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锋杰

作品数:214 被引量:479H指数:12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93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0篇文学
  • 14篇哲学宗教
  • 7篇文化科学
  • 7篇艺术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3篇历史地理
  • 2篇政治法律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86篇文学
  • 32篇政治
  • 24篇文论
  • 22篇载道
  • 22篇文以载道
  • 17篇代文
  • 15篇文艺
  • 13篇现代文
  • 10篇审美
  • 10篇主义
  • 10篇文学政治
  • 9篇艺术
  • 9篇文学政治学
  • 9篇现代文学
  • 9篇国文
  • 8篇美学
  • 7篇生命
  • 7篇境界
  • 6篇叙事
  • 6篇文学研究

机构

  • 195篇苏州大学
  • 30篇安徽师范大学
  • 18篇浙江越秀外国...
  • 8篇牡丹江师范学...
  • 7篇上海理工大学
  • 3篇赣南师范大学
  • 3篇清华大学
  • 3篇南京晓庄学院
  • 2篇常熟理工学院
  • 2篇曲靖师范学院
  • 2篇台州学院
  • 2篇皖西学院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学院
  • 1篇合肥师范学院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湖州师范学院
  • 1篇聊城师范学院
  • 1篇琼州大学

作者

  • 208篇刘锋杰
  • 13篇尹传兰
  • 8篇薛雯
  • 8篇李涛
  • 4篇许丽
  • 3篇高磊
  • 3篇莫先武
  • 3篇范永康
  • 3篇李春红
  • 3篇周景耀
  • 2篇江守义
  • 2篇赵言领
  • 1篇章亚昕
  • 1篇杜瑞华
  • 1篇吕进
  • 1篇毕光明
  • 1篇萧映
  • 1篇葛乃福
  • 1篇孟祥春
  • 1篇陈敢

