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健
- 作品数:31 被引量:199H指数:9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 快速检测腹泻性贝毒的免疫胶体金试纸条及其制法
- 本发明涉及检测赤潮毒素的检测器具。一种快速检测腹泻性贝毒的免疫胶体金试纸条,包括样本垫、胶金垫、赛多利斯NC膜、吸水垫和PVC背衬;其具体结构是在PVC背衬上按顺序依次粘附有样本垫、胶金垫、赛多利斯NC膜、吸水垫,胶金垫...
- 梁玉波刘仁沿许道艳刘永健
- 文献传递
- 不同光照条件下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生长的温度生态幅被引量:6
- 2018年
- 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赤潮的主要优势种。为定量获取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生长的温度生态幅,根据3个光照水平(28.32,75.06,111.66μmol m^(-2)s^(-1))条件下4个温度水平(18,22,25,28℃)对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生长特性的室内培养实验结果,并结合Shelford耐受性定律建立了基于温度的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比生长率的耐受性模型,最后根据前期的研究成果分别获取了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生长的最适温度、适温范围及耐受温度范围。结果表明,无论是米氏凯伦藻还是东海原甲藻,在相同培养光照条件下,在设定的温度水平范围内,分别存在一个适宜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的最适生长温度T_(opt),且当T≤T_(opt)时,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细胞密度和比生长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而当T≥T_(opt)时,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细胞密度和比生长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减小。随着培养光照强度的升高,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细胞密度和比生长率均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建立的藻类生长温度耐受性模型与谢尔福德耐受定律较为吻合,定量获取米氏凯伦藻在3个光照水平(28.32,75.06,111.66μmol m^(-2)s^(-1))下的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22.48,22.37,22.33℃;适温范围分别为17.93—27.03,17.82—26.92,17.78—26.88℃;耐受温度范围分别为13.38—31.58,13.27—31.47,13.23—31.43℃;东海原甲藻在3个光照水平(28.32,75.06,111.66μmol m^(-2)s^(-1))下的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22.10,21.99,21.93℃;适温范围分别为17.59—26.61,17.48—26.5,17.42—26.44℃;耐受温度范围分别为13.08—31.12,12.97—31.01,12.91—30.95℃。
- 文世勇刘希真王紫竹余骏张丰收刘永健宋琍琍
- 关键词:米氏凯伦藻东海原甲藻
- 春季北黄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年际变化被引量:7
- 2014年
- 于2011年5月对北黄海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细胞数量及其平面分布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门24属52种,其中硅藻有19属45种,占总种类数的86.54%;甲藻5属7种,占13.46%。浮游植物细胞数量介于(1.35~221.45)×104/m3,平均为41.44×104/m3,鸭绿江口海域和渤海海峡以东山东半岛和辽宁半岛之间海域为浮游植物细胞密集区,北黄海中部海域为浮游植物稀疏区。北黄海浮游植物优势种为具槽直链藻(Melosira sulcata)、夜光藻(Noctiluca scientillans)、刚毛根管藻(Rhizosolenia setigera)、柔弱根管藻(R.delicatula)、尖刺菱形藻(Nitzschia pungens)和笔尖根管藻(R.styliformis)。与历史资料相比较,半个世纪以来北黄海春季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基本呈现增长趋势,但在1982年和1998年同期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出现明显波动。
- 聂间间刘永健冯志权杨青柳圭泽樊景凤
- 关键词:北黄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年际变化
- 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s(YTXs),中国沿海贝类中首次发现的一组贝类生物毒素被引量:30
