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舒

作品数:14 被引量:109H指数:7
供职机构:唐山工人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唐山市科技计划项目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幽门螺
  • 4篇幽门螺杆菌
  • 4篇卒中
  • 4篇螺杆菌
  • 3篇幽门螺杆菌感...
  • 3篇预后
  • 3篇螺杆菌感染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梗死
  • 3篇杆菌感染
  • 2篇血管
  • 2篇血清
  • 2篇血性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同型半胱氨酸
  • 2篇缺血
  • 2篇细胞
  • 2篇脑卒中

机构

  • 14篇唐山工人医院
  • 3篇华北理工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宣武医院
  • 1篇唐山市图书馆
  • 1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淮安市第三人...

作者

  • 14篇刘舒
  • 10篇李永秋
  • 4篇高轩
  • 3篇赵明艳
  • 3篇李瑜霞
  • 2篇王爱媛
  • 2篇吴秀玲
  • 2篇黄金伟
  • 2篇徐明
  • 1篇高海凤
  • 1篇王丽英
  • 1篇鲁琳
  • 1篇李春双
  • 1篇张勇
  • 1篇马洪颖
  • 1篇张冬森
  • 1篇李洪亮
  • 1篇陈通
  • 1篇牟凤群
  • 1篇王晓妮

传媒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实用妇科内分...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外癫痫模型中低温阻断神经元细胞过度同步放电的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低温在治疗癫痫发生过程中的细胞学机制。方法使用单-双-膜片钳技术,对4-氨基吡啶诱导的癫痫小鼠模型的海马和皮层神经元细胞进行穿孔,分别记录不同温度下细胞的电生理变化。结果持续低温能阻断4-氨基吡啶诱导的海马神经元的持续性放电并增加输入电阻。通过双-膜片钳记录显示相距较远的CA1和CA3区域的锥体神经元有显著的同步性,但锥体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间的同步性较弱。在CA1和CA3神经元中,低温可以阻断节律性动作电位的放电行为,并能破坏其同步性;但在中间神经元中低温阻断节律性放电时并不会破坏动作电位。结论低温对γ-氨基丁酸传导和分泌影响程度不同,干扰了神经网络的同步放电,从而阻断癫痫样放电。另外,γ-氨基丁酸释放导致的中间神经元动作电位持续放电,也增强了低温的抗癫痫作用。
高轩黄金伟刘舒李永秋李洪亮李莉萍
关键词:癫痫Γ氨基丁酸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年
目的研究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8年1月-2020年2月接诊60例2型糖尿病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按照奇偶数法将其均分2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实施二甲双胍、二甲双胍+利拉鲁肽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代谢指标、性激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因此,可将二甲双胍、利拉鲁肽推广至2型糖尿病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中,促使患者病症改善进度不断加快。
王爱媛吕月卢雅丹孔祥慧江丽丽骆泓洁刘舒
关键词:利拉鲁肽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
替罗非班联合小剂量肝素治疗老年人进展性卒中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小剂量肝素治疗进展性卒中合并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疗效,进一步分析替罗非班在缺血性卒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6例应用替罗非班联合小剂量肝素治疗进展性卒中患者的资料,以起病6h-7d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增加≥3分为进展性卒中诊断标准,采用CT血管成像检查(CTA)诊断颅内外血管狭窄并判定其狭窄程度。结果进展性卒中患者并发颅内外血管狭窄j闭塞为(88.5%)明显高于无颅内外血管狭窄/无症状性血管狭窄组(11.5%)(X^2=14.79,P=0.000)。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p=0.046),治疗后两组出院时NIHSS评分明显降低(t=3.59,P=0.021);治疗后改良Ranking量表(mRS)评分无血管闭塞组较血管闭塞组低(t=6.79,P=0.001)。无颅内外血管狭窄/中度狭窄以下组的进展性卒中疗效(60.2%)明显高于颅内外血管重度狭窄/闭塞组(30.8%)(X^2=4.35,P〈0.05)。颅内外血管狭窄程度与NIHSS评分和mRS评分呈负相关(r=-0.988、0.859)。结论替罗非班联合小剂量肝素治疗进展性卒中是有效的,颅内血管狭窄程度与进展性卒中的预后相关。
牟凤群陈通刘舒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卒中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CD64、Alb、IL-6表达及其与合并肺部感染的关系和预后影响因素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CD64、白蛋白(Alb)、白细胞介素(IL)-6表达与其合并肺部感染的关系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26例DN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纳入肺部感染组,同期126例DN未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纳入非肺部感染组。