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栋 作品数:33 被引量:282 H指数:11 供职机构: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苏州市“科教兴卫工程”青年科技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前交叉韧带重建中股骨侧纽扣钢板和界面钉固定方法的手术特点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重建中股骨侧运用纽扣钢板和界面钉固定方法的手术特点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收治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行重建手术的患者共97例,男54例,女43例;平均年龄27.5(18~53)岁。损伤原因:重物砸伤44例,运动损伤31例,车祸伤16例,摔伤6例,术前MRI检查均提示前交叉韧带连续信号中断,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13.1(6—20)d,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为两组,其中52例患者股骨侧应用界面钉固定,45例患者应用纽扣钢板固定,手术均在关节镜下完成,所有患者术后4周开始扶拐负重训练,术后6—8周开始弃拐行走,术后8周恢复日常活动。比较术后1、2年及4年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54.6(48—60)个月随访;两组患者股骨侧无术后不适感,负重训练、正常行走无特殊异常;无术后感染、韧带自发断裂、韧带松动等并发症;Lyshdm膝关节评分[界面钉组(56.1±7.9)分比(93.1±6.1)分,纽扣钢板组(55.3±8.5)分比(93.2±5.7)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界面钉组(49.7±5.9)分比(91.7±5.0)分,纽扣钢板组(50.2±6.3)分比(91.0±6.1)分]、KT.1000膝关节测量仪检查[界面钉组(9.2±1.8)分比(2.1±1.4)分,纽扣钢板组(9.5±1.7)分比(2.1±1.5)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固定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1±6.1)分比(93.2±5.7)分,P〉0.05]。结论在交叉韧带重建中,股骨侧应用界面钉和纽扣钢板固定均能达到理想疗效,两种固定方法近、中期疗效无显著差异,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 华俊 刘栋 沈光思 徐炜 周海斌 谢宗刚 李涧 董启榕 徐又佳关键词:前交叉韧带 关节镜检查 内固定器 纽扣钢板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近期疗效及再发骨折率与骨质疏松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26 2015年 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近期疗效和再发骨折率及其与骨质疏松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2月因胸腰椎椎体骨折接受PKP治疗的患者247例,其中男94例,女153例;年龄50~81岁,平均63.2岁。致伤原因:平地跌伤119例,交通伤72例,高处坠落伤56例。按术前骨密度检测值分为骨量减少组和严重骨质疏松组,分别在术前、术后3d、3个月、1,2,3年行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量表(RDQ)评分,计算椎体高度压缩率和椎体后凸Cobb角及再发骨折情况,了解不同程度骨质疏松对疗效的影响。结果术后随访18~36个月,平均24.3个月。术后3d两组患者VAS分别由术前(7.7±2.1)分、(7.7±2.0)分降至(4.3±1.1)分、(4.2±1.5)分(P〈0.05);RDQ评分分别由术前(21.2±1.5)分、(20.8±1.9)分降至(10.4±2.5)分、(11.2±1.7)分(P〈0.05);椎体高度压缩率由术前(42.2±10.5)%、(46.2±12.7)%降至(3.2±0.5)%、(2.9±0.8)%(P〈0.05);椎体后凸Cobb角由术前(21.2±9.5)°、(23.1±8.9)°降至(7.2±2.4)°、(7.1±2.6)°(P〈0.05)。术后3年两组VAS、RDQ评分、椎体高度压缩率及椎体后凸Cobb角仍优于术前,但严重骨质疏松组VAS、RDQ评分、椎体高度压缩率、椎体后凸Cobb角及再骨折发生率均较骨量减少组高(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骨折经PKP治疗的近期疗效满意,但随着骨质疏松程度的加重,再发骨折率显著增加,需更重视对骨质疏松的针对性治疗。 华俊 刘栋 徐又佳 孙永明 沈光丝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骨折 脊柱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CPBL教学模式结合3D-Body解剖软件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2023年 研究CPBL教学模式结合3D-Body解剖软件在骨科临床教学中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2021年4月~2023年4月录用的72例实习生,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LBL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CPBL教学模式,并结合3D-Body解剖软件,记录并比较实习生专业考核成绩、教学效果及教学满意度情况。结果 (1)观察组专业考试成绩较好(P<0.05)。(2)观察组教学效果更好(P<0.05)。(3)观察组教学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在骨科临床教学中应用CPBL教学模式,并结合3D-Body解剖软件时更有利于提高科室学生专业成绩,显著提高科室学生整体素养,同时达到教学效果更为理想,可以得到更多科室学生认可,学生教学满意度更高,在实际教学中的积极性就相对较高,更有利于科室学生成长,基于此,CPBL教学模式结合3D-Body解剖软件在骨科临床教学中具有极高应用价值。 