传媒

  • 24篇文艺争鸣
  • 17篇文艺理论研究
  • 13篇合肥师范学院...
  • 12篇学习与探索
  • 9篇河北学刊
  • 9篇东吴学术
  • 7篇安徽师范大学...
  • 6篇中国文学研究
  • 5篇江淮论坛
  • 4篇南方文坛
  • 4篇文学评论
  • 4篇南京社会科学
  • 4篇学术月刊
  • 4篇当代作家评论
  • 3篇学术界
  • 3篇清华大学学报...
  • 3篇上海文化
  • 2篇安徽教育学院...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 8篇2024
  • 6篇2023
  • 5篇2022
  • 8篇2021
  • 7篇2020
  • 9篇2019
  • 6篇2018
  • 10篇2017
  • 15篇2016
  • 21篇2015
  • 13篇2014
  • 10篇2013
  • 5篇2012
  • 7篇2011
  • 9篇2010
  • 7篇2009
  • 8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2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论创新的“现代”资源——对中国现代人文主义文论的一种期望
一学界关注中国文论的创新,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文论失语"讨论。发起者认为近百年中国文论紧跟西方,亦步亦趋,没有产生足以与西方对话的文论家,因而未能在世界文论界发出民族之声。这不无道理。但即使失语是事实,强调它只是消极...
刘锋杰
文献传递
“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观点之质疑被引量:12
2008年
钱中文、童庆炳等人试图在文学艺术的意识形态性与审美性之间建立关联,这产生了文学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意识形态的观点。但从构词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偏正结构",落脚点仍然在意识形态之上,并没有摆脱"意识形态中心论"。事实上,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审美是它的本体性质,意识形态只是它的功能性质。
刘锋杰
关键词:文学审美意识形态偏正结构
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两种建构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在20世纪中国的传播和建构,是一个重要的理论现象。很多富有热情的现代批评家参与了这一活动。他们包括钱杏邨、蒋光慈、茅盾、瞿秋白、周扬、冯雪峰、胡风等人。其间共识是主要和明显的。这就是:承认文艺的上层建...
刘锋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钱杏邨政治模式七月派鲁迅精神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文献传递
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张爱玲“市民叙事”的文学正义阐释
2016年
张爱玲成功地塑造了市民形象,纠正了"五四"以来启蒙话语与革命话语对于市民阶层的压抑与遮蔽。这缘自她形成了"哀矜而勿喜"的创作观,以爱人的态度去观察人生与世界,从而将市民笼罩在爱的光辉之下,予以人性的证明与表现。由于张爱玲的创作执行了弱者优先原则,获得了充分的正义性,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与西方的基督教思想则是支撑张爱玲的两大资源。
刘锋杰
关键词:儒家基督教
“生态文艺学”的理论之路被引量:28
2003年
从"生态文艺学"的学科命名入手,围绕生态文艺学的理论标识、独特内涵、哲学基础与生态美学建构等问题,反问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反思生态文艺学在中国的后续发展之可能性,提出了生态文艺学作为交叉学科,是从生态学的宏观视野出发的研究文艺与宇宙生态系统关系的学科,又从生态的角度看文学批评,反思表现论,借鉴摹仿论,强调生态高于审美,审美服从生态,生态与审美的交流与互动,从而创造"以物观物"状态的美学实践形式。
刘锋杰
关键词:生态文艺学表现论摹仿论生态美学
张爱玲的《烬余录》与战争文化心理被引量:1
2014年
《烬余录》因在文中坦陈"我"对一个伤员的无同情态度而备受争议,一些人由此认为张爱玲缺乏起码的人道主义同情心。其实,只有从战争生活状态下所形成的文化心理角度来解读这个文本,才能认识"我"的独特心理活动所包含的人学内容。与日常生活有别,处于战争状态中的人,面对苦难,会从"同情"向"庆幸"继之向"焦虑"发展,从而使得人的选择更加自我化、非同情化。同时,《烬余录》的写作已经以日常之"我"完成了对于战时之"我"的反省,体现了作家的真诚不欺,据此,我们不应低评张爱玲所达到的精神境界。
刘锋杰
关键词:战争文化心理精神境界
审美、人道与革命——浪漫主义是如何超越政治的
2017年
浪漫主义文学与人的自由、反抗暴政、民族独立、民众解放相表里,深深地卷进了政治冲突,提供了文学政治的一种样态。但浪漫主义坚守文学本位,视情感为文学的本质,用自己的想象去展开对于政治的最高追寻,在审美的状态下实现了文学与政治的结合。席勒通过对"审美法典"的分析达到了这一认识,而雨果则通过人道主义的创作表现了这一超越。
刘锋杰
关键词:浪漫主义席勒雨果审美人道
骚动:丁玲的现代性——读《丁玲和她的文本世界》
2005年
刘锋杰高磊
关键词:批评家骚动作家文本沉郁诗仙
'故事下的故事'--张爱玲作品的叙事分析
本文认为只从题材的角度研究张爱玲的作品,是一种浅尝辄止的社会批评方法。转而从叙事学的角度加以观察,张爱玲讲述的其实是女性与男性关系的故事,并在二元对立的故事结构之下,隐藏着一个关于女性再生的神话,构成"故事下的...
刘锋杰
关键词:叙事神话
蒋孔阳先生“1957”的文学定义——以《文学的基本知识》为对象
2024年
蒋孔阳先生1957年出版《文学的基本知识》一书,使其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教材建设与“审美反映论”概念创构的先行者之一。他在书中强调“把人当作一个有生命的整体来描写”,肯定人性的存在并主张加以表现,认为要用“美感的感性形式”来概括与反映生活,充分体现了运用美学思想来界定文学性质的努力。蒋孔阳先生的上述创新证明杰出学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超越时代局限而实现自己的理论创新意图,证明创新源自学者的内在追求而非完全受制于外在条件。
刘锋杰刘锋杰
关键词:文学理论教材生命美感审美反映论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