检测比较两组血CD64、Alb、IL-6水平,比较肺部感染组不同预后患者一般资料与血CD64、Alb、IL-6水平,分析DN合并肺部感染预后的影响因素及血CD64、Alb、IL-6对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肺部感染组血CD64、IL-6表达均明显高于非肺部感染组,血Alb表达明显低于非肺部感染组(P<0.05);肺部感染组死亡患者血CD64、IL-6表达均明显高于生存患者,血Alb表达明显低于生存患者,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生存患者(P<0.05);肺部感染组CPIS、APACHEⅡ评分与血CD64、IL-6表达正相关,与血Alb表达呈负相关(均P<0.05);DN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与CPIS、APACHEⅡ评分、血CD64、Alb、IL-6表达关系密切;血CD64、Alb、IL-6联合预测DN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高达0.899,高于3种指标单独预测,联合预测的最佳敏感度为86.21%,特异度为81.44%。结论DN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CD64、Alb、IL-6表达异常,可反映患者肺部感染严重程度及病情,在判断DN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王爱媛张婷李春双刘舒王余刘庆贤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肺部感染CD64
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脑梗死复发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分析慢性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脑梗死复发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72例脑梗死患者按照是否感染HP分为感染组82例和非感染组90例,并回顾性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复发情况、颈动脉狭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的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感染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1)。感染组5年内的脑梗死复发率和死亡率〔分别为43.34%(38例)和15.85%(13例)〕明显高于非感染组〔21.11%(19例)和5.56%(5例)〕(P<0.01或P<0.05)。感染组重度和中度颈动脉狭窄及中度和重度颈动脉狭窄总和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与非感染组相比,感染组脑梗死复发患者重度和中度颈动脉狭窄总和患者明显增多(P<0.01)。感染组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及中度和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总和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1或P<0.05)。但与非感染组相比,感染组脑梗死复发患者中度颈动脉狭窄明显增多(P<0.05)。两组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两侧PCA收缩峰流速(Vs)比值(RVACA)、两侧PCA Vs比值(RVPCA)、平均血流量(Qm)和脉动指数(PI)差异不明显(P>0.05),但感染组大脑中动脉(MCA)和颈内动脉末端(TICA)平均血流速度较非感染组显著降低(P<0.01),而特性阻抗(Zc)和动态阻力(DR)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 HP感染可影响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并且可能通过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进一步促进脑梗死复发。
刘舒李永秋高轩吴秀玲张宏伟马腾王倩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脑梗死复发血流动力学
MoCA、MMSE与AVLT在非痴呆型缺血性小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应用被引量:11
2018年
(1)目的探讨MoCA、MMSE和AVLT在缺血性小血管病(SVD)引起的非痴呆性血管认知障碍(VCIND)患者的应用价值。(2)方法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听觉词汇学习量表(AVLT)对53例非痴呆型缺血性小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患者(VCINDSVD组)和63例认知正常者(NC组)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比较。(3)结果两组受试者的性别、年龄及受教育年限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VCIND-SVD组的MoCA和MMSE的总分平均分(20.53±4.177、25.21±3.733),低于对照组(26.25±3.177,27.94±2.039)(P<0.05)。VCIND-SVD组的AVLT即刻记忆、延迟记忆与再认平均分(21.04±7.195、6.09±3.330、10.43±2.777)低于对照组(26.37±5.353、9.71±2.943、11.73±2.5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CA评分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773,P<0.05),MoCA敏感度(86.8%)高于MMSE(32.1%)。AVLT各项在识别VCIND患者的敏感度均不高(35.8%、52.8%、22.6%)。(4)结论MoCA、MMSE和AVLT可用于VCIND-SVD患者的认知功能评价,MOCA在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早期筛查方面优于MMSE、AVLT。
陈娟李瑜霞周晶王婷婷张阳刘舒李永秋
关键词:血管性认知障碍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针灸时效关系研究设计思路
2023年