刘栋关键词:骨科 临床教学 锁定加压钢板与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比较研究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对比分析锁定加压钢板与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合适的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方法。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苏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1例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32例行解剖型钢板固定。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Neer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锁定加压钢板组25例患者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解剖型钢板组29例患者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7~4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6个月。锁定加压钢板组术后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优良率优于解剖型钢板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 vs 90%,P>0.05)。解剖型钢板组1例患者发生肱骨头坏死、吸收,2例出现螺钉松动、部分拔出。两组均未出现断钉、再骨折移位、骨折不愈合、桡神经损伤、腋神经损伤等术后并发症。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和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均能有效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但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并发症少,更加安全可靠。 刘栋 孙永明 华俊 沈忆新关键词:肩骨折 骨板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对患者血清瘦素和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27 2016年 目的:探讨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KP)后对骨密度及血清瘦素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骨质疏松组)及100例非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非骨质疏松组),均采用PKP手术治疗,术前及术后检测其血清中瘦素和脂联素的含量,并测量腰椎骨密度,观察其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组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非骨质疏松组(P<0.05);行PVP术后1 d,两组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水平均较术前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腰椎骨密度高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瘦素和脂联素水平与骨密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和瘦素水平在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中均升高,PKP可有效降低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水平,提高腰椎骨密度,脂联素和瘦素与腰椎骨密度呈负相关。 林凡国 孙永明 华俊 杨照耀 刘栋关键词:骨质疏松 瘦素 脂联素 经皮椎体成形术 差异microRNA表达与女性髋部脆性骨折患者骨量丢失的相关性研究 2024年 目的通过临床统计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索绝经后女性髋部骨折患者骨量丢失的相关因素。方法微小RNA(microRNA,miRNA)和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表达谱来源于基因公共数据库。对倍数改变最高的差异miRNA使用TargetScan和miRDB工具预测靶基因。共计纳入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女性患者,术中收集骨髓。验证miRNA和靶基因在骨髓中的差异表达。所有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对各指标行两变量间线性相关分析,将与骨密度相关的指标纳入多重线性回归方程,最终指标与骨密度行偏相关分析。结果公共数据库中高骨量和低骨量组间共筛选140个miRNA,其中miR-595的|log2-FC|值最高。最终预测337个miR-595靶基因,与GSE100609交集筛选出CLDND1。髋部骨折患者高骨量组中miR-595上调,CLDND1下调。两变量间线性相关分析显示,年龄、体重、铁蛋白、miR-595、CLDND1与骨密度显著相关。进一步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miR-595与骨密度高度相关;控制年龄变量,对miR-595与骨密度行偏相关分析显示,两者显著相关。结论miR-595及其下游CLDND1可能与绝经女性骨量丢失相关。 