- 2010年
-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对我国近海贝类中腹泻性贝毒成分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采自北黄海大连附近海域的海湾扇贝和虾夷扇贝含有25~41μg/kg的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YTX),在虾夷扇贝体内还含有37.2μg/kg的45-OH-YTX,并在5种贝中发现微量的Homo-YTX毒素组分,这是首次报道在我国贝中检出此类毒素。虾夷扇贝毒素YTXs是一类含有2个磺酰基的脂溶性多环聚醚类化合物,对小鼠的腹腔注射急性致死毒性很高,毒理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结果说明我国贝类体内生物毒素成分复杂,亟需进行毒素成分结构、来源生物、生态毒理效应、分布规律及安全限定标准的研究。
- 高春蕾刘仁沿梁玉波王宗灵刘永健庞敏张芳潘宁许道艳邵魁双
- 关键词:腹泻性贝毒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贝类
- 海链藻目核糖体RNA基因片段的扩增及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海链藻目(Thalassiosirales)的海链藻属(Thalassiosira)和骨条藻属(Skeletonema)微藻是形成春季赤潮的主要种类。为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表层海水主要赤潮形成藻的动态变化、快速鉴定赤潮形成藻种,设计了海链藻目特异引物,扩增了胶州湾近岸表层海水海链藻目18S核糖体RNA基因片断。随机测定10个序列,其中4个与海链藻属的Thalassiosi-ra concaviuscula的完全相同,其余的可确定属于海链藻属。表明该引物对能选择性地扩增海链藻目18S核糖体RNA基因片断。
- 李海涛杨官品刘永健
- 关键词:多样性
- 胶州湾浮游植物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
- 该研究以rbcL基因为标记基因,进行了胶州湾春季、夏季、秋季浮游植物分子遗传多样性,初步探讨了季节间浮游植物的动态变化.分别于春、夏、秋三季提取胶州湾表层海水浮游生物总DNA,用PCR方法扩增浮游植物核酮糖1,5-二磷酸...
- 刘永健
- 关键词:浮游植物甲藻群落结构
- 文献传递
- 东海原甲藻磷胁迫响应基因的分析及细胞死亡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 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是近期在我国东海区出现的大规模赤潮的引发种,使当地经济蒙受巨大损失,环境受到极大破坏。目前,东海原甲藻的研究已成为赤潮生物学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几年来,关于...
- 刘永健
- 关键词:东海原甲藻CDNA文库磷胁迫CDNA-AFLP
- 文献传递
- 东海原甲藻磷胁迫响应基因的分析及死亡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 刘永健
- 关键词:东海原甲藻CDNA文库磷胁迫
- 寿光鸡ADSL基因5′调控区的克隆、序列分析以及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腺苷酸琥珀酸裂解酶(ADSL)是双功能酶,催化嘌呤核苷酸的起始合成与嘌呤核苷酸的循环。通过对寿光鸡ADSL5′调控区1035bp的序列进行克隆和测序分析,发现其具有典型的管家基因特征:没有真核基因明显的TATA盒和CAAT盒出现,并且位于起始密码子(ATG)前234个碱基具有非常高的GC含量达72.65%。在邻近起始密码子“ATG”处,5′调控区含有两个核呼吸因子-2(NRF-2),在相同位置上人类ADSL基因也具有与此类似的两个核呼吸因子-2结合位点,被认为在嘌呤核苷酸合成途径起到重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位于寿光鸡5′侧翼调控区-27号碱基发生C→T突变,存在于所有研究的寿光鸡个体中,频率为1。该突变使得本来不是NRF-2(核呼吸因子2)结合位点的CTCC突变为NRF-2结合位点CTTC。而人类却恰恰与此相反第一个NRF-2结合位点发生了突变(CTTC→CTCC),并导致出现ADSL缺陷症状。
- 刘长青张洪海杨官品廖梅杰刘永健
- 关键词:寿光鸡调控区单核苷酸多态性
- 胶州湾浮游植物rbcL基因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被引量:4
- 2004年
-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胶州湾表层海水浮游植物核酮糖 1,5 二磷酸羧化 /氧化酶大亚基基因 (rbcL )片段 ,建立了该基因片段变异类型文库 .随机测定了 2 8个rbcL片段序列 ,依此初步分析了胶州湾表层海水浮游植物rbcL基因分子遗传多样性 .结果表明 ,春季胶州湾表层海水浮游植物优势种群为D类rbcL代表的浮游植物 ,其中隐藻占 2 8 6 %、Stramenopies占 32 1%、定鞭藻占 2 8 6 %、红藻占 3 6 % .B类rbcL 代表的浮游植物为绿藻 ,占 7 1% .根据各操作分类单元丰度计算的分子遗传多样性指数为 2 85 ,根据逆翻译成的氨基酸序列计算的序列多样性为 0 2 0 .
- 刘永健杨官品管晓菁
- 关键词:浮游植物分子遗传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