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永生

作品数:16 被引量:51H指数:5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08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多态
  • 6篇多态性
  • 6篇基因
  • 5篇动脉
  • 5篇血压
  • 5篇高血压
  • 4篇氧化氮
  • 4篇一氧化氮
  • 4篇缺损
  • 4篇内皮
  • 4篇介入
  • 4篇介入治疗
  • 4篇基因多态性
  • 4篇间隔缺损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4篇封堵
  • 3篇心脏
  • 3篇一氧化氮合酶
  • 3篇遗传多态

机构

  • 14篇解放军第20...
  • 6篇吉林心脏病医...
  • 2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吉林省心脏病...

作者

  • 16篇刘永生
  • 9篇王金凤
  • 7篇刘德铭
  • 7篇刘和平
  • 4篇孟繁超
  • 3篇郑立文
  • 3篇韩洪波
  • 2篇武国东
  • 2篇郑军
  • 2篇刘永利
  • 1篇杨翠燕
  • 1篇王雪
  • 1篇赵佳辉
  • 1篇尹显贵
  • 1篇侯明晓
  • 1篇刘晨
  • 1篇左凤祥
  • 1篇文应峰
  • 1篇张仁福
  • 1篇赵科研

传媒

  • 7篇中国心血管病...
  • 3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吉林医学
  • 2篇中国医刊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第二十五届长...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9
  • 8篇2007
  • 1篇200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β_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基因第一外显子第190位点T/C多态性与2型糖尿发病、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74名2型糖尿病患者、82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108名健康中老年人的空腹肘静脉血样本,分离白细胞并提取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两组的β3-AR基因第一外显子第190位点T/C多态性,比较三组各自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β3-AR基因第一外显子第190位点T/T、T/C和C/C基因型在2型糖尿病组中分别为68.92%、17.57%、13.51%,在原发性高血压组中分别为82.93%、13.41%、3.66%,在正常中老年人组中分别为84.26%、12.96%、2.78%。2型糖尿病组与原发性高血压组及正常中老年人组的基因分布频率差异均有显著性,而原发性高血压组与正常中老年人组的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β3-AR基因第一外显子第190位点的T/C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β3-AR基因第一外显子第190位点的T/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无明显相关性;β3-AR基因第一外显子第190位点的T/T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保护性基因。
刘永生韩洪波郑立文文应峰刘晨
关键词:基因遗传多态性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性分析
刘永生李淑梅
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相关酶基因多态性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相关酶中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蛋氨酸合成酶(MS)和蛋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TRR)基因的多态性与先天性心脏病(CH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132例CHD患儿(疾病组)与107名健康儿童(对照组)的血白细胞为样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两组的MTHFR基因第677位点、MS基因第2756位点及MTRR第66位点的多态性,比较两组各自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MTHFR的677位点CC、CT和TT基因型在疾病组中分别为22.73%、51.52%、25.76%,在对照组中分别为42.99%、44.86%、12.15%,两组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S基因第2756位点AA、AG和GG基因型在疾病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TRR基因第66位点AA、AG和GG基因型在疾病组分别为25.00%、63.64%、11.36%,在对照组中分别为48.60%、42.05%、9.35%,两组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MTHFR及MTRR的基因多态性与CHD的发病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MS基因的多态性分布与CHD的发病无关;②MTHFR基因第677位点中的C/C及MTRR第66位点中的A/A均为CHD的保护基因;③两基因变异在CHD的发病中可能有协同作用。
刘永生尹显贵王金凤于连慧刘和平孟繁超刘德铭
关键词:半胱氨酸
β_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病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器质性和/或功能性病变引发的冠状动脉供血与心肌耗氧量间的供需矛盾而导致的心肌缺氧损害。本病系病死率极高的疾病之一,已被公认为是人类健康的杀手。可见如何对冠心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是我们目前需要攻克的医学难关。但目前冠心病的病因并未被完全阐明,其病因复杂,是先天遗传物质基础与后天饮食、代谢、运动等生活习惯因素长期相互做用而引发的这一观点已得到公认。
刘永生韩洪波赵佳辉
关键词:受体基因多态性Β3肾上腺素能冠心病发病相关性冠状动脉供血功能性病变
伴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治疗术后随访观察
2007年
目的 评价应用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随访观察32例应用国产封堵器封堵的伴SPH的PDA患者封堵前后的肺动脉压力,于术后24小时及1、3、6、12、24个月行超声心动图、胸部正侧位片检查随访.结果 32例成功封堵的PDA患者主动脉造影测得动脉导管最窄处直径(9.2±3.6) mm,肺动脉收缩压由封堵前(98.6±16.4) mmHg降至(54.9±12.7) mmHg,肺动脉平均压由封堵前(82.1±18.6 )mmHg降至封堵后(49.6±16.1 )mmHg,封堵前后有统计学差异.封堵后30~60分钟主动脉造影示26例(81.2%)封堵完全;6例(18.8%)存在微量残余分流.术后12个月后所有患者均未见残余分流,未见溶血并发症,无主动脉及左肺动脉狭窄,未见封堵器移位.术后24小时心脏彩超可见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较术前显著缩小,胸片测得心胸比率均较术前显著缩小.全部患者术后心悸、气短等症状均缓解.结论 应用封堵器治疗一些PDA伴SPH的患者中远期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刘永生刘和平刘永利于连慧王金凤孟繁超刘德铭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
