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宇

作品数:13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甲状腺
  • 5篇肿瘤
  • 4篇手术
  • 4篇细胞
  • 4篇腺肿瘤
  • 3篇蛋白
  • 3篇腺癌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结
  • 3篇免疫
  • 3篇颈淋巴
  • 3篇颈淋巴结
  • 2篇抑制基因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状
  • 2篇乳头状癌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乳腺癌转移
  • 2篇乳腺癌转移抑...

机构

  • 10篇福建省肿瘤医...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吴宇
  • 9篇刘辉
  • 3篇杨国华
  • 1篇朱伟峰
  • 1篇黄凯
  • 1篇陈明晖
  • 1篇黄榕芳
  • 1篇王建淦
  • 1篇姚锡宇
  • 1篇龚麒麟
  • 1篇何诚
  • 1篇卢建平
  • 1篇陈刚

传媒

  • 5篇福建医药杂志
  • 2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2型巨噬细胞旁分泌调控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M2型巨噬细胞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生物学行为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及人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诱导THP-1细胞极化为M2型巨噬细胞,获得M2型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CM)。研究组将CM加入TPC-1细胞共培养,对照组为未加入CM的TPC-1细胞。分别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CCK-8法检测发现研究组TPC-1细胞活力高于对照组(P<0.05)。Transwell法检测发现研究组TPC-1细胞穿膜数多于对照组(P<0.05)。划痕法检测发现研究组TPC-1细胞迁移距离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M2型巨噬细胞可以促进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且此作用通过旁分泌细胞因子实现。
龚麒麟吴宇刘辉
关键词:M2型巨噬细胞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培养旁分泌
不同外科手术方式在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残留或复发补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外科手术方式对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淋巴结残留或复发补救治疗疗效的影响,探讨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淋巴结残留或复发的有效手术方式 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行外科补救治疗的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残留或复发病例,其中...
吴宇
关键词:鼻咽癌颈淋巴结颈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方式
文献传递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颈部淋巴结残留和复发的手术疗效及方式选择(附120例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后颈部淋巴结残留和复发的最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颈淋巴结残留和复发的鼻咽癌患者资料,分析残留和复发的淋巴结位置及各位置间相互关系,比较全颈清扫、改良性、择区性颈清扫术和颈淋巴结切除术4种手术方式的生存率、复发率。结果鼻咽癌放疗后残留和复发颈淋巴结都是以Ⅱ区为主(80%)。102例鼻咽癌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43.61%,颈淋巴结复发率为20.83%。全颈清扫术、改良性颈清扫术、择区性颈清扫术和颈部淋巴结切除术组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38.3%、58.7%、36.6%和4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1.0,P=0.813 3)。结论广泛切除术适应于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残留和复发颈淋巴结累及1个区以上和/或直径较大和/或固定者,其余则可采用选择性颈清扫术。
吴宇刘辉
关键词:鼻咽癌颈淋巴结颈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方式
水通道蛋白-1 mRNA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1(AQP-1)mRNA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RT-PCR法检测20例甲状腺癌患者癌组织,其中15例的癌旁正常组织和15例甲状腺腺瘤的正常甲状腺组织中AQP-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甲状腺癌组织AQP-1mRNA的表达水平较癌旁正常组织、正常甲状腺组织明显增强,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QP-1mRNA在甲状腺癌组织中表达增强可能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联。
吴宇杨国华刘辉
关键词:水通道蛋白-1RNA信使甲状腺肿瘤
涎腺肿瘤规范化治疗52例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涎腺肿瘤规范化的治疗方法。方法 52例患者,行腮腺浅叶切除术20例,腮腺癌联合根治术20例。颌下腺切除术3例,颌下腺癌联合根治术2例,舌下腺癌联合根治术1例,小涎腺肿瘤切除术6例。结果 2例出现未分化癌,恶性度高,有显著的坏死性出血,4例恶性肿瘤未保留面神经,其余的均保留面神经。恶性肿瘤术后均辅以放疗。所有良性肿瘤者,术后观察3~5年,均无复发。结论涎腺肿瘤规范化治疗是必要的,是预后的关键。