时间因素对针灸效应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文章从3个方面设计针灸时效关系研究:首先通过文献数据挖掘汇总不同疾病针灸治疗时间因素,通过Meta分析评价不同时间因素的针灸效应,并通过遗传算法、多指标决策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寻找最优针灸时间处方;其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将临床针灸医师治疗不同病种取效时间因素的经验,与不同病种患者自身针灸治疗的体验及评价有机结合,探寻最佳针灸时间因素组合;最后通过临床正交试验研究,进一步明确针灸时效关系。
王洪彬董雪刘舒郭文宣曹宁崔建美赵舒武淑娟邹德辉虞跃跃李佳凝
关键词:针灸时效关系数据挖掘问卷调查正交试验
阿尔茨海默病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转化过程基线期静息态功能MRI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 探讨源于阿尔茨海默病(AD)的轻度认知障碍(MCI)向AD痴呆转化过程中,各组基线期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的影像学差异,研究转化型MCI脑功能变化与神经心理评分的相关性,以期探索可能的预测转化的rs-fMRI影像学标记物.方法 纵向观察MCI患者27例,正常对照组(NC)31名,在基线期和随访期分别进行神经心理测评及rs-fMRI影像数据采集,应用功能连接强度(FCS)的方法获得全脑维度数据.MCI转化组(MCI-c)、MCI未转化组(MCI-nc)与NC组受试者年龄、受教育年限、各项神经心理学测评分数组间差异采用方差分析;3组间性别的差异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两次数据采集的时间间隔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组间差异的比较.3组间FCS的差异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采用相关分析评估具有组间差异脑区的FCS值与神经心理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基线期在双侧角回、双侧眶额皮层、右侧中央前回、左侧旁中央小叶、左侧楔前叶、右侧梭状回、右侧枕中回、右侧枕上回、左侧小脑等脑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与MCI-nc相比,MCI-c在双侧角回、右侧枕中回、右侧枕上回、右侧枕下回、右侧梭状回、左侧楔前叶、左侧旁中央小叶存在FCS下降,簇大小分别为149、114、186、56、48、33、38、102个体素,P值均〈0.05.(3)基线期MCI-c组受试者在右侧角回的FCS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存在负相关(r=-0.561,P=0.017).结论 MCI-c与MCI-nc基线期的rs-fMRI影像学数据有利于观察MCI患者向AD痴呆转化前的影像学特征,右侧角回的FCS变化有望成为潜在的预测MCI向AD痴呆转化的rs-fMRI影像学标记物.
李瑜霞王晓妮周晶陈娟高轩刘舒马洪颖高海凤张冬森王丽英付子娟李永秋
关键词:轻度认知障碍阿尔茨海默病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对老年脑梗死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发病的影响,探讨老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60岁46例的脑梗死患者作为梗死组,选取的>60岁46例无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对比,用ELUSA和酶标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以及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结果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阳性率:对照组感染24例,感染率52.2%,梗死组感染37例,感染率80.4%,结果表明梗死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梗死组患者血清中Hp-IgG浓度和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和高同型半胱氨酸症是老年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临床脑梗死患者应注意对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症的治疗。
刘舒李永秋
关键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幽门螺杆菌脑梗死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短期结局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及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短期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纳入唐山工人医院2014年1-12月的120例首发AIS患者。入院后测定Hp-IgG阳性率、Hcy水平,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收集其他可能影响短期结局的相关因素(包括一般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对患者进行短期结局(发病2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结果 (1)短期结局不良组的Hp感染率及Hcy水平显著高于结局良好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以AIS短期结局为应变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性别、基线NIHSS评分、Hp感染及Hcy水平与AIS患者短期结局相关。(3)以AIS短期结局为应变量,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比值比(odds ratio,OR)=1.021,P=0.017]、基线NIHSS评分(OR=2.318,P<0.001)、Hp感染(OR=1.038,P=0.008)、Hcy(OR=1.029,P<0.001)与AIS患者短期结局不良相关。结论 Hp感染、高Hcy血症是AIS患者短期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
刘舒李永秋夏立伟赵明艳李瑜霞徐明郭鑫刘玉兰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幽门螺杆菌同型半胱氨酸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