该院确诊的糖尿病患者(患者组)及同期来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122例(对照组),检测两组的HbA1c水平及各类生化指标,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同时将糖尿病患者按照HbA1c水平,分为对照组(HbA1c≤6.5%)和异常组(HbA1c>6.5%),对不同HbA1c水平之间各项生化指标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相比,TG水平略有升高(P<0.05),BUN、GLU、糖化血清蛋白(GSP)、2D-3羟丁酸(D-3H)明显增高(P<0.01);Mg、K、Na、Cl等指标均明显降低(P<0.01)。糖尿病患者HbA1c与GLU、GSP、D-3H均呈明显的正相关;与Mg、UA、Na、Cl呈明显的负相关。HbA1c异常组与达标组比较,UA及Mg、Na、Cl均明显降低(P<0.01);TG、GLU、GSP明显增高(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的HbA1c、GSP、GLU水平明显增高,且HbA1c水平与GSP、GLU水平高度相关。
刘密凤韩晓禹周振兴郭宏林刘晓娜朱旭斌
关键词: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生化指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