王建淦吴宇
关键词:涎腺肿瘤颈淋巴结清除术
70例下咽癌手术治疗体会
2009年
目的探讨下咽癌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至2004年4月我科70例下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Ⅰ期4例(T1N0M0 4例),Ⅱ期16例(T2N0M0 16例),Ⅲ期27例(T3N0M0 6例,T2N1M0 8例,T3N1M0 11例,T1N1M0 2例),Ⅳ期23例(T4N0M0 2例,T4N1M0 6例,T2N2M。4例,T3N2M05,T2N2M0 3例,T1N2M0 3例)。31例(44%)保留喉功能手术,39例(56%)未保留喉功能。结果随访3~9年,平均5.8年。全组患者3年生存率为67.4%(47/70)。5年生存率为48.3%(34/70)。各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Ⅰ期100%(4/4),Ⅱ期70.5%(12/16),Ⅲ期59.3%(16/27),Ⅳ期8.6%(2/23)。喉功能保留手术3年生存率为67.7%(21/31),5年生存率为48.4%(15/31)。耒保留喉功能3年生存率为66.7%(26/89),5年生存率为48.7%(19/39)。结论下咽癌治疗手术效果好。在不影响生存率的前提下,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的手术较未保留喉功能者,有效地提高了生存质量。
刘辉陈明晖吴宇
关键词:下咽癌保留喉功能手术治疗
生长抑素对甲状腺髓样癌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甲状腺髓样癌占甲状腺恶性肿瘤5%~10%,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甲状腺滤泡旁细胞,产生降钙素。目前甲状腺癌主要是以手术为主,联合外放疗、I131放射治疗等手段进行综合治疗。近年有文献报道甲状腺髓样癌表面富含生长抑素受体。本研究观察生长抑制奥曲肽(OCT)对甲状腺髓样癌细胞生长情况的影响,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
刘辉吴宇杨国华
关键词:生长抑素受体甲状腺滤泡旁细胞以手术为主癌细胞生长
30例甲状腺转移癌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及诊疗体会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移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80至2016年期间30例甲状腺转移性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常见的原发肿瘤部位包括食管(26.7%),肺部(16.7%)和肾(13.3%)。发现甲状腺转移的中位年龄为56岁。从原发肿瘤到转移的间隔为0~ 108个月。异时性转移的患者18例,中位生存期36个月,同时性转移的患者12例,中位生存期8个月(P<0.01)o 20例接受甲状腺手术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4-96个月),而未行甲状腺手术患者的生存期为8个月(1 ~24个月)(P<0.01)。结论甲状腺转移癌临床罕见。患者的预后主要和原发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相关,手术切除以及综合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吴宇孟祥睿胡琳斐侯秀坤只璟泰张军王会娟刘辉郑向前高明
关键词:肿瘤转移甲状腺预后
涎腺分泌性癌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特征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涎腺分泌性癌的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福建省肿瘤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2例腮腺分泌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细胞学、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遗传学方法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2例细胞学涂片均显示富于细胞,主要呈乳头结构或单个散在分布。肿瘤细胞核偏位,胞质丰富,嗜酸性或空泡状。免疫组织化学示肿瘤细胞弥漫表达细胞角蛋白7(CK7)、波形蛋白和S-100蛋白。例1 DOG1和Mammaglobin灶性阳性,例2 Mammaglobin弥漫强阳性,DOG1阴性。例2免疫细胞化学示肿瘤细胞弥漫表达Mammaglobin,而S-100蛋白仅局部表达,不表达DOG1。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到ETV6基因易位。结论涎腺分泌性癌细胞学形态与其他涎腺肿瘤重叠,仅仅根据细胞学形态诊断存在困难。制备细胞蜡块并借助免疫细胞化学和FISH检查可准确诊断。
黄榕芳何诚何诚卢建平朱伟峰卢建平
关键词:细胞学涂片肿瘤细胞核免疫组织化学涎腺肿瘤病理学特征
甲状腺乳头状癌BRMS1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BRMS1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0例组织石蜡标本BRMS1蛋白表达情况,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原发灶50例、甲状腺腺瘤50例、正常癌旁组织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灶50例。结果 BRMS1蛋白表达在正常癌旁组织阳性49例(98%)和甲状腺腺瘤阳性48例(96%),均显著高于癌组织(阳性20例,40%)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组织(阳性10例,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BRMS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灶表达均显著下降,其中颈部淋巴结转移灶下降更为明显。BRMS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转移灶低表达可能与其发展及转移有关。
吴宇刘辉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
共2页<12>
聚类工具0