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欣杰

作品数:14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成像
  • 3篇肿瘤
  • 3篇腺癌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血管
  • 2篇医学影像
  • 2篇影像
  • 2篇直肠
  • 2篇探针
  • 2篇前列腺
  • 2篇前列腺癌
  • 2篇膈下
  • 2篇膈下动脉
  • 2篇细胞
  • 2篇价值评估
  • 2篇教学
  • 2篇分子
  • 2篇分子探针
  • 2篇肝癌

机构

  • 11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刘欣杰
  • 6篇郭大静
  • 5篇刘洋洋
  • 5篇周君
  • 4篇何晓静
  • 3篇蒋伟
  • 3篇罗银灯
  • 2篇陈维娟
  • 2篇周雪
  • 1篇钟维佳
  • 1篇赵建农
  • 1篇王志刚
  • 1篇曾燕
  • 1篇罗小平
  • 1篇顾燕
  • 1篇杨静

传媒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进展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4
  • 2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细胞外容积分数联合CT特征对肝内胆管癌分型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CT细胞外容积分数(ECV),联合CT征象术前预测肝内胆管癌(ICC)病理分型[大胆管型ICC(LD-ICC)和小胆管型ICC(SD-IC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8年3月—2024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64例ICC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腹部多期增强CT扫描。计算病灶内高强化区高ECV(ECV_(1))、低强化区ECV(ECV_(2))及相对ECV(ECV _(r))=ECV_(1)-ECV_(2),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CT征象及ECV_(r)的差异,将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行多因素分析建立模型,并进一步评估该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两组间高ECV_(r)值、动脉期无环形强化、中央型、胆管扩张更提示诊断为LD-ICC。其中高ECV_(r)、胆管扩张、肿瘤位置是预测LD-ICC的独立影响因素,所得logistic回归模型ACU高达0.928(95%CI:0.866,0.991),敏感度84.0%,特异度92.3%。结论高ECV_(r)、胆管扩张、肿瘤位置是预测ICC病理分型的独立影响因素,CT联合模型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陈良潇黄豆豆吴玉平刘欣杰游艳
关键词:肝肿瘤肝内胆管癌
PI-RADS V2提高前列腺癌影像诊断效能的价值评估
何晓静郭大静蒋伟周雪刘欣杰周君刘洋洋
多功能CT造影剂靶向显影及治疗卵巢癌实验研究
本研究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叶酸受体靶向液态氟碳纳米粒造影剂的制备及性能检测  目的:制备新型叶酸受体靶向液态氟碳纳米粒(Folatereceptor-targeted perfluoronoctylbromide ...
刘欣杰
关键词:紫杉醇卵巢癌生物安全性分子探针动物模型
文献传递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侵袭性纤维瘤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侵袭性纤维瘤(AF)是一种交界性肿瘤,具有较强局部侵袭性和复发性而少见远处转移。近年来,影像学引导下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逐渐用于治疗AF,具有精准、无创、可重复等优点。本文对HIFU治疗AF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郑悠张海平刘洋洋刘欣杰
关键词:纤维瘤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影像引导侵袭性纤维瘤
MDCT血管成像评价肝癌膈下动脉供血与DSA的对照研究
第一部分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显示膈下动脉的应用价值 目的:利用16层螺旋CT造影剂动态智能跟踪技术(smartprep)显示膈下动脉,评价其结合多种重建方式在膈下动脉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
刘欣杰
关键词:肝癌膈下动脉
文献传递
MDCT血管造影评价膈下动脉的临床应用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利用MDCT血管造影评价膈下动脉,为拟行动脉导管栓塞术的肝癌患者术前提供更多信息。材料和方法:对128例经MDCT增强扫描的肝癌患者,于动脉期行智能跟踪法扫描,记录双侧膈下动脉的起源、大体解剖形态,了解是否参与肿瘤供血。结果:128例可见右膈下动脉起源及大体解剖形态,126例可见左膈下动脉起源,双侧膈下动脉按起源可分为8型,以起源于腹主动脉及腹腔干为主,双侧IPA可共干或分别起源,其中右膈下动脉参与肝癌供血5例。结论:MDCT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膈下动脉的起源、解剖形态,为肝癌患者动脉导管栓塞术前提供更多信息。
刘欣杰赵建农郭大静罗小平罗银灯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肝癌膈下动脉
移动学习模式应用于医学影像教学的探讨被引量:2
2021年