白细胞介素-6基因启动子-174G/C、-572C/G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174G/C和-572C/G多态性在冠心病患者及正常人中的分布。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90例冠心病患者与95名健康成年体检者的IL-6基因启动子-174和-572的多态性,比较两组IL-6启动子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IL-6基因启动子-174位点的GG、CG和CC基因型在冠心病患者中分别为100、0%、0;在健康成年者中分别为98.95%、1.05%、0。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基因的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2位点的CC、CG和GG基因型在冠心病组中分别为54.44%、43.33%、2.22%;在健康成年者中分别为71.58%、27.37%、1.05%。两组的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L-6基因启动子的-174位点变异率极低,其变异与冠心病的发病无明显相关性;而启动子-572位点的多态性分布与冠心病的发病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刘永生王金凤于连慧刘和平孟繁超刘德铭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白细胞介素-6基因
经导管介入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并发症及其处理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并发症及其处理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的86例继发孔型ASD患者(男性34例,女性52例)术中及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并对并发症的处理进行总结。结果手术成功率95.3%(82/86),4例未成功者中1例封堵器脱落,急诊转心外科开胸手术取出封堵器并同时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为置入封堵器后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故回收封堵器,并给予激素、异丙基肾上腺素及临时心脏起搏治疗,术后24h房室传导阻滞消失;1例ASD下腔静脉边缘3mm,封堵器无法固定;1例为40mm巨大ASD,选择48mm的封堵器仍有残余分流而回收封堵器,行手术治疗。术后即刻行TTE检查,2例存在少量残余分流,术中冠状动脉空气栓塞1例,急性心包填塞1例,急诊外科手术修补后治愈。1例术后2d发生脑栓塞,1例于术后1周发现右下肢水肿,血管超声提示右髂静脉炎,未治疗,随访1个月症状消失。本组无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时无1例残余分流。结论应用封堵器介入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刘永生王金凤郑军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血管形成术并发症
介入治疗68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分析
2007年
目的探讨经导管应用封堵器关闭膜部室间隔缺损(VSD)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68例膜周部VSD患者,应用国产封堵器封堵VSD,封堵后行左室造影及TTE,观察封堵即刻效果,术后24小时、1、3、6、12个月复查心电图及TTE。结果68例患者全部封堵成功,封堵器直径(8.2±3.6)mm(6~16mm)。VSD距离主动脉右冠瓣3.54±1.26mm(1.0~6.0mm),12例距离主动脉右冠瓣≤2mm者应用对称型封堵器成功封堵,无一例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封堵后左室造影示8例(11.8%)存在微至少量残余分流,随访6个月后均无残余分流。封堵术后发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9例(13.2%),左束支传导阻滞4例(5.9%),左前分支传导阻滞4例(5.9%),右束支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2例(2.9%),其中1例于术后第9天出现间歇性Ⅲ°房室传导阻滞。术后随访1个月三尖瓣中度反流1例。结论经导管治疗膜周部VSD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长期的安全和有效性有待临床继续随访。
刘永生刘和平王金凤于连慧刘永利孟繁超刘德铭
关键词:经导管封堵室间隔缺损室间隔封堵器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发病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研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启动子-786位点及第七外显子第894位点多态性与高血压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215名高血压病患者与108名健康中老年人的血白细胞为样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两组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启动子-786位点T/C多态性及第七外显子第894位点G/T多态性,比较两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通过两基因位点多态性的分布频率研究两基因变异在高血压病的发病中是否存在协同作用。结果 eNOS基因启动子-786位点T/T、T/C和C/C基因型在高血压病组中分别为22.79%、50.70%、26.51%,在正常中老年人组中分别为36.11%、52.78%、11.11%,此位点高血压病组与正常中老年人组的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性。eNOS基因第七外显子第894位点G/G、G/T和T/T基因型在高血压病组中分别为69.30%、22.33%、8.37%,在正常中老年人组中分别为82.41%、15.74%、1.85%,此位点高血压病组与正常中老年人组的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性。当如上两基因型为CC+TT或TC+TT时,经计算患高血压病的OR值明显大于基因型为TT+GG者。结论①eNOS基因启动子-786位点及第七外显子第89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的发病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②eNOS基因启动子-786位点T/T及第七外显子894位点G/G是高血压病的保护性基因;③两基因变异在高血压病的发病中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协同作用。
刘永生,韩洪波刘永生韩洪波
关键词: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高血压病基因遗传多态性
射频消融治疗右侧显性房室旁道合并Mahaim纤维1例报告
2007年
刘永生刘和平王金凤于连慧孟繁超刘德铭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房室旁道MAHAIM纤维病例报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