王啸 曹录民 华俊 徐又佳 刘栋关键词:骨折 微小RNA 生物信息学 外固定架结合LCP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 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结合掌侧锁定钢板(LCP)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外固定架结合LCP治疗的桡骨远端C型骨折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4-15个月的随访,外固定架平均固定5.1周。X线显示骨折全部一期愈合。1例桡神经浅支损伤,2例外固定松动,2例关节僵硬,无钉道感染和腕管综合征。影像学结合Gartland-Werely关节功能评分:优24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91.7%。结论 外固定架结合LCP固定桡骨远端C型骨折既能维持桡骨高度防止继发性高度丢失,又有利于最大程度恢复桡骨关节面的平整。 华俊 刘栋 苏朋 孙永明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 内固定 钢板 外固定架 体外冲击波联合肌内效布贴扎治疗跖腱膜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2017年 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肌内效布贴扎治疗跖腱膜炎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 将41例跖腱膜炎患者随机分组,在常规体外冲击波治疗并由护士指导患者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联合(联合组21例)与不联合(对照组20例)肌内效布贴扎.两组患者分别于体外冲击波首次治疗前和治疗后5周(每周1次治疗,5周1个疗程)、10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以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经体外冲击波或联合肌内效布贴扎治疗5周、10周后,两组均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周后治疗有效率分别达71.43%(联合组)和51.22%(对照组);且10周后联合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 在指导患者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体外冲击波联合肌内效布贴扎治疗跖腱膜炎远期疗效更显著. 赵向琴 金晓红 王丽娜 刘红 郁雅琼 邓莉 刘栋关键词:跖腱膜炎 体外冲击波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椎体骨铁含量、血清铁蛋白与骨密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椎体骨铁含量、血清铁蛋白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243例在苏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因胸腰椎椎体骨折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1例,女152例;年龄50~81岁,平均年龄62.5岁。患者入院后第2天留空腹血清标本测定血清铁蛋白和骨代谢指标并测量椎体骨密度;根据椎体骨密度检测值分为骨量减少组(-2.50.05),资料具有可比性。各变量与骨密度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骨铁、血清铁蛋白、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延长肽、Ⅰ型胶原C端肽β降解产物与股骨颈骨密度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712、-0.348、-0.323、-0.236、-0.227,与L_(1-4)骨密度相关系数r值分别-0.541、-0.206、-0.213、-0.184、-0.191,均呈负相关(P<0.05);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转铁蛋白、总铁结合力与股骨颈骨密度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257、0.237、0.185、0.163,与L_(1-4)骨密度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361、0.335、0.204、0.197,均呈正相关(P<0.05)。骨铁、血清铁蛋白可进入股骨颈及腰椎L_(1-4)骨密度回归模型,股骨颈R^2=0.388,L_(1-4)R^2=0.374;骨铁和血清铁蛋白与腰椎骨密度呈负相关。结论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椎体骨铁含量及血清铁蛋白含量越高,骨密度越低;骨铁及血清铁蛋白含量可能是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刘栋 孙永明 华俊 林凡国 苏朋 曹录民 王登峰 吴涛 牛延平关键词:椎体骨折 骨密度 铁蛋白 重组鲑鱼降钙素对突然制动所致急性骨丢失的防治作用 2008年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鲑鱼降钙素对突然制动所致急性骨丢失的防治效果。方法将44例需长期制动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2例,予以基因重组鲑鱼降钙素肌肉注射,50 IU,每天1次;对照组22例,予以化学合成鲑鱼降钙素皮下注射,50 IU,每天1次。疗程均为2周。两组患者都同时加服钙尔奇D,每天600 mg,顿服。用药前及用药后7、15 d分别测定血清Ⅰ型胶原羧基交联肽(CTx)、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尿脱氧吡啶/尿肌酐(DPD/Cr)等指标。结果治疗后15 d,重组鲑鱼降钙素组与合成鲑鱼降钙素组治疗前后各指标(CTx、BALP、DPD/Cr)差值经等效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因重组鲑鱼降钙素对突然制动所致急性骨丢失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且其疗效优于化学合成鲑鱼降钙素。 刘栋 言湛军 沈忆新 郝剑 毛路 潘杰关键词:基因重组 降钙素 制动 骨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