以课堂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移动教学模式成为推崇的学习新方法。医学影像学这门学科具有其特殊性,以图片呈现为主,传统教学课堂PPT图像资料极为有限,对于培养一名合格的影像医师存在极大缺陷。而移动学习模式则可弥补传统教学的缺点。该研究基于“蓝墨云班课”软件的移动学习课程的具体实施,发现其作为医学影像学的辅助教学手段是积极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与灵活应用能力,但仍然存在学生参与度不够、容易分神、业余时间侵占等缺点。“蓝墨云班课”移动学习虽不能独立替代目前的线下教学模式,但作为传统教学的有效补充,极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及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何晓静刘欣杰蒋伟周君刘洋洋张海平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移动学习模式教学方式
双能CT定量参数联合CT特征预测结直肠腺癌周围神经浸润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观察双能CT定量参数联合CT特征预测结直肠腺癌周围神经浸润(PN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结直肠腺癌患者的术前全腹CT资料,分为PNI组(n=31)和无PNI组(n=48)。采用单因素分析2组间CT特征及双能CT定量参数,将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联合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单一CT参数和联合模型预测结直肠腺癌PNI阳性的效能。结果2组间CT所示原发病灶位置、病变肠壁最大厚度及有无肠周淋巴结转移、瘤周肠系膜条索影、肿瘤沉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能CT定量参数中动脉期能谱曲线斜率(λHU)、碘浓度(IC)、标准IC(NIC)、双能指数及静脉期NI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上述参数预测结直肠腺癌PNI阳性的AUC为0.615~0.698,联合模型的AUC为0.864。结论双能CT定量参数联合CT特征能有效预测结直肠腺癌PNI状态。
黄豆豆陈峻帆韦鑫罗银灯刘欣杰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能谱成像
靶向肝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分子探针的构建及其在HepG2细胞中的磁共振成像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构建一种靶向肝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的磁共振(MR)分子探针,并探讨其靶向肝癌HepG2细胞的特异性及体外细胞MR成像的可行性。方法用双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乳酸一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在纳米粒表面连接GPC3抗体及顺磁性对比剂Gd3+构建靶向肝癌GPC3的MR分子探针,利用荧光显微镜、电镜、Malvem激光粒径测量仪、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及1.5TMR扫描仪观察其表征;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该探针与GPC3结合的特异性;利用MR扫描仪观察该探针标记肝癌HepG2细胞后的体外MR成像能力。多组均数间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组内两均数间用LSD-f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成功构建了靶向肝癌GPC3的MR分子探针GPC3抗体-PLGA-Gd纳米粒,其形态规则、呈球形,粒径(495.0±17.5)nin,大小、分布均匀,分散性好,无明显聚集。经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测定,1mol PLGA上大约载有12mol的Gd^3+。随着Gd抖浓度的增加,MR扫描时的SNR值相应增加,组间SNR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721.131,P〈0.05);体外HepG2细胞寻靶后行MR成像并计算其相应SNR,靶向组SNR值为3.45士0.21,非靶向组SNR值为1.43±0.07,对照组SNR值为1.12±0.03,靶向组的SNR值明显高于非靶向组及对照组(K、D-f检验,P值均〈0.05),非靶向组与对照组的S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LGA纳米粒、GPC3抗体及顺磁性对比剂Gd^3+构建的靶向肝癌GPC3的MR分子探针在体外能与HepG2细胞特异性结合,且标记HepG2细胞后能在1.5TMR扫描仪上成像,有望应用于活体肝癌的特异性成像,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一种无创的成像手段。
顾燕曾燕郭大静杨静周君刘欣杰王志刚
关键词:肝细胞分子探针磁共振成像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临床实习教学模式的思考和改革探索被引量:7
2020年
随着现代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技术已成为医学影像学的重要组成学科之一。医学影像技术是一门对实际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专业,临床实习是学生实现理论向实践能力转化的重要环节。但传统影像技术实习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教学效果参差不齐,无法良好适应现代医学人才的培养需求。面对上述问题,教研室在有限的实习周期内通过活化教学思路,改变教学理念,综合利用多种现代教学方法实现对教学方式的改革,从而达到切实提高学生实习教学效果的目的,在培养高素质的影像技术人才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实现人才培养和师资力量的良好互促发展。
刘欣杰陈维娟陈金华钟维佳郭大静罗银灯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实习教学CBLRBL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